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同企业法案例分析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1甲、乙、丙、丁共同投资设立了A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约定:甲、乙为普通合伙人,分别出资10万元;丙、丁为有限合伙人,分别出资15万元;甲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对外代表A企业。2010年A企业发生下列事实:2月,甲以A企业的名义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15万元的买卖合同。3月,乙、丙分别征得甲的同意后,以自己在A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为自己向银行借款提供质押担保。丁对上述事项均不知情,乙、丙之间也对质押担保事项互不知情。4月,丁退伙,从A企业取得退伙结算财产12万元。5月,A企业吸收庚作为普通合伙人入伙,庚出资8万元。6月,A企业的债权人C公司要求A企业偿还6月份所欠款项50万元。经查:A企业内部约定,甲无权单独与第三人签订超过10万元的合同,B公司与A企业签订买卖合同时,不知A企业该内部约定。合伙协议未对合伙人以财产份额出质事项进行约定。问:(1)甲以A企业的名义与B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2)乙、丙的质押担保行为是否有效?并分别说明理由。(3)如果A企业的全部财产不足清偿C公司的债务,对不足清偿的部分,哪些合伙人应当承担清偿责任?如何承担清偿责任?分析:(1)有效;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的第三人。(2)①乙的质押行为无效;因为普通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否则无效。②丙的质押行为有效;因为有限合伙人可以将其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在本题中,合伙协议未对合伙人以财产份额出质事项进行约定。(3)普通合伙人甲、乙、庚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丙以15万元为限承担责任;财产退伙的有限合伙人丁以其退伙时从A企业分回的12万元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22007年8月,甲、乙、丙、丁根据法律规定,共同投资设立一从事商品流通的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约定了以下事项:(1)甲以现金5万元出资,乙以房屋作价8万元出资,丙以劳务作价4万元出资,另外以商标权作价5万元出资,丁以现金10万元出资;(2)丁为普通合伙人,甲、乙、丙均为有限合伙人;(3)各合伙人按相同比例分配赢利、分担亏损;(4)合伙企业的事务由丙和丁执行,甲和乙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也不对外代表合伙企业;(5)普通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财产份额的,不需要经过其他合伙人同意;(6)合伙企业名称为“晴天物流合伙企业”。问:(1)合伙人丙以劳务作价出资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2)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方式是否符合规定?(3)关于合伙人转让出资的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4)合伙企业名称是否符合规定?(5)各合伙人按照相同比例分配赢利、分担亏损的约定是否符合规定?分析:(1)丙以劳务出资不符合规定,因为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2)合伙企业的事务由丙和丁执行不符合规定,因为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不得对外代表合伙企业。(3)合伙人转让出资的约定符合法律规定。(4)合伙企业名称不符合规定,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即为晴天物流有限合伙企业。(5)各合伙人按照相同比例分配赢利、分担亏损的约定符合规定,因为合伙企业协议有约定的,按约定来办理。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31999年1月,甲、乙、丙、丁四人决定投资设立一普通合伙企业,并签订了书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的部分内容如下:(1)甲以货币出资10万元,乙以机器设备折价出资8万元,经其他三人同意,丙以劳务折价出资6万元,丁以货币出资4万元;(2)由甲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其他三人均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但签订购销合同及代销合同应经其他合伙人同意。合伙企业在存续期间,发生下列事实:(1)合伙人甲独自决定以合伙企业名义为B公司提供担保。(2)1999年5月,甲擅自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与善意第三人C公司签订了代销合同,乙合伙人获知后,认为该合同不符合合伙企业利益,经与丙、丁商议后,即向C公司表示对该合同不予承认,因为甲合伙人无单独与第三人签订代销合同的权力。(3)2000年1月,合伙人丁提出退伙,其退伙并不给合伙企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2000年3月,合伙人丁撤资退伙。于是,合伙企业又接纳戊新入伙,戊出资4万元。(4)2000年5月,合伙企业的债权人C公司就合伙人丁退伙前发生的债务24万元要求合伙企业的现合伙人甲、乙、丙、戊及退伙人丁共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甲表示只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清偿相应数额。丙则表示自己是以劳务出资的,只领取固定的工资收入,不负责偿还企业债务。丁以自己已经退伙为由,拒绝承担清偿责任。戊以自己新入伙为由,拒绝对其入伙前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问:(1)甲为B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2)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C公司所签的代销合同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3)甲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4)丙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5)丁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6)戊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分析:(1)甲为B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不符合规定,因为除另有约定外,合伙企业委托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2)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C公司所签的代销合同有效。因为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3)甲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合伙人之间的分担比例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债权人可以请求全体合伙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承担全部清偿责任,也可以按照自己确定的比例向各合伙人分别追索。(4)丙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应当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5)丁的主张不成立。