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顺市“漂流图书”后续管理问题的探究_第1页
对安顺市“漂流图书”后续管理问题的探究_第2页
对安顺市“漂流图书”后续管理问题的探究_第3页
对安顺市“漂流图书”后续管理问题的探究_第4页
对安顺市“漂流图书”后续管理问题的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安顺市“漂流图书”后续管理问题的探究一、引言图书的漂流活动起源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是指书籍一直在人们手中传阅的一个过程,安顺市“漂流图书”工程是2017年兴起的,开展漂流图书活动,有利于丰富市民的文化知识、激发市民的阅读兴趣、提高市民互助共享的意识。可在“漂流图书”工程的实践中,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出现书箱破损、书籍被盗、图书种类少、质量不高、投放地点不合理、缺乏资金投入、“漂流”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漂流图书”工程陷入困境,导致这种困境即有“漂流图书”自身建设问题,也和现行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亟待探究一套科学、可行的后续管理方式。二、安顺市“漂流图书”的兴起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

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

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1]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图书漂流活动更为普及。2001年4月,美国的软件工程师罗恩·霍恩贝克(RonHornbaker)建立了一个图书漂流网站——“图书漂流网”(www.bookcrossing.

com),无论你来自世界何地,只要登录网站并注册,就可成为“漂友”。“漂友”将自己要“投漂”的图书在网站上注册一个号码,附上简单说明文字后,就可以把这本书“漂出”了。而遇到这本书的“漂友”也可以登录网站,通过该书的标识码查找该书。为该书留下记录,如读书心得、获取日志等,并在阅读后“放漂”该书。对该书有兴趣的“漂友”也可以主动“求漂”,让上一任“漂友”通过邮寄等方式把该书传到自己手上。参与了该书漂流的“漂友们”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聚会来相互交流,形成一个新的社区网络。“图书漂流网”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2005年3月,第九届威比奖(WebbyAwards)揭晓,“图书漂流网”获得了“社

区”和“社区网络”两个类别的人民之声奖,该奖是由国际数字艺术与科学院主办的评选全球最佳网站的奖项,被称为互联网的奥斯卡。发展至今,“图书漂流网”的注册会员已达93万多人,注册漂流图书已达798万余册,遍布世界132个国家(截至2011年5月)。霍恩贝克形容它为“一个没有国界的读书俱乐部”。(一)政府“漂流图书”工程的初心在安顺市全面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政府出台了“漂流图书”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和公共物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倡导全民读书和推进文明创建,这样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知识,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成了城市文明的巨大象征。(二)现阶段安顺市“漂流图书”的现象从“漂流图书”工程实施情况开看,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全市人口基础上我随机抽取了200名安顺市民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现27.04%的市民认为书籍被盗、书箱破损的情况较为严重,23.9%的市民认为是管理不健全、缺乏资金投入的情况导致“漂流图书”工程实施效果不佳。这两项原因是占比较高的两项重要原因。其余49.06%的市民认为市民文化意识薄弱、书箱投放地点不合理、“漂流”程序不规范,图书使用率低等等。(三)市民眼中的“漂流图书”据统计,60.47的%市民认为“漂流图书”工程的开展增强了周边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市民互助共享的意识,多数市民对“漂流图书”的认识和理解仅限于字面,认为“漂流图书”就是流动的图书或者市民共同享有的图书,其实不然,“漂流图书”达到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书籍一直在人们手中传阅。使书籍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也极大可能的实现了资源共享。据调查只有20.75%的市民认可这种理想状态,而多数市民还是认为有借有还才是最好的、持续的“漂流”方式。三、问卷调查(一)设计问卷根据安顺市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相关情况,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读者对图书漂流活动的认知与了解的调查;漂流图书活动的开展调查;漂流图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成因调查;图书漂流活动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漂流图书管理及发展调查;政府开展漂流图书活动调查等。(二)调查对象根据国内外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相关要求,笔者采取网络、电话、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安顺市市民进行了前期调研,并对安顺市市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为了使调查的数据具有代表性,信息具有普遍性,结论具有一般性,对安顺市市民共200人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法,收回问卷159份,有效问卷159份,回收率79.5%,有效率为100%。