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县耕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_第1页
凉城县耕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_第2页
凉城县耕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凉城县耕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罗城县耕地养分综合评价是对耕地水源的综合评价,经过第二次土壤调查,为适应新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明确耕地生产力和耕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样、测试、分析、评价,准确掌握全县耕地地力状况,为今后因地制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施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提供依据。1平均含量和变化范围此次耕地土壤养分评价工作,共化验分析土样6291个,20项共80456项次,分别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硅、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钼、pH值、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含量和变化范围见表1。1.1耕地土壤有机质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59g/kg,变化范围4.44~63.27g/kg,含量大于27.02g/kg的面积1470.5hm2,占耕地面积的2.31%,6.98~27.02g/kg的面积61823.9hm2,占耕地面积的97.26%,小于6.98g/kg的面积270hm2,占耕地面积的0.42%,我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不足。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为0.90g/kg,变化范围在0.30~2.85g/kg,与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下降了0.043g/kg,含量大于1.41g/kg的面积1690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66%,0.54~1.41g/kg的面积59598hm2,占93.76%,小于0.54g/kg的面积2275.5hm2,占耕地面积的3.583%。耕地土壤中有效磷平均含量为8.88mg/kg,变化范围在1.77~48.81mg/kg,与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上升5.88mg/kg,主要原因: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施用磷肥;二是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退瘠薄耕地种草、种树,保高肥力耕地种粮。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11mg/kg,变化范围51~346mg/kg,与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上升21mg/kg,主要原因:一是有机肥用量相对增加了;二是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退瘠薄耕地种草、种树,保高肥力耕地种粮。1.2交换性镁的含量,有的改耕层土壤中的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硅含量都比较高。交换性钙的平均含量为8821.6mg/kg,变幅为4329.3~18768.2mg/kg;交换性镁的平均含量为285.8mg/kg,变幅为84.3~2366.7mg/kg;有效硫的平均含量为25.53mg/kg,变幅为8.06~389.22mg/kg;有效硅的平均含量为151.5mg/kg,变幅为59.3~348.5mg/kg。1.3土壤有效镉与铜含量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不高,平均含量为0.51mg/kg,高于临界值0.5mg/kg,变化范围0.09~2.46mg/kg;有效硼平均为0.46mgkg,变化范围0.07~1.44mg/kg,低于临界值0.5mg/kg的面积为46058.2hm2,占耕地面积的72.47%,说明我县耕地大面积缺硼;有效钼平均含量为0.09mg/kg,远低于临界值0.15mg/kg,低于临界值的耕地面积为62868hm2,占耕地面积98.9%,我县耕地绝大部分缺钼;有效锰平均含量为14.64mg/kg,变化范围在2.97~25.23mg/kg,远高于临界值7mg/kg,耕地土壤有效锰含量属中等偏高水平;有效铜平均含量为0.83mg/kg,变化范围在0.07~2.45mg/kg,平均值远高于临界值0.2mg/kg,大部分耕地的有效铜含量大于0.2mg/kg,占耕地面积的99.79%,耕地土壤有效铜含量丰富;有效铁平均含量为9.61mg/kg,变化范围为0.51~30.34mgkg,平均值远高于临界值2.5mg/kg,耕地土壤不缺铁。1.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耕地土壤pH值在7.36~9.32,平均为8.38,呈中性偏碱性,各乡镇间变化不大,六苏木镇最高,平均为8.42,曹碾满族乡最低,平均为8.35;各土类间变化较大,最高的是草甸土和沼泽土,pH值为8.5,最低的是灰褐土,pH值为8.3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2.4~25.48cmol/kg,平均为10.89cmol/kg,各乡镇间变化不大,曹碾满族乡最高,平均为12.47cmol/kg,六苏木镇最低,平均为9.39cmol/kg;各土类间变化较大,最高的是盐土,阳离子交换量为13.33cmol/kg,最低的是沼泽土,为8.79cmol/kg。2关于存在的问题与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次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系统地掌握了土壤耕地地力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采取一些相应对策和措施,从而使平衡施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进而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防止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1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人员素质首先包括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素质,使他们系统掌握平衡施肥专业技术知识,但重点是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事物较慢,因此当前首要任务是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从而做到全民皆知平衡施肥益处。2.2基础和前提有机肥料缓急相济,长短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因此增施有机肥是平衡施肥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做法为,积极开展传统积制农家肥,提高农家肥的质和量,同时应广辟肥源,加大有机肥的施用数量。引导农民扩大奶牛、寒羊的饲养量,使过剩的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同时利用先进机械直接灭茬还田,培肥土壤;其次对养分瘠薄,坡度较大的耕地继续还林还草,或采取种植草木樨、紫花苜蓿等绿肥进行合理轮歇培肥地力。2.3复混肥开发通过本次调查,详细了解了全县耕地养分状况,应积极利用调查成果,研究开发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专用复混肥,将技术和成果物化到产品中,从而解决以往农民施肥盲目、配方难等问题。做到因土、因作物施肥,使平衡施肥真正应用于农业生产中。2.4强化技术储备,建立土壤数据库耕地养分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因此施肥也应随之调整。为了更好地开展平衡施肥,在今后的工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