因为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6)戊的主张不成立。因为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42005年元月,甲、乙、丙共同设立一普通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约定:甲以现金人民币5万元出资,乙以房屋作价人民币8万元出资,丙以劳务作价人民币4万元出资;各合伙人按相同比例分配盈利,分担亏损。丙代表企业对外执行事务,但是订立超过2万元的合同需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合伙企业成立后,为扩大经营,于2005年6月向银行贷款人民币5万元,期限为1年。2005年7月,丙未经过其他人同意,与戊企业签订了5万元合同,未付货款。后戊找到合伙企业要求还款时,甲、乙均表示此项交易未经过他们同意,企业不承担责任。2005年10月,甲提出退伙,鉴于当时合伙企业赢利,乙、丙表示同意。同月,甲办理了退伙结算手续。2005年11月,丁入伙。丁入伙后,因经营环境变化,企业严重亏损。2006年5月,乙、丙、丁决定解散合伙企业,并将合伙企业现有财产价值3万元予以分配,但对未到期的银行贷款未予清偿。2006年6月,银行贷款到期后,银行找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发现该企业已经解散,遂向甲要求偿还全部贷款,甲称自己已退伙,不负责清偿债务。银行向丁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丁称该笔贷款是在自己入伙前发生的,不负责清偿。银行向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乙表示只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清偿相应数额,银行向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丙则表示自己是以劳务出资的,不承担偿还贷款义务。问:(1)各合伙人按相同比例分配盈利,分担亏损的约定是否合法?(2)对于欠戊企业5万元的欠款,合伙企业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3)对于对于银行的贷款甲、乙、丙、丁各自的主张能否成立?银行贷款应当如何偿还?分析:(1)合法,因为合伙企业协议有约定的,按约定来办理。(2)应当,因为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3)甲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退伙人对退伙前已发生的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乙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合伙人之间对债务承担份额的约定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丙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以劳务出资成为合伙人,也应承担合伙人的法律责任。丁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银行贷款应先用合伙企业的财产予以清偿,不足清偿时,各合伙人负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5甲、乙、丙三人合伙办了一水果批发普通合伙企业,各出资10万元,协议约定乙负责管理合伙企业,但签订标的5万元以上的合同必须经其他人同意。2008年1月10日,甲未经他人同意以合伙企业名义向银行借款10万。后银行找到企业要求还钱,乙丙说甲未经他们同意擅自借钱,企业不承担还款责任。同年2月10日,乙向邹某果园进购一批苹果,价值5万,结果亏损3万,尚欠果园2万元货款。丁系甲的好友,表示愿意出资6万加入合伙,其他人均同意。丁于2008年7月2日加入,同年10月3日,乙要求退伙,其他人均同意。丙以个人名义向戊借款5万,到期未能还款,戊要求自己做合伙人,丙退出,但甲不同意。2009年2月5日,合伙企业解散。不久银行和果园追债,戊则一直向丙追债。问:(1)银行借款10万元企业是否应承担?如果应承担,如何承担。(2)对果园所欠债务应当如何清偿?(3)戊要求做合伙人丙退出是否合法?对戊的债务应当如何清偿?分析:(1)应承担,因为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由甲、乙、丙、丁四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为丁虽然新入伙,但应当对入伙前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乙虽然退伙,但是应当对退伙前发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2)对果园所欠债务应当由甲、乙、丙、丁四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为丁虽然新入伙,但应当对入伙前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乙虽然退伙,但是应当对退伙前发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3)不合法,因为合伙人发生与合伙企业无关的债务,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对合伙企业主张抵销权和代位权。首先以合伙人个人财产偿还,如果不够的,可以依法追索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收益和财产份额。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6张山、李思、王武于2004年元月共同设立“圣水宜人”洗浴城(普通合伙企业),其中,张山以现金10万元出资,李思以固定资产作价10万元出资,王武以劳务作价10万元出资;各合伙人约定按相同比例分配盈利、分担亏损。洗浴城成立后,于2004年6月向银行贷款10万元,期限为1年。2004年8月,张山提出退伙,李思、王武表示同意。同月,张山办理了退伙结算手续。2005年1月,赵明入伙,赵明入伙后,因经营环境变化,洗浴城严重亏损,2005年5月,李思王武赵明决定解散洗浴城,并将洗浴城现有财产价值13万元予以分配。但未理睬银行贷款。2005年6月,银行贷款到期后,银行遂向四人要求偿还贷款。问:(1)洗浴城已经解散还需要清偿债务吗?(2)银行可以向谁主张偿还债务?(3)在银行贷款清偿后,张山、李思、王武、赵明内部之间应如何分担清偿债务?为什么?分析:(1)洗浴城已经解散仍然需要清偿债务。(2)银行可以向张山、李思、王武、赵明四人中任何一个人或数人或全体主张偿还债务。(3)在银行贷款清偿后,王武应以其与张山、李思订立的合伙协议、以及退伙结算办法的约定分担其应清偿的债务;赵明应以其与张山、李思订立的入伙协议的约定分担其应清偿的债务;张山、李思应以其与王武订立的合伙协议、退伙结算办法的约定,以及其与赵明订立的入伙协议的约定,分担其应清偿的债务。因为:根据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退出合伙的人对其退伙前的合伙债务对外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新加入合伙的合伙人对其入伙前的合伙债务对外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71999年7月,乙、丙登记设立合伙企业,合伙协议中约定丙以货币出资5万元,乙以劳务出资3万元,其余经费向银行贷款;经营的盈余与亏损分别按50%的比例分配和承担。至2000年7月,该厂共向银行贷款33万元。2000年7月甲加入合伙企业后,合伙企业又向银行贷款20万元。2001年12月,丙退出合伙企业。2002年2月,合伙企业又向银行贷款10万元。2002年3月,甲乙双方发生纠纷,甲诉到法院,要求解散该厂,乙同意解散。问:(1)乙丙的合伙企业的出资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2)乙丙的合伙协议约定的损益分配比例是否合法?为什么?(3)该合伙企业解散时的财产及负债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分析:(1)乙丙的合伙企业的出资符合法律规定,因为合伙人可以货币、劳务出资,但劳务出资要经过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2)合伙协议关于损益分配比例是合法的,因为合伙企业是契约式企业,其权利义务由合伙协议约定,不是按照出资比例确定。