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护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第1页
美国保护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第2页
美国保护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第3页
美国保护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第4页
美国保护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I美国保护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早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话题,随着这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在逐渐削弱,但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对全球各国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中美双边贸易为例,阐述和论析了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以及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关键词:美国;保护主义;中国经济;影响Abstract:internationaltradeprotectionismhasbecomeahottopicunderglobalizationbackground.Alongwiththeacceleratingprocessofglobalization,someoldmeasureshaveweakenedgradually,butnewtradeprotectionismcontinuestorise.Especiallyduringaspecialperiodsuchasfinancialcrises,therehasbeenadverseimpactsoncountriesaroundtheglobe.ThispaperexpoundsandanalysesthereasonsofAmericantradeprotectionismrisinginrecentyearsanditsinfluenceonChinatrade.Onthisbasisweproposecountermeasurestodealwith.Keywords:America;protectionism;China'seconomy;impact

目录前言 11.相关理论分析 11.1贸易保护主义的界定 11.2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分析 21.2.1关税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的影响 21.2.2非关税壁垒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的影响 32.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52.1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现状 52.1.1中美进出口贸易 52.1.2中美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62.1.3中美进出口贸易地位的变化 72.1.4中国吸收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92.2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92.2.1贸易不平衡问题 92.2.2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112.2.3贸易依存度过大 132.2.4人民币汇率问题 143.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及建议 163.1政府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163.1.1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163.1.2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163.1.3扩大内需,内外兼顾 173.1.4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173.1.5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反贸易保护主义机制 183.2企业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193.2.1熟悉WTO的各项具体的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193.2.2进一步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193.2.3降低贸易依存度,推动市场多元化 203.2.4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齐头并进的策略 20结论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5PAGE18前言尽管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仍是各国的共识,但进入2009年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年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的近8000亿美元刺激经济法案中,继续保留颇受争议的“购买美国货”条款(BuyAmericanAct,BAA)。这一条款规定,在刺激计划的基建项目中需要使用的钢铁产品和所有制成品,都必须为美国制造。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衰退期的抬头,不禁让人联想到大萧条时该条款出笼,以及当时美国大规模提高进口关税率的Smoot-HawleyTariffAct。这两项条款的本意,是保护美国国内经济避免进口冲击国内生产造成更多失业。但事与愿违,虽然从1929至1933年间美国从欧洲的进口下降了71%,但世界各国对美国进行的大规模报复措施,使美国对欧洲的出口也相应减少了67%。结果,美国的失业率从1930年Smoot-Hawley关税条款通过时的7.8%连续上升至1933年的25.1%。世界贸易在此四年中下降了三分之二。虽然当时国际贸易占各国经济总规模的比例甚小,众多经济学家仍认为由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国际贸易崩溃是引发全球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文章对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对中国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有所裨益。1.相关理论分析1.1贸易保护主义的界定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自由贸易主义而言的,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为了使本国的产业、商品避免受到外国或其它地区商品的竞争,而通过实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并向本国内的商品提供各种优惠措施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的国家贸易理论或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分为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其中,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的手段来限制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以保护国内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的政策主张。随着世贸组织等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对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日益加强,其作用也相应的逐渐弱化。鉴于此,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创新出来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来代替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实施公平贸易、保护环境、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躲避多边贸易体制的管制,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的目的,从而维护本国的贸易和就业。新贸易保护主义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名义上具有更加的合法性、在形式上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在技术上具有更明显的歧视性、在实际效果上具有更高的保护性。1.2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分析1.2.1关税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的影响进口国对出口国实施的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一般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实现的。下面具体以进口国对出口国征收关税为例,分析关税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图1征收关税后的两国均衡如图1.1所示,第一个图代表进口国的生产需求状况,第二个图代表进口国的进口市场状况,第三个图代表出口国的生产需求状况。横轴代表商品数量,纵轴代表商品的价格。