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谚语与谜语民间谚语和民间谜语1、谚语的范围界限及根本特征我们先看历史上对谚语的各种解释;《礼记》说:“谚,俗语也〞;《国语·越语》韦注,“谚,俗之善谣也〞,《解字》“谚,传言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那么说“谚者,直语也。〞民间谚语与谜语
以上四种说法概括起来的共同点就是:谚语是一种广泛流传的俗语。这从总体上指出了谚语的某些特征,但尚未深入其内去全面把握谚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没能把握谚语之所以能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俗语的一种主要形式的内在规律与特性。民间谚语与谜语那么,谚语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是什么呢?a、从谚语的内容看,它是千百年来人民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斗争经验以及传统道德的积累和判断性的总结,一般具有知识性,哲理性和实践性,而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经验和道德情操的谚语,那么具有阶级性。民间谚语与谜语谚语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哲理性,这一特点是十清楚显的。杜文澜编的《古谣谚》引《说文长笺》说:“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故从彦言。……观谚言而知寓教于文矣〞。“寓教于文〞,它是谚语区别于一般俗语、歇后语以及成语的显著标志〔有的谚语与成语相近,相互转化者例外〕。民间谚语与谜语如汉族流传极广的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是圣人〞,“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扳不弯〞;同样乌孜别克族谚语中也有“人多智慧多〞,“合群的羊,狼也害怕〞,“众人的唾液汇成河,众人的呼气变成风〞;凉山彝族谚语中有“树多不怕风,人多力量大〞,“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独指拣不起豆,单脚走不了路〞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
这是各族人民经验的判断性总结,它上升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的高度,形象地说明人多智慧多、团结力量大的真理和哲理,而这真理和哲理不是从书本上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千百年来人们从成功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民间谚语与谜语在阶级社会里,谚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也不免打上阶级烙印,尤其是表现斗争经验、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的谚语,鲁迅指出:“粗略一想,谚语固然象一时代一国民的意患的结晶,但其实却不过是一局部的人们的意思。现在就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来做例子吧,这乃是被剥削者们的格言,民间谚语与谜语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压迫者是不算在内的,某一种人,一定只有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超出他本阶级之外……谣谚并非全国民的意思,就是为了这缘故〞民间谚语与谜语凉山彝族长期生活在奴隶社会,受着土司、头人等统治者的压迫,因此反映受剥削,受压迫以及斗争生活、斗争经验的谚语特别多,如“绵羊九十九,加上娃子是一百〞,“耕牛有吃青草的自由,娃子没有吃饱的权利〞,民间谚语与谜语“一个鸡头结盟,九条人命丧生〞,“土司欠百姓的债,如虎吃了羊;百姓借土司的债,如被毒蛇咬〞等等,都是从切身体会中得出的正确判断和理性认识,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民间谚语与谜语而剥削阶级也总结了经验,甚至编造对已有利的谚语来麻痹,对付被压迫者。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穷沾富恩,富沾天恩〞,“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万鼓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间谚语与谜语“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贫穷是命,富贵在天〞,“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等等,宣扬阶级谓和和宿命论思想,以泯灭阶级仇恨,瓦解人民的斗志。民间谚语与谜语b.从谚语的形式看,它是以短小精炼。生动形象和根本定型的口语句子来表达深遂的内容,音韵和谐,易于记忆和流传。