(3)本案双方都要求解散合伙企业,故该企业应当解散,该合伙企业解散时,先用企业财产还债,不足部分由合伙人用个人财产还;合伙人互相之间承担连带责任。具体地说,甲和乙对合伙企业的全部债务都负有清偿责任,甲尽管是后入伙的,但新合伙人对其人伙前的债务负有连带责任。丙对其退出前的债务负有连带责任,但对其退伙后的10万元债务没有清偿义务。如一个合伙人承担了连带责任,可以向其他合伙人追偿。《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之间的债务分担比例,有约定的按约定.没有约定的按平均。现在甲乙丙应当每人承担1/3的丙退伙以前的债务;甲乙应当每人承担1/2的丙退伙以后的债务。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82009年10月8日,张某、王、李、赵各出资四分之一设立“普通合伙企业通程酒吧”,并在合伙协议中约定合伙期限为5年。酒吧开业1年后,经营环境急剧变化,全体合伙人开会,协商对策。全体合伙人会议中有关提议与表决情况如下:①张认为“通程”二字没有吸引力,提议改为“同升酒吧”;王、赵同意,但李反对。②鉴于生意清淡,王提议暂停业1个月、装修整顿;张、赵同意,但李反对。③鉴于酒吧之急需,赵提议将其自有的一批咖啡机卖给酒吧;张、王同意,但李反对。④鉴于4人缺乏酒吧经营之道,李提议聘任其友汪为合伙经营管理人;张、王同意,但赵反对。后经全体合伙人同意,林被聘任为“普通合伙企业通程酒吧”经营管理人。林在其受聘为经营管理人期间自主决定采取了下列管理措施:⑤为改变经营结构扩大影响力,将经营范围扩展至法国红酒代理销售业务;⑥为改变资金流量不足情况,以酒吧不动产为抵押,向某银行借款50万元;⑦为营造气氛,以酒吧名义与某音乐师签约,约定音乐师每晚在酒吧表演2小时;⑧为整顿员工工作纪律,开除2名经常被顾客投诉的员工,招聘3名新员工。由于在经营理念上与其他合伙人冲突,张某产生退出合伙的想法。在不给合伙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张某于2011年9月18日书面通知其他合伙人,申明其于2011年10月20日正式退出合伙。问:(1)合伙人会议的表决事项,哪些表决有效?哪些表决无效?(2)林的管理措施中,哪些合法?哪些不合法?(3)按照《合伙企业法》规定,张能否于2011年10月20日正式退出合伙?为什么?分析:(1)按照《合伙企业法》规定,全体合伙人会议中的表决事项,②属于有效表决,①③④属于无效表决。(2)林在其受聘期间自主决定采取的管理措施中,⑦⑧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⑤⑥不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3)按照《合伙企业法》规定,张不能于2011年10月20日正式退出合伙。因为通知退伙适用于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合伙期限的情况,本案中合伙协议已经约定合伙期限为5年。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9甲、乙、丙三人合伙设立A企业,约定甲出资4万元,乙出资3万元,丙出资3万元。三人按4:3:3的比例分配和分担合伙损益。A企业成立后,与B公司签订一购货合同,保证人为丁。后因A企业无力偿还货款,B公司要求丁承担保证责任,丁以未约定保证形式,只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为由拒绝。B公司遂对A企业和丁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还查明,甲对戊负有债务2万元,戊对A企业负的债务2万元;乙对C公司负有债务2万元。问:(1)丁认为未约定保证形式,自己只承担一般保证责任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2)戊能否将甲欠他的2万元债务与他欠A企业的2万元债务低销?为什么?(3)若乙个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对C公司的2万元债务,则C公司可以通过何种途径用乙在A企业中的财产份额清偿2万元债权?分析:(1)丁的观点不正确。根据规定,未约定保证方式的,保证人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本题中B公司与丁的保证未约定保证方式,所以丁应承担连带责任保证。(2)甲欠戊的2万元债务与戊欠A企业的2万元债务不能抵销。依据规定,合伙企业中某一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3)C公司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乙在A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依据规定,合伙人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合伙企业法案例分析102002年1月,张非、王征、刘化、赵丁四人经协商,决定设立合伙企业,并签订了书面合伙协议。张非以货币及实物折价出资10万元,王征以实物折价出资8万元,赵丁以货币出资4万元,经其他三人同意,刘化以劳务折价出资6万元。合伙协议规定张非、王征、刘化、赵丁四人按5:4:3:2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同时约定由张非作为执行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其他三人均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但签订货价金额20万元以上的合同需要应经其他合伙人同意。合伙协议中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合伙企业在存续期间,发生下列事实:(1)2002年5月,张非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与光芒公司签订了一份金额为50万元的买卖合同,其他合伙人获知后,认为该合同不符合合伙企业利益,即向光芒公司表示对该合同不予承认,认为张非无权代表合伙企业。(2)2003年1月,合伙人赵丁提出退伙,其退伙并不给合伙企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2003年3月,合伙企业又接纳孙刚入伙,孙刚仍然出资4万元。2003年5月,合伙企业的债权人虹飞公司就合伙人丁退伙前发生的债务20万元要求合伙企业的现合伙人张非、王征、刘化、孙刚及退伙人赵丁共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3)2004年12月6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合伙企业亏损严重,无力偿还长阳公司的到期债务,长阳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合伙企业财产为25万元,但所欠长阳公司的债务达40万元,据查,该债务发生在孙刚加入合伙企业以后。问:(1)张非、王征、刘化、赵丁的出资方式是否符合《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为什么?(2)合伙人赵丁的退伙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为什么?(3)对于虹飞公司的债务,哪些合伙人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为什么?(4)如何确认张非以合伙企业名义与光芒公司所签的买卖合同的效力?(5)合伙企业的40万元债务应如何清偿?分析:1、各合伙人的出资方式均符合法律规定。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2、合伙人赵丁属于通知退伙,并且已经符合了通知退伙的条件。3、合伙企业法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所以,所有的合伙人,包括张非、王征、刘化、赵丁、孙刚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4、甲以合伙企业名义与光芒公司所签的买卖合同有效。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5、合伙企业对其债务40万元,应先以其全部财产25万元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的15万元,由各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约定比例,用其在合伙企业出资以外财产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公司法案例分析公司法案例分析1张三、李四、王五三人发起设立东风有限责任公司,张三拥有30%的出资比例。