2022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参考答案:B2.某生态研究小组对某淡水河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获取下列相关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淡水河中鲫鱼在调查期间出生率(Ⅰ)和死亡率(Ⅱ)的变化曲线,其中鲫鱼的种群个体数达到生活环境最大负荷量的时间点是(填字母).(2)图乙为淡水湖中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物成分.则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按照图示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该生态系统中,若C的同化量为1×1010KJ/(hm2?a),则D的同化量为

×1010KJ/(hm2?a)(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该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

(填“生产者”或“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若调查一个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参考答案:(1)c(2)18%

5.6(3)生产者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人工投放饲料中的能量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群落的结构特征:①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②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3、图中方框内表示淡水湖中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D表示次级消费者,还缺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答】解:(1)图甲是淡水河中鲫鱼在调查期间出生率(I)和死亡率(Ⅱ)的变化曲线,c表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因此其中鲫鱼的种群个体数达到生活环境最大负荷量的时间点是c.(2)能量流动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即2.7×105÷1.5×106×100%=18%.按照图示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该生态系统中,若C的同化量为1×1010KJ/(hm2?a),则D的同化量为1×1010÷(2.7×105÷1.5×106)=5.6×1010KJ/(hm2?a).(3)该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若调查一个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人工投放饲料中的能量.3.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过程,线粒体中可发生C6H12O6→C3→CO2过程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参考答案:D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B.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C.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失活的酶将被溶酶体吞入后清除D.真核细胞的核孔对大分子物质的进出也具有选择性参考答案:D磷脂参与膜结构的组成,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A项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成分为脂质,由内质网合成,B项错误;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失活的酶将被溶酶体吞入后清除,C项正确;真核细胞的核孔对大分子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D项正确。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参考答案:B6.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参考答案:D7.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右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有机物积累逐渐增多,黄—绿比率有增高趋势B.人工林的年平均黄—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C.农作物栽培时选择b点比a点更适宜D.在农作物收获季节,群落的P/R值最可能在a点参考答案:【知识点】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B解析:有机物积累增多,说明P/R比值增大,由图可知,黄-绿比率下降,A错;黄-绿比例过高,说明P/R过小,有机物储存少,应适当采伐,增加有机物储存,B正确;a点P/R比b点大,说明a点有机物积累多,a点比b点更合适,C错;收获季节,叶片变黄,黄-绿比率增大,可能在b点,D错。8.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可以表示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b和糖原a的关系

B.若乙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原核细胞内的核酸

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丁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核糖核酸b的关系参考答案:B9.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农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除去田间杂草,有利于实现该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C.增施农家肥能提高产量,是因为促进了该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防治农业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参考答案: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农田中要去除杂草,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利用率,即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D正确。

10.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的表面上C.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D.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参考答案:D【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具有和促甲状腺激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可以与促甲状腺激素竞争性地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并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时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人.【解答】解:A、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的表面上,B错误;C、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人,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低于正常人,D正确.故选:D.11.在番茄幼苗的培养液中,除了必需的微量元素、NH4+、PO43-和CO2外,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有(

)A.C.H、O、N

B.K、CA.Mg、FeC.Mn、Mo、Cu、Zn

D.K、CA.Mg、S参考答案:D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所以在番茄幼苗的培养液中,除了必需的微量元素、NH4+、PO43-和CO2外,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有K、Ca、Mg、S,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化学元素12.对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番茄(2N)马铃薯(4N)杂种植株及采用马铃薯作砧木,番茄作接穗嫁接获得的植株作比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B.二者均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获得了双亲的遗传性。

C.前者为二倍体,后者为四倍体。

D.前者需利用细胞融合和组织培养技术,后者保持了亲代的遗传性参考答案:答案:D13.“菇-菜”立体栽培(下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部分生态农业模式之一。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消费者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D.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参考答案:A14.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实验的前3小时内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

个。(2)6h时叶肉细胞内CO2的移动方向是 ,由12h到18h,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

。(3)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

h时,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

。(4)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

(填“上移”、“下移、“不变”)。(5)某同学要初步探究植物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发现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两点)。参考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2)由线粒体移向叶绿体

增加

(3)36

(4)上移

(5)研磨不充分、加过多无水乙醇、滤纸条未干燥处理、未重复画滤液线等(2分,任答两项即可)15.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参考答案:16.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最适宜的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两倍参考答案:C17.下列关于生物试剂的选择、使用或使用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SiO2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C.用苏丹Ⅲ鉴定含油脂多的植物组织时,显微镜下可见染成橙黄色的颗粒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不能选择碘液参考答案:C18.下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核糖核苷酸B.HIV病毒中有这种物质C.该物质含有C、H、O、N、P等元素D.该物质聚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只分布在细胞质中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RNA的组成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要求考生知道RNA的结构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主要分布细胞质中,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分析图形可知,该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图中的小分子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由小分子核糖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RNA,HIV病毒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B正确;核糖核苷酸及RNA中均含有C、H、O、N、P等元素,C正确;该物质聚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分布,D错误。【点睛】易混知识点拨——碱基种类与核苷酸种类的关系:(1)在只有DNA或RNA的生物(病毒)中:19.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参考答案:C20.流感病毒、甘蔗、支原体、变形虫都具有的糖是

