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_第1页
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_第2页
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_第3页
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_第4页
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细胞生物学问答题1、以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答:1)、定义:细胞摄入的胆固醇是合成细胞膜所必需的,由于胆固醇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成LDL复合物,才能转运到各组织中参与代谢。2)、LDL颗粒分子结构:①由胆固醇脂、游离胆固醇、磷脂及载脂蛋白组成的球形颗粒。②外膜:磷脂和游离的胆固醇分子。③核心:胆固醇分子被酯化成长的脂肪酸链。④配体:载脂蛋白apoB100LDL颗粒通过apoB100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相结合。3)、内吞过程:①LDL与有被小窝处的LDL受体结合,有被小窝凹陷,缢缩形成有被小泡进入细胞。②有被小泡脱去外被网格蛋白形成无被小泡。③无被小泡与内体融合,内体膜上有H+泵,在内膜酸性环境下,LDL与受体解离,受体经转运囊泡又返回质膜被重复利用。④LDL被内体性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被水解成氨基酸,被细胞利用。有被小窝→有被小泡→无被小泡→与内体融合→LDL与受体解离→LDL和载脂蛋白被利用4)、调节:①当细胞需要利用胆固醇时,这些细胞就制造LDL受体蛋白,并插入细胞膜上,进行受体内吞,摄入胆固醇。②如果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积累过多,细胞就会停止合成胆固醇,并且停止合成LDL受体。5)、意义:①胆固醇可提供细胞膜大部分的所需。②此过程中断,胆固醇在血液中聚集,沉降于血管壁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2、简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功能关系。答:(1)组成:脂类、蛋白质、糖类(2)脂类主要有三种:磷脂、胆固醇、糖脂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胆固醇:提高脂双层膜的力学稳定性、调节脂双层膜的流动性和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糖脂:均位于膜的非胞质面单层,糖基暴露于细胞表面,可能是某些大分子的受体,与细胞识别及信号转导有关。膜脂的功能:①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去除膜脂,则使膜解体;②是膜蛋白的溶剂,一些蛋白通过疏水端同膜脂作用,使蛋白镶嵌在膜上以执行特殊的功能;③维持膜蛋白(酶)构象、表现活性提供环境,膜脂本身不参与反应;④膜上有很多酶的活性依赖于膜脂的存在。有些膜蛋白只有在特异的磷脂头部基团存在时才有功能。(3)膜蛋白有三种:内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脂锚定蛋白1)、内在膜蛋白: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蛋白不溶于水。2)、外在膜蛋白: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能够暂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3)、脂锚定蛋白: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膜蛋白的功能:①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完成的;②转运蛋白:膜蛋白中有些是运输蛋白,转运特殊的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③酶:有些是酶,催化相关的代谢反应;④连接蛋白:有些是连接蛋白,起连接作用;⑤受体蛋白:起信号接收和传递作用。4)糖类:分布于细胞膜表面,多以复合物形式存在,通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3、什么是细胞表面,有哪些特化结构,并简述其结构和功能。答:(1)定义: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的边界,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多功能体系。结构:细胞外被、细胞质膜和细胞溶胶功能:①它保护细胞,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②负责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③并通过表面结构进行细胞识别、信号接收与传导、进行细胞运动,维护细胞形态等功能。(2)特化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是为适应某种环境而形成的特殊表面结构。1)、微绒毛:①其核心是由20-30条同向平行的微丝组成束状结构,之间由交联蛋白等连接;②肌球蛋白-Ⅰ和肌钙蛋白固定微丝束到膜;③微丝束下方连于终网上。④功能:扩大细胞作用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吸收。2)、纤毛和鞭毛:①结构:纤毛与鞭毛是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与运动有关的特化结构;通常将少而长的称鞭毛,短而多的称纤毛。②功能:参与细胞运动。3)、褶皱:细胞表面的临时性扁平突起。与吞噬、吞饮及趋化运动有关。4、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为例,简述细胞的整体性。答:(1)核糖体由信号肽引导结合于内质网膜上:分泌蛋白氨基末端信号肽被合成后,使核糖体对SRP的亲和性增加,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并与位于粗面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使蛋白质的合成在内质网上进行。(2)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经膜穿入内质网腔内:在信号肽的引导下,不断延长的多肽链边合成边进入内质网腔,信号肽在适当时候被酶切除,进入内质网腔或膜。(3)分子伴侣在内质网腔内对蛋白进行折叠:进入内质网腔的蛋白质在Bip等分子伴侣的协助下,形成正确的折叠。(4)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位于内质网网腔一侧的寡糖转移酶,将已结合于内质网膜中的寡糖链以N-连接方式转移至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上,整个糖基化过程发生于内质网的腔面上。(5)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经由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经过修饰的蛋白质被COPⅡ衣被小泡包围,由内质网转运至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修饰,由转运泡转运至细胞外,成为分泌蛋白。5、以溶酶体的形成及消化为例,简述细胞的整体性。答:(1)溶酶体的形成过程:1)溶酶体酶蛋白的N-糖基化与内质网转运:酶蛋白前体进入内质网腔,经加工修饰,进行N-连接糖基化,以出芽形式形成膜性小泡,然后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2)溶酶体酶蛋白在高尔基体内的加工与转移(糖基化与磷酸化):在顺面高尔基网内的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和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糖苷酶催化下,磷酸化形成M-6-P,为溶酶体水解酶分选的重要识别信号。3)酶蛋白的分选与转运:在反面高尔基网有受体识别、结合M-6-P,出芽,以有被小泡形式脱离高尔基体。4)前溶酶体的形成:断离后的有被小泡脱去网格蛋白外被形成无被小泡,无被小泡与晚期内吞体结合而成前溶酶体。5)溶酶体的成熟:在酸性环境下,溶酶体酶去磷酸化;膜M-6-P受体重回到高尔基体反面。(2)溶酶体的功能:1)溶酶体能够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残损的细胞器:溶酶体通过异噬性溶酶体和自噬性溶酶体经胞吞作用摄入外来物质或细胞内衰老、残损的细胞器进行消化,使之分解成为可被细胞重新利用的小分子物质,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有效的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细胞器的更新替代。2)溶酶体具有物质消化与细胞营养功能:溶酶体作为细胞内消化的细胞器,在细胞饥饿的状态下,可通过分解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营养和能量,维持细胞的基本生存。3)溶酶体是机体防御保护功能的组成部分:溶酶体强大的物质消化和分解能力是防御细胞实现其免疫防御功能的基本保证和基本机制。4)溶酶体参与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的调节:溶酶体参与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和激素的形成,如甲状腺球蛋白水解成甲状腺素。5)溶酶体在生物个体发生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溶酶体的功能不仅体现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始终,也体现在整个生物个体的发生和发育的过程。6、以溶酶体的形成为例,简述溶酶体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答:(1)溶酶体的发生:①溶酶体的酶蛋白是在rER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并在rER腔内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②然后进入高尔基复合体,在顺面扁囊内磷酸化,形成具6-磷酸甘露糖(M6P)标记的水解酶,在高尔基复合体反面与其囊膜上的受体结合,聚集在一起分选进入特异运输小泡。③运输小泡再与内体融合后,形成内体性溶酶体,成熟后形成溶酶体。④在内体性溶酶体内,水解酶在酸性条件下与受体分离、脱去磷酸,形成成熟的溶酶体酶,受体还可被再利用。