(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图1调查对象性别比例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本次调查男性83人,占比52.2%,女性76人,占比47.8%,如图1所示。且本次调查收回问卷18岁以下有6.92%,19-24岁有55.35%,在本次调查问卷中,主要受访人群为19-24岁青年,其次是25-45岁人群,如图2所示。图2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本次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中,文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以大专及本科生人群为主,占比59.75%,接近六成,其次是高中或职中学历的人群占据了18.24%,再次是初中及以下的群体,占比14.47%。在受访人群中,有3.14%的群体没有受学经历,4.04%的人群具有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图3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2.漂流图书调查表1“漂流图书”认知调查流动的图书4930.82%免费借阅的图书3018.87%无证借阅的图书127.55%无借阅期限的图书1911.95%市民共同享有的图书4930.82%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在对安顺市“漂流图书”的认知调查中,有49人认为“漂流图书”就是流动的图书,同样有49人认为“漂流图书”是市民共同享有的图书,占比均为630.82%。在调查人群中,有18.87%的人认为“漂流图书”是免费借阅的图书,调查还显示了有12名市民认为“漂流图书”属于无证借阅的图书,且有19名市民认为“漂流图书”是无借阅期限的图书。可见,在安顺市,“漂流图书”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大市民朋友的思考,绝大多数的市民对于“漂流图书”有着正确的认知,也了解“漂流图书”的内涵。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漂流图书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漂流图书”的了解并不透彻,还需要加大“漂流图书”的广泛宣传。开展“漂流图书”活动,也迫切地需要加强对“漂流图书”认知的宣传,加深市民对于“漂流图书”的正确认识和对待。此外,关于“漂流图书”活动的开展,安顺市指出,大力推动“漂流活动”的进行,增强市民文化意识。表2认可的漂流图书形式一直在人们手中传阅3320.75%在哪借在哪还3018.87%有借有还,但不固定归还地点7547.17%占为己有159.43%转送给他人63.77%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在表2中,显示了关于“那种是您认可的图书漂流形式?”的调查数据,有33位市民认为“漂流图书”的正确形式是一直在人们手中传阅,这才称得上是“漂流”;有30位市民朋友则认为“漂流图书”的形式应当是在哪借在哪还;认可度最高的形式是有借有还,但不固定归还地点,有75名市民这样认为,比例高达47.17%;此外有9.43%的市民认为可以占为己有;3.77%的人认为应当是转送给他人。表3漂流图书带来的生活变化增强了周边的文化氛围4628.93%提高了市民互助共享的意识5031.45%节省了个人的图书购买力2817.61%激发了个人的阅读兴趣3119.50%减轻了生活压力42.52%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如表3所示,安顺市的市民都意识到了“漂流图书”所带来的变化,并且有31.45%的市民认为,“漂流图书”的出现,提高了市民互助共享的意识,而有28.93%的市民认为“漂流图书”的出现,增强了周边的文化氛围;其余有19.50%的市民认为“漂流图书”激发了个人的阅读兴趣;17.61%的市民认为“漂流图书”的出现节省了个人的图书购买力;仅有2.52%的市民认为“漂流图书”减轻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表4“漂流图书”活动实施突出的问题书箱破损、书籍被盗4327.04%书箱种类少、质量不高2616.35%投放地点不合理2314.47%管理不健全、缺乏资金投入3823.90%“漂流”程序不规范、使用率低2918.24%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经调查发现,目前安顺市的“漂流图书”活动仍然存在极大的问题,有27.04%市民表示“漂流图书”的书箱被损坏、书籍被盗;23.9%的市民认为管理不健全、缺乏资金投入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之一;18.24%的市民认为“漂流”的程序不规范、使用率低下;有16.35%的市民认为,“漂流图书”活动项目实施后,还存在书籍种类少、质量不高的问题;另外,14.47%的市民认为“图书漂流”的投放地点并不合理,还需要进行改进。表5“漂流图书”投放地点调查学校2716.98%街道3421.38%广场3119.50%车站3622.64%公园3119.50%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在表5中,可以看出,安顺市市民对于“漂流图书”的投放地点各执己见,但总体来说,基本都认为投放于学校、街道、广场、车站以及公园更加合适,从另一方面来说,安顺市市民对于“漂流图书”期望值较高。从表中可以看出,有22.64%的人认为,“漂流图书”投放于车站更加合适,主要是考虑到往来的乘客在等车过程中可以进行借阅;其次,有21.38%的市民认为,街道更适合投放;19.50%的市民认为在公园也是十分重要的投放地点之一,同样地19.50%的市民认为广场也是“漂流图书”期望值较高的地点之一;相比之下,学校由于其特殊的教育性质,对于图书的渴求度并不高,因此仅有16.98%的人认为需要将“漂流图书”投放在学校。3.漂流图书的意义(1)促进全民阅读图书漂流的宗旨是分享、信任和传播。