张三欲将其出资转让给赵六,售价50万元,李四、王五接到通知后明确表示无兴趣购买。张三、赵六遂签订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一周后向公司申请相应的变更手续,赵六当即交付50万给张三。三天后张三又遇到钱七,钱七出价60万元,于是二人又签订一份股权转让协议,且在当天向公司申请注销了张三的出资证明书,发给了钱七新的出资证明书,变更了股东名册,修改了公司章程,并由公司出面申请办理了变更登记。又过了几天,赵六发现以上事实。问:(1)赵六如何救济自己的权利?(2)假设张三、赵六在签订协议的当天,申请公司出面向登记机关办理了变更登记,约定丁在1个月内付款。1个月,后赵六未付款、而是与钱七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张三如何救济自己的权利?分析:(1)只能请求张三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张三、钱七之间的协议有效,钱七有理由信赖张三为股东。(2)只能请求赵六承担违约责任。因为赵六、钱七之间的协议有效,钱七有理由信赖赵六为股东。公司法案例分析2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钱七拟共同组建一有限责任性质的甲公司,甲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总额为300万元,其中张三、李四各以货币80万元出资;王五以实物出资,经评估机构评估为80万元;赵六以其专利技术出资,作价50万元;钱七以劳务出资,经全体出资人同意作价10万元。甲公司拟不设董事会,由张三任执行董事;不设监事会,由王五担任公司的监事。甲公司成立后经营一直不景气,已欠农业银行贷款100万元未还。经甲公司股东会决议,决定把甲公司惟一盈利的饮料车间分出去,另外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乙饮料厂。问:(1)甲公司组建过程中,各股东的出资是否存在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之处?为什么?(2)甲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3)甲公司设立乙饮料厂的行为在公司法上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设立后,甲公司原有的债权债务应如何承担?(4)农业银行如起诉追讨甲公司所欠的100万元贷款,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分析:(1)钱其的出资不符合法律规定,其不能以劳务出资。(2)符合。股东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3)属公司分立。分立前甲公司的债权债务应当由甲公司和乙厂承担连带责任。(4)工商银行可以甲公司和乙厂为共同被告,也可分别以甲公司或乙厂为被告。因为甲公司和乙厂对分立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案例分析3张三、李四、王五等人拟共同出资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共同制定了公司章程。在公司章程中,对董事任期、监事会组成、股权转让规则等事项作了如下规定:公司股东人数不超过30个;公司设立监事会,监事会成员为9人,其中包括2名职工代表;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必须经其他股东2/3以上同意。问:(1)公司章程中关于股东人数规定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2)公司章程中关于监事会职工代表人数的规定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3)公司章程中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分析:(1)公司章程中关于股东人数规定符合规定。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50人以下,30个股东未超过法定人数。(2)公司章程中关于监事会职工代表人数的规定不合法。根据规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本题中,监事会成员为7人,职工代表人数不得低于3人,因此公司章程中定为2名是不合法的。(3)公司章程中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合法。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题中,公司章程虽然就股权转让作出了与《公司法》不同的规定,但也要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公司法案例分析4东方公司、西方公司、北方公司等共同出资依法设立南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公司。南方公司召开股东会会议时,作出如下决议:(1)更换公司两名监事:由西方公司代表张三代替北方公司代表李四,由南方公司职工代表王五代替南方公司职工赵六;(2)批准南方公司总经理钱七用南方公司资产为其亲属提供债务担保的议案。问:(1)股东会会议作出更换两名监事的决议是否符合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2)股东会会议批准钱七用公司资产为其亲属提供担保的决议是否合法?为什么?分析:(1)股东会会议作出的更换股东代表出任监事,该决议合法;但由公司职工代表李某代替公司职工代表徐某的决议不合法。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公司股东会更换。(2)股东会会议批准王某用公司资产为其亲属提供担保的决议合法。根据《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法案例分析5张三从南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李四手中收购到南方有限责任公司1%的股权。两个月后,张三发现,南方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王五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给南方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造成巨额损失,遂书面请求南方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五赔偿因其渎职给南方有限责任公司造成的损失,但是南方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拒绝提起诉讼。问:在此情形下,张三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法律保护?分析:张三可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收到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张三可在公司监事会拒绝提起诉讼后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没有持股时间与持股数量的要求。公司法案例分析6甲公司、乙公司和张三作为发起人募集设立了丙股份有限公司,丙公司共有200万股股份,甲持有丙40万股股份,乙持有丙20万股股份,张三持有丙10万股股份,其余股份以无记名股票的形式发行募集。丙公司为奖励优秀员工李四,用税前利润收购了本公司1万股股票,但在转让给李四前,李四辞职,丙公司决定由公司自己持有这1万股股票。丙公司董事会成员间发生矛盾,9名董事有4名辞职,公司管理混乱,董事会于董事辞职后3个月后决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增选4名董事。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召开10日前董事会通知了甲、乙和张三。王五持有丙的6万股股票,其在临时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提案要求股东大会作出解散公司的决议,董事会认为王五的提案是无稽之谈,未予理会。甲公司、乙公司和张三作为发起人募集设立了丙股份有限公司,丙公司共有200万股股份,甲持有丙40万股股份,乙持有丙20万股股份,张三持有丙10万股股份,其余股份以无记名股票的形式发行募集。丙公司为奖励优秀员工李四,用税前利润收购了本公司1万股股票,但在转让给李四前,李四辞职,丙公司决定由公司自己持有这1万股股票。