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
重点课题分析和教学建议1.修订后九年级教科书的章结构一、九年级教材的章、节结构第1章机械运动第2章声现象第3章物态变化第4章光现象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7章力第8章运动和力第9章压强第10章浮力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12章简单机械第13章热和能第14章内能的利用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6章电压电阻第17章欧姆定律第18章电功率第19章生活用电第20章电与磁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章声现象第2章光现象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物态变化第5章电流和电路第6章电压电阻第7章欧姆定律第8章电功率第9章电与磁第10章信息的传递第11章质量和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第12章运动和力第13章力和机械第14章压强和浮力第15章功和机械能第16章热和能第17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修订后修订前声光力热电原热电原声光力原电热九年级力第1章声现象第2章光现象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物态变化第11章质量和密度第12章运动和力第13章力和机械第14章压强和浮力第15章功和机械能第第11章质量和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第12章运动和力第13章力和机械第14章压强和浮力第15章功和机械能第第17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修订后修订前声光力热电原声光力第1章机械运动第2章声现象第3章物态变化第4章光现象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7章力第8章运动和力第9章压强第10章浮力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12章简单机械第13章热和能第14章内能的利用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6章电压电阻第17章欧姆定律第18章电功率第19章生活用电第20章电与磁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3章热和能第14章内能的利用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6章电压电阻第17章欧姆定律第18章电功率第19章生活用电第20章电与磁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热电原第17章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原第
5章
电流和电路第
6章
电压电阻第
7章
欧姆定律第
8章
电功率第
9章
电与磁第10章
信息的传递电第16章
热和能热九年级力第1章声现象第2章光现象第3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章物态变化第11章质量和密度第12章运动和力第13章力和机械第14章压强和浮力第15章功和机械能第第11章质量和密度(多彩的物质世界)第12章运动和力第13章力和机械第14章压强和浮力第15章功和机械能第第17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修订后修订前声光力热电原声光力第1章机械运动第2章声现象第3章物态变化第4章光现象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7章力第8章运动和力第9章压强第10章浮力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12章简单机械第13章热和能第14章内能的利用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6章电压电阻第17章欧姆定律第18章电功率第19章生活用电第20章电与磁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3章热和能第14章内能的利用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6章电压电阻第17章欧姆定律第18章电功率第19章生活用电第20章电与磁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热电原第17章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原第
5章
电流和电路第
6章
电压电阻第
7章
欧姆定律第
8章
电功率第
9章
电与磁第10章
信息的传递电第16章
热和能热九年级把原“热和能”拆成两章,前一章学习内能、比热容等概念;后一章学习热机、能量守恒等知识。增加“生活用电”一章,把原“欧姆定律”中的安全用电、“电功率”中的安全用电,以及家庭电路的知识都放在这一章。1.修订后九年级教科书的章结构一、九年级教材的章、节结构2.修订后九年级教科书的节结构修订后修订前第十三章
内能1.
分子热运动2.
内能3.
比热容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1.
热机2.
热机的效率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六章
热和能1.
分子热运动2.
内能3.
比热容4.
热机5.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修订后修订前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
两种电荷2.
电流和电路3.
串联和并联4.
电流的测量5.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第十六章
电压电阻1.
电压2.
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3.
电阻4.
变阻器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1.
电荷2.
电流和电路3.
串联和并联4.
电流的强弱5.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6.
家庭电路第六章
电压电阻1.
电压2.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3.
电阻4.
变阻器组建第19章“生活用电”修订后修订前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
欧姆定律3.
电阻的测量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
电功率1.
电能电功2.
电功率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4.
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家庭电路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3.安全用电
第七章
欧姆定律1.
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3.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4.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八章
电功率1.
电能2.
电功率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4.
电与热5.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6.
家庭电路修订后修订前
第二十章电与磁
1.磁现象磁场2.电生磁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4.电动机5.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1.现代顺风耳—电话2.电磁波的海洋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2.核能3.太阳能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电与磁
1.磁现象2.磁场3.电生磁4.电磁铁5.电磁继电器扬声器6.电动机7.磁生电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1.现代顺风耳—电话2.电磁波的海洋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家族2.核能3.太阳能4.能源革命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修订后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点课题
第十三章
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2.
内能
3.
比热容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1.
热机
2.
热机的效率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比热容涉及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它与人们社会、自然现象也有广泛联系。比热容的教学在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
两种电荷
2.
电流和电路
3.
串联和并联
4.
电流的测量
5.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
电压电阻
1.电压
2.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3.电阻
4.变阻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欧姆定律
3.
电阻的测量
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修订后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点课题欧姆定律是直流电路教学的重点内容。《课程标准》对欧姆定律的要求是“理解”。修订后的新教材把“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拆成了两节,进一步重视欧姆定律应用的分析思路的教学。
第十八章
电功率
1.
电能电功
2.
电功率
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4.