图书漂流的创意,源于一种想法,即让人们将他们读过以后就束之高阁的图书流入社会,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让那些图书继续发挥作用,在漂流过程中不断供需要的人选择阅读,从而充分实现其价值。图书漂流活动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鼓励人们积极阅读,从而促进全民阅读,实现资源共享。(2)提高国民素质图书漂流的口号是“爱它,就放了它”。图书漂流传递着尊重与信任,它不仅是对知识的分享,更是对读者素质的考验、诚信的挑战。由于图书漂流的过程往往没有硬性的制度制约和监督,完全依靠读者的社会公德、诚信和共享意识,它如同一张“诚信试纸”,测试着人们的诚信指数,挑战着“漂友”的道德底线。同时,它也是一种鼓励,鼓励人与人之间充分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促进诚信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3)尊重读者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图书宪章》规定,“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阅读的利

益。”而《公共图书馆宣言》也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图书漂流的过程中,不论读者的年龄、种族、国籍、社会地位等如何,读者都可以自由、平等、免费地获得漂流图书,这充分尊重了读者的权利,并与图书馆精神不谋而合。四、现阶段安顺市“漂流图书”的问题政府在提供“漂流图书”时因充分遵循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原则,在为民众提供公共物品是更具效率,提供贴合民众实际需要的东西,这一点上因充分从民众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设立“漂流图书”箱,提供书籍,注重“漂流图书”自身建设。调查结果表明48.43%的市民认为“漂流图书”的设立基本条件是使用方便,少部分市民认为更应该注重外型美观。从实地调查中发现“漂流图书”的书箱设置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而是随机分布在学校、街道、广场、车站和公园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然而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反而造成了更大面积的书箱破损、书籍被盗现象。就目前“漂流图书”现状而言,没有专人进行管理,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管,没有多方的参与和配合没有一套可行的管理机制。导致“漂流图书”在短短几个月内破烂不堪、陷入困境。(一)书籍的流动性差,图书破环问题严重“漂流图书”本是一种知识传播方式。与图书馆借阅方式相比。图书漂流的方式是无序的,也没有严格的借阅时间限制和对破坏图书的奖惩机制。能否遵守漂流的秩序取决的是阅读者个人的素质。依靠的是读书人的自觉,诚信和共享意识。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一部分人会由于没有还书期限的压力而长期持漂。此外,还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漂流过程中图书会出现缺页少角或是被四处涂鸦的情况。这是由于持漂人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的一种常态化现象,这时如果后续的管理措施再不能及时到位,那么图书的损坏会更加严重影响后面的再漂流。因此,如何防止故意破坏行为也是解决“漂流图书”后续管理问题的措施之一。在表6中,可以看出,对于“您认为导致“漂流图书”书箱破损、书籍被盗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说明了图书丢失、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市民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有38.99%的受访者表示,是因为广大的市民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导致图书丢损的主要原因。表示这样的市民缺乏共享的思维,市民的综合素质较低,所以才导致了这一问题。还有16.98%的受访者表示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专人的管理,同样有16.98%的受访者表示是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才造成的图书丢失与损坏。有19.50%受访者认为是因为缺乏积极正确的引导方式,此外,还有7.55%的受访者表示缺乏电子监控设备,所以才会有人故意破坏,导致了图书的丢失和损坏。总的来说,图书的丢失和损坏主要还是因为市民的综合素质和自制力较低,缺乏共享意识,而且,也是由于“漂流图书”活动的创立缺乏相应的后续管理。没有专人专制的约束,所以这才导致了图书出现丢失和损坏的情况。表6造成图书丢失、破坏的原因调查市民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238.99%没有专人的管理2716.98%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2716.98%没有积极正确的引导方式3119.50%没有安装电子监控设备127.55%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数据整理(二)没有固定的管理部门,群众满意度较低安顺市如果想把“漂流图书”工程变成大众接受的阅读模式,使其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保证专人专岗的实时跟进。比如说对书箱和图书进行看管、对书箱和图书进行后期维护、对书箱和图书的损耗进行排查、对图书的借阅、归还情况进行登记等,这些都是建立健全“漂流图书”管理机制的基础。但这些工作的开展除了人力投入外,还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就当前安顺市“漂流图书”的开展情况看,想要达到长期持续稳定的图书漂流,仅靠政府单方面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类似读书协会、爱书协会、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加以支持和帮助。