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林市站前路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九、结论与建议1、项目概况为对接粤港大湾区港口运输,壮大阳江港口公共服务能力,促进阳江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阳江高新区海上风电产业园及阳江市其他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港口物流需求,阳江山河游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建设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工程的要求。本工程将建设靠泊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码头岸线150m,以年设计通过能力件杂货30万吨、集装箱5万TEU配置装卸设备和陆域设施。项目总投资38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1万元。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2017年11月海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农渔业区14个调查站位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其次为pH、铅和铜,其他因子全部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工业与城镇用海区3个调查站位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其他因子全部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港口航运区3个调查站位,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其他因子全部符合海水水质四类标准。2018年4月海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农渔业区14个调查站位的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DO和BOD5,其次为活性磷酸盐、铅和锌,其他因子全部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工业与城镇用海区3个调查站位的主要超标因子为DO、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其他因子全部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港口航运区3个调查站位的全部因子全部符合海水水质四类标准。(2)根据2019年阳江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该区域环境空气中监测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2018年修改单二级标准要求,说明阳江市环境空气达标,属于达标区。(3)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边界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基槽开挖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及水生生物产生影响,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施工等措施后可降低影响;船舶油污水由含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接收,交由海事局指定的有资质的单位接收统一处理;施工废水设置沉砂池及隔油池等临时设施进行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喷洒降尘;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均外出就餐及住宿,施工人员如厕问题依托项目周边现有设施解决,因此施工过程中项目内无生活污水产生。各类废水均能得到妥善处置,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随着施工结束,产生的不利影响也随之消失。营运期,污水管网接通前,项目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管网接通后,废水经处理后送至临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到港船舶污水均由广东省海事部门指定专业公司负责用船舶统一收集和处理,并运走排放到指定水域,专业公司船舶自带连接软管,到港船舶直接将污水排入收集船,不对外排放,项目无废污水进入海陵湾海域。因此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会导致海陵湾海域的水质发生明显的变化,也不会影响海陵湾海域现状水体功能和水质目标。(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项目主要废气源包括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污染、施工车辆引起的扬尘和燃油尾气。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施工期混凝土拌和作业、材料的运输和堆放,燃油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及NOx。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将得到有效控制,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随着施工结束,产生的不利影响也随之消失。营运期,项目主要废气污染包括道路运输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粉尘、各类设备燃油废气及食堂油烟,通过洒水降尘、绿化等措施形成整体防尘方案,食堂油烟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综合处理,全面防治,不会对周边环境空气造成较大不良影响。(3)环境噪声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昼间距施工场界100m处,夜间距施工场界354m处,施工机械噪声值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施工噪声大多为不连续性的,其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作业的结束而消除。营运期,本项目各噪声源的噪声贡献值在项目各边界均可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叠加现状背景值后,项目各边界声环境质量亦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由此可知,项目产生的噪声可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疏浚土外抛至港口工业区开发利用地(规划中的B区),作为回填土方使用;建材垃圾应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地回收利用或其它用途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应做到每天清理,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营运期,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生活污水预处理污泥经收集后委托有能力的单位处理,废机油废矿物油及含油污水处理站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经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按照上述处置措施和管理的要求妥善处置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施工期,港池航道疏浚及基槽开挖作业产生的悬浮物虽然对附近海区的海水水质有所影响,但影响范围有限,各保护目标距离本项目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不会对各生态保护目标及养殖区造成影响。施工期产生的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只是局部和暂时的,施工作业结束后,水质将逐渐得到恢复,海洋生物也会逐渐增加恢复,因此对生物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且可以控制,随着作业完成后,其影响也将逐渐消失。码头建成运行后,船舶向海水排放的含油废水将对海水产生一定的油污染,这也将直接影响海域生物的生长条件,严重的油污染将导致部分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的窒息死亡。本项目对船舶含油废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机修生产废水经含油废水处理站处理后接入市政管网,如此对水质及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6、环保投资和措施结论本项目总投资38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41万元,占总投资的0.37%,环保措施切实可行。7、综合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区域规划,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施工及营运期各污染物能实现达标排放,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项目环境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在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加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的环境功能。