(2)溶酶体的类型:根据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和功能状态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三级溶酶体。①初级溶酶体:是新形成的溶酶体,只含酸性水解酶,无消化底物,尚未进行消化活动的溶酶体称为初级溶酶体。②次级溶酶体:是已经进行消化活动的溶酶体,内含酸性水解酶和相应底物以及消化产物,也称为吞噬性溶酶体。根据次级溶酶体内作用底物的来源以及消化的程度又可分为:自噬性溶酶体和异噬性溶酶体。③残余小体:吞噬性溶酶体到达末期阶段时,由于水解酶的活性下降,还残留一些未消化和不能分解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电子密度,这种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它们有的可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外,有的则蓄积在细胞内,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多。7、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转运到线粒体内的过程。答:(1)总述:①在运输前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线粒体蛋白以前体形式存在。②这种前体是“成熟”形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末端的一段导肽。③在跨膜运输过程中都呈解折叠状态,运输完成后又转变成折叠状态。(2)特点:(一)核编码蛋白质向线粒体基质中的转运:1)、核基因编码蛋白进入线粒体时需要分子伴侣蛋白的协助:分子伴侣:具有解折叠酶的作用,防止蛋白质分子聚集式折叠,促进解折叠的蛋白质跨膜进入线粒体,并参与线粒体蛋白质分子的重新折叠。2)、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保持非折叠状态:可溶性前体蛋白质在胞质合成后处于折叠状态,但在转运进入线粒体时要解折叠。过程:①在胞质中合成的前体蛋白,与分子伴侣NAC和hsp70结合形成复合物;②胞浆中的PBF、MSF和Ydjlp等因子与复合物结合,从而协助前体蛋白的转运和解聚。3)、分子运动产生跨膜转运动力协助多肽链穿越线粒体膜:蛋白质通过外膜,不需要能量;进入内膜需要能量,需膜电位或质子动力势驱动。过程:①解聚的前体蛋白与膜输入受体结合,跨越膜通道进入线粒体;②mtHsp70先与进入线粒体的前导肽链结合,拖拽着线粒体蛋白进入腔内。4)、多肽链在线粒体基质内的再折叠形成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在线粒体基质中的一些分子伴侣的协助下,输入的多肽链又折叠为天然构象而行使功能。(二)核编码蛋白向线粒体其他部位的转运1)、定位于线粒体膜间腔的蛋白质:A、由膜间腔导入序列(ISTS)引导前体蛋白进入膜间腔。B、直接从胞质扩散方式。2)、定位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蛋白质8、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答:(1)线粒体DNA:线粒体既存在mtDNA,也有自己的蛋白质合成系统(mtRNA、mt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mtDNA为双链环状DNA分子,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2)遗传系统:但是由于线粒体自身的遗传系统贮存信息很少,只能合成线粒体组装所必需的全部蛋白质的10%,构成线粒体的信息主要来自于核DNA。(3)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运输进入线粒体;内源性蛋白质由mtDNA编码,在线粒体基质腔内合成。(4)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质及其转运:线粒体内大多数蛋白质都是核编码蛋白;转运过程为线粒体前体蛋白解折叠,多肽链穿越线粒体膜,多肽链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5)没有细胞核作用,mtDNA本身不能进行复制,所以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赖两个彼此分开的遗传系统共同协调控制。9、何谓细胞骨架,细胞骨架包括哪些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定义:⑴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⑵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三类成分组成。⑶它对于细胞的形态、细胞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重要作用。2)、关系:⑴结构上相互联系:均自成体系,结构和功能各异;但三种骨架体系在分布、布局以及功能上互相协调。①微管和中间纤维都是从细胞核向细胞的周边呈放射状伸展,并在细胞内许多部位平行分布。②在靠近质膜下的细胞质中发现:上层:中间纤维次层:微管下层:微丝组成的应力纤维三种纤维之间有肌动蛋白连接③微丝和微管之间,微管结合蛋白作为横桥存在⑵功能上相互协调:①活细胞内,三种骨架起支撑作用维持各细胞器的空间位置,并参与细胞运动。②微管、中间纤维都参与胞内营养物质运输3)、调节:(1)外界信号通过质膜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cAMP、IP3、Ca2+、CaM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细胞骨架蛋白和其它结合蛋白使细胞骨架按照生理功能的需要而发挥各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并参与细胞生理活动。(2)在这个过程中各细胞骨架的组装单体与多聚体之间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必须与生理活动需要联系,其中也存在细胞对细胞骨架的调控。总之,各种细胞骨架组成均在细胞统一调控下相互配合来完成细胞生命活动。10、何谓细胞骨架?简述细胞骨架各类成分的基本结构特征及功能。答:(1)定义: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三类成分组成,对于细胞的形态、细胞运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均起着重要作用。(2)微管:1)结构特点:①中空圆柱状结构,管壁由13条原纤维纵向围绕而成,每条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异二聚体。②γ微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MTOC),在空间上为微管装配提供始发区域,控制着细胞质中微管的形成、数量、位置、极性确定和细胞分裂。③微管相关蛋白可促进微管的组装,抑制其解聚,具有稳定微管的作用。2)功能:①构成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②参与细胞的运动:参与细胞的变形运动、纤毛、鞭毛运动等。③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提供轨道,通过马达蛋白完成物质运输任务。④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和分布:参与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纺锤体的定位及分裂期染色体位移。⑤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⑥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微管参与JNK,Wnt,ERK及PAK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3)微丝:1)结构特点:微丝为肌细胞和非肌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纤维状结构,肌动蛋白是构成微丝的基本成分。肌动蛋白由α、β和γ3种异构体组成。2)功能:①构成细胞的支架并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质膜下方的应力纤维,维持细胞的形状、赋予细胞韧性和强度。②参与细胞的运动:在非肌细胞的多种运动形式:变形运动、胞质环流、细胞的内吞和外吐作用、器官发生等。③参与细胞的分裂(胞质分裂):收缩环是质膜下微丝通过α辅肌动蛋白与质膜相连,靠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Ⅱ的相对滑动收缩。④微丝参与肌肉收缩: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由三种蛋白组成,肌肉收缩是粗肌丝和细肌丝相互滑动的结果。⑤微丝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肌球蛋白的马达蛋白家族它们以微丝作为运输轨道参与物质运输活动。⑥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细胞外的某些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触发膜下肌动蛋白的结构变化,从而启动细胞内激酶变化的信号传导过程。微丝主要参与Rho蛋白家族有关的信号传导。(4)中间纤维:1)结构特点:中间纤维蛋白是长的线性蛋白,由头部、杆状区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各种中间丝蛋白之间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头、尾部的长度和氨基酸顺序。2)功能:①构成细胞内完整的支撑网架系统。②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③参与细胞连接。④维持核膜稳定。⑤参与细胞分化。⑥中间纤维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11、简述核膜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功能。