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人类学视角下的西南民族游戏_第1页
结构人类学视角下的西南民族游戏_第2页
结构人类学视角下的西南民族游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人类学视角下的西南民族游戏

西南地区的多样性特征带来了西南文化的多样性。地貌、气候、动植物分布状况决定了西南众多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生态系统,加之各民族之间的不断迁徙,各民族文化又有了不同的演化历程。因此教育特别是随境式教育在各民族的繁衍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随境式教育之一的儿童民间游戏在民族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本文试图从结构人类学的角度对其解读。一、结构主义方法论1945年,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一文中首先提出把音位学中的结构分析法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的观点。1955年,《结构人类学》一书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斯特劳斯在经过大量田野调查后对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艺术、神话、亲属关系所作的系统的结构人类学研究。50年代以后,他的观点得到普遍响应,除法国外,在美、英、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掀起了结构主义热,日本、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学术界也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影响。到70年代初,这股结构主义的思潮在人类学、民族学以及社会学领域盛极一时。“结构”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对结构所下的定义是:“结构是要素和要素间关系的总和,这种关系在一系列的变形过程中保持着不变的特性。”因此,从广义上讲,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各个事物的构造形式或外表,二是各个事物的组成成分或构成原料。结构主义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它有这样一些特点:1.通过结构去认识事物,先找出一个模式;2.在观察到的水平之下,经验的范围之外去寻求结构;3.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它按照一定的模式由要素组成,但整体对于部分由逻辑上的优先地位;4.强调注意和描述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要素本身;5.强调静态的共时性研究。二、“虎”的组织形式“老虎抱蛋”游戏流行于西南少数民族之中,在彝族、仡佬族、壮族等均存在于儿童闲暇时间的玩耍中,是儿童嬉戏娱乐的活动,不需要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具有鲜明的文化传统特色和民族特性。“老虎抱蛋”的游戏流传于各不同的民族之中,因民族文化的特色与传统不同,其称谓也不尽相同。云南和贵州的彝族称其为“老虎抱蛋”,而四川凉山的彝族既有称为“老虎护子”的,也有称为“母马守子”或“狐狸守子”的。广西仡佬族则称为“凤凰护蛋”或“母鸡护蛋”,广西壮族称为“母鸡抢窝”。福建地区的畲族称为“猴抱蛋”或“捡猴蛋”。广西贺县的汉族儿童称为“南蛇孵蛋”。其它地区又有称为“老虎抢蛋”或“鸡孵蛋”。还有更直接的称呼,如温州地区的儿童则称为“抢石子”。另外,有记载说独龙族和怒族儿童也玩类似的游戏,但称为“老熊抢石头”。本文则选取以云贵彝族为代表的称之为“老虎抱蛋”的游戏,一为该游戏的广泛程度,二为对彝族历史与文化的熟悉与文献资料的掌握程度,三为该游戏的异名同质性。“老虎抱蛋”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孩子为游戏的守护方,其他儿童为游戏的进攻方。这个担当守护的孩子,即充当“老虎”的角色,弓起身子,四肢着地,将一个或若干个石子(或瓦片、砖块等)护在身下,其他儿童来抢。保护石子的孩子可以手挡脚踢,被踢中的儿童就要替换成为守护者。这属于一种典型的对抗性游戏。三、小辈学习文化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曾把文化传承的方式分为三种基本的形式:前塑文化(pre-figurative),同塑文化(co-figurative),后塑文化(post-figurative)。前塑文化指现代技术革命的基础上,文化传递不再是从长辈到小辈,而是反过来长辈甚至须向小辈学习,青年成为新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代表;后塑文化指前辈向后辈传递文化;同塑文化指同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文化。