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城金藏》成书年代考
1933年,《赵城金藏》在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发现,并经历了70多年的沧桑。其间1934至1935年蒋唯心曾受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老师的委派赴广胜寺考察,并撰写了名闻海内外的《金藏雕印始末考》一文。此后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八路军曾在地方党委和游击队的配合下,连夜将这部大藏经从敌人的包围中抢运至安全地带,并几经转移,终于在1949年1月运交北平图书馆。此时《赵城金藏》已多有残损,一些经卷受潮成棒状打不开,于是又进行了长达17年的修复工作,至1964年完工。在此期间主要有宿白考察西藏萨迦寺存金藏大宝集寺本所撰《赵城金藏和弘法藏》;吕澂就《金藏》、《丽藏》、《契丹》、《崇宁》四藏存本所撰《宋刻蜀版藏经》一文,探讨《开宝藏》的收经特点。1982至1996年作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的编辑出版,以《赵城金藏》为底本影印,并校对其他八种版本,使这一稀世国宝大藏经得以面世,这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对《赵城金藏》乃至汉文大藏经的研究工作。童玮著《〈赵城金藏〉与〈中华大藏经〉》、李富华撰《〈赵城金藏〉研究》、李际宁撰《〈金藏〉新资料考》已成为《金藏》研究新成果的代表作。应该说这一研究工作仍在继续。一、金天国府广胜寺旧物蒋唯心在《金藏雕印始末考》一文中,通过对原刻经本所附30余处有刻版年代的题记的考察,指出年代“最早为金皇统九年(1149),见日字帙大般若经卷八十二尾跋。其文云:蒲州河津县第四都西母村,施雕大藏般若经□卷,都维那母戬,维那王行者,助缘维那等母尤、薛谨、(人名略)奉为报答龙天八部,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同成佛果。皇统九年己巳岁。最迟为大定十三年(1173),见雁字帙大乘智印经尾跋1。故而“此经原刻自皇统八九年至大定十余年,前后约三十载”2。以上由题记反映的刻藏时间与新发现的金代明昌四年(1193)秘书丞兼翰林修撰赵沨记,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篆额的碑文所记时间是一致的,碑文云:最初敕赐弘教大师雕藏经板院记:潞州长子县崔进之女,名法珍,自幼好道,年十三岁断臂出家。尝发誓愿雕造藏经,垂三十年,方克有成。大定十有八年(1178),始印经一藏进于朝1。然而蒋唯心在其文中又提到一事,“闻寺中昔有天眷二年(1139)印本法华经第七卷,系洪洞观音院旧物(日人桥川时雄曾见之于某处)。惜余未见此本,不知版式何若。其大藏经中法华经则七卷全存,第七卷末跋乙亥,为贞元三年(1155),与天眷印本各异”2。针对广胜寺曾存有金天眷二年印本的情况,李富华在《〈赵城金藏〉研究》一文中指出:刻经最早的年代是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见“鸣”帙《妙法莲华经》卷3、卷5、卷6、卷7。这4卷经现存上海图书馆,其中两卷卷首有“赵城县广胜寺”题字的说法图扉画,……在卷5、卷7两卷卷末有“天眷贰年己未六月二十七日印毕”的印经题记……那么天眷二年印造的《妙法莲华经》与整部《金藏》是什么关系?首先,这4卷经有千字文编次,这就排除了单刻本的可能;第二,这4卷经的千字文编次与现存《金藏》相符,而区别于同一时代的其他版本的大藏经……第三,在当时的洪洞县,有没有现成的其他大藏经的现成雕版可供“印补”,而且这一经版的帙号又与《金藏》完全一致,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说这4卷经是新雕《金藏》的一部分3。因为金天眷二年印本的存在,关系到《金藏》始刻年代的重要问题,所以2005年夏,我准备借出差的机会去上海图书馆查阅一下。由于上海图书馆已将此四卷经本视为善本特藏,只允许看一卷,因此那次我就看了卷七。此卷第1—15纸已残缺,无扉画,全卷21纸,卷末题名后钤有“平阳府洪洞县经坊卫家印造记”的双行阳文长方形单线边框墨记,另一纸为施经愿文,全文如下:洪洞县东尹村李惠济伏为母吉氏患安,谨发诚心,纠化多人,印补当县观音院法华经,欲成壹藏者。闻法华经者陈二榷,于鹿野苑中谈一实向,灵山会上破凡情,同出于火宅,引诸子共趋于宝所。然翼补经良因,人增福寿,各保遐昌;法界含识,俱登觉岸。天眷贰年己未六月二十七日印毕。印经维那李惠济、知库人吉遇、尹威共母师氏印,施经一部计七卷,北柏村吉闰印一卷。由此可知这卷经就是蒋唯心和李富华提到的曾藏于广胜寺的经本。其版式为每版录经文27行,每行17字,版首小字注文一行仅录卷次、版次,如“七、十六”,但却未见全卷有千字文帙号。这与《金藏》本每版23行,每行14字,版首小字注文一行录经名卷次、纸次、千字文帙号,如“妙法莲华经卷第七、第十六张、鸣字号”,均不相同。2006年夏,我又去了上海图书馆,看到了《法华经》卷六。