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以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为例_第1页
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以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为例_第2页
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以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为例_第3页
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以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为例_第4页
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以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以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非洲国家为例[摘要]本文利用Eora26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2000年至2013年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从阈值网络与TOP等级网络两个角度,运用网络中心性分析,探究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内部结构及其演化趋势,考察各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表明:十三年间,中非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日趋紧密,开展农产品贸易的难度大大降低,贸易集团化程度有所上升;中非农产品贸易存在四个重要板块,其中以中国为中心由大量西非国家及部分东非国家组成的板块、以肯尼亚为中心的东部非洲板块、以南非共和国为中心的南部非洲板块为内部型,以突尼斯为中心的北部非洲板块为兼顾型;中国、南非、肯尼亚、突尼斯四国在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其他节点的桥梁作用;中国处于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绝对的核心地位具有取代并进一步超越南非共和国的趋势。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中非农产品贸易;复杂网络;网络结构特征一、引言中非农业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互补,具有巨大的贸易潜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一直坚持农业合作。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标志着中非农业合作步入机制性阶段。另外,“一带一路”倡议给中非农业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有助于开拓中非新的农产品贸易空间,发掘新的农业合作潜力。在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已有37个非洲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非农产品贸易是双方重要的农业合作交流方式,中非农产品贸易总额从2010年的34.1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6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8.5%。中非作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对于解决贫困及饥饿问题、保障双方粮食安全都有着重大意义。农业生产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且农产品具有易腐坏、储存成本高的特点。因此,农产品常常呈现出与制造业、服务业不同的贸易结构。目前关于中非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比较优势以及互补性分析、影响因素探究等方面(李昊、黄季焜,2016;高贵现、周德翼,2014;杨军等,2012;张海森、谢杰,2011),忽视了国别特征及变化,缺乏对于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准确识别。而复杂网络分析能够从全局视角对贸易网络特征进行识别,已被国内外学者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广泛应用(Freeman,1979;Arthuretal.,1997;Fagioloetal.,2010)。因此,本文基于EORA26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构建2000-2013年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运用网络中心性分析以及TOP等级网络分析,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对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和个体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呈现出怎样的结构?;第二,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取得了怎样的发展?;第三,中国及非洲各国在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对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深化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后文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本文文献综述,主要梳理了中非农产品贸易以及贸易网络的相关文献;第三部分对于数据来源进行说明并且描述了中非农产品贸易现状;第四部分构建了中非农产品阈值网络及TOP等级网络,并通过网络指标的测算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结论及建议。文献综述随着对于中非农产品贸易研究的深入,现有文献的研究角度及检验方法不断丰富。第一,从研究角度来看,近几年的文献逐渐淡化对于中非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及互补性的研究,侧重分析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产业内贸易情况,也有一些学者对中非贸易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测度。