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护理病例讨论_第1页
脑梗塞的护理病例讨论_第2页
脑梗塞的护理病例讨论_第3页
脑梗塞的护理病例讨论_第4页
脑梗塞的护理病例讨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堵塞的患者如何预防血栓病例分析相关知识介绍待解决的问题处理措施目录

病例分析病人因“突发昏迷3小时〞于3月15日入院,无明显诱因突发昏迷,呼之不应,鼾声呼吸,伴口吐白沫、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间断药物治疗,未正规监测血压,查体:T36.8℃,P67次/分,SPO298%,BP226/109mmHg。右侧肢体活动障碍,GCS评分6分。想一想1.什么是脑堵塞?2.脑堵塞的临床表现是什么?3.脑堵塞的护理要点是什么?4.脑堵塞发病的病因有哪些?颈内动脉系统:供给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局部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给大脑半球后2/5〔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及意义

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使两半球及两个供血动脉系统间的血供相互代偿。但脑深部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什么是脑堵塞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称为脑堵塞。包括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病理改变6h内组织改变不明显,可逆。12~24h后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清。7~14天后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开始液化3~4周后坏死组织被吞噬、去除,机化修复。脑梗的分类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脑栓塞脑梗的分类脑血栓的形成颅内外供给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根底上形成血栓,发病机制在颅内血管壁病变的根底上,如存在血流缓慢、血液粘滞度升高、血管痉挛等因素,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造成管腔的狭窄,最终引起管腔的完全闭塞好发血管:颈内A、大脑中A、颈总A、基底A下段脑栓塞病因脑堵塞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一)非栓塞性脑堵塞的病因有:1.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2.脑动脉炎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5.机械压迫肿瘤6.颈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性1.心源性为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3.来源不明性临床病症以中老年多见〔50-60岁〕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局部病人病前有前驱病症如肢体无力及麻木、眩晕等发病后1~3天达顶峰,出现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神经系统局灶性病症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大局部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脑干堵塞和大面积堵塞除外。神经系统病症和体征:根据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而定,神经系统体征有助于区分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常见的病症有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三偏征交叉(一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运动或感觉缺失)或双侧神经系统体征提示梗死位于脑干。特殊类型的神经功能缺失,如,纯感觉卒中、构音障碍伴手笨拙,提示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皮层下或腔隙性梗死。分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和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完全型:起病6h到达顶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严重,有意识障碍。进展型:局灶性脑缺血病症逐渐加重。缓慢进展型: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在2周后仍逐渐进展。x图片调整血压早期溶栓血管扩张剂防脑水肿抗凝治疗原那么辅助降温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内介入治疗高压氧治疗脑保护治疗治疗原那么躯体活动障碍护理措施1〕安置舒适的体位,患肢保持功能位。2〕向家属讲解功能锻炼与疾病恢复的关系,指导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3〕按摩患侧肢体,帮助病人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帮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肢体被动运动方法是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血栓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部位为左侧下肢。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多在术后第2周发生,常为卧床少动的患者。全身病症不明显。小腿肌肉疼痛,用手压迫腓肠肌或足背屈时,小腿肌肉疼痛更甚。急性髂静脉血栓形成亦称疼痛性股白肿,常发生于产后,起病急骤,全身反响不重,整个患肢严重水肿,皮肤发白或略发绀,浅静脉扩张,大腿内侧,尤其在Scarpa三角区有自发性疼痛和明显压痛。当血栓向上扩延至下腔静脉时,可引起肺梗死或肺栓塞。血栓形成本病多发生于下肢或盆腹腔手术后、严重外伤、急性感染、妊娠、恶性肿瘤、心脏病患者。由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增加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内皮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在该处黏附形成血小板性血栓,继而纤维蛋白沉着,血栓增大,而使血管腔闭塞。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根底,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溶栓治疗可采用链激酶、尿激酶。抗凝剂可使用肝素、双香豆素,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治疗〔1〕超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①药物溶栓常用尿激酶〔UK〕: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推荐用链激酶〔SK〕静脉溶栓,因易引起出血。②动脉溶栓疗法作为卒中紧急治疗,可在DSA直视下进行超选择介入动脉溶栓。尿激酶动脉溶栓合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可能对出现病症3~6/h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卒中者有益。〔2〕脑保护治疗在缺血瀑布启动前用药,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包括自由基去除剂过〔氧化物歧化酶、巴比妥盐、维生素E和维生素C、21-氨基类固醇等〕,以及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药和镁离子等。〔3〕抗凝治疗为防止血栓扩展、进展性卒中、溶栓治疗后再闭塞等可以短期应用。常用药物包括肝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治疗期间应监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须备有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药,处理可能的出血并发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原理: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