答:(1)定义:核膜又称核被膜,是细胞核外围由类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性结构。(2)结构特点:①内膜和外膜:核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外膜朝向细胞质的一面,附着有核糖体,局部朝向细胞质内,延伸与粗面内质网相连;内膜与外膜平行,上面无核糖体附着,但有许多染色质丝与之相连。②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它普遍存在于间期细胞核中。由laminA、laminB、laminC核纤层蛋白构成,核纤层蛋白还可以与核基质中的蛋白质形成联接,与中间纤维及核骨架相互连接。它对增强核膜的强度,维持核的形态具有一定的作用。③核间隙:在内外膜之间,有一个宽约20-40nm的间隙称为核间隙,其中充满液态不定形物质。④核孔:核膜上有孔,称为核孔,它是核膜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圆环状结构。核孔复合体:指由多个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蛋白质复合体,由胞质环、核质环、辐和中央栓构成,是核质间物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可通过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进行。(3)功能:①维持核的形态。②包裹核物质,建立遗传物质稳定的活动环境。③进行核内外的物质运输。12、简述核仁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的过程。答:(1)核仁是细胞核中rRNA合成的中心,是rRNA加工成熟的区域。(2)rRNA前体加工成熟过程不是游离的rRNA,而是以核糖核蛋白方式进行的,核糖体大小亚基组装是在核仁内进行的,45SrRNA前体转录出来以后,很快与进入核仁蛋白质结合,组成大的核糖体蛋白颗粒。(3)45SrRNA组成的大核糖核蛋白颗粒逐渐失去一些RNA和蛋白质,然后剪切形成2种大小不同的核糖体亚基。(4)由28SrRNA、5.8SrRNA、5SrRNA和49种蛋白质一起组成核糖体的大亚基,其沉降系数为60S。(5)由18SrRNA和33种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的小亚基,其沉降系数为40S。(6)核仁中装配的核糖体大小亚基,经核孔输送到细胞质,在胞质中进一步装配为成熟的功能性核糖体。13、简述核仁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答:(1)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化学成分:是真核细胞分裂间期核中均匀的海绵状球体,主要化学成分为RNA、DNA、蛋白质和酶。核仁分为三个区域:①纤维中心:为rRNA基因rDNA存在部位,人类rDNA分布在13、14、15、21、22五对染色体上,共同构成区域称核仁组织者;②致密纤维成分:含正在转录的rRNA分子。③颗粒成分是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的前体颗粒:除此以外,还有异染色质包围在核仁周围,称核仁周围染色质,与伸入到核仁内部的rRNA基因(属常染色质)一起被称为核仁相随染色质。(2)核仁的功能(rRNA合成、组装核糖体亚单位):1)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的场所①rRNA基因在染色质轴丝上呈串联重复排列②沿转录方向新生的rRNA链逐渐增长,形成"圣诞树"样结构③转录产物的纤维游离端(5'端)首先形成RNP颗粒。2)核仁是核糖体组装的场所。14、试比较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答:(1)定义:染色质是细胞间期核中解螺旋染色体的形态表现,根据其含核蛋白分子螺旋化程度以及功能状态的不同,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2)相同点:①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质纤维丝。②都是DNA分子在间期核中的贮存形式,在结构上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是相连续的,且一定条件下常染色质可以转变成异染色质。(3)常染色质:①特点:间期核中处于伸展状态,螺旋化程度低,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而均匀。②组成:其DNA主要由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具有转录活性。③分布:大部分位于间期核中央,一部分介于异染色质之间,在细胞分裂期,常染色质位于染色体臂。(4)异染色质:①特点:间期核中螺旋化的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②分布:位于核的边缘或围绕在核仁的周围,是转录不活跃或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③类型:Ⅰ)结构异染色质: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在所有细胞中呈浓缩状态,没有转录活性,含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在分裂期细胞常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端粒区次缢痕等部位。Ⅱ)兼性异染色质:仅在某些类型的细胞或一定的发育阶段的细胞中呈浓缩状态,并可向常染色体转变,恢复转录活性。15、真核DNA的功能性序列是什么,并简要描述其功能。答:(1)端粒序列:存在于染色体末端,富含G的简单重复序列。功能:维持DNA分子两末端复制的完整性与染色体的稳定性。(2)着丝点序列:复制完成的两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部位。功能:细胞分裂中期与纺锤丝相连,使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维持遗传的稳定性。(3)复制源序列:是细胞进行DNA复制的起始点。功能:多个复制源序列可被成串激活,该序列处的DNA双链解旋并打开,形成复制叉,使DNA分子可在不同部位同时进行复制。16、什么是细胞外基质,并简述其功能。答:(1)定义:是机体发育过程中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所构成的纤维网络状物质,分布于细胞与组织之间、细胞周围或形成上皮细胞的基膜,将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膜相联系,构成组织与器官,使其连成有机整体。

(2)分类: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蛋白、纤粘连蛋白与层粘连蛋白等。(3)功能:①对细胞组织起支持、保护作用,提供营养。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③在组织创伤的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④当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时,会导致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17、简述染色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答:(1)组成: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的RNA。①DNA:遗传物质的载体,可分为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②组蛋白:由H1、H2A、H2B、H3、H4组成,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八聚体,构成核心颗粒,协助DNA卷曲成核小体的稳定结构。H1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起连接作用,与核小体的包装有关。③非组蛋白:除组蛋白之外的染色质结合蛋白的总称,能从多方面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量少、种类多,参与DNA复制、转录。(2)动态变化规律:1)分裂间期:①核小体是DNA片段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的染色体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串珠结构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②核小体进一步螺旋形成螺线管,每6个核小体螺旋一周形成中空螺线管,组蛋白H1位于其内部,是螺线管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③螺线管进一步包装成超螺线管,再折叠成染色单体。2)分裂前期:核内染色质螺旋化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构成。3)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增高,染色体缩短变粗,形成最清晰形态最典型的染色单体,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细胞板平面上,着丝粒与纺锤丝微管相连。4)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着丝粒纵裂为二,原来的两条染色单体成为两条染色体,借助纺锤丝的牵引,两组数目、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5)分裂末期:集中于两极的两组染色体逐渐解旋成为染色质。18、简述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特点。答:(1)分裂间期:由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和DNA合成后期(G2期)构成。1)G1期:①RNA合成:RNA合成活跃,RNA聚合酶活性增高,产生rRNA、tRNA、mRNA。②蛋白质合成:合成DNA起始与延伸所需的酶类和G1期向S期转换的重要蛋白质。③组蛋白与非组蛋白及某些激酶发生磷酸化。