民间谚语与谜语谚语多是两句成四句,语言朴素,口语化,一般押韵,有的不押韵也音节响亮,不拗口,这就为记忆和流传创造了条件。如“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开、来押。Ai韵。“地是刮金握板,人勤地不懒〞,板、懒押an韵。这种情况在谚语中是多数。民间谚语与谜语有一些谚语不押韵,而句子对称,也就构成了音韵和谐的美。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一事,长一智〞等。另外有一些谚语既不押韵,也不对称,但它以简练的句子表达某种哲理,念来顺口,也便于记忆和传播,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众人拾柴火焰高〞,“浪子回头金不换〞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不少谚语还以生动、形象的短语来表达某种深刻的意义。如“严霜单打独根苗〞,“宁交双脚跳,不交眯眯笑〞,“不见棺材不落泪〞等等。都以生动的比喻说明某种道理,有训诫的意义。民间谚语与谜语c.从谚语的作用看,它是始终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斗争的工具和最普及最朴素的科技课本。凉山彝族十分注重谚语的作用,他们说:“尔比〔彝语,即谚语〕是话中的盐〞,“德古〔德古,彝语。是彝族家支与头人间调解纠纷的说客〕的歪理多,尔比的寓意深〞,“老人说尔比,后人长知识。〞民间谚语与谜语广阔人民从谚语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如“勤劳苦做般般有,好吃懒做件件无〞,“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教人要勤劳和谦逊。“宇宙的明灯是红日,人类的明灯是知识〞〔乌孜别克族谚语〕。“与其贪求意外的财富,不如专心学习一点手艺〞〔同上〕。这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教人尊重知识,努力学习知识,不要有虚幻的妄想。民间谚语与谜语在谚语中,尤其是天气谚语、时令谚语、生产谚语,它的实践性(实用性)更强,简直就是劳动人民的科技课本。如“日没胭脂红,无雨也有风〞,“燕子钻天蛇盘道,水缸穿裙山戴帽〞等,是靠土法来预测天气,民间谚语与谜语对农民、渔民、牧民都很适用,就是现在科技兴旺了,人们用仪器测量天气,有时也要参考民间的谚语,特别是节令性谚语,如什么节气种什么、收什么。对农民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民间谚语与谜语如“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棚花〞,“霜降不刨葱,越长心越空〞(北京),南方有“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头伏萝卜二伏蒜,三伏里头种荞麦〞,“棉花锄七遍,疙瘩长成串〞。民间谚语与谜语
把上面三点归纳起来,所谓谚语,是长期以来人民总结社会生活、生产斗争,道德伦理等经验的定型化韵语。它具有知识性,哲理性和实践性,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谚语具有阶级性,是俗语中精炼而含意深刻、有训诫意义的实用性语种。民间谚语与谜语〔2〕谚语与歌谣的区别。a.在内容上谚语是经验的结晶。具有哲理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有指导和训诫意义;而歌谣重于抒情、写景、叙事。它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有的有哲理性和实践性,但多数没有哲理性,也不一定指导实践。民间谚语与谜语“穷人的汗,富人的饭〞。“不种泥田吃好饭,不养蚕花着好丝〞。“财主铜钿,穷人性命〞。“主子晒衣裳,娃子晒脊梁〞。(彝族)“荞子出,饿得哭,荞子熟,倒地头〞。(彝族)民间谚语与谜语“蝗虫不种不植,一味白吃粮食〞。〔乌孜别克〕这些谚语更精炼,它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一针见血地揭示了阶级的对立,具有哲理性,发人深思。b.在形式上,尽管谚语和歌谣都押韵,但谚语比歌谣更凝练、浓缩、概括、短小、精巧,谚语也不象歌谣那样可以更细致地去描绘、铺述和进行反复咏叹。民间谚语与谜语C.在流传方式上,歌谣多是通过歌咏流传开来;谚语那么着重被引用。一般单纯使用的较少,多杂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使用。民间谚语与谜语
(3)谚语与成语的区别。谚语与成语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谚语与成语都是短小精炼的语言,都是固定词组,都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某种哲理性,但它们也有不同之点:
民间谚语与谜语a.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约定俗成的范围更大,一般不容许随便换字或颠倒顺序;谚语有一定地方性、民族性,各地方,各民族可以根据自己的的特点加以改变,只在小范围有通行就可以了。民间谚语与谜语例如“众志成城〞这一句表现人民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成语,不能随意改为“成城众志〞或“志众成城〞之类,〔当然,并列关系的成语有时可以颠倒,如“天翻地覆〞变为“地覆天翻〞也可以,民间谚语与谜语但其它结构不能更换〕;谚语那么不然,同一类的谚语可以更换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以说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臭皮匠,变成诸葛亮〞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有些谚语带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尤其是农谚地方性更强;如汉族的谚语“人心齐,泰山移〞。彝族是“一人能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乌孜别克族是“众人同心协力,可以夷平高山〞都是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民间谚语与谜语又如农谚南方一般说“春雨贵如油〞,内蒙巴盟河套地区却说“别处春雨贵如油,河套春雨庄稼愁〞(盐碱地)。民间谚语与谜语b.成语多为书面语,较生僻;谚语多为口语,较通俗易懂,因能世世代代口耳相传,比成语运用得更广泛,更普遍。如成语:“见异思迁〞。