丙公司董事会成员间发生矛盾,9名董事有4名辞职,公司管理混乱,董事会于董事辞职后3个月后决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增选4名董事。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召开10日前董事会通知了甲、乙和张三。王五持有丙的6万股股票,其在临时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提案要求股东大会作出解散公司的决议,董事会认为王五的提案是无稽之谈,未予理会。问:(1)丙公司是否有权收购本公司股份?为什么?本案中丙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行为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2)丙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程序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3)丙公司董事会对王五提案的处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分析:(1)丙公司有权收购本公司股份。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为奖励公司职工之用收购本公司股票。但该行为有两处不符合法律规定:一是丙应用税后利润而不能用税前利润收购本公司股份;二是应自收购之日起1年内转让给职工,或做其他处理,不能自己长期持有本公司股份。(2)丙公司应在董事会只有5名成员之日起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3个月后召开不正确。临时股东大会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前通知各股东,而不是10日前。(3)丙公司董事会对王五提案的处理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二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公司法案例分析7甲、乙、丙共同投资设立南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80万,其中,甲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作价55万元;乙以厂房出资,作价80万元;丙以现金45万元出资。后丙因资金紧张实际出资35万元。问:(1)南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是否存在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之处?为什么?(2)以非货币形式向公司出资,应办理什么手续?(3)丙承诺出资45万元,实际出资35万元,应承担什么责任?分析:(1)存在。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总额的百分之三十。而甲乙丙中只有丙以现金出资45万,而180万注册资本的30%为54万,故不符合法律规定。(2)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对非货币形式出资,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并且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3)股东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出资,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案例分析82011年1月1日,A、B、C三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甲有限公司,甲公司章程规定出资总额为800万元,其中A公司认缴的出资为500万元,B公司认缴的出资为200万元,C公司认缴的出资为100万元。根据甲公司章程的规定,A公司、B公司、C公司的首次出资额为各自认缴出资额的25%,其余75%的出资在2012年7月1日前缴足。2011年2月,甲公司为A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该担保事项提交股东会表决时,A、C赞成,B反对,股东会通过了该项决议。2011年3月,A将实际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作价250万元转让给甲公司,为此,给甲公司造成了150万元的经济损失。2011年4月,甲公司采取欺诈手段,与乙公司签订了1000万元的买卖合同,乙公司依约发货后,甲公司股东蓄意转移公司财产,以甲公司财产不足为由拒绝支付乙公司的货款。问:(1)甲公司股东会对担保事项的表决有哪些不符合规定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A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3)乙公司能否要求甲公司的股东承担债务?并说明理由。分析:(1)A公司不应参加表决。公司法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决议,接受担保的股东不得参加表决。在本题中,A作为接受担保的股东不应参加表决。另外,股东会不能通过该项决议。公司法规定,公司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决议,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在本题中,由于B反对,因此,该项决议未经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2)A的做法不符合规定。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乙公司可以要求甲公司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案例分析9甲有限公司由A企业、B企业、C企业共同投资于2012年1月1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2012年5月,丙公司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标专用权,给甲公司造成了200万元的经济损失。因情况紧急,不立即起诉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B企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丙公司赔偿损失。2012年6月,C企业拟将自己的全部出资对外转让给D企业,C企业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A企业、B企业征求同意,但A企业、B企业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40日内未予以答复。同年7月1日,甲公司股东会通过了公司分立决议,在股东会表决时投反对票的B企业请求甲公司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但B企业与甲公司在60日内未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问:(1)B企业能否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说明理由。(2)C企业能否转让自己的出资?并说明理由。(3)B企业还可以采取什么行动?并说明理由。分析:(1)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能。公司法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在本题中,由于股东A企业、B企业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视为同意转让。因此,C企业可以转让自己的出资。(3)B企业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9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60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9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法案例分析102011年10月15日,甲、乙、丙作为发起人募集设立A股份有限公司,甲用现金出资100万,乙用专利权作价出资150万,丙用房屋作价出资100万。