此卷经共22纸,版式同上海图书馆藏本卷七,亦无千字文帙号,虽无卫家经坊印记和施经愿文,但卷首却有“赵城县广胜寺”题字的扉画一幅。第1纸残存经文21行,已托裱,纸背面下角有硃记“北京荣宝斋监制”7字。全卷系入潢藏经纸,与扉画是白色纸不同。我虽然未能见到余下的两卷经,但从上述卷六、卷七两卷反映的情况已可说明如下三点:一、金天眷二年由晋南洪洞县卫家经坊印造的《法华经》存本4卷,因无千字文帙号,所以不是大藏经本,而是单刻本佛经;二、其中两卷有“赵城县广胜寺”题字的扉画,只能表明这4卷经本曾是收藏于广胜寺的旧物,但绝非《赵城金藏》本;三、《金藏》的始刻年代,依据现存刻版题记的记载,仍应以蒋唯心所述始刻于金皇统九年(1149)为准,而不是金天眷二年(1139)。二、同本异语的误排我们知道《金藏》、《高丽藏》是北宋《开宝藏》的覆刻藏。而《开宝藏》初刻本480帙,又是遵循唐《开元释教录·入藏录》的体系编目的4。这种编目体系的显著特点是以般若部等五大部经居首,以大乘经律论、小乘经律论、圣贤集分类排列。《开元录》极具价值处在于作者通过对所存经本实物和译经史料的缜密考查后,指明了哪几种经是同本异译经,或曾有几种译本,现存第几译。这些在《开元录》第十一至十三卷的“有译有本录”中都有详尽著录,并成为“入藏录”编制的依据。但是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入藏录”中经目有分帙的不同,而忽视了同一帙中的多种经目,还有属于同本经与非同本经的区别。尽管“入藏录”是一个简略本,不像“有译有本录”那样注明“右×经同本异译”,但是“入藏录”经目的前后排序绝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据可依的。那么《赵城金藏》和《高丽藏》中同本异译经的排序情况如何?以及据《开宝藏》撰集的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和宋王古《大藏圣教法宝标目》的情况又如何呢?现将《开元录·入藏录》第162帙与《赵城金藏》、《丽藏》、《指要》、《标目》“伤”字帙(第160帙)经目的排序进行比较,详情见下表(同本异译经错排处,用△符号注明;《赵城金藏》有散佚经卷,已用*符号注明补入):在上表的一帙内有13组同本异译经,其中《指要》、《标目》两种经录的排经同《开元录·入藏录》,无误;然而《丽藏》有10组经的排序有问题(第6、7、8组除外);《赵城金藏》虽然有6组有问题(见第1、6、7、9、10、12组),但因另外3组已散佚(见第2、5、13组),另有3组中各缺一经(见第3、4、8组),所以倘若经本全存的话,很可能不止6组有问题。尽管《指要》、《标目》此帙无误,但总观480帙,仍有误排之处。现经统计,《赵城金藏》中同本异译经的误排,还涉及另外12帙,即“伏”、“岂—毁”、“男”、“才—知”、“容—思”字帙(第118、157—159、165、167—169、281—284帙),共33组的69部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考察金丽二本后可发现,经版雕刻本身没有错误。一种经刻完后,不管末版剩余多少版面,都不会接着刻下一种经,而是新起一版面。因此如上表所列29种经,如果将它们按照应有的顺序,把该合卷的经粘接好,是完全可以制造出一部排序无误的大藏经来的。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开宝藏》经版的编号仍不完善,这是产生错误的主要根源。虽然全藏采用了千字文编帙,多卷的大经每卷有版次,一卷的小经则一种经一个版次,一般每帙有10卷。但是遇到一帙中有两种以上的经,以及多种篇幅短的经要被粘接成一卷时,如果不将每卷给出序号,乃至某卷中若干种小经的版次给出连续编号的话,势必出现上表中各经排序错乱的情况,只不过每部大藏中的错误有多有少罢了5。这种情况直到元初雕印《普宁藏》时,才解决了大藏经板片编号的问题。现存《赵城金藏》是蒙古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1260—1262)在京城刷印后,未装成卷轴就运到了赵城县。据蒋文云:“印经来寺时似属散叶,故时发见缺纸加以钞补。而刻佛像与裱背,则皆任赵城庞经坊为之。”6由于其时据《金藏》刻成已近百年,而且《金藏》也未将本藏目录刊板入藏,因此当时广胜寺的僧人乃至庞家经坊能将大藏经补全并装裱好,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哪里懂得经卷还有严格的排序问题。综上所述,在《金藏》和《开宝藏》目录已佚的今天,由于《赵城金藏》、《高丽藏》以及《指要录》、《标目》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排经错误,因此单纯依据它们来制做《金藏》和《开宝藏》前480帙的还原目录是不够的,还必须参考《开元录·入藏录》来纠正其中的错误。三、《产业论》的简介蒋唯心在考察《赵城金藏》时曾编写了《广胜寺大藏经简目》,指出此藏前580帙的收经可参见丽藏目录,“至于践字以下(581—682号),大都为丽藏所无,则据至元录详细记载也”7。践字以下有102帙,收录唐宋撰集44帙、宋政和三年(1113)以前译经4帙、隋唐宋撰集54帙,本文所涉及的就是践字以下102帙中缺帙待补的经卷共6帙。