根据此种划分可以看出,儿童民间游戏的文化传承方式属于后塑文化与同塑文化两者之间的融合,游戏在一代一代人之间传承下来,而同代人之间游戏的设置、效果等则取决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于1948年正式提出“文化濡化”的观点,所谓文化濡化,就是指文化中的成员继承文化传统的过程以及与此同步进行的文化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过程。由此可见,儿童民间游戏作为文化传承也是文化濡化的结果,并且这种濡化从孩提时代就已经开始。“老虎抱蛋”作为少数民族儿童民间游戏的一种,在这种濡化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色和功能。在结构人类学的视角下,不应仅拘泥于外在的文化因素,而是应该深入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深处,发掘各层次文化结构之下的人的“思想结构”。(一)抓主体—图腾彝族历史悠久,不同的支系有不同种类的图腾崇拜,大致可以分为动物图腾、植物图腾和非生物图腾。一些专家的研究认为,彝族的原始图腾为老虎,彝语老虎为“罗”音,公虎叫“罗颇”,母虎叫“罗摩”。云南地区的一些彝族自称为“罗罗”或“罗”,与“虎”的彝语音相谐。彝族人对一些地区的命名也与“虎”有关,如澜沧江的彝语名是“虎跌下江”的意思,峨眉山的彝语名为“罗目”,意思为母虎。另外,彝族的古老史诗《梅葛》里记述道彝族的祖先罗布创造了天和地,然后变成老虎,老虎的身体则幻化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而图腾则是人类把自然事物富于符号意义的典型代表。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图腾是反映部落之间的差别和相互依存。图腾对与人们生产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外界事物做出了区分,并把某些特殊事物当作一部落的专利品。图腾对于部落之间的生产关系和语言关系重要性,犹如女人对于部落之间的亲属关系一样。老虎作为彝族的原始图腾,对于彝族人而言老虎如同神灵。因此,以老虎命名的“老虎抱蛋”游戏就不仅仅是传统民间游戏那么简单,而是对于本民族的孩子进行最原始的图腾教育。老虎身下的石子比作老虎的孩子,老虎作为彝族的图腾则彝族人都是老虎的孩子,老虎护子意味着老虎作为图腾庇佑着彝族的千千万万的儿女,不允许任何人的侵犯。结构人类学以共时性研究为基本方法,将社会文化现象分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作为现象的外部联系,可以通过人们的感觉来认识,深层结构作为现象的内部联系,不能通过经验的概念去获得它,只有通过理论模式、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区寻找和发现才能认识。鉴于此种认识,老虎抱蛋游戏中蕴涵的图腾教育和信仰教育建立起结构性的联系,这也是不同民族不同游戏称谓的原因,然而不管是何种动物的图腾,无非都是在这种表层结构下进行的本民族身份认同和归属的教育上。(二)游戏的起源关于“老虎抱蛋”游戏会有一个疑问,即老虎并不是卵生的怎么能孵蛋呢关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彝族的神话传说解读。在一本叫做《萨姆世本》的被奉为萨咪彝人的《圣经》一书中曾记载,在一个山洞里,一个老虎正在孵蛋,氏族战争爆发后,老虎就把虎蛋叼到树上的鸟巢中,四面八方的鹰也都飞过来帮助孵蛋,终于孵出一个女婴,人们称她为“腊举·日咪”,意思便是鹰、虎的后裔。她便是第一代的萨姆。另外,在彝族史诗《查姆》中说,日、月、天、地、人、兽、草木都是在一个蛋里孵出来的,而彝族的民间故事也流传着天地是老虎孵出来的说法。因此,关于老虎孵蛋的神话传说与当地彝人的发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从其时间上追溯可以知道,这个游戏的起源历史悠久,应该在彝族的先人还不能够辨别胎生和卵生之前就已经存在,而这种称谓一直延续至今。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神话研究表明,每一个系谱的神话都有一个隐藏的结构。神话的语言可分为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神话的句段关系按时间顺序叙说历史故事,具有历时性;神话的联想关系表现为隐喻,即表面的句段蕴涵着深层的意义。从“老虎抱蛋”这个神话中可以看出这个神话对图腾教育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在这个神话的句段关系看来,老虎作为庇佑的生灵带给彝族人的繁衍生息,带来万事万物的欣欣向荣。但在这个神话的联想关系可以看出,这个神话可以归属于人类这个物种的归属关系上,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人类并不能弄清楚自己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或者认为自己是他们的一份子甚至会觉得某些动物十分强大,人类需要得到他们的保护。另外,表明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依赖心理,人类的产生都是自然孕育的结果,对待自然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