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3.安全用电修订后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点课题新课标增加了对电功的内容要求。课标对电功和电功率的要求都是“理解”(属于理解的内容要求在整个课标中只有4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电功率是电学的重点内容。第二十章电与磁
1.磁现象磁场
2.电生磁
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4.电动机
5.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1.现代顺风耳—电话
2.电磁波的海洋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
2.核能
3.太阳能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修订后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点课题课标修订后不仅要求经历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通过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补充提出了“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要求。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1.“比热容”是学习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新阶段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速度”、“密度”、“压强”(初中八年级)(2)“比热容”(初中九年级)(3)“电场强度”、“电势”(高中)(4)“磁感应强度”(高中)●以上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难度特征。●各个阶段具有共同特点:用于定义某一概念的物理量,就是用来测量它的物理量。
——初中教学需要渗透这一思想。2.教材关于“比热容”定义的修订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修订前的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修订后的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并随后在课文中进一步说明: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修订前:“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修订后:“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的定义
修订前:“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修订后:“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定义2.教材关于“比热容”定义的修订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修订前:“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修订后:“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的定义两种定义的差别:1.用比值来定义,物理意义更准确2.两种定义的数值相等,是有条件的2.教材关于“比热容”定义的修订3.教材关于“比热容”实验的修订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修订前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图13.3-1图13.3-2修订后3.教材关于“比热容”实验的修订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修订后3.教材关于“比热容”实验的修订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4.对“比热容”教学的建议
课程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课通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1)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用比热容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比热容计算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
从生活引入;通过实验建立概念(意义、公式、单位)。
海边沙滩和海水温度变化的差异;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异等。二、“比热容”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4.对“比热容”教学的建议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可以有以下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
方案一:适合大多数学生,一般层次。
方案二:适合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稍高层次。
方案三:适合自主探究、逻辑思维强的学生,高层次。(建立比热容概念的)教学方案一:
(1)
按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做演示实验: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发现加热水需要的时间较长,说明水所吸收的热量较多。更多实验都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2)小结:为表明物质的这种性质,把一定质量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3)随后介绍比热容的符号、单位和计算式。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关注某些物质比热容的值。本方案是一种普适方案,要求不高,可接受性好。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要把吸收的热量除以“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建立比热容概念的)教学方案二:
(1)
定性实验:说明温度升高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用相同酒精灯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加热一半时间后把两酒精灯交换,尽量保持两吸收热量相同),发现水升高的温度不多,若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食用油相同,还要继续对水加热,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
(2)
定量实验:比较两种质量不同物质温度升高时的吸热能力。(2)小结:为表明物质的这种性质,把一定质量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吸收的热量……b……a升高的温度质量物质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不同的a、b两杯液体(图为其中一杯),一定时间后记录它们升高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a(老师根据加热器功率和加热时间提供热量数据,认为这是a、b“吸收的热量”)
(3)
学生计算:哪种物质吸热能力强?(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
(4)
根据计算式,引出比热容的定义。进而介绍单位、比热容表等。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值”是学生自主计算中得出的,有具体数据的支撑,因而易于理解。但本方案对学生的要求稍高,且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建立比热容概念的)教学方案三:
(1)
定性实验:温度升高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同方案二,略)
(2)定量实验:比较两种质量不同物质温度升高时的吸热能力。用电加热器加热质量不同的a、b两杯液体,记录每隔一段时间后它们升高的温度。a………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时间液体b液体a
(3)转换数据:a(单位质量)b(单位质量)吸收热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升高温度………………………………把加热时间乘以功率转换为吸收热量,并除以液体的质量,得到单位质量液体所吸收的热量,得到右表。
(4)制作图象:Q/mΔtOab纵坐标为所吸收热量与质量的比值(等于单位质量液体吸收的热量),横坐标为升高的温度。
(5)解释图象,引出定义:类比密度定义。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体现了液体的吸热能力。引出比热容定义。