④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作用加强,小分子营养物质和G1期向S期转变的调控物质摄入增加。2)S期:①进行DNA复制,早期复制GC含量高的DNA序列,晚期复制AT含量高的DNA序列。常染色体的复制在先,异染色体的复制在后。②合成组蛋白,组蛋白持续磷酸化。③中心粒开始复制,一对中心粒彼此分离,然后在各自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子中心粒。3)G2期:①合成大量的RNA,ATP及一些与M期结构功能相关的蛋白质。②中心粒体积逐渐增大,开始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2)分裂期:由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构成。①前期:染色体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纺锤体形成。②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凝集,并且非随机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星体、纺锤体组成有丝分裂器。③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④末期:染色体解聚,核仁重新形成,核膜重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完成。19、简述MPF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细胞周期的作用。答:(1)定义: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在G2/M期转换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激酶。(2)分子结构:①cdk1:为一种Ser/Thr激酶,可催化蛋白质Ser与Thr残基磷酸化,是MPF的活性单位,在整个细胞周期进程中的表达均较为恒定。②cyclinB:具有激活cdk1及选择激酶底物的功能,为MPF的调节单位,表达随细胞周期进程发生变化。(3)MPF的形成及激活:CyclinB表达到高峰值cdc25与cdk结合cdk1Tyr15,Thr14去磷酸化→cdk1被激活Tyr161保持磷酸化→MPF活性增高→促进G2期向M期转换(4)M期cyclin-cdk复合物的作用:概述:M期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中期向后期,M期向下一个G1期的转换均与MPF相关。1)MPF对M期早期形态结构的变化的作用:①染色体的凝集:磷酸化组蛋白H1上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特殊位点诱导染色质凝集,直接作用于染色体凝集蛋白,介导染色体形成超螺旋化结构,进而发生凝集。②核膜裂解:核纤层蛋白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核纤层纤维结构解体,核膜裂解成小泡。③纺锤体形成:多种微管蛋白结合蛋白进行磷酸化,使微管蛋白发生重排,促进纺锤体形成。2)MPF促进中期细胞向后期的转换:中期染色体两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是启动后期的关键。①粘着蛋白:主要由Scc1和Smc两类蛋白构成。②securin蛋白:与分离酶结合,抑制分离酶活性,从而保证粘着蛋白的粘着活性。③MPF的作用:使APC磷酸化,引起securin蛋白降解,分离酶释放,分解Scc1,进入后期着丝粒分离。3)MPF在细胞退出M期中的作用:cyclinB在激活的APC作用下,经多聚泛素化途径被降解,MPF解聚失活,促使细胞转向末期。①核形成:组蛋白去磷酸化,染色体又开始去凝集;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核膜形成,子代细胞核形成。②胞质形成:肌球蛋白去磷酸化,收缩环缩小,分裂沟加深,胞质分裂发生。20、细胞周期的检测点及其功能。答:(1)定义:为保证染色体数目的完整性和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中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可对细胞周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出现的故障加以检测,只有当这些事件完成或故障修复后,才允许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行,该检测系统即为检测点。(2)检测点分类:①未复制DNA检测点:识别未复制DNA并抑制MPF激活,使未发生DNA复制的细胞不能进入有丝分裂。ATR激活→磷酸化激活Chk1激酶→磷酸化cdc25磷酸酶→cyclinA/B-cdk1复合物被抑制→SM②纺锤丝组装检测点:阻止纺锤体装配不完全或发生错误的中期细胞进入后期。Mad2激活→cdc20失活→APC活化受阻→securin蛋白多聚泛素化受阻→着丝粒不能分离→中期后期③染色体分离监测点:阻止子代染色体未正确分离的前期末及胞质分裂的发生。Ⅰ)cdc14磷酸酶的活化,能促进M期cyclin经多聚泛素化途径被降解,导致MPF活性丧失,引发细胞转向末期。Ⅱ)如果后期末子代染色体分离方向出现异常,cdc14就不会从核仁中释放,细胞向末期的转变受阻,不能退出有丝分裂。④DNA损伤检测点:阻止DNA损伤的细胞周期继续进行,直到DNA损伤被修复。Ⅰ)如果细胞周期被阻在G1和S期,受损的碱基将不能被复制,由此可避免基因组产生突变以及染色体结构的重排。Ⅱ)如果细胞周期被阻在G2期,可使DNA双链断片得以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以前被修复。DNA出现损伤→DNA损伤检测点被激活→活化蛋白激酶Chk2→磷酸酶Cdc25磷酸化发生降解→细胞被滞留于G1期或S期21、简述细胞周期起调控作用的物质有哪些。答:(1)蛋白质类:①细胞周期蛋白:在真核细胞分裂周期中浓度有规律地升高和降低的蛋白,它可以激活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调控细胞周期的进程,成员有cyclinA-H等。②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含有Cdk激酶结构域,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才可能发挥其活性。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催化亚单位,作用于细胞周期事件的靶蛋白磷酸化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促进细胞周期的不断运行,自身可被磷酸化,多为丝/苏氨酸磷酸化激酶,成员有Cdk1-9等。③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细胞内存在一些对CDK激酶起负调控作用的蛋白质,称为CKI。CKI根据同源序列和底物的不同可分为两大家族:1)CIP/KIP家族,主要抑制G1期和S期的各种周期蛋白-CDK复合物;2)INK4家族,专门对周期蛋白D-CDK类复合物起抑制作用。(2)检测点:①未复制DNA检测点:识别未复制DNA并抑制MPF激活,使未发生DNA复制的细胞不能进入有丝分裂。②纺锤丝组装检测点:阻止纺锤体装配不完全或发生错误的中期细胞进入后期。③染色体分离监测点:阻止子代染色体未正确分离的前期末及胞质分裂的发生。④DNA损伤检测点:阻止DNA损伤的细胞周期继续进行,直到DNA损伤被修复。(3)其他物质:如生长因子、抑素、cAMP与cGMP等。22、简述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答:(1)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作用:①细胞核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提供生成特异性mRNA及其他RNA(rRNA和tRNA)的转录模板,调控胞质中各种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影响整个细胞的代谢活动,产生不同的生物性状。②细胞核的遗传潜力受细胞质环境调节:在细胞分裂时胞质呈不均等分配,即子细胞中获得的胞质成分可能是不相同的,可以调节核中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分化。③基因表达的细胞内环境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核内基因的表达状态也不断被调整,这种核/质的相互作用持续整个细胞的分化过程。(2)诱导和抑制对分化的影响:①诱导:一部分细胞对邻近细胞的形态发生影响.井决定其分化方向的作用。细胞间的相互诱导作用是有层次的,一般发生在内胚层和中胚层或外胚层和中胚层之间,可分为初级诱导、次级诱导和三级诱导。②抑制:在胚胎发育中,已分化的细胞可以产生抑素,抑制邻近的细胞往相同的方向分化以使发育的器官间相互区别而避免重复发生。(3)激素和细胞粘合分子对分化的作用:①激素作用;②细胞粘合是由于同类细胞可以通过表面同样的粘合分子,进行相互识别、粘着、聚集井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态发生以及正常结构的构建和维持。23、什么是细胞凋亡,试比较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答:细胞凋亡:指在特定信号诱导下,细胞内的死亡级联反应被触发所致的生理性或病理性、主动性的死亡过程。特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诱导因素生理或病理性的弱刺激病理性变化或剧烈损伤能量需求依赖ATP不依赖ATP范围单个散在细胞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细胞体积固缩变小肿胀变大细胞膜完整不完整细胞器形态完整,有轻微改变,自身吞噬肿胀破裂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断裂固缩,核膜破裂染色质凝聚在核膜下,呈半月状呈絮状凋亡小体有无DNA有控降解随机降解分子机制多基因参与,有序调控无基因参与代谢反应蛋白酶逐次水解无序反应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无强烈对机体的影响个体发育及代谢需求有损伤,破坏作用自吞噬常见少见24、从细胞增殖角度看,细胞可分几类,各有何特点。答:(1)继续增殖细胞:①这类细胞始终保持旺盛的增殖活性,每次完成分裂后,有顺序经过细胞周期各时相,完成细胞分裂。②它们不断补充那些衰老死亡的细胞,保证组织的更新,其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水平高,对环境信号敏感。