进口国对出口国某类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分别是D和S出口国对该产品的供需曲线分别为S’和D。其中,PE"QE分别是自由贸易时这种产品的价格和数量,PT"QT分别是进口国征收关税后,该产品在进口国的国内价格和数量,P*T"Q*T分别是出口国在进口国征收关税后,该产品在出口国的国内价格和数量。从进口国来看,进口国对出口国该类产品征税使得进口国国内价格上升,到达PT,使得进口国需求从D1下降到D2,同时导致进口国生产该类产品的企业增多,供给从Si增加到Sa。进口国的生产者剩余收益为a,消费者剩余损失为a+b+c+d,进口国政府由于征收关税增加收入c+e。进口国的关税净效应为(a+c+e)一(a+b+c+d),即e-b-d。如果e>b+d,则存在净福利收益;如果e<b+d福利因关税而减少。价格的提高使得消费下降,生产者剩余增加和消费者剩余下降,从而使得进口国对该类进口需求下降。然而,如果进口国是大国,则其进口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到他国的出口,还导致他国该类产品价格下跌。从理论上讲,如果征收关税的幅度大于进口国国内该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该类产品在两国国内价格的差额就是关税。从出口国来看,进口国对出口国征收关税使得出口国国内该类产品的价格下跌,从而导致供给从Sa’减少到S1*,需求从D1’扩大到DZ*,使出口从QE减少到QT*。生产者剩余损失为a*+b*+c*+d*+e*,消费者剩余收益为d*+e,出口国的净损失为a,+b,+c,福利减少。因此,进口国对出口国产品征收关税后,出口国的关税福利效应是净损失,从而影响到出口国经济的发展。如果说进口国能从征收关税中获得利益的话,那么其带来的后果不但会影响出口国经济,而且还会使世界经济遭受损失。1.2.2非关税壁垒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的影响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实施以公平贸易、保护环境、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为新手段的非关税壁垒来实现的。下面则以进口国对出口国实施反倾销为例,来分析非关税壁垒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图2反倾销征税对出口国的影响进口国对出口国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等非关税壁垒严重阻碍了出口国该类产品在进口国的销售情况,出口国的出口市场将被缩小,甚至有些企业被迫退出市场。由于大多实施非关税壁垒的国家均采用的是原产地原则,使得出口国的转口的产品也难逃被控倾销的命运。影响出口国该类产品出口的同时,还对出口国国内经济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进口国对出口国实施非关税壁垒会使出口国的出口企业经济损失惨重,最终逃不出因败诉而退出市场或是耗时耗力耗费才赢得胜诉的结局。在此过程中,将会导致出口国大批的企业缩小规模甚至倒闭,工人失业,从而减少了社会财富总量和国内社会净福利。同时,出口市场的缩小使得出口商品大量的回流国内市场,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国内市场供给、物价稳定及外资合理利用等问题。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出口量,纵轴表示出口的价格。进口国对出口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后,出口国产品的实际出口价格将由P。下降到Pa,出口数量也由Q。降到Qm。2.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2.1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现状2.1.1中美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入世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缓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足百亿美元,远远落后于其他双边国家之间的贸易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制定以及将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之一的方针的确立,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逐步增长。如图3所示,自2001年我国入世以来,中美双边贸易突飞猛进,不断创新高。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8年中国向美国的出口贸易额为2523亿美元,是1981年的168倍;中国自美国的进口总额为814亿美元,是1981年的17倍;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3337亿美元,比起1981年的61.9亿美元增长了53倍,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3%。在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然而贸易保护主义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则是经济的衰退和国际贸易的萎缩。随着经济倒退和贸易缩水,世界各国均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则是那些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的国家。我国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其外贸依存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在贸易保护主义肆虐的背景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必然下滑。据统计,出口每增长1%,可以拉动消费增长0.68%,拉动投资增长0.74%。反之,外需下滑也将拖累内需。12008年后,我国与美国的进出口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009年中国向美国出口额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2.48%,为2208亿美元,同时自美国进口额与上年相比也减少了4.89%,为774亿美元,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982亿美元,同比下降10.63%。这就体现了美国对华的外贸政策中所带的歧视性色彩,对华的出口管制相当严格,以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急剧下降。图31981-2009年中美进出口贸易统计图(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1.2中美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在入世后的近十年里对美国出口结构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出口产品层次逐步升高。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200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前五大类产品分别是制成品杂项、鞋制品、计算机设备、服装、音响设备,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47.0%。12010年的排序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变为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等轻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80.7%,其中仅机电产品一项就占到47.6%。在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绝大多数都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以及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和资源性商品。2010年美国对中国出口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机电产品、植物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占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7.9%(见图4)。同时,中国在先进技术产品(ATP)贸易中异军突起,使得美国在中美ATP贸易中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逆差。如表3.1所示,2002年美国对华出口ATP产品82.89亿美元,从中国进口200.97亿美元,美国逆差为118.08亿美元。但是,随着美国从中国进口ATP产品的增加,到2009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到724.94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出口172.05亿美元,中国向美国出口896.99亿美元。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迅速提高,这表明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结构正在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进行快速转型。