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

物理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3探究平面镜成像作者及工作单位洛南县眉底中学

柯小平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很常见,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

学生的自主探究。依据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情,教材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特点。(2)

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再到社会。以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分析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从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其形成。(3)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以及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滑的平面镜能够将平行的光线平行地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生活中有许多的镜子,把反射面呈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课件,指出这些平静的水面,就如一块天然的平面镜。本课我们就学习“平面镜成像”,并研究其成像特点

学生观看课件,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渴望了解其中的奥秘。

学生通过启发、联想、实践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目标引起注意。

二、初步感知,合理猜想教师提问:(1)你觉得你的像的大小和你的真人的大小是不是一样?(2)当你靠近镜子的时候,像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3)

这时你觉得你的像是不是也在靠近镜子?学生结论有的是错误的,这时教师不用指出来。

学生经过实践,得出猜想:(1)像与真人的大小不一样,而且由于镜子较小,像比真人小;(2)当人靠近镜子的时候,发现像在变大;(3)当人靠近镜子的时候,发现像也在靠近镜子。

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充分暴露自己的缺陷,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三分组实验

进行探究一、探究指导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①请学生观察课本56页活动1,找出图中的像可能是哪一幅?②活动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演示实验或展示成像课件)提出问题(1)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3)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4)像能否向小孔成像那样呈现在光屏上?3、指导学生利用成像特点讨论水中倒影二、虚像的理解:1、提问:可以从刚才的实验中发现,平面镜的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而我们却能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这是为什么呢?2、指导学生作图,并讨论矫正,引导学生小结。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成虚像过程。

如上图所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入人眼。点燃的蜡烛上P点射出的任意两条光线PA、PB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E1A、E2B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P′点,人就会感到P′点是一个“发光点”,而P′点就是P点的虚像。同理,蜡烛上的其他点也都能在平面镜内产生对应的虚像点,它们共同组成了蜡烛的虚像。故平面镜中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发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

一、

探究1自学课本P.42内容,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学生实验,2进行实验并且记录两次实验数据3交流分析归纳形成结论: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像与物连线垂直于镜面二、理解虚像1、第42页图3.3-2作图,作2条入射光线,要求学生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2、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3、练习作线段SA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的光路图

探究实验1、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初步的探究能力的科学方法。2、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3、从现象到理论的提升,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作图去发现问题,水到渠成地由已知的知识得出新的规律。同时也可借此巩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易懂难忘。在原图上做出A点成像光路图,可以减小难度,另一方面可进一步体会平面镜成像特点。四巩固练习,内化知识1.在距离平面镜8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的像距平面镜_

cm;若将镜移到原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_

cm。

2.某人从远处走近一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以及人和像间的距离(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C.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3.在下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

学生练习,学生板演。2、交流。对于应用和作图,应充分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不必强求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利用特点作图,辅助线和虚象应利用虚线,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2、方法3、注意事项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方法、注意事项小结本节内容。总结升华板书设计

第三节

平面镜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到面镜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对应点连线垂直于镜面;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二、平面镜成像原理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四、STS凸面镜与凹面镜凸面镜是平行光发散;凹面镜使光线会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

学生的自主探究。依据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情,教材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特点。(2)

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再到社会。以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2、实验动手能力较差,课堂反应较好。3、分析、总结,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4、本人教学方法需要更新。教学反思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如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去呢?《平面镜》一课的教学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迪。一、活用教材,拓宽科学探究的空间首先,以“玩镜子”导入激趣,创设探究情境,以学生常见“镜子成像”的现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集体讨论释疑,以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仔细观察,深入探究“物体与像”的关系。其次,将教材中的“观察一”、“观察二”进行有机合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感受探究的乐趣。第三,恰当运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放手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课堂上我抓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