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模式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农业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采用了经济模式。油压机行业的起点低,规模小,布局分散。该县和县城以下的生产区生产能力较大,约占全国油产量的85%。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放开了食用油市场,食用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促进了中国油脂工业快速发展。近10年来,全国油脂加工能力每年以500万~1000万t的速度增长,一大批现代化、大规模的油脂加工企业出现在沿海地区,形成了新的中国油脂工业生产布局。目前中国油脂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能过剩,形成了以大豆加工为主体,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并将进入布局调整、行业整合的发展阶段。1关于大豆挤压加工企业1.1以沿海港口和主产区为主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油脂油料进口量不断增长,近年年均4000万t的进口大豆多通过海运方式运输,因此形成了以沿海港口和主产区为主的油脂加工业布局。据资料显示,从油脂工业产能和产量区域分布来看,2009年全国油料处理能力排名前3位的是江苏(1473.3万t)、黑龙江(1463.9万t)、山东(1421.6万t),三省合计占全国油料处理能力的39.8%。油脂产量前10位的是江苏、山东、广东、天津、湖北、福建、上海、河北、黑龙江和广西,合计占全国油脂产量的74.8%。据粗略统计,2010年黑龙江有大豆油厂87家(日产100t以上),产能5.4万t/d;吉林有油厂7家,产能7800t/d;辽宁13家,产能1.93万t/d;京津冀5家,产能2.45万t/d;山东19家(日产500t以上),产能4.13万t/d;江苏8家,产能3.6万t/d;浙江2家,产能8600t/d;福建8家,产能1.63万t/d;广东11家,产能3.4万t/d;广西4家,产能1.75万t/d。中国规模以上油脂企业大豆压榨产能沿海地区达80%以上。2008年沿海地区进口大豆全年月平均压榨量270万t,2009年350万t,2010年底已达470万t。1.2规模化和集中度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油脂加工企业1321个,其中日处理油料100t以下的企业523个,占企业总数的39.6%,100~200t的企业251个,占企业总数的19.0%,200~400t的企业278个,占企业总数的21.0%,400~1000t的企业146个,占企业总数的11.1%,1000t以上的企业123个,占企业总数的9.3%。2009年规模以上油脂加工企业比2008年增加99个,但日处理油料100t以下企业数量比2008年减少75个,所占比重减少9.3个百分点,而日处理油料400t以上企业数量增加91个,增长51.1%,所占比重增加5.9个百分点。2009年日处理油料200t以下规模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8.6%,其油料处理能力和油脂产量分别仅占油料处理总能力和油脂总产量的10.4%和10.8%,而日处理油料400t以上的企业虽然只占企业总数的20.4%,但其油料处理能力和油脂产量分别占油料处理总能力和油脂总产量的74.3%和77.1%。另据统计,2009年产量达10万t以上油脂加工企业71个,比2008年增加14个,合计产量达1631.8万t,占油脂总产量的58.7%。2009年油脂产量位居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益海嘉里(中国)(658.0万t)、中粮集团有限公司(193.5万t)和九三粮油集团有限公司(83.6万t),3家合计产量占总产量的33.6%以上。经过2004年的企业兼并整合和2008年集中改扩建过程,中国油料加工企业的整体规模水平已大幅提高,业界人士估计2010年规模以上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中3000t/d以上的油厂日处理大豆量已超全国的半数。这些都表明,中国油脂加工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度不断提高。1.3产能不断提高,产能过剩较为严重据统计,2008年中国大豆日压榨能力超过500t的企业有150个,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7500万t,加上日压榨能力500t以下的企业,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8000万t,而年大豆实际加工量仅4000多万t。2000—2008年期间,中国大豆的日加工能力增长了4.3倍。按照2008中国大豆年实际压榨量计算,实际加工能力利用率只有48%,日处理大豆能力在1000t以下的中小企业,半数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但是新建、扩建项目势头不减。据统计,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油脂加工企业年原料处理能力10946.3万t,年实际处理原料量7364.8万t,分别比2008年增加3080.6万t和1702.9万t,分别增长39.2%和30.1%;2009年油脂加工总产量2780.9万t,油脂实际产量2288.0万t,分别比2008年增加487.3万t和360.2万t,分别增长21.2%和18.7%。2009年黑龙江100多家规模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实际开工的只有20%左右。业内人士估计,2010年大豆加工能力已近亿吨,加上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加工能力,油料总加工能力已近1.4亿t,在主产区还有相当数量的小型油厂不在统计之内,实际产能更大,中国油脂加工能力已经过剩,竞争将更加激烈。1.4国有弱势局面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趋形成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在油脂加工企业中,国有企业减少,民营企业数量增多,外商极力进入。2009年规模以上油脂加工企业1321个,其中外商企业93个,比2008年增加了4个,占总数的7.1%,较2008年的7.3%下降0.2个百分点,油料处理能力占总产量的25.9%,较2008年的29.4%下降3.5个百分点,油脂产量占总产量的45.2%,较2008年的54.2%下降9.0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数的48.3%,较2008年的54.7%下降6.4个百分点,利润占总额50.0%,与2008年持平。