图42010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构成资料来源:国别数据网表12002-2009年美国与中国先进技术产品(ATP)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美国普查局2.1.3中美进出口贸易地位的变化随着中美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中美成为彼此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总体来说,中美进出口贸易在彼此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如图5所示,1981-2008年间,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中美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和地位逐渐上升,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增长比较平稳,从1981年的14.06%增长到2006年的14.92%,受美国贸易保护的影响2007年之后的几年内其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占美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1年的1.21%增长到2008年的9.65%,增长了约7.98倍。图51981-2008年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占美国和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变化中国作为美国进口来源国的重要性逐渐增强,美国作为中国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市场的地位也逐渐得到强化。1981-2008年间,中国对美国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和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如图5所示,中国对美国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从1981年的0.55%增长到2008年的11.63%,增长了21.15倍。同时,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1981年的6.84%增长到2008年的17.66%,增长了2.58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也挥舞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使得中美贸易的状况不是很乐观,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图6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占美国进口总额比重和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中国自美国进口占美国出口总额比重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从图7可以看出,中国从美国进口占美国出口总额比重由1981年的1.96%增加到2008年的6.33%,表现出波浪式的增长,其中1982-1983年为下降阶段,1983-1985为上升阶段,之后略有下降,1990-1995年为上升阶段,1995-1997年稍有滑坡,1997后整体处于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增长更快,唯有2004-2005年出现小幅度的下降趋势。中国从美国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比重整体上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从1981年的21.27%下降到了2008年的7.19%。这也是造成美国多年赤字的一个因素。图7中国从美国进口总额占美国出口总额比重和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总之,随着中美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美两国在对方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美国作为中国进口来源国的重要性逐渐加强,中国作为美国出口市场的地位也逐渐得到强化。2010年,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同时,美国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以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1.4中国吸收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对中国进行投资,投资额日益增加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如图3.6所示,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由1985年的3.57亿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5.76亿美元,增加了10倍。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由1985年的19.56亿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900.33亿美元,增加了46倍。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的比重整体波动比较大,1985-1988年直线下降,经过短暂的恢复,1990-1992年再次骤然下降,1992年后的十年内波动幅度较小,直到2002年再次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于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2009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较往年困难。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美国作为对我国投资的第五大伙伴国,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588家,同比下降14.6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5.76亿美元,同比下降21.97%。图8美国、全世界对中国投资额及美国投资占世界各国对中国投资额的比重2.2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2.2.1贸易不平衡问题中美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贸易不平衡的问题,随着中美贸易迅速发展,中美贸易差额也在不断扩大。虽然中美两国的统计口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中美贸易失衡是不争的事实。如表2所示,据中方统计,1993是我国对美贸易地位变化的分水岭,1993年以前中方一直处于逆差的地位,而从1993年开始转为顺差后,我国连续18年都是贸易顺差。加入WTO后,我国对美的贸易顺差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2001年为281.74亿美元,2002年则上升为428.13亿美元,2008年更是蹿升到1708.57亿美元,2009年有所回升,为1433.42亿美元。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由美方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对华贸易从1983年开始一直处于逆差的地位,1986年其贸易逆差为16.65亿美元,1991年为126.91亿美元,2000年上升为838.33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我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入世后,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日益增加,从2002年的1030.65亿美元激增到2008年的2680.40亿美元,2009年下降为2268.77亿美元。表21985-2009年中美双方统计的中美贸易逆差对比(单位:百万美元)注:中方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2.2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伴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的提高和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全世界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也不断增加。入世后,中国的出口产品受到的反倾销调查更是越来越多。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加加剧了贸易摩擦。如表3所示,1995年我国出口产品立案数为20起,占世界反倾销立案总量的12.74%。2001年该比重则上升到14.82%,入世后更是一路上升,到2009年增加为36.84%。针对我国的最终措施案件也随着立案数的增加而增长,从1996年的16起上升到了2009年的55起,占世界反倾销最终措施案件总量的比例也由1996年的17.39%上升到了2010年42.37%02009年我国出口占全球的9.6%,但所遭受的反倾销案件竟然占到了全球的40%,反补贴案件占到了全球的3/4,贸易调查数也占全球案件总数的43%。2010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高达77亿美元。在1995-2010年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涉及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和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的案件分别为185起、158起和100起,居所有案件的前三位。表31995-2010年6月中国出口占世界反倾销案件中的比例资料来源:WTO反倾销数据库随着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两国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如表3所示,美国已经对我国的产品实施了一百多项反倾销调查,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数量第二大国。