民间谚语与谜语谚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或“一山望着一山高〞。成语:“因噎废食〞。谚语:“不要泼脏水连小孩一起泼掉〞。或“不要因恨跳蚤连被子一起烧掉〞。(乌孜别克)成语:“避重就轻〞。谚语:“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民间谚语与谜语C.成语多是概念,有的还是典故,有的包含着一个具体故事、而谚语是经验的提炼,上升为一种判断、推理或哲理。如“杯弓蛇影〞,“画蛇添足〞,“叶公好龙〞是典故性成语。“车载斗量〞,“陈陈相因〞,“断章取义〞等是概念性成语。
民间谚语与谜语谚语如“猪嘴里吐不出象牙〞,“生姜老的辣,甘蔗大头甜〞,“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等等,是由经验上升为判断、推理和带哲理的固定句子。民间谚语与谜语(4)谚语与俗语、歇后语的区别。谚语是俗语中的一种,但不是所有的俗语都是谚语。俗语一词,据《苏联大百科全书》所下的定义是:“俗语是一种简洁、形象化的箴言。它是一种含意明白、确定,而且往往是夸张的短语……俗语是说话时顺口说出来的,它使言辞更活泼生动〞。民间谚语与谜语俗语是以杂言和散体结构为主的通俗性语言,它多是描述性的,象在成都流行的“巴实〞、“敢摸老虎屁股〞,“没有懊悔药卖〞、“背包袱〞、“找窍门〞、“书呆子〞等都是俗语。俗语本身带有方言性,不是固定句子,也不含什么深刻的哲理意义。而谚语一般是总结和传播经验的固定句子,多是说理性的。民间谚语与谜语歇后语(四川叫“展言子〞)也是俗语中的一种。“歇后〞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卷179(郑綮列传)》,可谓“郑五歇后体〞。开始是一种诗体,后演变为一种语言。但歇后语与一般俗语、谚语有别,它的特点是:民间谚语与谜语a.歇后语是由前后两个语言片断组成,前一片断是“譬喻〞,后一片断是“解答〞,但目前有一种趋势,有的人只说前半段,不说后半段。即说出前半歇住后半,让人去猜、去领会补出,或自己补出。民间谚语与谜语如“小葱拌豆腐〔歇〕一清(青)二白〞,“黄鼠狼给鸡拜年(歇)没安好心〞。“耗子钻风箱(歇)两头受气〞,“猫哭耗子(歇)假慈悲〞,“张飞穿针,(歇)大眼瞪小眼〞等等。这显然在语言形式上与谚语和一般俗语直接说出不同。民间谚语与谜语b.歇后语形象、含蓄、灰谐、幽默,具有趣味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不象谚语那样富于哲理和实践性。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串起来的螃蟹——横行不了啦〞,“歪嘴婆娘照镜子——当面丢底〞,都妙趣横生,不象谚语那么严肃。民间谚语(5)谚语与格言的区别格言的语言结构形式是不规那么的,有的一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有的两句,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也有三句、四句的,总之不拘一格,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但多是文语(书面语)。民间谚语与谜语它的训诫意义特别突出而且偏重于道德伦理方面,要人们把它当成“座右铭〞来实行、效法。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是古代格言。民间谚语与谜语又如“满遭损,谦受益〞,“经一事,长一智〞。谚语虽然也有训诫意义,但它是通俗的口语,多数是押韵的固定句子。民间谚语与谜语总之,既要注意谚语与成语、俗语、歇后语、格言的区别,又要注意某些相同或相互转化,因此,它们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上面举的“满遭损,谦受益〞的格言,又有“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谚语,又有成语“骄兵必败〞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
2.谚语的主要内容及其分类目前对谚语的分类有几种情况。钟敬文教授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分为四个方面:(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2)反映阶级斗争情况及经验的谚语,(3)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4)歇后语和惯用语。民间谚语与谜语这种分法较细,根本上包括了谚语的主要内容,但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分类的标准不统一,前三点是从内容概括的,后一点是从形式讲的,而且把歇后语和惯用语也算作谚语,似乎欠妥,因为二者各有其特点;二是有一些谚语概括不进去,如医药谚语、地方名胜古迹的谚语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张紫晨教授的《民间文学根本知识》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社会斗争的,二是关于生产斗争的,似乎粗了一点,在实际搜集和运用中有些难于把握。