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三单元带反思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三单元带反思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三单元带反思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三单元带反思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上册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三单元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执笔:朱俊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中例题1及例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过程与方法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

理解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二、探索规律2.出示课件3.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4.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多媒体展示教材29页例2两个算式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出示几个例子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课件展示闯关游戏

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初步感知规律关注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整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执笔:朱俊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乘法运算律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26页中的例题5、6以及“做一做”中的1、2题和练习七第一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一出示挂图(或小黑板),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抽生汇报、订正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问:象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任意写几个吗?小结:问: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你们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如果算是中的两个数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自己和他人发言,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换律。2、教学例题二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后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重点选择两种解法,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两边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结合律。完成“算一算、比一比”,感知这一特点。引导:是否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算式都一定相等呢?请任意举例验证。抽象概括出语言表达式。注意:要改变运算顺序需要添加括号。3、教学例题三出示例题三,先让声观察这3个因数的特点,判断能否进行简便计算。让生想想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再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并抽两名生板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有些什么收获?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中第一题,让生先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作本上。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练习四中第一题,独立完成在书上,师巡视,重点辅导差生。并抽生板演在黑板上,订正时让生说一说依据迁移乘法交换律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规律。教学反思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我认为将两课时可以合并为一课时。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但是教学后发现,学生在应用时情况较好,但对两条定律的区分不够明确。于是,在接下来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运算教学时,我出示了大量的习题,分组冲关夺红旗比赛,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去发现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探讨问题,然后再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乘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因数位置不变,改变计算顺序,积也不变。这样,学生参与非常积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把乘法中的这种变化规律,心领神会。由此,学生在进行简算过程中,得心应手,不但学得愉快,而且用得灵活,效果较好。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执笔:朱俊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中2——6题和思考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复习引入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文字加以叙述和用字母表达式。根据上节课作业情况可适当设制几道相关的练习。课堂活动练习四中的第2题,3题让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中,订正时让生说一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第4题,独立解决,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题的思路。师重点辅导学困生。第5题,让生先独立观察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然后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可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决的思路。第6题,让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生判断。最后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提醒学生随时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思考题:重点突破两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不难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必须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教学反思注意体会规律两部分的意义。借助意义进行判断,加深对定律内涵的理解。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执笔:朱俊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中例题7及“练习七第5~7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一、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4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抽生板演。做完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把两个算式合二为一,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实质。(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在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完成“算一算,议一议”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并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及字母表达式。引导生从顺、逆两个方向观察等式的特征,理解叙述表达式的含义、书写。2、教学例题5出示例5,让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是否符合分配律表达式,然后抽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最后生独立做在课作本上。订正后,抽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可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解)强调:顺用乘法分配律时,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逆用乘法分配律时,必须是两个乘式里都有相同的因数,才能用乘法分配律,并且注意添写括号,同时还要注意把这个相同的因数写在括号外面,并且只写一次。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一题,先让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最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2、第2题,生独立完成,订正后让生说说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练习五中第1题,生独立做在书上,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让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在我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这样既让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又安排了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因此,这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的面也比较广,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掌握较好。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调整教学效果还不错,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我在面向全体方面做的还不够,使得个别不爱发言的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值得注意,应该改进的地方。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执笔:朱俊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中的8~10题和思考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复习引入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乘法分配律,抽生口头叙述并板演出字母表达式。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出示相关练习题。二、课堂练习练习五中第2题,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上,订正时抽生说说对运算律的理解。重点辅导差生。第3题,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演在黑板上,生选其中两个独立解决。第4题,口算时间3分钟左右,也可放在课前进行。第5题,出示在黑板上,先让生独立诊断,然后在订正,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第6题,让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在解决。订正时,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思考题,先让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就在小组中商量解决,师巡视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同学,订正时,让生说出自己的思路。抓住典型错误,深入展开讨论,加深对运算定律含义的理解。教学反思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执笔:朱俊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探索规律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中的例题8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过程与方法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探究新知(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数和缩小倍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1、教学例题1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学生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主探索这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注意:确定一个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较,那么这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算式中的积作比较。2、教学例题2出示例题2中表格,生独立观察、比较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师应引导生说出自己观察、比较的方法,即说出自己是怎样进行观察比较的。同时引导生观察、发现表中相邻的两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右往左进行比较。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因数都扩大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小时,积一定缩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扩大倍,3倍,另一个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也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2、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运用的是什么规律,怎样用的?(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3、练习六第1题,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说说依据。教学反思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重视算理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借助几何直观,理解规律内涵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执笔:朱俊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探索规律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中的1~5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在运用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和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在运用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复习引入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并根据作业情况设计相关的练习。二、课堂练习练习六中第2题,生读题后独立试做,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第3题,把表格出示在黑板上,抽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订正时让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运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第4题,独立完成,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第5题,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输出自己怎样运用规律的?(重点放在中、下生上)第6、7题,作为课堂作业,生独立做在课作本上,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困生。重视基本练习,关注典型错误,交流不同方法教学反思南郊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案执笔:朱俊年级四学科数学课题解决问题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练习八》第6~8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速度不同、方向不同、起始时间不同、相向而行”等信息。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速度不同、方向不同、起始时间不同、相向而行”等信息。教具准备制作例1情景图的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14小时到达。甲地与乙地相距多少千米?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如果现在把这道题改变一下,变得更复杂一些,你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