入世后,反倾销更是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美对华反倾销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不单单体现在反倾销数量和涉案金额的增加上,还表现在对华反倾销的措施更加的严厉上。1996-2004年,美对华发起的337调查共36起,占美国337调查总数的13%。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带有歧视性,针对中国发起多起贸易制裁和贸易救济措施。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中国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和受害国。目前,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趋势,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是影响经济复苏的重要制约因素。2010年美国共发起58起337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有19起,占调查总数的33%。这19起案件的共同特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案件的性质均为专利侵权诉讼,非传统领域的贸易摩擦增加,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和新能源政策等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焦点;第二,涉案产品绝大多数为机电产品,如动态随机存储器、显示设备、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等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第三,在所有案件中,涉及国外在华投资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2.2.3贸易依存度过大自中美建交以来,在中美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和美对华的贸易依存度逐渐都有所提高,但是中对美的贸易依存度远大于美对中的贸易依存度。美国经济的兴衰会折射到中美经贸关系上来,美国经济的波动会立刻传导到中国,影响中国的进出口及经济增长。如表4所示,中国经济对外需过度依赖这一特点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98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仅为0.18%,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为2.45%,是美国的13.6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和美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为7.38%,而同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增加到了2.86%。面对国际贸易的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外向型经济国家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中国由于出口的减少而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2009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同比下降18.97%,为5.98%,而同年美国对华的依存度同比下降8.74%,为2.61%。表41985-2009年中美贸易依存度资料来源:中国、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自IMF,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均是笔者根据相关数据计算而得。如图9所示,1985-2009年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最高为2006年的9.68%,最低为1987年的2.43%。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最高为2008年的2.86%,最低为1985年的0.18%。但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一直大大高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这表明了美国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和主导权。图9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比较(单位:%)2.2.4人民币汇率问题自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好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与世界的经济往来更密切,在金融、保险、贸易、投资、生产和就业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延伸。美国的保护主义历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攻击他国贸易的方式,另一种则是攻击他国的汇率政策的方式。然而,当前美国的这两种保护主义方式在对华贸易上均有所体现,一方面谴责中国侵犯知识产权、市场不够开放、新能源政策及投资环境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则指责中国的汇率政策,认为中国故意低估币值来提高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削弱了美国商品的竞争优势,使得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逐年增加,同时也导致美国的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图10美元兑人民币年均汇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由图10可知,1994年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的分水岭,1979年到1994年人民币一直在贬值,从1994年之后,尤其是近几年,美国、日本乃至欧盟都纷纷要求人民币尽快的升值,中国受国际上的压力不断加大,使得人民币逐年升值。近几年,升值的幅度大大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会增加我国的出口成本,对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出口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就业问题,加大我国的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还会使外商的投资成本增加,外商可能会由于投资成本的增加而将投资转向他国,从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同时,大量“热钱”就会涌入中国,从而导致中国投资过剩,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会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逐年增长,2009年的外汇储备高达23991.52亿美元,是1978年的14366倍。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所以,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谁受益和谁受损的问题。3.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及建议3.1政府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3.1.1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向来是与经济危机相伴而生的,这是由于对外贸易政策与世界经济波动存在一定的协同性。当世界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国际贸易增长率较高,此时各国也纷纷采取自由贸易的对外贸易政策;当世界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国际贸易萎缩,从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市场矛盾的升级,各国的贸易政策则倾向于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贸易保护主义“理所应当”的又一次抬头。然而,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横冲直撞,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它对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所造成的损害,要敢于据理力争,坚决抗争不公平、不合理的做法,坚决反对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和情绪化。同时,我们要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摆明我们的态度,坚定我们的立场,争取化“危”为“机”。中国不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并且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倡导和支持自由贸易。此外,我国应当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加快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这样就可以实现小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减少贸易摩擦冲突。面对口益严峻的经济危机,采取贸易保护或许在短期内能缓解一时之痛,但在长期这将无疑拖延了经济危机复苏的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度过经济危机的难关。