一个好的发展方式是可以不定期开展“漂流图书”活动,政府相关文化部门积极开展宣传。根据大多数市民的需求提供优质的阅读。(三)受传统阅读方式的禁锢,市民难以接受新生事物长久以来。传统文化中对书籍都是奉行藏书文化,而这一藏书文化思想的存在使得人们缺少共享图书的意识。因此也就未能形成图书漂流共享的文化习惯,也因此“漂流图书”工程很难被大多数市民所接受,对于年轻一代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愿意加入到图书漂流中,但安顺市开展“漂流图书”时可能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良好的事实方案,所以政府部门缺乏重视,加上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持,所以存在一头热的情况。(四)“漂流图书”的目的性建设影响其公益性发挥在安顺市迎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中,“漂流图书”工程一夜间就诞生了,其更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检查打下优良基础,也可以说是政府的一项“面子工程”,没有过多的考虑城市文化背景,城市居民素质,城市发展需求、城市规划布局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漂流图书”忽然的出现又忽然的消失。五、安顺市对“漂流图书”后续管理问题的改进策略漂流图书活动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项目。在图书的漂流过程中需要对图书漂流活动的宣传推广、图书的修补和更新、漂流点设施设备的购置漂流书箱的建设维护。这些既是漂流图书活动的基础工作也是花费资金最集中的部分。只有有了资金方面的支持很多工作才能得以实现,在管理方式上才能进行切合实际的加强和改进,也才能使“漂流图书”工程取得既定的目标。(一)加强区域内的管理与合作“漂流图书”活动的开展必须在广泛范围内进行开展。即实现广泛性的图书漂流机制,因此在开展活动时,就必须要实现跨区域互漂加强各区域之间对图书漂流的交流与合作,制定各方均应遵循的统一的漂流规则与合作协议。实施协议后要进行定期的评估评价。以便达到不断完善的目的。另外根据当今社会道德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在进行管理时要制定人性化及可实施性的管理制度。要保证对持漂人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信任,并定期、不定期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适时补充和完善“漂流图书”制度或程序。一旦市民能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和“漂书”环境。还可逐步减少制度方面的约束,“漂流”程序可变为更加自由性和开放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漂书”。(二)实施“持漂人”自我约束机制“漂流图书”建立初衷的浪漫主义色彩是靠持漂人的诚信来维持,但在现阶段诚信意识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时,必要的约束机制要结合实际,紧紧跟上实践的步伐。同时机制的建立也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并且及时的更改、完善和补充。建立书籍信息跟踪机制,对书籍的去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了解书籍的来源和去向,并要求每一位“持漂人”留下联系方式,通过发送短信或微信提醒读者按时还书。建立书籍来去信息公示机制。定期检查书籍的“漂流情况”,对“断漂”书籍要做好详细的调查记录,并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公示。书是为了用的,广大“漂友”应该改变“重藏轻用”的思想。有些“漂友”虽然享受了图书漂流带来的阅读快感,却不愿将自己的藏书捐献出来进行“放漂”;有些“漂友”将漂流图书截留,用以充实自己的书架。只有改变“重藏轻用”的思想,遵守“爱就释手”的游戏规则,才能提高图书的漂流量和回漂率。同时,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有足够的图书进行漂流,应该鼓励“漂友”在参与图书漂流中,遵循自愿和无偿原则,多捐献一些优质图书。在图书漂流过程中,也可以对捐赠图书的“漂友”设立一些优惠条件,以鼓励“漂友”捐书,从而达到广泛向社会征集图书的目的。(三)建立奖惩机制图书漂流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而目前我国很多的图书漂流活动则是“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和监督。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设置一些能让图书顺利漂流下去的规章制度,引导漂流活动进入良性循环,增强读者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比如,为了确保图书的顺利回漂,图书漂流的主办方应该统一制作漂流标签和漂流号码,并对漂流图书予以标记。对于“接漂”读者,可以进行简单登记,并在回漂前撰写读书心得、汇报图书的漂流情况,以便“漂友”之间进行交流。还可以制定规则,要求读者尽量以书换书,同时,设置一些相对固定的漂流点,图书的回漂率将会大为提高。对“持漂人”诚信度高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对于“持漂人”诚信度低的通报批评并列入黑名单,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人认可这种奖惩机制,只要是奖惩信息公开透明,全民共同参与监督,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四)扩大“漂流图书”活动的宣传力度“漂流图书”活动要达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还要有相适应的灵活的宣传手段和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以提高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让更多人参与到图书漂流活动中。