从环境影响角度考虑,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二项目四至图九姜河规划#J8泊位945乡道阳江港海陵湾港区项目所在地附图二项目四至图九姜河规划#J8泊位945乡道阳江港海陵湾港区项目所在地维修车间,内设10m2危废暂存间大型车辆停车场办公楼职工宿舍综合污水处理站空箱堆场重箱堆场件杂货堆场维修车间,内设10m2危废暂存间大型车辆停车场办公楼职工宿舍综合污水处理站空箱堆场重箱堆场件杂货堆场附图三陆域平面布置图停泊水域#J7泊位码头规划主航道#J8泊位码头#停泊水域#J7泊位码头规划主航道#J8泊位码头#J8泊位回旋水域回旋水域附图四水域平面布置图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在地附图五水系图附图六环境噪声监测点位图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4#5#6#2#3#阳江市海事监管基地交通部南海救助局阳江基地4#5#6#2#3#阳江市海事监管基地交通部南海救助局阳江基地项目所在地项目所在地11# 附图七附图七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注:阳江沿海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和南海激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分别位于阳江沿海水深20m浅海区和位于广东省近岸海域,无法在涂上清晰表示。附图八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附件1建设单位营业执照附件2建设单位备案证附件3选址意见批复附件4关于消纳阳江港海陵湾港区吉树作业区#J7多用途码头项目港池疏浚弃土的意见附件5海水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6声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9附件9附表1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涉水的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他□影响途径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水温□;径流□;水域面积□影响因子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评价等级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一级□;二级□;三级A□;三级B√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区域污染源调查项目数据来源已建□;在建□;拟建□;其他□拟替代的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开发量40%以上□水文情势调查调查时期数据来源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补充监测监测时期监测因子监测断面或点位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COD)、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硫化物、石油类、悬浮物、等22项)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20)个现状评价评价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评价因子(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COD)、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活性磷酸盐、硫化物、石油类、悬浮物、等19项)评价标准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规划年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评价结论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不达标□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不达标□底泥污染评价□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依托污水处理站稳定达标排放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影响预测预测范围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预测因子()预测时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设计水文条件□预测情景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预测方法数值解□:解析解□;其他□导则推荐模式□:其他□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水环境影响评价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替代源排放情况污染源名称排污许可证编号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态流量确定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鱼类繁殖期()m3/s;其他()m3/s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m防治措施环保措施污水处理站√;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削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监测计划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式手动□;自动□;无监测√手动√;自动□;无监测□监测点位()(1)监测因子()(pH、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总磷、总氮)污染物排放清单√评价结论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注:“□”为勾选项,可打√;“()”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附表2: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评价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评价因子SO2Nx排放量≥20t/□500~0t/□<00t/□评价因子基本污染物()其他污染物()包括二次PM2.□不包括二次PM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附录D√其他标准□现状评价环境功能区一类区□二类区√一类区和二类区□评价基准年(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现状补充监测□现状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污染源调查调查内容本项目正常排放源□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现有污染源□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ERMOD□DMS□USA2000□EDMS/EDT□CAPUFF□网格模型□其他□预测范围边长≥50□边长5~0m□边长=5m□预测因子预测因子()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正常排放短期浓度贡献值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浓度贡献值一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C本项目最大标率>10%□二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C本项目最大标率>30%□非正常排放1h浓度贡献值非正常持续时长()hC本项目占标率≤100%□C本项目占标率>100%□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C叠加达标□C叠加不达标□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k≤-20%□k>-20%□环境监测计划污染源监测监测因子:有组织废气监测□无组织废气监测√无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因子:监测点位数()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不可以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厂界最远()m污染源年排放量SO2:()t/aNOX:()t/a颗粒物:()t/aVOCs:()t/a注:“□”为勾选项,填“√”;“()”为内容填写项附表3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完成情况风险调查危险物质名称无存在总量/t环境敏感性大气500m范围内人口数约/人5km范围内人口数约/人每公里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人口数(最大)/人地表水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环境敏感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