3.1.2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近年来,我国贸易摩擦频发,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下滑,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的抬头,中国现在并将长期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国和受害国。各国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中,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提出各自的自由化范围和进程。多边体制的规则本身就体现了博弈方的利益,然而,现在的国际规则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效率微乎其微。所以,如果要从根本上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上其他各种经济规则的谈判,争取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主动成为规则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产品竞争力提出开放条件,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利益博弈,使这些规则和体制能够反映我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应推进现存国际贸易规则的修改和完善,成为构建国际贸易新秩序的领导国之一,使得新规则能够体现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挥良好的发展中大国的协调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颠覆世界性组织都由发达国家创建和操控的局面,积极推进新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的组建,这对我国企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3.1.3扩大内需,内外兼顾多年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我国来说内需增长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大依仗因素。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出口和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忽视了内需的作用。面对全球性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我国具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这使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我们则应该把视线转向国内,积极的扩大内需,通过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从而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主动性,不受他国牵制。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造成不利的影响,我国政府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和十项具体的措施来拉动我国内需并改善经济。据统计,2008年投资、消费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3.5%,47.5%和9.0%;2009年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5.4%、95.2%和40.6%。很明显,三个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不同的,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四万亿的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提出并实施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更是创了新高,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目前,中国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将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转换为消费,但是这在短时间里是难以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政府的种种利好政策下,我国的消费市场的潜力有所释放,2009年消费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居民消费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不及美国的16.67%。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全面的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需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的战略方针。3.1.4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为了解决资源供给紧缺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提出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这样的绿色概念。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催生了许多新的科技革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为了推进全世界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肆虐的时期,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则是一副缓解贸易保护压力的良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层出不穷,而且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名义上具有更加的合法性、在形式上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在技术上具有更明显的歧视性、在实际效果上具有更高的保护性。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并对产品研制、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管控,争取做到每个环节都是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让“吹毛求疵”的人没刺可挑。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口程,坚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1.5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反贸易保护主义机制构建完善的贸易体制对缓解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是尤为重要的。所以,面对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应该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借鉴他国先进的经验,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完善贸易体制。只有完善体制上的问题,有效的防止和化解经济危机,才能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得到实质解决。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信息,认真研究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机制,对我国经济发展加以指导。通过对全球贸易体制的完善,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来营造一个自由而健康的国际贸易环境。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将长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国和受害国,那么,建立灵活高效的反贸易保护主义机制就显得势在必行。中国应该制定“有理、有利、有节”的反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提倡实施自由贸易,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我国还应该组建相应的反贸易保护主义组织机构来专门负责贸易保护主义相关问题的处理,根据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特征和危害程度做出灵活的应对措施。在此次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的过程中,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已经不单单是以前的发达国家,以印度、阿根廷和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对我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在应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产品和不同性质的贸易保护主义时,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对策。此外,还应该注重对反贸易保护主义人才的培养,争取早日建立一支反贸易保护主义的精英队伍,作为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后备之需。