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_第1页
swi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_第2页
swi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wi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通过常规mri检查,可以确定未完全髓内白质损伤,但黄斑出血、骨增生和矿物沉积的信号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仅在正常mri检查后,无法识别上述变化。研究显示约25%存在脑白质病变的患儿可见出血性病变。近年来,有关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在成人神经系统肿瘤、创伤、血管畸形、变性疾病脑功能成像等的应用已有报道,但鲜见将该技术用于早产儿。本研究探讨SWI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1数据和方法1.1新生儿脑损伤检查以2011年4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MR检查的109例出生时具有明确窒息史,临床、影像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54例,胎龄28~37周,中位胎龄32.5周,出生体质量1050~2450g,患儿均于出生7天内接受首次颅脑MR检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检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常规扫描序列采用GESignaHDe1.5T超导型MR诊断仪,8通道头颈联合神经血管专用线圈。检查前30min给予患儿5%水合氯醛0.5ml/kg体质量灌肠镇静。常规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TR820ms,TE12ms)、T2W(TR3300ms,TE110ms)、T2FLAIR(TR8000ms,TE180ms)、DWI(平面回波成像,TR4500ms,TE75ms,b=700s/mm2)。SWI采用高分辨率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A20°,TR23ms,TE12ms,FOV24cm×24cm,矩阵448×384,扫描时间2min49s。1.3处理和观察东南角mri表现采用AW4.3影像工作站的Functool2软件对原始SWI图像后处理。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观察早产儿颅脑MRI表现,有分歧时经协商得出一致结论。2周和6个月后复查颅脑MR,动态观察病灶的影像学变化。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SWI和常规MRI颅内出血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脑室出血检查SWI和常规MR检出缺血性病变56例。单纯局灶性脑白质损伤34例,表现为双侧脑室前后角及脑室体旁点片状短T1短T2信号,DWI高信号,SWI等、高信号;2周后复查,常规MRI未见明显异常,SWI病灶显示不明显。严重弥漫性脑白质损伤22例,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弥漫斑片状短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SWI呈等高信号;2周后复查MRI及SWI,侧脑室周围不同区域的白质出现大小不一的囊性病变,SWI病灶异常信号显示不明显或无明显异常。SWI和常规MR检出出血性病变53例。基质-脑室内出血33例(局灶性脑白质损伤伴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19例,严重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伴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14例),表现为双侧室管膜下基质-脑室后角短T1短T2信号,DWI等高信号,SWI低信号;2周后复查,出血灶血肿逐渐吸收,SWI低信号范围减小(图1)。脑实质出血20例,其中小脑、丘脑出血各8例,脑白质出血4例(图2);2周后复查,出血灶呈软化囊腔。SWI与常规MR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阳性率[100%(53/53)vs84.91(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5),SWI与常规MR序列对早产儿不同部位颅内出血检出情况见表1。6个月后复查MR,发现34例单纯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和33例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患儿,SWI未明确显示病灶;22例严重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和20例脑实质出血患儿,SWI清晰显示软化灶。3早期mri和swi在脑损伤诊断和预后中的表达早产儿由于脑发育不成熟,深层脑白质深穿支动脉、室管膜下动脉的吻合支较少,存在血管分水岭,一旦发生缺血缺氧或灌注量减低,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等深层脑白质常发生损伤。早产儿存在不成熟的胚胎生发基质和脉络丛毛细血管网,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差,缺氧、酸中毒、血压不稳定、脑血流突然增加或降低、脑静脉压增高等均可引起该基质破裂,而发生颅内出血。SWI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MR技术,是高分辨率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其幅度和相位信息可获得不同磁化率组织间有价值的信息。因其对顺磁性的脱氧血红蛋白异常敏感,该序列适用于静脉血成像。近年研究证实,SWI在探测出血性病变较梯度回波序列和CT更具优势,而检测早产儿颅脑出血成分有助于了解其潜在的病理变化。本研究中53例有出血性脑损伤的早产儿,SWI在显示出血性异常信号的大小、范围及边界均较常规MR序列清晰,阳性率为100%,尤其对室管膜下生发基质与脑室内出血的显示较常规序列敏感,对评价早产儿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1例右侧半卵圆中心出血性病变T1WI为高信号,SWI呈明显低信号,但DWI为无信号。其原因可能是当血液通过血管进入组织,含氧血红蛋白变为脱氧血红蛋白再变为正铁血红蛋白,但脱氧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蛋白具有顺磁性,导致磁场不均匀使质子快速失相致血肿在DWI信号丢失,血块部分稀释也可能增加扩散使出血性改变在DWI上无信号。此外,较大出血灶虽在多个序列均能呈现,但SWI可更清晰显示出血灶的边缘及其范围。在常规MR序列,脑白质损伤的信号特征与出血性病变相似(TIWI高信号而T2WI等或低信号),既往常将短T1信号的脑白质损伤的病变诊断为出血。本研究89例脑白质损伤中33例SWI见点状或斑片状低信号,提示大部分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变区SWI呈等高信号提示不含出血成分,可早期诊断早产儿的脑白质损伤,因此仅根据短T1短T2信号特点诊断病变为出血在早产儿中不可靠,与祁英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常规MRI不能鉴别这些病变是否为出血,而CT的辐射对新生儿存在损伤,且对微小出血灶亦不敏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MRI表现为脑白质损伤的病例中,62.92%(56/89)在DWI表现为高信号或略高信号,提示可能为缺血性病变所致。且经6个月复查,单纯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病灶基本消失。因此,对常规MRI表现为可疑脑白质损伤或出血的患儿同时进行DWI和SWI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SWI可评价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预后。SWI是基于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差异,形成不同于传统T1、T2及质子密度的对比,其反映组织磁化属性的对比度增强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活体观察该疾病状态下的脑内损伤部位、范围、性质、变化规律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SWI可清楚地呈现氧含量的变化及其他磁敏感源,静脉信号强度依赖于血氧饱和度,与动脉相比静脉信号较低,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的磁特性和由此产生的邻近组织的相位差别导致信号丢失,因此,静脉低灌注脑区在SWI表现为低信号,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