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旅客运输-客车运行组织_第1页
道路旅客运输-客车运行组织_第2页
道路旅客运输-客车运行组织_第3页
道路旅客运输-客车运行组织_第4页
道路旅客运输-客车运行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客运方式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一)班车客运是指营运客车在城乡道路上按照固定的线路、时间、站点、班次运行的一种客运方式,包括直达班车客运和普通班车客运。直达班车客运普通班车客运加班车客运一、客运方式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二)包车客运(三)旅游客运二、客车运行组织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客车运行组织是指客运部门对一定日期内车辆运行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客车运行组织包括:确定营运线路、编排客运班次、编排行车路牌、设置相应地站点、编制客车运行作业计划等。1、客运班期计划指计划期内客运站经营班线、班次、时间安排的上报审批计划。与运输能力相符合;与旅客流向、流量、流时相一致.根据旅客流向及其变化规律,确定运班的布局和班次、班期;根据平均客流量的大小确定班次的频率。与其它交通工具的到、发时间相衔接;干、支线班次相配合;班次与车型、车型与道路条件相适应;一轮发出的班次数与车位数相协调;两轮班次的间隔时间,与站务作业所需时间相接近。班期计划编制原则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班期的安排要适应客流季节、节假日波动的需要,尽量减少临时加开、取消班期,以保证旅客出行、运输组织的计划性。有开辟直达运班客流条件的应尽可能安排直达运班,以减少旅客不必要的中转换乘。在确定运班时,首先安排直达运班,再考虑经停运班,并将两者的总供给与客流的总需求协调起来,保证运输需求的全面满足。确定班次之间间隔时,除考虑需求方面的因素外,须同时考虑车(机、船)的周转与合理使用。运班计划的综合平衡班期计划编制原则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a、运力使用的平衡b、运输通道运能使用的平衡c、港(站)工作量的平衡2、客运班期计划编制方法(方便旅客,提高车辆运行效率)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一)对客运线路所有站点进行客运调查,编制“沿线各站日均发送旅客人数表”(二)根据“日均发送旅客人数表”编制“旅客运量计划综合表”(三)绘制“客流密度图”(四)编制“旅客班次计划表”(五)进行运力平衡计算,编制“客班运行时刻表”(六)编制“客车运行周期表”(七)编制“客车运行作业计划”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一)编制“沿线各站日均发送旅客人数表”起迄点站距日均发送人数合计下行上行运量周转量A-B9013613827424660A-C120647013416080A-D150484290A-E210524799B-C50363369B-D80121022B-E140141630C-D309817C-E90121022D-E60262450合计409398807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二)编制“旅客运量计划综合表”到站下行上行发站ABCDE日均发送人数区段人数合计下行上行下行上行A

BCDE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二)编制“旅客运量计划综合表”到站下行上行发站ABCDE日均发送人数区段人数合计下行上行下行上行A

表示从A站上车B站下车的人数B表示从B站上车A站下车的人数CDE表示从该站点发送到下行各站点的旅客总人数,即同一行中对角线右边数字之和表示从该点发到上行各站点的旅客总人数,即同一行中对角线左边数字之和该站点上行、下行旅客人数总和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二)编制“旅客运量计划综合表”到站下行上行发站ABCDE日均发送人数区段人数合计下行上行下行上行A

BCDE表示下行到达该站下车的人数,即同一列中该方格上方数字之和表示在该站上车上行的人数,即同一行中该方格左方数字之和表示在该站上车下行的人数,即同一行中该方格右方数字之和表示上行到达该站下车的人数,即同一列中该方格下方数字之和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二)编制“旅客运量计划综合表”到站下行上行发站ABCDE日均发送人数区段人数合计下行上行下行上行A

BCDE表示通过该区段的旅客人数,即:该区段的上一区段下行旅客人数+该区段发站点上车的下行旅客人数-该区段发站点下车人数表示通过该区段的旅客人数,即:该区段的上一区段旅客人数+该区段发站点上车人数-该区段发站点下车人数注意区分上行和下行的发站点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二)编制“旅客运量计划综合表”到站下行上行发站ABCDE日均发送人数区段人数合计下行上行下行上行A3002971366448523003000300297B138136138625936121420062138226218C7033100211891213321103147133D42108696026242686266010497E47161024097097表示从B点发出的到达下行各站点的旅客人数总和,即B到C、B到D、B到E的旅客总和,也即B行中对角线右边的数字36、12、14的总和。表示从C点发出的上行到达各站点的旅客人数总和,即C到B、C到A的旅客总和,也即C行中对角线左边的数字70、33的总和。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二)编制“旅客运量计划综合表”到站下行上行发站ABCDE日均发送人数区段人数合计下行上行下行上行A3002971366448523003000300297B138136138625936121420062138226218C7033100211891213321103147133D42108696026242686266010497E47161024097097表示BC区段下行流量,上一区段AB的下行流量300加上BC区段的下行发站点B点上车下行旅客人数62,再减去下行在该区段发车点B点的下车人数136表示BC区段上行流量,上一区段DC的上行流量133加上BC区段的上行发站点C点上车上行旅客人数103,再减去上行在该区段发车点C点的下车人数18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三)绘制“客流密度图”29721813397

300226147104ABECD车班数:8班6班4班3班班次数:A—B2A—C2A—D1A—E3上行在上,下行在下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四)编制“旅客班次计划表”线路计划运量区间车辆额定座位计划每日对开班次总行程计划运力起止公里1AB70402280112002AC120402480192003AD150401300120004AE210403126050400合计8232092800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五)进行运力平衡计算,编制“客班运行时刻表”根据日总行程、车辆工作率和平均车日行程计算需要车辆数C=L/L1×W式中:运力平衡计算:L为日总行程L1为平均车日行程W为车辆工作率本例中:假定平均车日行程为400公里,车辆工作率为90%,则:C=2320/(400*90%)=7另需机动车辆一台,共需8辆车。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五)进行运力平衡计算,编制“客班运行时刻表”确定始发时间、沿途停靠时间、预计到达时间。(3班)编制客班运行时刻表:TA为需要中途用餐的达到时间TB为不需要中途用餐的到达时间T1为始发时间

T2为中途停留时间T3为中途用餐时间 L2为起讫站距离V为车辆技术速度 P1

为沿途停靠站数P2为中途用餐站数式中: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五)进行运力平衡计算,编制“客班运行时刻表”本例中,假定AE,AD,AC,AB的始发时间分别为:6:30、7:00、7:30、6:30,车辆技术速度为50公路每小时,中途不用餐,每站停留时间为10分钟。则:编制客班运行时刻表:AE线到达时间:T1=6.5+210/50+3*1/6=11:12AD线到达时间:T2=7.0+150/50+2*1/6=10:20AC线到达时间:T3=7.5+120/50+1*1/6=10:04AB线到达时间:T4=6.5+70/50+0*1/6=8:04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五)进行运力平衡计算,编制“客班运行时刻表”班车线路对开班次下行上行起止里程班次编号始发时间到达时间班次编号始发时间到达时间AB7021016:308:041028:3010:0410313:0014:3410415:0016:34AC12021117:3010:041127:3010:0412113:0015:3412213:0015:34AD15011317:0010:2013212:0015:20AE21031416:3011:121426:3011:1214310:0014:4214410:0014:4214514:0018:4214614:0018:42合计8编制时刻表的时候应注意班次数与需要车辆数之间的数量差,注意班次时间上的衔接.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六、编制客车运行周期表周期日运行计划编号班次运行线路及时间车日行程第五章道路旅客运输第三节客车运行组织要求保证全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