周期时间稳定。③如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上皮基底细胞,骨髓干细胞等。(2)暂不增殖细胞:①此类细胞较长时间的停留在G1期,处于暂不分裂状态,又称G0期细胞。②G0期细胞代谢水平低,但并未丧失增殖能力,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恢复到增殖状态,这种特性对组织再生、创伤修复和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③如肝、肾实质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等。(3)终末分化细胞:①这些细胞已丧失了增殖能力,不再增殖,始终停留在G1期,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已高度分化,在机体内执行特殊的生理功能,直到衰老死亡。②如成熟红细胞、角质细胞、神经元细胞、肌细胞等。1、胡克所发现的细胞是植物的活细胞。X2、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细胞核及线粒体被双层膜包围着。√选择题1、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界限,称作(B)A、核质B拟核C核液D核孔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A)A、原核生物无定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则有B、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真核生物的DNA是线状C、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和翻译是耦联的,真核生物则是分开的D、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真核生物则有3、最小的原核细胞是(C)A、细菌B、类病毒C、支原体D、病毒4、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B)A、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B、细胞是生命的最简单的形式C、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D、细胞从初始细胞分裂而来5、下列哪一项不是原核生物所具有的特征(C)A、固氮作用B、光合作用C、有性繁殖D、运动6、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病毒可完全在体外培养生长B、所有病毒必须在细胞内寄生C、所有病毒具有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D、病毒可能来源于细胞染色体的一段7、关于核酸,下列哪项叙述有误(B)A、是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B、DNA和RNA分子中所含核苷酸种类相同C、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等三种分子构成D、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E、核苷酸之间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8、维持核酸的多核苷酸链的化学键主要是(C)A、酯键B、糖苷键C、磷酸二酯键D、肽键E、离子键9、下列哪些酸碱对在生命体系中作为天然缓冲液?DA、H2CO3/HCO3-B、H2PO4-/HPO42-C、His+/HisD、所有上述各项10、下列哪些结构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存在?BCEA、细胞核B、质膜C、核糖体D、线粒体E、细胞壁11、细胞的度量单位是根据观察工具和被观察物体的不同而不同,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计量单位是(C)A、毫米B、微米C、纳米D、埃四、简答题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eq\o\ac(○,1)、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eq\o\ac(○,2)、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eq\o\ac(○,3)、新细胞来源于已存在细胞的分裂2、简述细胞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1)细胞的发现阶段2)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阶段3)细胞生物学的出现4)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兴起5、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不足之处是忽略了Pr对流动性的限制和流动的不???。判断题相对不溶于水的亲脂性小分子能自由穿过细胞质膜。√糖蛋白和糖脂上的糖基既可位于质膜的内表面,也可位于质膜的外表面。X在生物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流动性越大。√细菌质膜上的孔蛋白跨膜方式是通过β折叠。√质膜对于所有带电荷分子是高度不通透的。X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可大大增加膜的流动性。√载体蛋白允许溶质穿过膜的速率比通道蛋白快得多。X选择题1、红细胞质膜上的带3蛋白是一种运输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A)A、阴离子B、单价阳离子C、二价离子D、氨基酸分子2、下列运输方式中哪一种不能用来运输K+(D)A、自由扩散B、离子通道C、Na+/K+泵D、协同运输3、膜胆固醇的组成与质膜的性质、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D)A、胆固醇可防止膜磷脂氧化B、正常细胞恶变过程中,胆固醇/磷脂增加C、胆固醇/磷脂下降,细胞电泳迁移率降低D、在质膜相变温度下,增加胆固醇,可提高膜流动性4、下列各组分中,可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质膜的一组物质是(B)A、H2O、CO2、Na+B、甘油、O2、苯C、葡萄糖、N2、CO2D、蔗糖、苯、CI-5、质膜上特征性的酶是(D)A、琥珀酸脱氢酶B、磷酸酶C、苹果酸合成酶D、Na+/K+ATP酶6、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通过(C)来实现的A、Na+泵B、Na+通道C、Na+协同运输D、Na+交换运输四、简答题1、细胞质膜主动运输有哪些特点1)逆浓度梯度2)需要代谢能3)都有载体蛋白判断题IP3是直接由PIP2产生的,PIP2是从肌醇磷脂衍生而来的,肌醇磷脂没有掺入另外的磷酸基团。√胞外信号分子都是通过与膜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X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不可逆。X来源于质膜的不同信号能通过细胞内不同信号途径间的相互作用而被融合。√cAMP、cGMP、DAG、IP3都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它们的产生都与G蛋白有关。X参与信号转导的受体都是膜蛋白。X神经递质是从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小分子物质,是神经元与靶细胞的化学信使,也可进行远距离通讯。X胞内受体一般处于受抑制状态,细胞内信号的作用是解除抑制。√乙酰胆碱对一个动物的不同细胞有不同的效应,而且它和不同细胞上的不同受体分子相结合。√钙调蛋白调节细胞内钙的浓度。X选择题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跨膜信号转导是通过(A)实现的。A、活化酪氨酸激酶B、活化腺苷酸环化酶C、活化磷酸二酯酶D、抑制腺苷酸环化酶2、动员细胞内储存Ca2+释放的第二信使分子是(C)A、cAMPB、DAGC、IP3D、cGMP3、在下列蛋白激酶中,受第二信使DAG激活的是(B)A、PAKB、PKCC、PK-MAPD、PK-CaM4、参与血压调节的第二信使是(B)A、cAMPB、NOC、COD、IP35、生长因子主要作为(D)启动细胞内与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A、营养物质B、能源物质C、结构物质D、信息分子6、Ras蛋白(BCDE)A、与胞外配体直接结合B、当与Grb2和Sos蛋白结合时,被激活C、失活时与GDP结合D、被Sos激活时,GDP被GTP取代E、激活Raf激酶,使之继续激活MEK激酶7、cGMP是一种第二信使,它作用于(B),使之激活。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GC、蛋白激酶AD、G蛋白8、蛋白激酶C的激活依赖于(DA)。A、IP3B、DAGC、IP3+Ca2+D、DAG+Ca2+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填空题1、透射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系统、电力系统三部分组成。2、相差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的不同在于其物镜后装有一块相差板。3、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是指能够区分两质点间的最小距离能力,用分辨率来表示。4、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用来定位细胞中的特异蛋白抗原物质。5、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电磁透镜,而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普通玻璃透镜。6、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将产生抗体淋巴细胞与无限繁殖的肿瘤细胞杂交的技术。7、适于观察活细胞的光学显微镜有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等。