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的吸收方法及机理研究研究背景在众多CO2捕集技术中,化学吸收法的
CO2
脱除效率高、工艺成熟、烟气适应性好,是现阶段燃煤和燃气电厂等大型固定排放源捕集CO2
的主要技术路径,国内外已开展了不同规模的示范工程项目。有机胺溶液是常用的吸收剂,如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MEA)溶液(30%)。但工艺运行能耗高、设备投资成本高,限制了该技术工业化应用。开发低能耗吸收剂是该技术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新型吸收剂包括混合胺、离子液体、两相、少水胺吸收剂等。其中,两相吸收剂具有大幅度降低再生能耗的潜力,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2
论文所解决的问题及意义本文介绍了两相吸收剂用于CO2捕集的典型工艺流程,综述两相吸收剂的研发现状及其CO2捕集性能,包括吸收速率、再生能耗、分相特性、分相机理、降解及挥发性等,分析了两相吸收剂的分相特性对CO2捕集工艺的影响,以期为新型低能耗两相吸收剂开发、中试试验、工业应用提供指导。3
论文重点内容(1)两相吸收剂化学吸收CO2捕集工艺与传统MEA工艺(图1)不同的是,两相吸收剂捕集CO2过程中,发生液液分相。根据分相条件,两相吸收工艺可分为加热分相、吸收分相和再生后分相3种工艺(图2-4)。其中,目前报道的两相吸收剂主要适用于CO2吸收后分相工艺(图3)。
图1
用于燃煤烟气CO2捕集的传统MEA工艺流程图
图2
CO2吸收后加热分相工艺流程图图3
CO2吸收后分相工艺流程图图4
再生后分相工艺流程图(2)两相吸收剂两相吸收剂由活性胺和分相剂组成,活性胺为反应速率较快的一级胺,分相剂为反应速率较慢的三级胺或物理溶剂。根据分相剂不同,两相吸收剂可分为混合胺型、物理溶剂型两类,如表1、2所示。(3)两相吸收剂黏度两相吸收剂的黏度高(图5左坐标),导致贫富液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下降(图5右坐标)。
图5
50℃、CO2吸收饱和条件下,不同吸收剂的黏度和换热系数(4)两相吸收剂的挥发、降解与腐蚀两相吸收剂的混合胺的挥发性普遍较高,两相吸收剂的有机胺的热降解占比(40%~70%)较高,有机胺在混合胺中较单一胺体系降解速率明显提高,但降解机理尚不明确。图6
CO2吸收后分相工艺流程图图7
再生后分相工艺流程图4
结论本文综述了目前主流的两相吸收剂、工艺及其分相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混合胺型两相吸收剂CO2循环负荷较高,吸收速率较快,再生能耗可降低至1.8~2.4GJ/tCO2,下一步有望实现中小型工业示范验证。2)物理溶剂型两相吸收剂的分相特性稳定,高沸点溶剂的挥发损失小。3)富液相黏度剧增,影响贫富液换热器及再生能耗,提出修正方法。4)混合胺两相吸收剂较单一胺体系降解速率明显提高,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品防伪技术优化-洞察与解读
- 尾脂腺受体信号通路-洞察与解读
- 2025年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可持续性设计试卷
- 员工培训与发展规划表
- 项目进度控制及质量监管工具
- 我的故乡写景抒情5篇
- 企业财务分析与预算工具
- 条形统计图生成
- 2025年 贵阳市观山湖区第十一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1-2022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个人贷款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 销售逾期款管理办法
- 海南EF账户业务扩容增量金融支持自贸港封关运作
- GB/T 14546-2025核电厂直流电力系统设计实施方法
- 孔子孟子课件
- 室内外墙面装饰材料环保性对比分析报告
- 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分项造价概算表
- 余华《活着》讲解
- 2025年仓储消防安全试题及答案
- 2021-2025全国高考数学真题汇编 专题14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6种常见考法归类
- 2025年朝花夕拾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