刘林青,周潞(2010)对中非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中非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且商品结构集中和稳定。杨军等(2012)认为中非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低,而且互补性并没有随着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增长而显著提高。进一步,由于产业内贸易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并提高双方消费者的福利,不少学者开始对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评估。高金田,刘冬(2012)认为中国与非洲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缓慢。崔春晓等(2016)认为中非农产品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且贸易增量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导致。从关注中非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文献来看,学者得出经济规模、人口规模、非洲各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免关税政策及中非合作论坛对中国与非洲的农产品贸易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非人均收入差异、地理距离对中非农产品贸易起到了阻碍作用(李昊、黄季焜,2016;张海森,谢杰,2011)。随着中国对非开展大量贸易优惠政策,部分学者考察了贸易政策实施效果。高贵现,周德翼(2014)分析了免关税政策对中非农产品贸易增长的效果,发现免关税政策只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少数商品出口额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大多对中非农产品贸易的总体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很少有文献关注贸易格局内部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第二,从检验方法来看,目前对于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大多数运用贸易引力模型以及一系列实证测度指数。谭晶荣等(2015)运用引力模型得出,空间距离、收入差距、人口、开放水平、政策等是影响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刘乐等(2016)在对传统引力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得出经济距离、人民币汇率升值、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的扩大阻碍了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发展。Jeffrey(1985)指出引力模型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基础,预测潜力受到抑制。另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被广泛运用于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中。何敏等(2016)通过计算RCA指数和TCI指数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余妙志等(2016)通过测算贸易指数,探讨了中国与南盟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结合度、竞争性与互补性等相关问题。上述检验方法无法识别贸易格局中的个体差异。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整体刻画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也可以度量各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开始被部分学者运用于农产品贸易的研究(魏素豪,2018;詹淼华,2018;马述忠等,2016;Gautier,2017;Shuttersetal.,2012;Pinioretal.,2012)。但是,鲜有文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分析。有鉴于此,本文拟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一阶段内(即2000年至2013年),35个南苏丹共和国于2011年独立,考虑到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本文剔除了南苏丹共和国与苏丹共和国的相关数据南苏丹共和国于2011年独立,考虑到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本文剔除了南苏丹共和国与苏丹共和国的相关数据数据说明及中非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数据说明本文采用2000年到2013年Eora26投入产出数据库(EoraMRIODatabase),该数据库提供了全球189个国家26个行业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本文提取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已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的35个非洲国家本文选取的36个国家及国家简称:中国(CHN)、坦桑尼亚(TZA)、多哥(TGO)、刚果金(COD)、布隆迪(BDI)、乌干达(UGA)、佛得角(CPV)、阿尔及利亚(DZA)、津巴布韦(ZWE)、摩洛哥(MAR)、突尼斯(TUN)、马达加斯加(MDG)、尼日利亚(NGA)、卢旺达(RWA)、肯尼亚(KEN)、南非(ZAF)、吉布提(DJI)、埃塞俄比亚(ETH)、安哥拉(AGO)、毛里塔尼亚(MRT)、塞内加尔(SEN)、纳米比亚(NAM)、埃及(EGY)、加蓬(GAB)、莫桑比克(MOZ)、赞比亚(ZMB)、加纳(GHA)、几内亚(GIN)、塞舌尔(SYC)、喀麦隆(CMR)、索马里(SOM)、塞拉利昂(SLE)、科特迪瓦(CIV)、乍得(TCD)、冈比亚(GMB)、利比亚(LBY)本文选取的36个国家及国家简称:中国(CHN)、坦桑尼亚(TZA)、多哥(TGO)、刚果金(COD)、布隆迪(BDI)、乌干达(UGA)、佛得角(CPV)、阿尔及利亚(DZA)、津巴布韦(ZWE)、摩洛哥(MAR)、突尼斯(TUN)、马达加斯加(MDG)、尼日利亚(NGA)、卢旺达(RWA)、肯尼亚(KEN)、南非(ZAF)、吉布提(DJI)、埃塞俄比亚(ETH)、安哥拉(AGO)、毛里塔尼亚(MRT)、塞内加尔(SEN)、纳米比亚(NAM)、埃及(EGY)、加蓬(GAB)、莫桑比克(MOZ)、赞比亚(ZMB)、加纳(GHA)、几内亚(GIN)、塞舌尔(SYC)、喀麦隆(CMR)、索马里(SOM)、塞拉利昂(SLE)、科特迪瓦(CIV)、乍得(TCD)、冈比亚(GMB)、利比亚(LBY)中非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南南”合作进程的推进、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以及一系列免关税待遇政策的施行,中非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数量和范围都呈现出不断增长和扩大的态势(李昊,2016)。