民间谚语与谜语段宝林教授的《民间文学概要》的分法比较具体明确,即把谚语分为:政治谚语,劳动谚语,道德谚语,科学谚语。参考以上几种意见,我们认为应分为:政治谚语、道德谚语、职业谚语、科技谚语,此外不便分类的那么归入其它谚语。民间谚语与谜语(1)政治谚语这一类谚语较之反映阶级斗争的谚语的概念要广泛一些。即凡带有政治色彩的谚语都可以划入,其中有传统的谚语,也有新产生的谚语〞,“有钱能使鬼推磨〞,“人敬有的,狗咬丑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民间谚语与谜语反映的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现象,说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又如解放后的新谚语中有:“千条万条党的领导第一条〞,“千计万计群众路线第一计〞,“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等等,都处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应属于政治谚语。民间谚语与谜语在政治谚语中,最多的是反映阶级对立、阶级压迫及阶级斗争的谚语。如“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富人四季换衣,穷人衣穿四季〞,这是讲旧社会富人的奢侈浪费,穷人的贫困处境,揭示贫富的悬殊;“土司一言万两金,官印一盖千颗头〞〔彝旅〕,民间谚语与谜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地主算盘响,佃户眼泪淌〞,“鸡不欠鹰的帐,鸡被鹰叼走,羊不短狼的债,羊被狼吃掉〞〔彝族),这是揭露反动境治者的专横霸道和剥削人、压迫人的谚语。民间谚语与谜语有压迫就有对抗,不少谚语概括了剥削阶级的本质,喊出了对抗者的声音,总结了斗争的经验。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只只黑,老鼠人人打〞〔彝族),“莫听信狐狸的忏悔,莫怜惜敌人的眼泪〞(乌孜别克族),“莫指望恶人有羞耻,莫指望暴君有良心〞(乌孜别克族),“黄鼠狼说睡大觉,鸡就要打起精神〞(彝族),“见蛇不打三分罪〞,放虎归山必有患〞,民间谚语与谜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敢把老虎当马骑,敢把豺狼当狗牵〞(彝族),“豺狼最怕野火烧山,主子最怕娃子造反〞(彝族)这是教育人们认清天下剥削者的本质,丢掉梦想,起来斗争,不要被其假象和花招蒙蔽而松懈斗志。这些谚语在旧社会对唤醒人民群众起来和敌人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间谚语与谜语(2)道德谚语这种谚语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集大成者,不少谚语显示出了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辉,并以此教育着子孙后代。他们总结出“鸟美在羽毛,人美在思想(勤劳)〞,说明人最重要的是内在精神的美。民间谚语与谜语“宇宙的明灯是红日,人类的明灯是知识〞,“知识是翻开幸福之门的钥匙〞(乌孜别克族),说明知识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意义。而知识从何而采呢?“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路不走不平,人不学不成〞,“活到老,学到老〞,说明实践、学习是增长知识,智慧的必由之路。民间谚语与谜语而怎样去学习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那么退〞,“多询多问,博学多闻,耻于询问,孤陋寡闻〞。强调了学习要虚心、有恒心,要惜时如金,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民间谚语与谜语有不少谚语教人注意自身的道德性情的修养。如“心胸宽广的人,世界对他是宽广的;心胸狭窄的人,世界对他是狭窄的〞,“男子汉的肚里,装得下三套马车〞〔乌孜别克族)。民间谚语与谜语有的谚语劝人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家有老,是个宝〞,“孩子是人类的果实〞(乌孜别克族)。民间谚语与谜语有的表达了待人接物的公共道德:“浇树浇根,交人交心〞,“要打当面鼓;莫敲背后锣〞,“朋友制止你的错误,敌人窃去你的秘密〞〔乌孜别克),“真正的朋友,不分彝族、汉族,真正的敌人,不分门坎内外〞(彝族)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教人要勤劳、勇敢、俭朴,不要懒惰、浪费、贪生怕死,这在谚语中也经常出现;如:“细水长流,吃穿不愁〞,‘怕摔跤子的人只有不举步,怕湿脚的人只有不趟河〞〔彝族〕民间谚语与谜语“游手好闲的人抱怨多,辛勤劳动的人荣耀多〞(乌孜别克族),“勤快人手痒,懒惰人嘴馋〞(彝族),“能干的猎人猎取雄狮,能干的青年开拓荒地〞(乌孜别克族)。民间谚语与谜语由于以上两种谚语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但如前所述,也有一些消极颓废甚至反动的谚语产生,这也是缺乏为奇的。民间谚语与谜语(3)职业谚语这类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很大比重,谚和各行备业的职业谚语,其中包括了局部农农谚又包括农业思想、节气、农事以及各种副业的谚语。