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份额有所上升。2009年在全国油脂产量排名前40位的企业中,外商有26个,占65.0%,比2008年的72.5%下降7.5个百分点,但仍占主导地位;外资益海嘉里油脂年产量658.0万t,较2008年增加14.2万t,但占全国油脂总产量的比重已由28.1%下降到23.7%,下降4.4个百分点。2008年底以来,随着国家对大豆加工业的调整,国有企业大举兼并民营企业,产能扩张,国有企业在大豆压榨领域中的比重有较大提升。据统计,2009年与2007年相比,外资大豆进口份额已由44%降至40%,而国有企业由18%提升至23%,民营企业37%。因此,大豆加工企业及整体油脂加工业的国有弱势局面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并且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日趋形成。1.5形成以大豆油加工企业为主体,多油并存的原料、加工和消费市场格局以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东北和黄淮地区,加工国产大豆的油厂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地区和内蒙古等省区,其中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和加工量最大。近年,随着中国大量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生产的挤压,国内自产大豆榨油量占国产油料榨油总量的比重已下降到6.6%,沿海地区油脂企业集中布局,已经成为加工进口大豆的集中油脂工业产业带,大豆油的总产量在包括进口油料的全国油脂总产量中的份额已超过54%,大豆加工已成为中国油脂工业原料的主角,大豆油消费在油脂总消费中的份额占到37%以上,成为中国食用油消费的最大品种。以油菜籽为原料的油脂工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及黄淮、东北和西北地区,其中湖北、江苏、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油菜籽生产量和加工量最多,国产油菜籽榨油量占国产油料榨油总量的比重超过40%;菜籽油在油脂总产量中的贡献率为12.0%,在油脂总消费中的份额达18%。以花生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广东、湖北、广西等省,其中山东、河南花生产量和加工量最多,国产花生油产量占国产油料榨油总量的比重为22.7%;花生油在油脂总产量中的份额仅为4.3%,在油脂总消费中的份额为9%。以芝麻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以葵花籽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等地,其中上海、江苏、内蒙古和天津等地加工量最多;以胡麻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其中内蒙古、甘肃等地生产量与加工量最大;芝麻、胡麻、葵花籽产量在油脂总产量中的份额很低,三者合占国产油料榨油总量的比重仅有4.1%,在油脂总产量中的贡献率仅为2.0%。以棉籽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新疆、湖北、山东、江苏、河北、山西、河南、湖南等棉花主产区,国产棉籽油占国产油料榨油总量的比重为16.5%;棉籽油产量占油脂总产量的比重为4.0%,在油脂总消费中的份额为5%。以油茶籽为原料的油脂工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其中湖南、江西油茶籽生产量与加工量最多,油茶籽油在油脂总产量中的份额仅为0.4%。另外秦岭淮河以南稻谷主产区,以及东北、华北碾米工业集中的一些地区;华北、黄淮玉米主产区和南方玉米消费区,分别以米糠和玉米胚为原料,形成米糠油和玉米油加工中心,玉米胚和米糠产油量占国产油料榨油总量的比重达6%,占油脂总产量的比重为4.1%。中国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进口棕榈油占油脂总产量的比重为16.1%,其消费在油脂总消费中的份额已达25%。中国已形成以大豆油加工企业为主体,多油并存的油脂原料、加工和消费市场格局。2油挤出及行业监管存在问题2.1其它油脂加工企业一是过多布局在沿海地区。从辽宁大连到广西北海约1000km的沿海港口已兴建了100多个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日处理量在1000~3000万t之间,其中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天津塘沽,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张家港,浙江宁波,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东莞,广西北海等地兴建了约占全国80%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有些港口同时建几个大型油脂企业,企业之间相距只有数百米。广东东莞不到数千米就有数个油脂企业,布局非常集中。在山东日照、辽宁大连、天津塘沽等都出现“一港多厂”的现象。据统计,中国规模以上油脂企业大豆压榨总产能沿海地区达80%以上。尽管沿海港口企业原料来源方便,但沿海的油脂企业销售半径只有一半,销售范围缩小,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二是油脂企业布局过于集中在一个地区,使原料和成品的物流成本增加。2.2日处理大豆生产企业开工率低,且出口油2004年以来,随着新建油脂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整合,生产规模、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已有的大多数油脂企业加工能力还较小,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整体上产能过剩成为了行业不可避免的事实。2009年规模以上油料处理能力已超亿吨,日处理油料在200t以下规模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达58.6%,而处理油料能力和油脂产量分别仅占总处理油料能力和总油脂产量的10.4%和10.8%。日处理大豆能力在1000t以下的中小企业半数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日处理大豆能力在2000t以上的大型企业的开工率也仅超过50%。