为了更好地观察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中国与35个非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本文选取了美国、英国、俄罗斯三个非洲国家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国作为对比分析。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由2877.4万美元上升至18582.4万美元,年平均增速为15.43%;进口贸易额在2000至2010年实现快速增长之后趋于稳定,由22407.3万美元上升至140587.8万美元,年平均增速为15.17%。中国与非洲进出口农产品贸易增速均超过美国、英国以及俄罗斯。并且。中国向非洲进口农产品贸易额在2008年之后超过其他三个国家,并保持领先水平(见图2)图1中美英俄出口至35个非洲国家农产品贸易量中国从非洲农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出口,中国成为了农产品的净进口国,且逆差持续扩大。截至2013年中国与35个非洲国家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122005.4万美元。并且,中国向35个非洲国家进口农产品占对外农产品进口比例较大且不断增长,由2000年4.48%增长至2010年5.34%,在四国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见图3)。图2中美英俄从35个非洲国家进口农产品贸易量图3中美英俄向35个非洲国家进口农产品贸易额占对外进口农产品贸易额比例虽然中国出口到35个非洲国家的农产品占对外出口农产品的份额不大,但该份额保持上升态势。由2000年的0.48%上升至2013年的0.68%。与之相比,美国与中国基本一致,英国处于领先位置,俄罗斯最低(见图4)。图4中美英俄出口至35个非洲国家农产品贸易额占对外出口农产品贸易额比例在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内,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量与35个非洲国家出口农产品贸易量总和的比值呈现上升趋势(见图5)。除了2007年到2010年之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影响有所下降,截至2011年,这一比重维持在7%左右。图5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内部中国出口贸易量与其余35个非洲国家出口贸易量总和的比值2000至2010十年间,中国与35个非洲国家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差距缩小,甚至实现反超。农产品贸易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容易受到气候、地理距离以及制度坏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与非洲地理距离遥远,气候条件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规模仍然大幅提高,说明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各项政策实施效果明显,中国已经成为35个非洲国家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但在2010至2013年,中非农产品贸易增速放缓甚至达到负值,说明中非农产品贸易达到瓶颈期,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四、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构建与特征分析(一)中非农产品贸易阈值网络1.中非农产品贸易阈值网络构建借鉴许和连等(2015)构建“一带一路”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做法构建中非农产品有向加权网络,以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已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谅解备忘录的35个非洲国家以及中国共36个国家(地区)为网络节点,以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进口关系为边所构成的网络。具体地,根据复杂网络的描述方法,分析中用向量Vi=[vi](i=1,2……n)来表示出口国,用向量Vj=[vj](j=1,2……n)来表示进口国。用邻接矩阵A=[ai,j](i=1,2……n;j=1,2……n)表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如i国对j国的出口大于零时,则ai,j=1,否则ai,j=0。用权重矩阵W=[Wi,j](i=1,2……n;j=1,2……n)来表示Vi国对Vj国出口的贸易量。Vi、Vj、A、W共同组成了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记作G=(Vi,Vj,A,W),其为中非农产品贸易的有向加权网络。进一步,选取权重大于10万美元连边构成中非农产品贸易阈值网络。(1)其中,wtij表示在t时期i国对j国的出口额。根据上述方法,本文采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构建2000-2013年36个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网络。2013年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的节点数为36个,网络的边数为1260条,这说明网络中不存在孤立点,各个国家之间都存在农产品贸易,体现出网络的互联互通性。为了便于筛选网络中的有效信息,深入分析网络的整体拓扑结构,本文选取10万美元作为阈值。同时,为了比较网络的动态演化过程,构建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阈值网络(分别见图6-图9),其中网络图中节点大小与各国(地区)农产品贸易数额呈正相关关系。