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该三人均被选为董事会成员,董事会还有其他两名股东,共5人;另选举5名股东成立了监事会。由于公司效益很好,2012年2月10日,董事会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决定增资500万,并具体交由甲负责到工商局办理增资的变更登记。2012年5月10日,由于甲乙之间发生冲突,乙决定转让自己所持有的股份。2012年10月20日,丙也与甲发生冲突,决定转让自己所持有的股份。问:(1)该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成是否合法?为什么?(2)公司增资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3)乙和丙转让自己所持有的股份是否合法?为什么?分析:(1)董事会组成合法;监事会组成不合法,因为所有公司的监事会都必须有职工代表。(2)公司增资程序不合法。因为增资属于股东会表决的事项,应由股东会到会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3)乙和丙转让自己所持有的股份不合法。发起人在公司设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董事每年转让自己持有的股份不超过25%。合同法案例分析合同法案例分析1某农场与某饲料厂签定了一份饲料购销合同。合同约定:从当年9月起至次年4月30日止,由某饲料厂供应某农场饲料80吨,每月交货10吨,总价款20万,某农场付定金5万。合同订立后某农场依约给付定金,双方严格执行合同,未发生纠纷。但到合同履行最后一个月次年3月,某饲料厂不能按期供货,某农场几次发电报催货,某饲料厂均以铁路运输问题为由,说明不能如期交货。为此双方发生纠纷,某农场向法院起诉。问:(1)某饲料厂主张定金条款无效,因此合同也无效,其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2)定金条款是否有效?为什么?(3)某农场主张某饲料厂赔偿因饲料厂不能按期供货所带来的损失是否成立?为什么?(4)若事实是某饲料厂因为运输原因不能及时供货,并及时多次通知了某农场,要求某农场采取补救措施,某农场坚持要求某饲料厂如期供货,否则一切损失由饲料厂赔偿。结果由于运输问题,某饲料厂未能按期发运饲料,导致某农场价值10万的牲畜饿死。某饲料厂表示,不予赔偿某农场未能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部分。某饲料厂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分析:(1)不成立,定金合同无效并不导致主合同无效。(2)定金超过20%的部分无效,因为定金不能超过合同总标的额的20%。(3)可以,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之一赔偿损失。(4)成立,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合同法案例分析2原告江苏省某机器制造公司(以下称原告)和被告沈阳市某销售公司(以下称被告)于2003年11月签订了一份购销(买卖)专用设备的合同。合同规定,原告生产A-18全自动模钻床供给被告,总价款2000,000元,2004年5月交货;因货物为专用设备,被告需先行支付总价款的20﹪作为定金,原告收到定金后须按照约定的期限生产出符合规定的产品。合同签订后,被告未按规定支付定金,原告为履约按期生产完毕。同年5月10日,原告将货物如期运给被告。办完托运手续后,便向被告所在工商银行托收货款。同年5月12日,被告以“产品质量不合格”拒付货款,并向原告发出一封书面通知,在通知中被告声称因原告交付的货物质量不合格,因此解除与原告的合同。5月16日原告在收到被告的通知后认为被告是无理拒付,再次托收货款,被告则以“未给付定金,合同不能生效”及“已通知合同作废”等为由再次拒付,双方多次协商未成,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经鉴定,原告发运的产品完全合格问:(1)合同的生效要件是什么?该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2)如果原告在未收到被告的定金之前拒绝生产所约定的货物是否构成违约?为什么?(3)本合同是否已解除?为什么?(4)本案的责任应如何划分?分析:(1)合同的生效要件是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已生效,并不能因未交纳定金就否定合同的效力。(2)不违约,先履行抗辩权。(3)没有解除,不符合单方解除合同的条件。(4)被告应向原告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货款,并承担原告的损失。合同法案例分析3中学生赵某,15周岁,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七、八岁。赵某为了买一辆摩托车,欲将家中一套闲房卖掉筹购车款。后托人认识李某,与李某签订了购房合同,李某支付定金5万元,双方遂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了房屋产权转让手续。赵某父亲发现此事后,起诉到法院。问:(1)该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说明原因(2)赵某的父亲能胜诉吗?请说明原因。分析:(1)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因为当事人一方赵某未满16周岁,所以不是以自己的劳动作为生活来源,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不能处分重大的民事行为。房屋买卖属于重大民事行为,赵某不具备这种民事权利能力,无权处分房屋产权。(2)赵某的父亲能胜诉。因缔约主体资格不合格,导致该合同无效,加上赵某的父亲事后并未予以追认,所以该房屋买卖合同是无效合同,因此,赵某的父亲能胜诉。合同法案例分析42007年2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买1000台A型微波炉的合同,约定由乙公司3月10日前办理托运手续,货到付款。乙公司如期办理了托运手续,但装货时多装了50台B型微波炉。甲公司于3月13日与丙公司签订合同,将处于运输途中的前述合同项下的1000台A型微波炉转卖给丙公司,约定货物质量检验期为货到后10天内。3月15日,上述货物在运输途中突遇山洪爆发,致使100台A型微波炉受损报废。3月20日货到丙公司。4月15日丙公司以部分货物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拒付货款,并要求退货。问:(1)如乙公司在办理完托运手续后即请求甲公司付款,甲公司应否付款?为什么?(2)乙公司办理完托运手续后,货物的所有权归谁?为什么?(3)对因山洪爆发报废的100台微波炉,应当由谁承担风险损失?为什么?(4)对于乙公司多装的50台B型微波炉,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5)丙公司能否拒付货款和要求退货?为什么?分析:(1)不应当。因为合同约定货到付款,而实际上货未到,或甲公司享有先(后)履行抗辩权。(2)属于甲公司。因为交付已经完成。(3)由丙公司承担。因为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的意外灭失风险自合同成立时由买受人承担。(4)乙公司有权请求丙公司返还。因为属于不当得利。(5)无权。因为合同约定了质量检验期间,丙公司在此期间未提出异议,视为质量符合要求。合同法案例分析5甲继承其父遗留的一幅唐伯虎字画,误认为其是赝品,遂以500元价格出售于乙。乙购得此画后,即以1000元价格转卖于知情的丙。一年后,甲经回家探亲的叔叔谈起,方知该画系真迹,价值50万元。遂找到乙要求返还字画。为此,发生争议。甲诉至法院,要求撤销与乙之间的交易,并要求丙返还字画。问:(1)甲是否有权要求撤销与乙之间的交易,为什么?(2)甲是否有权要求丙返还该字画,为什么?分析:(1)有权。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受损害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依《合同法》第55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构成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当事人有权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案中,甲因对所出售字画的品质发生错误认识,致较大损失,因此依法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之日起—年内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2)有权。