如“七十二行,种田为王〞,“农夫不努力,饿死帝王君〞,它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了农业是根底的道理。民间谚语与谜语“靠人粮满仓,靠天空米缸〞,“抬头求人,不如低头求土〞,主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懂廿四节气,白把种子下地〞。“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内蒙),这些谚语要人们把握节气耕种,不要错过太好时机。民间谚语与谜语“种田不用问,深耕多上粪〞,“好种结好桃,好地出好苗〞,“九成熟,十成收〞,这些谚语从平整土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都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供人们学习、实行。此外在开展多种经营,搞好副业方面也有不少谚语。民间谚语与谜语如“桃三李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养得一季蚕,可抵半年粮〞,“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农家第一宝,六畜挤满槽〞,“养猪无巧,栏干食饱’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有一些职业性的谚语,充分显示了职业特点。“一艺不精,误了终身〞,“师傅领进门,巧妙在各人〞,这里告诫学艺的人,必须发奋学习,精益求精。“逗眼的撑船,捧眼的掌舵〞,这是相声谚语。“江湖艺人南北闯,全凭手打嘴唱〞,这是卖艺人的谚语。民间谚语与谜语“船到江心,掌舵一人〞,是撑船人的谚语。“首饰匠敲千锤,铁匠敲一锤〞,“在铁匠师傅的手里,铁也能变成水〞。这些虽然有职业特点,但有的已上升为有普遍意义的谚语了。民间谚语与谜语(4)科技谚语这类谚语主要是指有关天文,气象、医药以及一局部农事活动的谚语。它是由实践上升为规律性的理论判断,具有某种科学性,如“瑞雪兆丰年,“蜻蜓千百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民间谚语与谜语“立春阳气转,谷雨鸟来全〞等等,气象谚语不仅适合于农民,也适合于渔民、牧民、樵夫等,使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民间谚语与谜语天文谚语如“星星稀,淋死鸡,星星稠,晒死牛〞,“月儿有晕,关窗闭门〞等等。地理谚语,其中有反映名胜古迹、地方特色的谚语语,如“剑门天下雄,蛾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民间谚语与谜语“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黄山归来不看岳〞,“苍山雪,洱海月〞,“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羔羊儿一枝花〞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有一局部农谚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或者技术性强的如“伏天棉花锄八遍,绒细好纺多出线〞,讲种棉要不误节令勤耕勤锄。“玉米去了头,力量大如牛〞,讲的是去雄选种的杂交优势。“想要来年害虫少,今年火烧田边草〞,介绍了除虫害的经验。民间谚语与谜语我国民间医药十分丰富,在古代便有许多医药谚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不少医药谚语的记载,如“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说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对催乳的作用.“有人识得半边莲,终朝可伴毒蛇眠〞,说明“半边莲〞治蛇伤的作用。民间谚语与谜语民间还有“舍命吃河豚〞的说法,河豚味美,但不知吃法,可能中毒身死。“假设要健,天天练〞,“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病后求医,不如病前预防〞,这是以预防为主的健身之道,在治病方面,也有不少谚语成为了民间验方,民间谚语与谜语如“新蒜解麦毒,生姜自暖肚〞,“心痛欲死,速觅延胡〞,“针炙拔罐子,病去一半子〞,“萝卜上市药铺关门〞,“三分吃药七分养〞,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民间谜语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体裁之一,它一般是人民通过娱乐的形式来表现智慧、测验智慧和培养智慧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
民间谚语与谜语谜语的根本特征是:它由谜面和谜底两局部组成,谜面是喻体,提出问题,往往用隐喻和暗示的韵文形式,迂回曲折地为人们提供思考的线索,以求解答;而谜底那么是本体,是问题的答案。民间谚语与谜语所以《说文解字》解释“谜〞字说:“从言、迷〞,即以迷惑性的语言说出谜面,要人们动脑筋去求解答。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也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其意与《说文解字》相似。民间谚语与谜语
谜语的谜面与谜底是密不可分的,要求配合巧妙,丝丝入扣。好的谜语的谜底只能有一个答案,不能有歧义。谜语到底产生于什么时候,历来有不同意见。民间谚语与谜语刘勰说:“荀卿蚕赋,已兆其体〞,又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这就是说刘勰认为谜语最早在荀子时的战国末期已有萌芽,而正式产生于魏代。钱南扬在《谜史》中采用刘勰的说法,认为“荀卿之赋,实开两汉隐语之端。如《蚕赋》〞。民间谚语与谜语