要体现出它“亮点”比如开展活动前可先进行图书漂流活动的预热宣传,宣传“漂流图书”活动的形式及意义,让读者对图书漂流活动有一个大致概念或认识。在“漂流图书”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更新书籍,保证为读者提供吸人眼球的书籍或者是让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主要强调图书漂流的公益性质,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性活动的队伍中来,由读书、爱书协会牵头,号召读者将书捐到爱心捐书箱里,扩大漂流书的来源,对积极参与捐书的读者给予及时反馈或奖励,提高读者参与的热情。慢慢接受这种新的文化氛围,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于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丰富市民文化知识的根本性目标。为了让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重视和关注图书漂流活动,应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有关图书漂流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并发出宣言:“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因此,在每年的世界阅读日,可以重点组织一次图书漂流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包括投放一些“首漂”书,推出漂流书和“放漂”人的排行榜等,将图书漂流活动与“世界阅读日”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宣传和影响。(五)加强管理图书漂流传播的不仅是知识也是诚信。由于图书漂流的特殊性,维护其正常运行的最大支撑是人们高素质的维护,其良性发展依赖于每一个参与者的自身素质,但千人千面,所以不应过高期待人们道德素质的自我优化。对于图书漂流活动而言想要“漂流”活动长期健康发展下去管理是必须的工作之一,而要加强管理就应从实际出发进行管理,不可放任其自由发展。而在管理的初期,必须要有一套运作良好的规章制度作为其实施的保障,通过规范的制度约束来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促进漂流活动及程序的制度化,严格的跟踪体系,能改善现存的“漂流图书”流动性差和管理混的现状,所以要最终实现完全自由的图书漂流,良性且严格的管理是促进图书漂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制度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一套可实施方案。(1)设立图书漂流管理机构实施全过程管理。据统计,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将会鼓励市民参与“漂流图书活动”且会促使其愿意拿出好书来投漂。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作为一个长期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益性岗位还是深受市民信赖的,因此这个管理机构就应该由社区担任,并且政府应划拨一项专项资金用于保障购置用品和一些基本的管理和维护费用。这样一来社区的正能量宣传导致老百姓对“漂流图书”这一新生事物可信度提高,从而高度参与到其中的建设和使用中来。(2)设立固定投漂接收处实施自助投漂管理为了给市民“漂书”提供便利条件,应在辖区内指定地点专门设立“投漂”书籍接收处,整个投漂过程由“投漂者”自助完成。第一步。“投票者”在投漂接收处申领一张“投漂图书记录卡”,填写相关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地址、联系电话、投漂书籍册数以及所赠图书是否需要归还等相关信息。第二步。“投票者”将“投漂图书记录卡”夹在所参漂的第一本图书中,将投漂的书打包绑好投放在投漂接收处即可。(3)将图书进行分类“漂流”管理分类优化的第一个环节是图书分类。把投漂图书分成两类:一类是借阅类漂流图书,该类图书为人文社科类图书,多为投漂者收藏图书,高度要求回漂率;另一类是赠阅类漂流图书,该类图书多为基础和专业类图书,不过高要求回漂率。分类优化的第二个环节是优化管理。对投漂图书从投漂到分类再到漂出各个环节进行优化管理,对分层次管理细节设定监控点,通过实时更新投漂档案来实现投漂图书从投漂到分类再到漂出过程的透明化,让“投漂者”知道投漂书籍的去向,强化“漂流图书”管理机制和可信度,进而提高书籍投漂率和回漂率,保障了书籍动向的全方位监管和控制,预防了书籍“断漂”的情况。(4)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与管理一项合理的管理制度需要管理者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有效执行能力,根据数据分析发现,31。45%的市民认为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是首要前提和基础保障。占总比最高,那么从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和加强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提升,比如说设置专门的“漂流图书”管理办法意见箱,定期根据市民反馈的情况开展实地调查并制定合理的解决办法,再根据问题的情况针对性的开展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完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强度。六、结语综上所述,“漂流图书”的成功更多的是依赖的是“持漂人”的诚信,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实现图书漂流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