由图6-9可以看出,中国、南非以及肯尼亚三国一直处于网络核心地位;赞比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金)、埃塞俄比亚、乍得、埃及、喀麦隆、突尼斯、塞内加尔等国家具有较为频繁的农产品贸易,处于网络半边缘地位;而塞舌尔、索马里、吉布提、冈比亚、佛得角等国家基本不存在农产品贸易,处于网络边缘地位。津巴布韦在2000年-2010年位于网络半边缘地位,而后由于受到本国货币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网络地位断崖式下降。另外,可以看出网络核心地位的国家对应的网络节点普遍较大,且与之相连的网络边数较多。这说明网络地位高的国家不仅具有较高的农产品贸易额,而且贸易伙伴数量也多,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发展均衡。图62000年阈值网络图(阈值:10万美元)图72005年阈值网络图(阈值:10万美元)图82010年阈值网络图(阈值:10万美元)图92013年阈值网络图(阈值:10万美元)2.网络整体特征指标本文采用网络的节点数、边数、密度、平均路径长度和集聚系数来反映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网络节点数量是指网络中包含的所有节点的数量。在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中,节点数量越多表示该网络包含的国家数量越多,网络规模越大。网络节点数网络节点数(N)为网络中所有国家的总数,用来表示网络规模大小。网络边数网络的边数为网络中所有连边的数量,网络边数越多表示该网络中各国之间联系越密切。对于有向网络来讲,其计算公式为:(2)其中aij为网络相应的无权邻接矩阵中的元素,aij=1表示存在从节点i指向节点j的有向边,aij=0则表示不存在从节点i指向节点j的有向边。网络密度网络密度是指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边数除以理论上最多可能存在的边数,其大小可以用来反映网络中节点联系的紧密程度。对于有向网络来讲,其计算公式为:(3)平均路径长度平均路径长度是指网络中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平均要经历的最短路径长度,其主要用于表示网络节点之间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其计算公式为:(4)其中,dij指的是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最短距离。集聚系数集聚系数是网络中存在的三角贸易关系数量占所有可能存在的三角关系数量的比例,它是用来描述节点之间结集成集团的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5)其中,wijk表示以节点i为核心的权重因素,K(i)表示节点i的相邻节点数量。3.中非农产品贸易整体结构特征整体网络指标测算结果见表1。虽然2009年受到次贷危机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略有退化,但2010年迅速恢复,十三年间中非农产品贸易实现快速发展。首先,从网络边数和网络密度来看,网络密度由2000年0.142增长至2013年0.229,增长了61.3%,说明10万美元以上的出口关系占比由14.2%达到22.9%,中非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更加密切,但仍存在较大贸易合作空间。其次,从网络平均路径长度来看,由2000年2.119下降至2013年1.858,下降了12.3%,说明中非国家之间开展农产品贸易难度大大降低,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可达性及连通性提高。最后,从集聚系数来看,由2000年0.443上升至2013年0.481,说明各国更多通过加深与重要贸易伙伴的贸易联系提高农产品贸易,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存在贸易集聚化的特征。表1中非农产品贸易阈值网络的整体结构分析年份节点数边数密度平均路径长度集聚系数2000361790.1422.1190.4432001361840.1462.1160.4402002361910.1522.1340.4252003362060.1632.1290.4452004362160.1712.1260.4632005362280.1812.1120.4632006362350.1872.0530.4642007362490.1982.0070.4602008362680.2131.9890.4872009362470.1962.0160.4622010362760.2191.9080.4802011362860.2271.8610.4812012363200.2541.7930.5202013362880.2291.8580.4814.网络个体特征指标中心性可以体现节点对于网络中其他节点的影响程度,从而反映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权力。本文选取绝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以及中介中心度三个指标来量化节点的中心性,从而对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进行个体方面的分析。绝对中心度绝对中心度根据网络中与该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来反映各节点在网络中的核心性。它包括出度中心度以及入度中心度,分别表示各国出口农产品到其他国家的关系数及各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关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见(6)和(7)。(6)(7)其中N为网络节点数,ODCi表示节点i的出度中心性,∑ai,j表示节点指向其他节的边数,IDCi表示节点i的入度中心性,∑aj,i表示节点接收其他节点的边数。接近中心度接近中心度根据节点间最短路径所包含的连边数来体现节点的中心性。最短路径包含连边数越小,表示该节点接近中心度越高,贸易通达度越好。计算公式见(8)。(8)其中dij表示i和j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中介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反映节点作为“中介”联络其他节点间交往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如果一个节点处于许多其他点对的最短路径上,则说明该节点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计算公式见(9)。(9)其中,gjk表示j和k之间存在的路径数,gjk(i)表示j和k之间存在经过i的路径数目。5.中非农产品贸易个体结构特征本文通过计算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的节点中心性,体现各国的个体结构特征以及在网络中所处地位。