本方案通过图象引出比热容定义,概念的形成比较严密,先得到物体吸热与升温的正比规律,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经历了类似密度的学习过程,但又比密度上升了一个层次。本方案对学生的要求高,对一般学生来说,可接受性较差。本方案也可以用温度传感器和专用软件通过计算机得到图象。1.《课程标准》关于欧姆定律的修订情况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修订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增加“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的要求,但仍然没有对电阻关系提出知识要求。(3)维持“理解欧姆定律”不变,删去了“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这是为了避免重复,因为理解已经包括了需要计算的要求。2.教科书关于欧姆定律的修订情况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关于科学探究实验●原教科书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电阻的电流、电压数值,发现这三个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现教科书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分别探究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两个探究主题。原教材现教材2.教科书关于欧姆定律的修订情况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2)关于欧姆定律的应用●原教科书“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在同一节课文中,对欧姆定律的应用,重视串、并联电路电阻大小的结论。●现教科书把“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作为一节单独课文,重视应用欧姆电路对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过程,不提出串、并联电路电阻大小的结论。原教材现教材2.教科书关于欧姆定律的修订情况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3)关于和实践的联系●新教材把社会热点编入书中2.教科书关于欧姆定律的修订情况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4)关于练习题●原教科书在科学探究课文后面一般都没有配置练习题;新教材针对科学探究课题的内容,设计了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的练习题。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课文后,设计了两道练习题:一道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另一道培养在进行实验时“连接和诊断电路”的能力。新教材练习题3.关于“欧姆定律”的教学建议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理解欧姆定律”在教学中需达到哪些具体要求?●知道欧姆定律的表述、公式、公式变形、单位应用●认识欧姆定律两个比的含义、数学描述和适用条件●认识欧姆定律两个比所描述的实践情景●用欧姆定律公式解题时明确这是用于哪个研究对象●知道欧姆定律公式中三个量是同一研究对象的●把欧姆定律用于简单串、并联电路时,具有寻找同一研究对象的三个物理量的意识。3.关于“欧姆定律”的教学建议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2)形成欧姆定律结论后怎样得到欧姆定律公式?建议:●先定义“1欧姆”一个导体,给它两端加1伏特电压,如果通过它的电流是1安培,那么它的电阻就是1欧姆。3.关于“欧姆定律”的教学建议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2)形成欧姆定律结论后怎样得到欧姆定律公式?●根据欧姆定律推导电压U、R、I的关系式U(伏特)R(欧姆)I(安培)111电阻不变,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电压不变,电流跟电阻成反比。23…U11…123…UU/2U/3…U/RR欧姆的电阻两端加U伏特电压时,电流为U/R安培。123…RUUU…U3.关于“欧姆定律”的教学建议三、“欧姆定律”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3)怎样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串、并联电路问题?让学生记住测电阻的各种“法”,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方法1:伏安法AVR1R2方法2:双伏法V1R1R2V2方法3:双安法之一R2R1A1A2方法4:双安法之二R2R1A1A方法5:单伏法之一V1R1R2方法6:单伏法之二VR1R0方法7:单安法之一R2R1
A方法8:单安法之二R2R1
A方法9:单安法之三R1R2
A……
……
……本课渗透着以下两大思路:1.欧姆定律中,U、I、R是同一个研究对象上的三个量。2.不同对象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可以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来分析。这就是解答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该用基本的方法来分析练习题,而不是记住“单安法”和“单伏法”的结论。返回1.《课程标准》关于功和功率的修订情况四、“电功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原(实验)稿现(修订)稿●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在3.1“能量的转化与转移”中只对功提出要求,删去功率条目。(2)在3.2“机械能”和3.4“电磁能”中对功和功率的要求分别为“了解”和“理解”,保持不变。三个二级主题中的要求分别是认识、了解和理解。2.教材关于电功率的修订情况四、“电功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电功(1)在电功率之前增写了“电功”课文2.教材关于电功率的修订情况四、“电功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2)“电功率”定义的调整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功率等于电功与时间之比。如果电功用W表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用t表示,电功率用P表示,则
P=——Wt修订后
作为表示消耗能量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秒(1s)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W”,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P就是
P=——Wt修订前2.教材关于电功率的修订情况四、“电功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3)列举的实例修订后修订前3.教学建议四、“电功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怎样结合实例?做功的成效是什么?
《课程标准》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做功的成效就是能量的变化。结合实例形成功的概念时,实例的情景应体现有关能量的变化。●势能的变化●动能的变化●内能的变化……●体现动能变化水平光滑铁轨上有一辆小车,要使小车的速度发生改变,应怎样对它作用?1.如果小车是静止的,用F1推动小车移动一段距离,小车就获得了速度;2.如果小车原来在以速度v运动,沿v方向用力F1推动一段距离,小车速度就增大;因此:要使小车产生改变速度大小的成效,必需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F1F3vF2沿F2方向用力,不管F2多大,小车不移动距离,就不能获得速度。沿和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用力F2作用小车,小车在F2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速度也不会改变。沿v反方向用力F3阻挡它,力F3边作用边后退一段距离,小车速度就减小;力学中的功
用叉车举高货物的过程中,货物受到一个向上的力F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图11.1-1),力F作用的成效体现在物体被举高了,对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就说叉车托起货物的力做了功(work)。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一定高度,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我们看到了叉车工作的成效。●体现势能变化-教材1.《课程标准》关于“磁生电”的修订情况五、“磁生电”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原(实验)稿现(修订)稿(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4.5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修订后明确了对电磁感应的知识要求。(2)修订后,强调了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教科书关于“磁生电”的修订情况五、“磁生电”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课文中不出现知识结论修订前2.教科书关于“磁生电”的修订情况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池小三峡旅游攻略一日游
- 酸碱盐中和反应课件
- 数词介词连词(专项训练)-2023中考英语二轮复习
-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酸乳加工科普知识培训课件
- 老师课件拍摄方案模板
- 老人科知识培训课件
- 行业标准《电磁屏蔽用导电浆料规范》
- 配电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EPLANElectricP8技能培训精要
- 校长在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大会上的讲话:顺时而为造势而上燃光而行守念而稳
- 塔山煤矿班组建设模式课件
- 2025年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公交交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标准)仓库退租协议书
- 初级健康照护师课件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
- 食材库房防霉防潮卫生管理措施
- DB3309∕T 114-2024 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技术规范 涉海地区
- 浙菜介绍课件教学
- 车间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