业内人士估计,2010年大豆加工能力已近亿吨,加上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加工能力,油料总加工能力已近1.4亿t,仅全年加工的大豆全部交由沿海地区油厂压榨,沿海油厂的产能利用率也仅有60%。2.3中小型企业面临困难、风险增加由于加工能力的不断扩张,原料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油脂和油料的进口量快速增长,原料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外商的进入对国内油脂企业的收购兼并和产能扩张,2008年已占中国大豆实际压榨量的65%以上,国内多数企业活力不足,一些企业处于减产、停产状态,企业的风险程度增加。随着油脂加工规模扩张和产能不断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小型企业及落后产能将最终被淘汰。还有油料尤其是大豆需求对外依赖度过高,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中国食用植物油定价权和话语权旁落,受制于人,这些不仅增加了油脂加工企业的风险程度,而且影响到中国的食用油安全。3油行业的布局和开发随着油脂工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能严重过剩,中国油脂工业进入布局调整和行业整合阶段。3.1加强油脂加工和食品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处理好沿海与内地,产地与销地布局和产能关系,减少重复建设,提高产能利用率。中国的沿海地区油脂工业布局已具有相当规模,形成了以进口原料加工为主的大豆加工基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当控制布点和再新增产能,重点放在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扩大企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逐步发展精深加工企业集团,发展大豆加工出口创汇型产品方面。内地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要促进油脂加工资源配置和整合,在东北油料基地、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油脂加工能力,在湖北、安徽、河南、陕西、重庆、新疆布局建设规模较大的油脂加工企业,满足市场供应和消费需求,确保国家粮油安全。在大中城市和工业中心的消费区,重点培植生产规模大、联动作用强、辐射区域广、拳头产品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粮油精深加工的力度。在油料产区,应发挥油料资源优势,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达到合理经济规模,形成资源合理配置。在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主产区,整合大豆油脂、大豆蛋白加工布局并向食品加工业方向延伸。在长江中下游油菜籽主产区,组建大型龙头企业,生产精炼油脂和专用油脂,积极利用饼粕开发饲料蛋白产品;在黄淮海花生主产区,推进绿色花生制品的生产,注重花生蛋白的合理开发和利用。3.2油脂相关行业应进一步重组并提升产业升级美国和巴西油脂企业的规模多在日处理油料1000~3000t,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到日处理油料1万t以上的大型加工企业。这些集团化的油脂企业既是油脂压榨企业也是油料油脂副产品综合加工企业,几乎垄断了本国市场并向国际市场渗透。随着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用植物油和畜产品需求的增加,食用油、粕消费快速增长,油脂企业还将有新增产能和扩张的需求;随着民营、国有、外商对原料、价格、品牌和市场的竞争,行业必须限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重组兼并及整合提升,促进产业升级。油脂工业规模化生产、集团化发展己成为一种发展模式,并将进一步发展。3.3外部企业为主—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行业竞争力进入21世纪,中国油脂工业快速发展。近年,油脂加工业进入了调整、“洗牌”的巨变时期。在布局上,由产地加工为主向沿海加工为主转变,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沿海,形成了以进口原料加工为主的沿海企业集群;在规模上,由中小企业为主向大型企业为主转变,国内分散的中小型企业或被兼并或破产;在产权上,外国独资、控股的企业数量增加,国产企业加工份额减少,形成了外商控制行业的格局,影响中国食用油消费安全。2008年国家出台了限制大豆和油菜籽加工外商投资相关政策,本土企业弱势局面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供应外商企业仍控制40%的份额,外商企业年产油脂仍占全国油脂产量的45.4%,仍然形成对本土大豆加工的打压。今后国家将继续加强油脂产业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点茶活动方案策划
- 心理咨询师团队建设方案
- 企业灯塔活动策划方案
- 线上营销平台方案
- 济南营销推广方案
- 货运施工平台施工方案
- 研发营销发展方案
- 酒店篝火活动策划方案
- 市场促销活动方案策划
- 施工搬运安全施工方案
- 2024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 《园冶园说解析》课件
-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调适讲座
- 2024年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开电大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实用文档】生产制造过程流程图
- 2023年度环保管家服务招标文件
- 犬胃切开术的课件资料
- GB/T 42195-2022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
- GB/T 9634.4-2007铁氧体磁心表面缺陷极限导则第4部分:环形磁心
- GB/T 18380.11-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试验装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