表2给出了2000年、2005年、2010年以及2013年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心性分析结果,其中入度中心性、出度中心性、接近中心度以及中介中心度均降序排列给出前五位国家及其对应的中心度数值。从度数中心性来看,历年各国在贸易格局地位基本稳定。首先,中国、南非、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入度中心性高,说明这五个国家从网络中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关联关系数多;其次,肯尼亚、南非、中国、赞比亚、坦桑尼亚出度中心性排名高,说明这五个国家向网络中其他国家出口农产品的关联关系数多;再次,中国、南非在网络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两国入、出度中心性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一直保持在前三名的位置,肯尼亚入度中心性稳定在10的水平,而出度中心性在早期(2000-2005年)快速增长后稳定在35的水平排名第一,同样位于贸易网络的核心地位;最后,津巴布韦受到货币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出度中心性迅速降低,网络地位实现断崖式下降。接近中心性的大小反映该国与网络中其他国家贸易的通达程度以及信息传递效率。由表2可知,从2005年开始,肯尼亚接近中心性最高,其次是南非和中国、坦桑尼亚,说明这四个国家到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有效性和流畅度高,受到其他国家影响控制程度小。中介中心度的大小反映其该国对其他国家之间开展农产品贸易的控制能力。由表2可知,中介中心度排名前四的国家有中国、南非、肯尼亚、突尼斯,均是东亚、南非、东非、北非等不同区域的农产品贸易大国,在贸易网络中扮演重要的中间联络人角色,具有促进中非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互联互通的作用。表2历年网络节点中心性TOP5年份排名入度中心性出度中心性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2013年1中国(32)肯尼亚(35)肯尼亚(1)中国(0.363)2南非(22)南非(30)南非(0.875)南非(0.189)3突尼斯(16)中国(28)中国(0.833)肯尼亚(0.116)4阿尔及利亚(13)赞比亚(14)坦桑尼亚(0.625)突尼斯(0.042)5摩洛哥(12)坦桑尼亚(14)赞比亚(0.625)赞比亚(0.025)2010年1中国(30)肯尼亚(35)肯尼亚(1)中国(0.334)2南非(22)南非(30)南非(0.875)南非(0.230)3突尼斯(16)中国(26)中国(0.795)肯尼亚(0.127)4阿尔及利亚(13)坦桑尼亚(14)坦桑尼亚(0.625)突尼斯(0.052)5摩洛哥(12)津巴布韦(13)津巴布韦(0.614)乌干达(0.029)2005年1中国(20)肯尼亚(35)肯尼亚(1)南非(0.291)2南非(20)南非(26)南非(0.795)肯尼亚(0.226)3突尼斯(16)中国(21)中国(0.714)中国(0.205)4阿尔及利亚(12)津巴布韦(13)津巴布韦(0.614)突尼斯(0.085)5肯尼亚(10)喀麦隆(12)坦桑尼亚(0.593)摩洛哥(0.045)2000年1南非(20)南非(26)冈比亚(0.167)南非(0.368)2中国(18)肯尼亚(20)塞拉利昂(0.167)中国(0.161)3突尼斯(13)中国(14)南非(0.164)肯尼亚(0.114)4肯尼亚(10)津巴布韦(11)肯尼亚(0.159)突尼斯(0.050)5阿尔及利亚(10)坦桑尼亚(9)索马里(0.158)摩洛哥(0.042)6.中国个体结构特征变化首先,中国出入度中心性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0),其中入度中心性由2000年18个增长至2013的年32个,接近扩大一倍,出度中心性由2000年的14个增长至2013年的28个,扩大一倍。二者基本实现同比例增长,说明中国在从非洲进口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注重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结构的优化,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良好的互惠性。其次,中国接近中心度以及中介中心度均保持增长,其中接近中心度在2001-2004年实现迅速增长,这说明中国在非洲开展农产品贸易的通达性与有效性提高,不再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再次,中介中心性虽然变化幅度较小,但也保持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在网络中的沟通其他节点的桥梁作用提高,对于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控制力变大。最后,观察中国中心性指标排名的变化情况(见表3),中国入度中心性自2008年之后稳定在第一名;出度中心性基本保持在第三名;接近中心度由2000年的第六名提高至2013年的第三名;中介中心性自2010年起保持在第一名的位置。因此可知,经过了十三年的发展,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政策实施效果良好,其他非洲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增大,中国在该贸易格局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截至2013年,中国已经处于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绝对中心的控制地位。图10中国出入度中心性变化图11中国接近中心度以及中介中心度变化表3历年中国中心性排名变化年份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3入度中心性排名22121111出度中心性排名33333323接近中心度排名65433323中介中心度排名22332111(二)中非农产品TOP等级网络1.中非农产品TOP等级网络构建阈值网络中所有贸易量大于10万美元的贸易关系都会呈现出来,网络密度较高,难以清晰地识别网络结构。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比较,本文构建TOP等级网络进一步简化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根据Zhouetal.(2016)的研究方法,把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边权进行排序,保留排名第一的连边,则构成了中非农产品贸易TOP1等级网络;保留排名前五的连边,则构成了中非农产品TOP5等级网络。(10)(11)(12)其中,wtij表示在t时期i国对j国的出口额的最大值,wtij,2为递增排序后排序为2的权重,wtij,4为递增排序后排序为4的权重,wtij,6为递增排序后排序为6的权重。