二、判断题1、透射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不能用于观察活细胞,而相差或倒置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活细胞。√2、为了使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标本的反差增大,可用化学染料对标本进行染色。X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X4、贴壁生长的细胞呈单层生长,且有接触抑制现象。√三、选择题1、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式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体称作(B)A细胞系B细胞株C细胞库D其他2、观察活细胞的显微结构时,最好用(B)A荧光显微镜B、相差显微镜C、扫描电镜D、透射电镜3、光学显微镜有一个放大率为40的物镜和放大倍数为10的目镜,成像的总放大倍数是(C)A、40B、50C、400D、4504、为什么聚合酶链式反应要求用从嗜热性细菌中提取的热稳定性DNA聚合酶(D)A、只有这种热稳定形式才能辨认四种脱氧核苷酸B、这种酶能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扩增DNAC、实际上这种酶是最易得到的一种DNA聚合酶D、只有这种酶才能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来耐受DNA变性解链所要求的高温5、光镜与电镜比较,下列各项中(C)是不正确的A、电镜用的是电子束,而不是可见光B、电镜样品要在真空中观察,而不是暴露在空气中C、电镜和光镜的样品都需要用化学染料染色D、用于电镜的标本要彻底脱水,光镜则不必四、简答题1、简述冰冻蚀刻术的原理和方法将标本置于干冰或液氮中冰冻。然后断开,升温后,冰升华,暴露断面结构。向断面喷涂一层蒸汽铂和碳。然后将组织溶掉,把铂和碳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方法:蚀刻、冰蚀刻、深度蚀刻2、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B细胞的这种能力和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持续分化增殖下去,因此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是极其弱小的。将这种B细胞与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再进一步克隆化,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是既具有瘤细胞的无限增长的能力,又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能力,将这种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即可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3、比较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透:以电子束作光源,电磁场作透镜,分率力为0.2nm扫: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的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整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分率力为6~10nm。4、比较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优点及缺点细胞连接填空题1、细胞连接的方式有锚定连接、封闭连接、通讯连接。2、细胞间隙连接的的单位叫连接子,由6个亚基组成,中间有一个直径为1.5nm的小孔。3、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胞壁质酸。4、连接子的功能除了有机械作用外,还具有电偶联和代谢偶联作用。5、在脊椎动物中,纤连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浆和各种体液,以不溶性形式存在于胞外基质中。判断题细胞间隙连接的连接单位叫连接子,由6个亚基组成,中间有孔道,可以进行物质的自由交换。X整联蛋白的细胞内结构域与胞质骨架的中间纤维相关联。X包围所有细胞的糖衣称为糖萼,它使细胞更润滑。√选择题植物细胞通迅连接的方式是(D)A、间隙连接B、桥粒连接C、紧密连接D、胞间连接2、植物胞间连丝的形成与植物细胞的(D)有关A、高尔基体B、质膜C、细胞核D、内质网3、从上皮细胞的顶端到底部,各种细胞表面连接出现的顺序是(A)A、紧密连接——黏着连接——桥粒——半桥粒B、桥粒——半桥粒——黏着连接——紧密连接C、黏着连接——紧密连接——桥粒——半桥粒D、紧密连接——黏着连接——半桥粒——桥粒4、植物细胞间特有的连接结构,称为胞间连丝,其结构(B)A、类似动物细胞的桥粒B、类似间隙连接C、类似紧密连接D、不是膜结构5、将荧光素注射到一个植物细胞中,(C)在相邻细胞中出现;若将DNA注射到一个植物细胞中,()在相邻的细胞中出现。A、不会;不会B、不会;会C、会;不会D、会;会6、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B)附着在培养瓶壁上A、紧密连接B、黏着斑C、桥粒D、半桥粒7、下列连接方式中,除(A)外,都具有通讯作用A、桥粒连接B、间隙连接C、胞间连丝D、化学突触四、简答题1、比较黏着斑与半桥粒黏着斑:通过整联蛋白锚定到细胞外基质上的一种动态的锚定型细胞连接。整联蛋白的细胞质端通过衔接蛋白质与肌动蛋白丝相连。半桥粒:皮细胞与其下方其膜间形成的特殊连接,在形态上类似半个桥粒,但其蛋白质成分与桥粒有所不同,胞内连有中间丝。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的结合装置,称为半桥粒比较纤连蛋白与整联蛋白。整联蛋白属整合蛋白家族,是细胞外基质受体蛋白。整联蛋白的一种跨膜的异质二聚体,它由两个非共价结合的跨膜亚基,即α和β亚基所组成。起着细胞粘着作用。纤连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粘着比较紧密连接和间隙连接。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中通过连接子进行的细胞间连接。间隙连接在答谢偶联中起作用,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作用,在卵泡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作用;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其连接处相邻细胞质膜紧紧地连靠在一起没有间隙,形成渗透屏障和扩散屏障。五、问答题1、桥粒连接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特点:细胞内锚蛋白形成独特的盘状胞质致密斑一侧与细胞内的中间丝接连,另一侧与跨膜的粘连蛋白相连,在两个细胞间形成纽扣样的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在一起。作用:将相邻细胞形成一个整体,增强细胞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机械强度能力。第六章核糖体与核酶一、填空题1、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其中聚合酶Ⅲ转录5SrRNA、tRNA。2、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大亚基的rRNA有三种,分别是:①25-28S;②5、8S;③5S。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分别是70S和80S,而叶绿体的核糖体是70S,线粒体的核糖体则是55~60S。4、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是按密码子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而核糖体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5、原核生物线粒体核糖体的两个亚基的沉降系数分别是45S和35S。二、判断题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都是在胞质溶胶中装配的。X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核糖体的亚基虽然不同,但两者形成的杂交核糖体仍能进行蛋白质合成。X3、细胞内一种蛋白质总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取决于其合成速率、催化活性以及降解速率。X4、mRNA的合成是从DNA模板链的3`末端向5`末端方向移动进行,而翻译过程则是mRNA模板的5`末端向3`末端进行。√5、氯霉素是一种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可抑制细胞质核糖体上的蛋白质合成。X6、一种mRNA可能包含序列:AATTGACCCCGGTCAA。X7、核糖体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胞质细胞器。X8、放线菌酮可特异性地抑制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X9、ribozyme(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但具有酶的活性,专门切割RNA。X三、选择题1、真核生物核糖体的(A)是在核仁中合成的。A、28S、18S、5.8SrRNAB、28S、18S、5SrRNAC、28S、5.8S、5SrRNAD、18S、5.8S、5SrRNA2、核糖体上有A、P、E三个功能位点,下述说法中,除(D)外都是正确的。A、A位点的A字母是氨酰tRNA的简称,该位点又叫受点B、P位点的P字母是肽键tRNA的简称,该位点又叫供位C、A、P位点参与肽键的形成和转移D、A、E位点参与肽键的形成和转移3、在下列rRNA中,(B)具有核酶的活性。A、28SrRNAB、23SrRNAC、16SrRNAD、5.8SrRNA4、原核生物mRNA上的SD序列是(A)。A、16SrRNA结合序列B、5SrRNA结合序列C、23SrRNA结合序列D、初级结合蛋白的结合序列5、下列哪种证据支持原始生命的形成无须DNA和酶的存在?(A)A、RNA可编码遗传信息,并有催化剂作用B、DNA和酶仅存在于高度进化的细胞中C、高等生物的细胞缺乏RNAD、所有上述原因四、简答题1、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分子组成?