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张令忠学校梅河口市吉乐学校学科语文年级四年《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新字新词,了解“启示、敏锐、模仿、配合、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蝙蝠图)这是什么?(板书指导书写:蝙蝠)你对它了解多少呢?/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F2%F9%F2%F0&in=952&cl=2&lm=-1&st=-1&pn=2&rn=1&di=78752433315&ln=2000&fr=&fm=index&fmq=1331689709250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2&-1&di78752433315&objURLhttp%3A%2F%2F%2F20090511%2F140081_002221521_2.jpg&fromURLhttp%3A%2F%2F%2Fshow%2F1%2F9%2Fd3135801f861373f.html&W1024&H640&T6609&S54&TPjpg(出示雷达图)问:这又是什么?(板书:雷达)你对它又了解多少?/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0%D7%B4%EF&in=24898&cl=2&lm=-1&st=-1&pn=16&rn=1&di=74734713540&ln=2000&fr=&fm=detail&fmq=1331689780343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6&-1&di74734713540&objURLhttp%3A%2F%2F%2Fadmin%2FEditor%2FUploadFile%2F200936104213616.jpg&fromURLhttp%3A%2F%2F%2Fcp_show.asp%3Fpid%3D55&W400&H357&T8265&S112&TPjpg2、教师:一种是哺乳动物,另一个是一种探测装置,从表面看,这两种事物风马牛不相及,而作者却用了一个“和”字(板书)把它们连接起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二、初读课文。1、蝙蝠与雷达是什么关系?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学习生字词:揭开苍蝇敏锐避开飞蛾荧光屏蚊子捕捉蝙蝠铃铛障碍物(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个机器,到底他们之间有着什么关系?(课件: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读。质疑:蝙蝠有什么本领?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哪一个自然段描写蝙蝠的本领?(第三自然段)2、指读,想,通过这段文字的介绍,你对蝙蝠有什么认识?过渡:通过这段文字的介绍,让我们感觉最特别的是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非常大,它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呢?是不是它有什么特异功能啊?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一百年以前,和当时的科学家一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语。四、分组合作学习4——6自然段1、|师:这是一份表格,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快速完成,完成表格前把第四、五、六自然段好好读读,边读边完成。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不要把原文抄写下来。学生阅读段落,完成表格。教师收集了五张有代表性的表格。实验顺序实验方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全班交流(1)文中有个词语“横七竖八”是什么意思?(文中形容没有规则,很乱的意思。)(2)师:三次实验都在这个布满了横七竖八的绳子的房间中进行,第一次实验——投影学生完成的表格,评议实验方式和实验结果。引导:三次实验,课文使用了“蒙、捂、封”三个不同的动词,用得很准确,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了要注意用词准确。(3)分析三次实验结论:第一次实验结论是?(蝙蝠不用眼睛探路。)第二次实验的结论是?(蝙蝠在探路时用到了耳朵。)第三次实验的结论是?(蝙蝠在探路时用到了嘴巴。)(4)从蝙蝠第二次、第三次的探路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第六自然段中用了一个重要的词讲了这个关系。(配合)师:可见这个词很重要,如果没有配合,说明蝙蝠探路只要嘴巴或只要耳朵,这和蝙蝠探路需要嘴巴和耳朵两种器官是不同的。生给“配合”打上着重号。师:过渡:刚才通过重温一百年以前科学家的试验,我们弄明白了蝙蝠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那它的嘴和耳朵究竟是怎样配合的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教学反思》《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训练重点。其次,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再次,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如果把概括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后,就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也可以试试。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如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展项目执行接待方案
- 屋顶光伏建设方案
- 餐饮租赁合同承租人权益保障与风险规避详解
- 车辆借用与城市交通改善服务协议
- 成都房地产租赁代理合作协议书
- 太谷焊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838 课时作业(三十五)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含答案
- 个人财务出纳担保合同范本
- 食品法规面试题及答案
- 商业综合体拆除作业免责协议
- GB/T 18391.2-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2部分:分类
- GB/T 16924-2008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 基础护理学:肌内注射
- 静脉输液(最终版)
- 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sop
- 201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医疗器械直调管理制度
- 中储粮内控管理地图手册
- 银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及问责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 科技工作管理办法
- 乌鸡散-圣济总录卷八-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