2.中非农产品TOP等级网络特征(1)2013年TOP等级网络分析首先,观察TOP1网络(见图12a),可大致将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以以突尼斯为中心的板块(主要为北非国家)、以肯尼亚为中心的板块(主要为东非国家)、中国为中心的板块(主要为西非国家以及部分东非国家)、以南非为中心的板块(主要南非国家以及部分东非国家)。中国、肯尼亚、突尼斯、南非在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表4TOP等级网络板块分布以中国为中心板块(20)中国、埃及、吉布提、坦桑尼亚、布隆迪、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加蓬、加纳、索马里、佛得角、冈比亚、塞舌尔、塞拉利昂、喀麦隆、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科特迪瓦、多哥以及乍得以南非为中心板块(5)南非、赞比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安哥拉以突尼斯为中心板块(6)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利比亚、摩洛哥以及几内亚以肯尼亚为中心板块(5)肯尼亚、津巴布韦、刚果(金)、乌干达以及卢旺达其次,由TOP3网络来看(见图12b),中国以及南非位于网络图的中心位置且入度中心性远大于其他国家。分别为30、16,其次为突尼斯(8)。与TOP1网络有所不同的是,阿尔及利亚、卢旺达、摩洛哥三国虽在TOP1网络中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但在TOP3网络中地位较高,入度中心性达到7、6、6的水平。最后,由TOP5网络来看(见图12c),中国入度中心性为32而南非入度中心性为28。其次分别为卢旺达(15)、突尼斯(12)、肯尼亚(11)。这一结果与TOP1网络结果相差较远。虽然TOP5网络中中国与南非两国地位相当,但TOP1网络中国地位远高于南非。由此可知,在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中,中国无论在贸易规模方面还是贸易伙伴覆盖范围方面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图12a2013年TOP1网络图图12b2013年TOP3网络图图12c2013年TOP5网络图(2)历年TOP等级网络演化情况分析碍于篇幅本文选取2000、2005、2010、2013四年的TOP网络进行分析。比较历年的TOP1网络(见图12a13a14a15a)。可以看出十三年间,以中国和南非为中心的板块发生了很大的转变。2000年TOP1网络中国入度中心性为10,南非入度中心性也为10,两国网络地位难分伯仲。而2013年TOP1网络中国入度中心性增长到18,而南非入度中心性降低到3,并且南非减少的贸易伙伴国多转移到中国。这说明中国在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逐步取代并超越南非;第二,以肯尼亚为中心的板块包含国家数目较少但有上升趋势;第三,以突尼斯为中心的板块,在2010年后保持稳定。以肯尼亚为中心的板块和以突尼斯为中心的板块内部包含的国家地理距离近,便于开展农产品贸易,板块内部农产品贸易关系频繁。比较历年TOP3、TOP5网络(见图12b12c13b13c14b14c15b15c)。首先,中国和南非两国一直处于贸易核心地位,但是中国的连边数几乎每一年都是最多的,说明中国对于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都是前三位、前五位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处于网络绝对核心的地位。其次,起到沟通中介作用的肯尼亚、突尼斯两国在TOP3、TOP5网络中没有明显的核心地位,且十三年间十分稳定无上升趋势。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两国自然条件适宜,政府实施一系列农业振兴计划,在TOP3、TOP5网络中具有较高地位。最后,部分非洲国家网络地位变化巨大。处于边缘地位的卢旺达,贸易网络地位迅速提升至网络核心地位,这是由于卢政府2013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鼓励农业出口。毛里塔尼亚受到中国大量农业援助后,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网络地位大幅提升,并且经历2008年政变之后,网络地位迅速恢复至较高水平。相反,埃塞俄比亚由于农业生产力下滑导致网络地位下降严重。综合来看,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有如下变化特点:第一,中国和南非一直处于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核心地位,其中,南非网络核心地位有所削弱,中国网络地位日益提高并且具有取代并进一步超越南非的趋势;第二,肯尼亚和突尼斯作为传统农业国,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网络地位维持在较高水平;第三,以突尼斯为中心的板块内部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但也开始更多地和板块外的国家开展贸易,网络地位日益提升;第四,以肯尼亚为中心的东非板块内部贸易频繁,网络地位较为稳定,农产品贸易仍有发展空间。图13a2000年TOP1网络图图13b2000年TOP3网络图图13c2000年TOP5网络图图14a2005年TOP1网络图图14b2005年TOP3网络图图14c2005年TOP5网络图图15a2010年TOP1网络图图15b2010年TOP3网络图图15c2010年TOP5网络图五、结论与建议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年至2013年以来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35个非洲国家以及中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首先描述了中非农产品贸易现状,然后运用阈值网络和TOP等级网络分析,对各国在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究。得出有如下研究结论:从贸易额及其增长率来看,与非洲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伙伴美国、英国、俄罗斯相比,2000年以来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最快,且2008年以后进口额快速增长至领先水平。在中非农产品贸易格局中,与35个非洲国家相比,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量与35个非洲国家之和的比值逐步上升至7%。中国显然已经成为非洲国家十分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十三年间,贸易网络密度增加,中非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日趋紧密,贸易网络平均路径减小,中非国家之间开展农产品贸易的难度大大降低。