类型核糖体大小亚基亚基大小亚基蛋白数亚基RNAS值MS值MS值碱基N原核细胞70S7.5*106大50S1.6*1063423S29041.2*106小30S0.9*106215S1203.0*106真核细胞80S4.2*106大60S2.8*106~495.8S160小40S1.4*106~3318S19000.9*106五、问答题1、细胞质中进行的蛋白质合成分别是在游离核糖体和膜结合核糖体上完成的,请说明两者有什么不同?附着核糖体与游离核糖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完全相同,仅是所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eq\o\ac(○,1)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是一些分泌性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水解酶,多肽类激素和胞外基质成分等,并以翻译转运途径进行转运eq\o\ac(○,2)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是一些核内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蛋白质,并以翻译后转运途径进行转运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一、填空题1、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细胞质膜上,而真核细胞则位于线粒体内膜上。2、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在离体状态可催化ATP的分解,而在膜整合状态下可催化ATP的合成。3、前导肽是新生肽N端的一段序列,含有某些信息。4、氯霉素可抑制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合成,而对真核生物细胞质体中的蛋白质合成无抑制作用。5、放线菌酮对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合成无抑制作用。6、前导肽的作用是引导成熟的蛋白质的定位。7、线粒体内膜上ATP酶复合物膜部的作用是H+通道。8、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高尔基体的标志酶是糖基转移酶,内质网的标志酶是6-磷酸葡萄糖酶。9、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各复合物之间,有两个移动速度较快的电子载体,分别为细胞色素C和泛醌。10、前体蛋白跨膜进入线粒体时,必须有分子伴侣帮助。11、线粒体DNA的复制时间是在细胞周期的G2期,叶绿体DNA的复制则在G1。12、过氧化物酶体含有40多种酶,其中过氧化氢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13、线粒体的质子动力势是由质子浓度梯度和电子梯度共同构成的。14、在F0F1ATP酶复合体中γ亚基的作用是转泵。15、线粒体的内膜通过内陷形成嵴,从而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二、判断题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2、线粒体虽然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有自身的遗传物质,但所用的遗传密码却与核基因的完全相同。X3、呼吸链的酶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定位于线粒体基质中。X4、前导肽运送的蛋白质都是分泌性。X5、线粒体是一种自主性的细胞器,原因是线粒体具有自己的DNA和核糖体。X三、选择题1、从膜脂的组成上看(A)。A、线粒体膜含有丰富的磷脂和较少的固醇脂B、质膜含有丰富的磷脂和较少的固醇脂C、线粒体膜含有丰富的固醇脂和较少的磷脂D、以上都不对2、真核生物线粒体呼吸链的各成员定位于(A)。A、内膜上B、外膜上C、线粒体基质D、外室中3、线粒体DNA是按照(C)模型复制的。A、“眼睛”型B、滚环复制C、环复制D、θ型4、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A)。A、过氧化氢酶B、尿酸氧化酶C、L-氨基酸氧化酶D、L-羟基酸氧化酶E、D-氨基酸氧化酶5、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膜蛋白特有的运输信号是(C)。A、-Lys-Asp-Glu-Leu-COOHB、Pro-Pro-Lys-Lys-Arg-Lys-Val-C、-Ser-Lys-Leu-D、+H3N-Gly-Ser-Ser-Lys-Ser-Lys-Pro-Lys6、前导肽(A)。A、具有形成α螺旋的倾向B、含较多的酸性氨基酸和较少的碱性氨基酸C、跨过外膜时需要ATP,而穿过内膜时则不需要ATPD、完成蛋白质运输后,都要被水解掉7、线粒体基质标志酶为(B)。A、单胺氧化酶B、苹果酸脱氢酶C、活化磷酸二酯酶D、细胞色素氧化酶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五、问答题1、过氧化物酶体具有哪些功能?(1)、催化脂肪酸的β-氧化将特长链脂肪酸分解为短链脂肪酸(2)、使毒性物质失活(3)、调节氧浓度2、何谓前导肽?有什么特性和作用?前导肽是位于某些前体Pr-N端的一段序列。特性:eq\o\ac(○,1)、含有丰富的带正电碱性氨基酸eq\o\ac(○,2)、羟基氨基酸含量较高eq\o\ac(○,3)、几乎不含带负电的酸性氨基酸eq\o\ac(○,4)、可形成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的特定结构。作用:既有识别功能又有引导成熟的Pr定位功能第八章叶绿体与光合作用一、填空题1、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的主要色素是叶绿素。2、类囊体是叶绿体内部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场所。3、捕光复合物(LHC)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和能量的传递。4、光合作用中心的电子受体,在光系统Ⅰ是铁氧还原蛋白,在光系统Ⅱ是质体醌。5、光合作用中心的原初电子供体,在光系统Ⅰ是质体蓝素,在光系统Ⅱ是H2O。6、光反应包括光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即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7、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植物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但二者的能量来源是不同的,线粒体转化的是稳定的化学能,而叶绿体转化的是光能。8、植物细胞中的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都是由前质体转变而来。二、判断题1、有色体和叶绿体一样,都能进行光合作用。X2、大多数植物叶绿体DNA所特有的特征是具有反向重复序列。√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ATP合酶都是定位在内膜上。X4、质体蓝素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X三、选择题1、只有吸收聚集光能的作用而无光化学活性的色素叫作(D)。A、细胞色素B、质体蓝素C、质体醌D、聚光色素2、卡尔文循环是在(A)。A、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B、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叶绿体内膜上进行的D、叶绿体外膜上进行的3、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产物有(B)。A、ATP和NAD+B、ATP和NADPHC、葡萄糖D、蔗糖4、光裂解水的动力来自(C)。A、跨类囊体膜的电子浓度梯度B、ATPC、P680+的氧化还原电势D、NADPH四、简答题1、原初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是光反应的起点2、解释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又称光合碳循环,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Calvin)等人提出的高等植物及各种光合有机体中二氧化碳同化的循环过程。由核酮糖-1,5-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催化核酮糖-1,5-双磷酸的羧化而形成3-磷酸甘油酸的复杂生化反应。产生的磷酸果糖可在叶绿体中产生淀粉。3、光合磷酸化是什么?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ADP和无机Pi结合形成ATP的生物学过程。有两种类型: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是光合细胞吸收光能后转换成化学能的一种贮存形式。4、什么是光反应?光反应是叶绿体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等过程。只发生在光照下,是由光引起的反应。5、什么是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利用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的能量,固定CO2生成糖类,该反应不需要光的参与。第九章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一、填空题1、溶酶体内的酶来自于粗面内质网,溶酶体的膜来自于高尔基体复合体。2、在N-连接糖基化的糖蛋白中,与多肽链结合的第1个糖残基是N-乙酰葡萄糖胺,在O-连接糖基化中与之结合的第1个残基是N-乙酰半乳糖胺。3、网格蛋白参与选择性分泌小泡和受体介导的内溶泡的形成。二、判断题1、核孔运输又称门运输,核孔如同一扇可开启的大门,而且是具有选择性的门,能够主动运输特殊的生物大分子。√2、TGN系统是高尔基复合体顺面的分选机构。X3、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能进行蛋白质的运输,二者的主要区别是:高尔基体具有分选作用,内质网则无。√三、选择题1、植物细胞中功能与溶酶体相类似的是(A)。