)A.纤维素

B.淀粉

C.糖元

D.核糖参考答案:D21.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频率很低,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参考答案:B22.右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15℃和25℃条件下,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光照强度等于0时,该植物在25℃时比15℃多吸收氧气10毫升/小时B.当光照强度等于5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在两种温度下制造有机物的量相等C.当光照强度小于5千勒克司时,适当地降低温度有利于温室内该植物的增产D.当光照强度超过8千勒克司时,15℃下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碳(暗)反应参考答案:B23.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D.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参考答案:A【考点】3B: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不同酶的最适宜温度、PH可能不同,高温、强酸、强碱等可以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是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2、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个体各种体细胞基因表达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酶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从而使不同细胞的代谢途径不同.【解答】解:A、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A正确;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但是并没有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C、同一个细胞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代谢速率不同,因此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D、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同样具有催化活性,D错误.故选:A.24.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参考答案:C25.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B.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有0—2h、19.3—21.3h、38.6—40.6h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19.3—21.3h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参考答案:D26.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和一只狼含有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A.a+b,40

a,20

B.a,20

a+b,40

C.大于a,小于20

a,20

D.小于a,20

a,20参考答案:D27.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植物呼吸作用能产生CO2B.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作透光的玻璃罩仍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C.如果将C瓶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则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D.本实验装置中B瓶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参考答案:B28.科学家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和光照的条件下一段时间,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不同部位,观测到一些部位有好氧细菌积聚,另一些部位则没有积聚(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场所是叶绿体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场所是叶绿体C.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水和光照D.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需要二氧化碳参考答案:B【知识点】光合作用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根据图示可知有极细光束照射的部位,有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聚集,说明有极细光束照射的部位有氧气产生.故选B.【思路点拨】认真分析资料,理清资料中提供的信息,联系学过的知识,是做好此题的关键。29.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相同激素处理B.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C.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D.胚胎分割移植可以实现同卵多胎参考答案:D30.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选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二代中感病植株占A.1/9

B.1/16

C.1/25 D.1/8参考答案:B3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参考答案:A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适当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目。32.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①和④过程中的[H]产生的场所依次是

A.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参考答案:A33.基因型为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和表现型为绿色圆粒的豌豆各占(

)A.1/8,1/16 B.1/4,3/16 C.1/8,3/16 D.1/8,3/8参考答案:D【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详解】基因型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后,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

Aa×aa→1Aa:1aa;

Bb×Bb→1BB:2Bb:1bb;

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所占比例为1/2×1/4=1/8,表现型为绿色圆粒的豌豆各占1/2×3/4=3/8。故选D。【点睛】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得出交配结果,再针对题中给出的基因型或表现型进行组合。34.2007年7月,大阪大学松永幸大等研究人员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游离的核糖体B.在减数分裂两次分裂的间期ASURA都可能大量合成C.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D.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的变化与ASURA密切相关参考答案:B35.(04全国卷Ⅰ)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参考答案:答案:D36.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的CO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产生的CO2为:(

)A.1/3A

B.1/2A

C.3A

D.6A参考答案:A37.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然后把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表所示,则由表得出的结论是

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现象甲乙丙丁日光日光黑暗黑暗23℃23℃23℃23℃潮湿干燥潮湿干燥全部发芽没有发芽全部发芽没有发芽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这属于无关变量的控制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参考答案:答案:C38.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C.④代表的物质是ATPD.图中表示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能进行参考答案:D39.(04江苏卷)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参考答案:答案:C40.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配制固体培养基所加的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脂类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合适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参考答案:A【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可以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统计计数.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解答】解:A、琼脂主要用海南的麒麟菜或石花菜制作出来的,其主要成分为膳食纤维和蛋白质,A错误;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B正确;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合适,C正确;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棉铃虫是一种夜蛾类昆虫,对农业危害很大,其性别决定为ZW型.棉铃虫幼虫体色由一对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B/b影响.科研人员用雌性褐色棉铃虫(甲),雄性黄色棉铃虫(乙),雌性黄色棉铃虫(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表(每组实验重复多次):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X乙幼虫全褐色褐色:黄色=3:1(雌雄个体均一样)实验二乙X丙幼虫全黄色褐色:黄色=3:13(雌雄个体均一样)(1)由实验一得出,体色性状中褐色对黄色为

性.由实验二得出,幼虫体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

定律.(2)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F2代黄色棉铃虫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有科研人员重复实验一,并观察F1棉铃虫性染色体组成,发现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ZWW型的个体,这种变异属于

变异,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1)显

自由组合(2)B

AABB

3/13(3)染色体(染色体数目)

褐色棉铃虫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W染色体不分离,形成WW型的卵细胞(配子),与含Z的精子结合,形成ZWW型个体.【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实验:根据实验二结果3:13可知,该比例为9:3:3:1比例的变形,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棉铃虫幼虫体色由一对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B/b影响.根据比例可以推测,褐色个体的基因型如果为A_bb,并B基因的存在抑制A基因的表达,则乙个体基因型为aabb,丙个体基因型为AABB;再结合实验一,甲个体基因型为AAbb,与乙个体杂交后再自交,后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解答】解:(1)由实验一得出,体色性状中褐色对黄色为显性.根据实验二结果3:13可知,该比例为9:3:3:1比例的变形,说明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B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则乙个体基因型为aabb,丙个体基因型为AABB,F2代黄色棉铃虫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比例为.(3)有科研人员重复实验一,并观察F1棉铃虫性染色体组成,发现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ZWW型的个体,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褐色棉铃虫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W染色体不分离,形成WW型的卵细胞(配子),与含Z的精子结合,形成ZWW型个体.42.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遗传学家在不同温度下培养长翅果蝇幼虫,得到不同的结果,如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针对出现残翅果蝇的原因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是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果蝇B的残翅性状能否遗传?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人们将果蝇B的残翅性状称为表型模拟,若现有一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①方法步骤: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结果分析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翅的类型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代谢,酶的活性还受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