3.2企业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3.2.1熟悉WTO的各项具体的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它的发展是一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对WTO的有关规则的认识不足,也是导致我国成为反倾销最为严重的国家的一个因素。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进一步熟悉和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并在实践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等来维护自身利益,使得在国际摩擦中处于有利地位。到目前为止,美国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数量第二大国。去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有19起,占调查总数的33%。在遭到反倾销诉讼时,畏难止步会导致他国对我国有“好欺负”的心里,以致纷纷针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诉讼,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改变以往畏难止步的状态,应该积极应诉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地减少对我国的损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次经济危机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度过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段时间内抬头也是在所难免的,解决起来也不会一帆风顺。鉴于此,中国企业更应该在熟悉WTO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应诉,运用合适的权利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3.2.2进一步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自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频发。从国际层面上看,是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下滑,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又一次的抬头;从国内层面上看,我国自身出口商品的低附加值、低价格、低质量以及低标准等问题是导致我国商品面临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问题的内在原因。这是由我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所决定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均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现在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的排序,也就是说我国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而国际上所尊崇的是三二一的排序。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偏低,使得我国处于贸易低级化和贸易商品竞争力弱的状态。为此,我国应把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提高到战略高度,实施科技兴贸,同时要立足于长远利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并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现代化的改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尽量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让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减少反倾销的可能性,从而促进我国产业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增长。同时,企业也应转变以往的以量取胜的观念,要想立足于国际市场,就必须以效益为目标,以过硬的质量为保障,以良好的性价比为比较优势,才能赢得较大的市场空间。3.2.3降低贸易依存度,推动市场多元化面对国际贸易的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外向型经济国家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外向型经济国家往往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贸易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贸易依存度过小说明没有合理的利用国内外资源,而当贸易依存度过大则表明一个国家对外依赖度太大,容易受其他国家的影响甚至牵制,还会加剧贸易摩擦,同时还能影响本国产业发展。2009年中国贸易依存度为44.96%,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为5.98%,美国对华的贸易依存度为2.61%。可见,美国对华的贸易依存度明显低于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我国贸易依存度从1994年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同一时期内,我国出口产品的立案数及占世界反倾销立案总数的比重也不断攀升,从1995年的20起增加到2009年77起,占比也由1995年的12.74%增加到2009年的36.84%。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使我国进入了贸易摩擦多发期。因此,我国应该通过降低贸易依存度来减少他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此外,我国出口市场较为集中也是引发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之一。2010年我国主要出口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东盟和日本,占我国总共出口额的67.94%为此,我国要坚持多元出口战略,不能仅依赖于个别发达国家的市场,在巩固好现有主要出口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和拓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且提高我国在这些新兴市场的占有率,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开发计划并进行细化市场,以产品的多元化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形成合理而有层次的多元化出口格局。3.2.4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齐头并进的策略面对日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巧妙地避开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针对我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可以扩大国际知名度,从而提高全球市场份额,实行国际化战略。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565.29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投资于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6.1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所以,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和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上都有所倾斜,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也应该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地走向世界,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去,并且利用丰富的国际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有针对的“引进来”,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齐头并进的策略。随着经济一体化,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900.33亿美元,是1985年的46倍。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用于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占FDI总额的83.34%。因此,我国要大力提倡企业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结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历来是与经济危机结伴而行的,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理所应当”地再次抬头。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和世界贸易摩擦的集聚地。2010年我国共遭受6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高达77亿美元。美国已对我国产品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