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_第1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_第2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_第3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_第4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102年前,一个农民在大街上被革命党人揪住并剪掉辫子,从农民那迷茫的眼神和茫然的表情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从这一刻起,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那么,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约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与中国人的变与不变到底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1“文献选读〞内容及其出处。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兴,旧内阁灭;新官制兴,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通过阅读,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是什么?“兴〞、“灭〞从“文献选读〞中,同学们能否归纳出“兴〞与“灭〞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政体、官制、军事、教育、纪年、法律、穿戴、礼节,等等。诸多领域的“兴〞与“灭〞的背后能够表达辛亥革命后中国怎样的社会特点呢?新旧交替、社会转型。剪发辫清代官服西服易服饰易服饰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山装禁缠足缠足是性别歧视,是男权奴役的象征。辛亥革命后提倡妇女天足,各地实行放足运动。禁缠足从生理到心理对妇女实行了一次大解放。材料一:当时的跪拜礼分为一跪一叩、一跪三叩、二跪二叩、二跪六叩、三跪三叩、三跪九叩。清朝礼制明文规定,官场交往时,必须根据不同的身份,时间、场合,采用不同礼节。民国政府明文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礼;庆典、婚礼、丧礼用脱帽三鞠躬;寻常宴会、交际用脱帽一鞠躬礼。——《中国民俗学概论》材料一中反映出民国初年礼节上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的趋势是什么?从跪拜礼到脱帽鞠躬礼。礼节由繁到简。材料二:清制规定:京官凡四品以上方可称大人,外官那么知府方能称大人,知县只能称大老爷。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那么曰先生,曰君。〞各政党社团内部大多互称同志。——《中国民俗学概论》民国初年与清朝时期相比在称谓上的变化表达出一种怎样的思想观念?对传统和等级制度的否认,追求平等。民国初年为什么要掀起这么一场社会习俗的改革?形式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文明的社会生活习俗,实质上是要让这种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民国初年为什么能掀起这么一场社会习俗的改革?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自由、平等、民主观念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传入政局的变动——政府发布一些列的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时报》是辛亥革命前后,尤其是民国初年上海的三大报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