有的认为谜语产生于魏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主要依据是孔子的学生颜渊说给路妇猜的头梳谜和荀子《解蔽》中记的空石人善射复以及《汉书》中记载的东方朔与郭舍人斗谜的故事。民间谚语与谜语也有人认为谜语来源于夏商时代的某些挖苦性短谣。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沦》中说;“谜语大概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产生。〞这一说法是有依据的。民间谚语与谜语已有文章论证谜语产生在原始社会中、后期。从汉族来讲《弹歌》既是反映狞猎劳动的诗歌,也是一那么最早的关于狩猎的谜语。《易经》卦爻辞中的“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也是古代的诗歌兼谜语。它的谜面含蓄朦胧,而谜底很明确,即“剪羊毛〞。民间谚语与谜语另外,从解放前有些尚处于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的谜语亦可证实这一推断。凉山彝族史诗《勒俄特衣》反映的是母系氏族时代的生活,其中写到石尔俄特和阿龙去寻找父亲,民间谚语与谜语到了“滋阿地都〞,君女滋尼施色提出谜语诘难他们说:“下面大地上,不(牧)放的三只猎狗,不叫鸣的红脸鸡,不烧的三节木柴,不织的三丈花边。不弹的三团毛毛,不吃的三斤盐巴,这些是什么?石尔俄特在妹妹的帮助下作出了正确的答复:“不(牧)放的三只猎狗,是指民间谚语与谜语林中的狐狸;不叫鸣的红脸鸡,是指蕨草下的野公雉;不烧的三节木柴,是指家中的祖灵;不织的三丈花边,是指天空的彩虹;不弹的三团毛毛,是指山间的白云;不吃的三斤盐巴,是指深谷的冰块〞。民间谚语与谜语东北的鄂温克人,到全国解放时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他们也有一些简单的谜语,如“兄弟赛跑永无胜负〞谜底为两条腿,“会走动而无踪迹〞谜底为桦树皮船等等。以上事实说明谜语的产生很早,并逐步在民间流传,后来才开展到有文人创作的各种谜格的谜语。民间谚语与谜语2.谜语的根本内容及其分类。谜语的题材十分广泛,很难绝对划分穷尽,只能相对地大致分类,其分类的标准不同,类别也有所不同。如从内容分,可以分为物谜,事谜、字谜等;从结构分,可以分为单谜、组谜和连环谜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
物谜:这是民间谜语中最多的一类:它以具体事物为谜底,涉及面极广:如自然现象、动物、植物、建筑、人体、食品、器皿、用具、医药等等,例如:民间谚语与谜语东方有个美红娘,忙忙碌碌过西厢;睡到早晨五更起,红娘跳出粉红墙。(太阳)这那么谜语把太阳拟人化,它抓住太阳的色彩和从早上升起,由东到西运行的特点,描绘出一个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红娘〞——太阳的形象。又如;民间谚语与谜语山里的壳,田里的肉,穿着衣服洗澡,脱下衣服吃肉。〔粽子〕这那么谜语运用诡词法,成心违背常理地“纤巧以弄思〞,来迷惑猜谜者,同时又把棕子的特征,深藏在谜面之下,当谜底一亮,使人恍然大悟,感到底面扣合极为贴切。民间谚语与谜语再如:石头秃秃不是山,双脚奔波不出关,雷声隆隆不下雨,雪花飘飘不觉寒。(石磨〕它用描写法,把两扇磨子重叠的形状,以及推磨的情景描绘了出来,极为生动。
民间谚语与谜语事谜:它以一定的动作、行为或某些事件为内容和谜底。有关生产劳动、家庭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居多。有时事谜与物谜很难严格区分。如上面举的“磨子〞,如果从形状来说谜底是“磨子〞,就是物谜。民间谚语与谜语如从它的动作性的角度讲也可以说是“推磨〞,这就是事谜。所以事谜与物谜的分类是相对的,一般讲,物谜多是静止的,事谜那么偏重于活动的,而且特别要描述动作的过程。例如:民间谚语与谜语面朝泥水背朝天,手执仙花水面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销售团队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合同模板
- 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费用、财产分配与监护权协议参考
- 高新技术园区物业管理权及创新创业服务转让协议
- 离婚协议中婚前财产分割与债务清偿责任协议
- 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及共同债务还款协议
- 互联网公司弹性社保及股权激励劳动合同书
- 留学那些事儿培训
- 微缩迷你玩具课件
- 照相的创意课件
- Java编程规范培训
- 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专课专练
- 春考医学技术课件
- 华为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 国企招投标考试题及答案
- 2023-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数学汇编:常用逻辑用语(人教B版)
- 家庭护理教学课件
- 水井清污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不良资产处置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企业消防安全课件下载
- 2025桐乡市国企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