丙不能取得该字画的所有权。依《合同法》第56条规定,经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乙不能取得该字画的所有权,其对字画的占有为无权占有,乙将字画出卖给丙构成无权处分行为,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该行为因未能得到权利人甲的追认而无效。合同法案例分析6甲公司与丙公司于2011年2月20日签订了钢材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如下:(1)由丙公司于6月30日前向甲公司提供钢材10吨,价款总计为250万元;(2)甲公司向丙公司给付定金35万元;(3)如一方迟延履行,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30万元。合同依法生效后,甲公司因故未向丙公司给付定金,当年5月,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丙公司向甲公司提出变更合同,要求提高价格。甲公司未同意。7月18日,甲公司仍未收到钢材,从而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产,并因此遭受了50万元的经济损失。于是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并继续履行合同。问:(1)合同约定的35万元定金是否合法?说明理由。(2)本案中合同的权利、义务有无变更?合同法中对合同的变更规定的条件是什么?(3)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4)甲公司要求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分析:(1)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丙公司给付35万元定金合法。因为,定金是由合同当事人约定,数额也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因此,甲丙双方可以约定定金担保方式,约定的数额35万元也未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但由于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甲公司因故末向乙公司给付定金,因此,定金合同未生效。(2)合同法规定,变更合同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本案中由于合同一方当事人甲不同意变更,所以合同未达到变更的效力。(3)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成立。《合同法》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甲丙双方约定的违约金为20万元,而甲公司的损失达50万元,因此,甲公司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增加。(4)甲公司要求丙公司继续履行合法成立。《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合同法案例分析7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08年5月20日签订了设备买卖合同,甲为买方,乙为卖方。双方约定:(1)由乙公司于10月30日前分二批向甲公司提供设备10套,价款总计为150万元;(2)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定金25万元;(3)如一方迟延履行,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20万元。合同依法生效后,7月1日,乙公司向甲公司交付了3套设备,甲公司支付了45万元货款。9月,该种设备价格大幅上涨,乙公司向甲公司提出变更合同,要求将剩余的7套设备价格提高到每套20万元,甲公司不同意,随后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11月1日,甲公司仍未收到剩余的7套设备,从而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产,并因此遭受了50万元的经济损失。于是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增加违约金数额并继续履行合同;同时要求丙公司履行一般保证责任。问:(1)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是否合法?说明理由。(2)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是否合法?说明理由。(3)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4)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能否成立?说明理由。分析:(1)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给付25万元定金合法。根据《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定金由合同当事人约定,数额也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在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的合同约定的定金为25万元,占主合同标的额的16.67%,符合法律规定。(2)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不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依法订立的合同成立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合同时,对方有异议的,应当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3)甲公司要求增加违约金数额依法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4)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继续履行合同依法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要求继续履行,违约方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合同法案例分析8甲,17周岁,某高中学生。2009年8月,甲叔叔赠与其20000元。甲父母认为甲某是未成年人,没有资格获得这笔钱,应属其监护人即父母所有,甲见状,取了这笔钱去商店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6888元。当甲回家时,其父母声称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笔记本电脑未征得父母同意,拒绝领货。商店则坚持笔记本电脑没有毛病,不同意退货。双方遂引起民事纠纷,问:(1)甲购买笔记本电脑的行为是否有效?说明理由。(2)本案中甲叔叔赠与甲的20000元应归谁所有?说明理由。分析:(1)无效。因为甲虽然年满17周岁,但其为某高中学生,显然不是以其自己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价值6888元,超过2000元,该购买行为依法应视其法定监护人是否书面追认而定。本案中,其父母拒绝领货、坚持退货的行为,实际已表明其不予书面追认,故甲购买笔记本电脑的行为无效。(2)应归甲所有。因为甲虽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其权利能力自其出生时便依法取得。合同法案例分析9甲公司同时向乙厂、丙厂发出两份电报,电报称:我公司需要河沙200吨,贵厂如有货,请于见电报之次日用电报通知我公司,我公司派员验货后购买。收到电报后,乙厂和丙厂分别向甲公司拍发了电报并提供了河沙型号、价格、数量。丙厂发报同时,用火车将200吨河沙发往甲公司所在地的车站。收到乙厂、丙厂的电报后,甲公司决定购买乙厂的河沙,派人验货签订了合同。丙厂的200吨河沙到达甲公司的铁路专用线后,丙厂代表找甲公司经理索要货款,甲公司称其已购买了乙厂的河沙,拒收丙厂的河沙。丙厂向法院起诉。问:(1)甲公司向乙厂、丙厂拍发的电报的法律性质是什么?为什么?(2)乙厂、丙厂向甲公司拍发的电报的法律性质是什么?为什么?