贸易网络集聚系数提高,中非农产品贸易集团化程度有所上升。中国、南非、肯尼亚、突尼斯网络中心性指标位居前列,在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其他节点的桥梁作用。其中,中国无论在贸易规模方面还是贸易伙伴分散度方面都遥遥领先,处于贸易网络绝对的核心地位,并且中国网络地位日益提高具有取代并进一步超越南非的趋势。中非农产品贸易网络可分为四个板块,其中以突尼斯为中心的北部非洲板块为兼顾型,内部贸易关系紧密的同时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强,网络地位高。以肯尼亚为中心的东部非洲板块为内部型,除卢旺达农产品贸易能力迅速提升网络地位上升外,其他国家网络地位维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以中国为中心的板块为内部型,该板块主要包括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大量西部非洲国家以及部分东部非洲国家,队伍逐步壮大。以南非为中心的板块为内部型,包含南非国家以及部分东非国家,但是该板块国家数量下降明显,大量国家转移到以中国为中心的板块。结合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几点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的策略:首先,南非、肯尼亚、突尼斯三国分别为南非区域、东非区域、北非区域农产品贸易的重要中介节点,中国应加强与这三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从而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伙伴的覆盖范围。其次,可优先优惠与西非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西非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但农业发展水平、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普遍较低。再次,精准定位每个非洲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采取差异化贸易政策,促进非洲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种的出口贸易。最后,加大与北非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进一步激发北非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参考文献】[1]李昊,黄季焜.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04):142-149.[2]高贵现,周德翼.免关税政策对中非贸易的影响分析及启示——基于免关税农产品的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4,30(04):75-84.[3]杨军,杨文倩,李明,王晓兵.中非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03):44-52+67.[4]张海森,谢杰.中国—非洲农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与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03):45-51.[5]许和连,孙天阳.TPP背景下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格局演化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的社团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08):3-13.[6]刘林青,周潞.非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与中国贸易互补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04):40-48.[7]杨军,杨文倩,李明,王晓兵.中非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03):44-52+67.[8]高金田,刘冬.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28(06):4-12.[9]崔春晓,刘国华,张玉玲.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基于G-L、Brulhart指数的测算[J].求索,2016(03):102-107.[10]高贵现,周德翼.免关税政策对中非贸易的影响分析及启示——基于免关税农产品的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4,30(04):75-84.[11]谭晶荣,蔡燕林,高颖,王瑞,李书彦.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决定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11):9-15+110.[12]刘乐,李登旺,仇焕广.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波动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人文杂志,2016(01):43-51.[13]何敏,张宁宁,黄泽群.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11):51-60+111.[14]余妙志,梁银锋,高颖.中国与南亚地区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12):83-94+112.[15]魏素豪.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关联特征与策略选择[J/OL].农业经济问题:1-15[2018-10-29].[16]詹淼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J].农业经济问题,2018(02):103-114.[17]马述忠,任婉婉,吴国杰.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及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管理世界,2016(03):60-72.[18]许和连,孙天阳.TPP背景下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格局演化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