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2_第1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2_第2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2_第3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2_第4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羁旅诗。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羁旅诗的特点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寒蝉——悲凉。猿猴——伤感。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羁旅诗常见意象:文人失意、生活潦倒、漂泊哀伤、思念亲人、互勉互慰、珍爱友谊羁旅诗常见的主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归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望月怀远

张九龄

作者介绍: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之。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联千古传诵。此联看似平淡无奇,意境雄浑,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前句写景,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中的“滋”字用得好在哪里?鉴赏要点“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否流露诗人的无奈和忧郁?诗人披衣出户,陶醉在月色中,却忽然想到月光虽美,但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佳人,倒不如回屋,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全诗意境优美,此中可见诗人美丽的期盼,并无忧郁、无奈之情。总结:《望月怀远》是望月怀人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由景入情,情景相生。诗情感真挚。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层层深入,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语言明快

温庭筠商山早行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晚唐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在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人称“温韦”。

作者介绍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诗人本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一些诗歌里,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

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何特点?叠加各组典型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旅人早行的画面。巧妙地描绘出画面上是山村早晨的景色,笔触浅淡。画面紧扣着题目中的“山中早行”。名句鉴赏特别是凝霜和月色,好象给山中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破寂的鸡鸣,反衬出了山村的静寂。从中流露出行旅的辛苦和行旅的人心中凄凉冷落的感情。确实是景中情、情中景,取得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谈谈对句“枳花明驿墙”中“枳花”、“驿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

相互映衬,表现天色微明,突出一个“早”字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与首联有什么关系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同时与首联“晨起”和“悲故土”相照应,暗示诗人思乡难寐.

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在一起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为人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本诗写商山春日早行的情景,抒发羁旅的孤独和思乡之愁,“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传诵千古,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早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