A、液泡B、过氧化物酶体C、消化小泡D、白色体四、简答题1、简述溶酶体的作用。(1)、主要是消化作用,eq\o\ac(○,1)、自体吞噬,吞噬细胞内原有物质,eq\o\ac(○,2)、吞噬有害物质eq\o\ac(○,3)、内吞,吞入营养物质(2)、自溶作用,即某些即将老死的细胞是靠溶酶体的分解释放其中酶将自身消化。另外,溶酶体也可释放到细胞外,对胞外基质进行消化2、简述内膜系统。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3、什么是信号识别颗粒?由6个蛋白质亚基结合在1个7SRNA分子上组成的复合体。该复合体能识别分泌蛋白肽链中的信号序列,一旦信号序列从核糖体露出即与之结合,并引导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上。五、问答题1、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及去向如何?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然后,通过转运途径即蛋白分选(包括蛋白质的跨膜运输、门控转运和膜泡转运)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或分泌到胞外。第十章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一、填空题1、微管是直径为24—26nm的中空圆柱体,周围有13条原纤维排列而成。每一条原纤维由两种直径为4nm球形亚单位α、β微管蛋白组成二聚体。2、微管在细胞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大部分细胞质微管是单体微管,不太稳定;构成纤毛、鞭毛周围小管的是二聚体微管,比较稳定;组成中心粒和基体的是三聚体微管,十分稳定。3、驱动蛋白与细胞质小泡结合后,在有ATP存在时,可沿着微管向正极移动。4、鞭毛和纤毛主要由轴丝和基体两部分组成,轴丝周围有9组二聚体结构,中央有2个单体微管,故称为‘9+2’结构;而基体外围为9组三聚体微管,中央没有微管,称为‘9+0’结构。5、细胞松弛素B可使微丝解聚,而鬼笔环肽则抑制微丝解聚。6、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肌节包括两个明带(I带)和一个暗带(A带)。7、肌收缩过程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滑动的结果。8、中心粒在细胞周期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9、在细胞分裂中,微管的作用是形成纺锤体;微丝的作用是将染色体拉向两极,协助胞质分裂。10、紫杉醇和秋水仙碱都是与微管特异结合的药物,但作用方式不同,紫杉醇的作用是阻止微管解聚,秋水仙碱则阻止微管形成。11、在肌纤维中有四种蛋白质,其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是肌肉收缩的主要蛋白质,而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则起调节作用。12、动物细胞的微管组织中心是中心体,植物细胞的微管组织中心是成膜体,鞭毛的微管组织中心是基体。13、虽然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都是发动机蛋白,但二者沿微管的运输方向是不同的,前者从‘-’极到‘+’极,后者则相反。二、判断题1、抗有丝分裂的药物秋水仙碱与微管蛋白单体结合后,可阻止二聚体的形成。√2、纤毛的运动是微管收缩的结果。X3、细胞松弛素B是从真菌中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它可与微丝的(-)端结合,并阻止新的单体加入。X4、秋水仙碱可同微丝的(+)端结合,并阻止新的单体加入。X5、培养细胞中的微丝特称为应力纤维。√6、中间纤维也是细胞骨架的一种,但它与单链DNA的亲和性很高。√7、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同属发动机蛋白,二者对物质的运输都是从(+)端到(-)端。X8、鞭毛微管蛋白水解GTP,引起鞭毛的弯曲。X9、中间纤维是一个杆状结构,头尾是不可变的,中间杆部是可变的。X10、中间纤维通过桥粒将相邻的细胞连成一体。√三、选择题1、促进微管解聚的因素有(BC)。A、长春花碱B、秋水仙碱C、0℃左右低温D、细胞松弛素B2、细胞质骨架的主要组织者是(B)。A、纺锤体B、中心体C、细胞核D、微体3、成纤维细胞所特有的中间纤维蛋白是(B)。A、角蛋白B、波形蛋白C、结蛋白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4、γ微管蛋白存在于(C)。A、线粒体基质B、核基质C、中心体基质D、细胞外基质5、下列物质中,(C)抑制微丝的解聚。A、秋水仙碱B、紫杉醇C、鬼笔环肽D、细胞松弛素B6、下列结构中(B)的微管蛋白是以三联管形式存在。A、纤毛B、中心粒C、鞭毛D、纺锤丝7、当肌收缩时,会发生下面哪一种变化?(D)A、Z带会加宽B、肌动蛋白纤维发生收缩C、肌球蛋白纤维收缩D、肌节变短8、下列哪种分子发动机蛋白与微管相伴?(D)A、驱动蛋白B、动力蛋白C、肌球蛋白D、A和B9、参与胞质分裂的细胞骨架是(B)。A、微管B、微丝C、中间纤维D、核纤层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肌纤维和肌原纤维在组成上有何不同。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构成的肌纤维亚单位。肌纤维:骨骼肌的单个合胞体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2、简要说明肌节收缩的原理。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丝相对滑动五、问答题1、何谓细胞骨架?微管、微丝在细胞骨架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微管确定膜性细胞器的位置和作为膜泡运输的导轨。2、比较微丝和微管。微管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骨架。微管是由α,β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形成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组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微丝是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它们在细胞内几乎与所有形式的运动相关。二者在组装与去组装时均会发生踏车行为。3、比较基粒与中心体。中心体:由一对相互垂直的柱状中心粒及周围无定形的电子致密的基质组成,是微管组织中心,存在于高等动物间期细胞,其与放射的微管合称为星体。基粒:叶绿体中囊状体堆叠有序的排列形式,是高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膜结构,可以捕获光能六、名词1、应力纤维2、微管组织中心3、中间纤维4、中心体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体填空题真核细胞除了高等植物韧皮部成熟筛管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都含有细胞核。染色体的四级结构分别是:核小体、螺旋管、超螺旋管、染色单体。3、组蛋白带正电荷,富含碱性氨基酸。4、精细胞的细胞核中没有组蛋白,但由精蛋白取代它的作用。5、细胞核中的组蛋白与DNA的含量之比为1:1,并且组蛋白的合成是在S期,与DNA复制同步进行。6、核仁的主要功能是合成rRNA和装配核糖体。7、核定位信号是亲核蛋白上的一段序列,功能是起蛋白质的定向、定位作用。核定位信号不同于其他的蛋白质运输信号,它是永久性的,在核重建时可反复利用。8、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分别起不同的作用,RNA聚合酶Ⅰ参与rRNA的合成,RNA聚合酶Ⅱ参与的合成,RNA聚合酶Ⅲ参与5SrRNA与tRNA的合成。9、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四级包装,共压缩了8400倍。10、动粒和着丝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学本质也不相同,前者是蛋白质,后者则是DNA。11、染色体显带技术是一种鉴别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型的一种手段。用喹吖因染色得到的带叫Q带,用Giemsa染色得到的带叫G带,改变染色条件,得到与其他的结果相反的带叫R带,专门显示末端的带叫T带,专门显示着丝粒附近的的带叫C带。判断题核孔复合物中的环孔颗粒是由8对组蛋白组成。X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一样都是碱性蛋白质。X端粒是任何生物染色体所不可缺少的稳定染色体结构的组成部分。X核小体的核心蛋白由H1、H2A、H2B、H3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X在显微镜下往往看到核孔复合物的中央有一个颗粒,它可能是正在输出的核糖体。√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具有异固缩现象,这种染色体被称为异染色质。√核仁是细胞核的一种结构,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X中度重复序列DNA都是非编码序列,即没有结构基因。X核纤层通过磷酸化作用促进核膜解体,通过去磷酸化帮助核膜重建。√核定位信号是蛋白质的永久组成部分,而前导肽多数要被切除掉。√大多数DNA结合蛋白都与DNA双螺旋的大沟结合。√分子伴侣协助多肽链转运、折叠或装配,但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核酸酶超敏感区是批那些正在转录的活性DNA区,长度范围较窄。X选择题1、染色体分带技术中,C带主要用于显示着丝粒附近的(B)。A、常染色质B、异染色质C、酸性蛋白D、碱性蛋白2、核小体是(A)。A、染色质是一种基本结构B、原生动物空泡状核中着色深的小体C、染色体畸变时无着丝粒的片段D、真核细胞中可用苏木精染色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小体3、以下关于重复DNA序列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D)A、所有的重复序列都有编码功能,但不是所有的编码序列都是重复的B、所有的非重复序列都有编码功能,所有的编码序列都是非重复的C、所有的重复序列都缺乏编码功能,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