(3)甲公司是否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分析:(1)甲公司的电报是要约邀请。因为电报称“请于见电报之次日用电报通知我公司”,表明甲公司希望乙厂、丙厂向自己发出要约;电报称“我公司派员验货后购买”,说明甲公司尚不知乙厂、丙厂河沙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在验货后认为其符合要求方购买。(2)乙厂、丙厂的电报构成要约。因为电报中表明了订立合同的意图,向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包含了有效要约所必须具备的内容。(3)不承担违约责任。丙厂发出了要约,而且要约也到达了甲公司,但甲公司没有承诺。合同法案例分析10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50万元,期限为1年。借款期限届满后,甲公司无力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但是,丙公司欠甲公司80万元货款已经到期半年了,甲公司却不积极向丙公司主张支付该笔到期货款。为此,乙银行以其自己的名义要求丙公司向乙银行支付80万元到期货款,以抵充甲公司所欠乙银行的借款。丙公司认为自己与乙银行之间并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拒绝了乙银行的支付要求。于是,乙银行诉至法院。问:(1)乙银行是否有权对丙公司提起诉讼?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分析:(1)有权提起诉讼;合同法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甲在无力偿还所欠乙借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下仍不积极向丙主张支付该笔到期货款,直接导致乙的到期债权无法实现,构成了乙行使代位权的法定条件。(2)对于乙的诉请,只支持50万元的代位权;合同法规定代位权的行使以债权为限,乙对甲所享有的债权只有50万元。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12010年10月,华盛有限责任公司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后,清算组接管了该公司。10月26日,经过清理估价,破产人现有财产如下:(1)现金6万元。(2)A企业场地作价160万元。(3)卡车7辆,每辆4.5万元;轿车2辆,每辆35万元。依照法律规定申报的债权情况如下:(1)甲公司申报应收货款80万元。(2)乙银行贷款130万元,到期日为2010年12月31日,约定以轿车1辆作为抵押。(3)丙公司债权5万元。(4)丁公司申报债权25万元,以1辆卡车作为抵押。(5)清算费用1万元。(6)工人工资等21万元。(7)欠国家税款9万元。问:(1)什么是破产财产?本案中哪些属于破产财产?(2)本案中应该如何分配破产财产?分析:(1)债务人被宣告破产后,债务人财产称为破产财产。而破产法第30条规定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为债务人财产。本案中,财产是否设定抵押并不影响其权利的归属,因此上述破产人所有的财产都为破产财产。(2)随时清偿清算费用1万元;对华盛有限责任公司的财产进行变价,首先以各自抵押财产的价值,清偿有财产担保债权人乙和丁的部分债权,即乙获得35万元清偿,丁获得4.5万元清偿,未获得清偿部分与普通债权人一起再分配;清偿第一顺位劳动债权21万元;清偿第二顺位税款债权9万元;剩余财产在普通债权人即甲公司、乙银行、丙公司、丁公司中按比例分配。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2大昌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长期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该公司于2010年4月21日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法院4月23日裁定受理此案,同时指定甲会计师事务所为管理人,管理人接管该公司后发现以下情况:(1)4月1日该公司与乙公司签定一份买卖合同,按照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先向贸易公司发出100万元的货物,发货后10日内由贸易公司付款,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该合同,鉴于贸易公司濒临破产的事实,乙公司要求管理人提供一定的担保后才予以发货。(2)2010年3月,大昌公司因有逃税行为,其一批价值为120万元的货物被当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采取了税收保全措施,予以扣押。(3)法院于2010年5月4日通知了所有已知债权人,并进行了公告,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截止日期为8月31日。问:(1)乙公司是否有权要求管理人提供担保。(2)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税务机关扣押的货物如何处理。(3)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是否符合规定。分析:(1)有权;依照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乙公司享有不安抗辩权,乙公司有权请求担保以继续履行合同,另外,因为乙公司履行合同而产生的债务属于共益债务,可以随时清偿。(2)依法收回,列入破产财产依法处置。(3)不符合。债权申报期限自人民法院发布受理破产申请公告之日起计算,最短不得少于三十日,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本案中,申报截止期限超过了三个月。企业破产法案例分析32010年7月1日,汇洋公司和宏图公司签订了200万元的买卖合同。7月12日,人民法院受理了汇洋公司的破产申请,同时指定了大明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两公司尚未履行该买卖合同。问;(1)对于该未履行的买卖合同,管理人应该如何处理?(2)如果管理人决定解除合同,给宏图公司造成10万元的损失,该损失如何处理?(3)如果管理如决定继续履行合同,宏图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发货后,200万元的货款该如何支付?分析:(1)管理人可以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合同。(2)宏图公司可以向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模拟跑步考试题及答案
- 纳米级轻质碳酸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中国氯硝柳胺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锂电池后处理系统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针状焦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2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模拟题(附参考答案)
- 中国水泥制造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仓储安全管理员考试押题预测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索赔处理
- 呼吸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插秧机培训课件
- 《金融风险管理》(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 学校承接社会考试应急预案(3篇)
- 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默写练习表
- 高中数学作业智能批改系统研究
-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讲解
- 生物技术与医药前沿发展
- 家长学校综合测试题库与评分标准
- 加油站计量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企业组织结构对创新及创新活动的影响
- 肝胆胰腺外科进修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