蒋唯心曾就其中的“誉”字帙(606号)注文云:“此帙全缺,但勘《至元法宝录》弘法入藏著述,天竺字源后即接圆觉道场仪,更无他籍。”8又就“旷—岩”字帙(641—645号)注文云:“全缺,未详何籍。”9今检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庆吉祥等奉诏集《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十尾著录的《弘法入藏录》所记“东土圣贤集”,自“翦”字至“植”字(594—704号)共111帙,比较《赵城金藏》的收经,互有异同。有关《弘法藏》的由来,可追溯至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金藏》经板运抵京城,后贮板弘法寺。在蒙古太祖、太宗及乃马真后时(1228—1243),曾对《金藏》经板的残损相继进行过补修雕造。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间(1285—1289),又奉敕命对《金藏》进行了一次校补,正如净伏在《至元录》序文中所云:“遂乃开大藏金经,损者完之,无者书之。”10此后《金藏》便更名为《弘法藏》了。今观《弘法入藏录》所记我国僧人撰述的111帙经卷,层次清晰,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翦”字至“昆”字(594—633号)共40帙,收《辽藏》所录典籍,自唐慧琳撰《一切经音义》一百卷至元魏灵辩撰《华严经论》一百卷;第二部分自“池”字至“祗”字(634—703号)共70帙,收《金藏》所录典籍,自唐玄逸撰《广品历章》三十卷至宋道源纂《景德传灯录》三十卷;第三部分1帙(“植”字,704号),是元代人新撰典籍。因此要补足《赵城金藏》所缺的6帙经卷,只能参照上述第二部分的经目。经对比可知,在70帙中有67帙的收经已见于《赵城金藏》,余下3帙的情况如下:钜字帙(637号):《注维摩诘经》十卷,姚秦鸠摩罗什及僧肇等译;野字帙(638号):《注遗教经》一卷,失造人名(笔者按:宋真宗皇帝御制);《注三宝赞》一卷,明孝皇帝(笔者按:宋仁宗皇帝)御制、吕夷简等参定注释;《注四十二章经》一卷,失造人名(笔者按:宋真宗皇帝御制);《注仁寿慈圣发愿文》三卷,仁寿慈圣皇太后制、吕夷简参定注释;《普劝僧俗发菩提心文》一卷,裴休述;猷字帙(700号):《慈悲道场忏法》十卷,梁志公宝唱等集。由于《赵城金藏》丹青两帙(607、608号)所收《圆觉道场修证仪》十八卷前缺1帙,因此将以上《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补入所缺“誉”字帙(606号)比较合适;又因《赵城金藏》庭字帙(640号)所收《御注金刚般若经疏宣演》六卷后缺5帙,因此将以上《注维摩诘经》1帙和《注遗教经》等1帙补入也比较合适。那么还缺3帙是什么典籍呢?今检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赵安仁等奉敕编修《大中祥符法宝录》记载的诏令入藏典籍还有:《妙觉集》五卷,宋太宗皇帝御制;《法音前集》七卷,宋真宗皇帝御制;《笺注御制圣教序》三卷,宋真宗皇帝御制,清达注;《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赞宁、智轮撰集;《僧史略》三卷,宋赞宁撰;《注释释典文集》三十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水循环动力增强技术方案
- 森林生态防火体系建设方案
- 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档案管理方案
- 城乡水环境治理统筹方案
- 人工智能芯片生产中的质量标准管理策略
- 老年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 成为邮电人:大学第一课 课件 第20章 智启未来-数字文明新纪元
- 岗位安全培训内容明细课件
- 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潜力分析:2025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导航带教安全培训课件
- 《生活中的数学》课件
- 书虫系列-绿野仙踪The+Wizard+of+Oz课件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查房2021
- 鲁班奖创优方案
- DB14-T 2811-2023 液态排渣粉煤气化原料煤评价规范
- 厦门航空地面岗位应聘报名表
- PPT稻草人读书分享
- 资金供应计划及保障措施
- 建筑装饰造型设计基础-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导论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标重点知识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