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加快高中教育、质量监测讲稿_第1页
均衡、加快高中教育、质量监测讲稿_第2页
均衡、加快高中教育、质量监测讲稿_第3页
均衡、加快高中教育、质量监测讲稿_第4页
均衡、加快高中教育、质量监测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2015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较高的优质普通高中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现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普职比全国(10年)82.587.549.1:50.9我省(11年)58.965.464.5:35.5现状:师生比(1:X)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普通高中中职普通高中中职全国(10年)15.9926.6894.8183.29西部(10年)17.1930.5893.1578.78我省(11年)19.0232.6594.3378.32现状: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均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普通高中中职普通高中中职全国(10年)16.4111.9613.4513.18西部(10年)14.6010.7911.1011.30我省(11年)11.648.618.7114.12现状:生均图书(册)生均仪器设备值(元)普通高中中职普通高中中职全国(10年)25.8319.2716042331西部(10年)22.8216.2012151815我省(11年)24.5115.0011161870规划:2011年花溪区、白云区、小河区、红花岗区、余庆县、道真县、毕节市、金沙县、凯里市、丹寨县、天柱县、锦屏县、瓮安县、荔波县、玉屏县、万山特区、江口县、印江县、独山县

19个县已达到贵州省加快高中阶段教育考核验收要求。规划:2012年乌当区、息烽县、开阳县、汇川区、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湄潭县、凤冈

县、务川县、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

关岭县、麻江县、黄平县、施秉县、三穗

县、雷山县、台江县、龙里县、罗甸县、

兴仁县、安龙县、贞丰县、普安县、大方

县、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铜仁市、

思南县、德江县共33个县将达到贵州省加

快高中阶段教育考核验收要求。规划:2013年清镇市等27个县达到贵州省加快高中阶段教育考核验收目标2014年紫云县等7个县达到贵州省加快高中阶段教育考核验收目标。一个门槛:验收当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以上(达不到85%即一票否决)计算方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当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初中毕业生总数×100%说明:“验收当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以上”,指当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毕业生总数以《贵州省基础教育及其他统计综合报表》中初中毕业班学生数为准)提供依据:当年本县初中毕业年级在校生花名册、当年本县高中阶段学校本地新生报名注册花名册、当年本县初中毕业生升入外地高中阶段学校就读证明。五项考核验收内容:

1、政府职责落实情况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做到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同步规划制定了县域内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落实了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建设用地和所需资金建立了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在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的责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大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1〕25号)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得到较快发展要求:提供相应的文件、会议记录、规划等2、完成招生计划任务要求:完成市(州)教育局下达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任务提供依据:市(州)教育局下达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本地高中阶段学校新生录取花名册;录取到外地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相关证明。3、项目学校建设:要求:普通高中项目、中职项目学校按省规定标准建设,并按期竣工投入使用提供依据:项目规划书、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图片4、班额:要求:以县为单位,辖区内所有普通高中学校每个班班额控制在55人及以下提供依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普通高中学校班级学生花名册5、教职工与学生比例:要求:以县为单位,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与在校学生比例达到省定1:16的要求提供依据:《贵州省基础教育及其他统计综合报表》、高中阶段学校教职工花名册《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去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依据法定责任合

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重点,建立健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

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

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提高

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教育部根据文件精神于2011年6月与省人民政府签订备忘录,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8月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责任书,落实了各市州政府的职责,明确了分年度以乡推进的工作方法,确保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规划目标。今年2月13日,省委栗战书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要重视抓好继续教育工作;学前教育重在开发智力;义务教育重在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重在加快普及;高等教育重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根据战书书记的指示精神,省教育厅结合2号文件对我省教育的政策支持,提出了

“77853”的发展目标,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要大力弘扬“开放自信,乐于奉献;攻坚克难,勇于争先。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贵州教育精神,创造“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贵州教育速度”,敢想敢干、多思会干、真抓实干,后发赶超,努力实现“贵州教育速度”。“77853”的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5%,初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基本解决初中毕业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问题;初步建立支撑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及支柱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现有小学12008所,教学点3404个,小学在校学生4087382人,专任教师

197094人;初中2194所,初中在校学生2138054人,专任教师111173人。我省

“两基”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检查,但由于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一些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小学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全国(10年)99.70100.1西部(10年)99.34我省(11年)98.5794.15小学升学率(%)初中升学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全国(10年)98.6787.5193.80西部(10年)98.1582.17我省(11年)96.4661.8486.51师生比(1:X)高于规定学历教师不比例(%)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全国(10年)17.7014.9878.2964.04西部(10年)17.8716.1477.4662.45我省(11年)20.7419.2378.3158.70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小学初中全国(10年)53.0954.79西部(10年)45.0346.31我省(11年)42.1238.66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均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全国(10年)5.908.215.127.78西部(10年)5.757.053.665.84我省(11年)4.135.642.364.52生均图书(册)生均仪器设备值(元)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全国(10年)15.1618.71384603西部(10年)12.4614.57285420我省(11年)10.5516.92183384(一)导向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主体性原则(四)协作性原则(五)激励性原则抬高门槛,缩小差距,提高质量2012年白云区等11个县将实现初步均衡发展目标。2013年遵义县等8个县将实现初步均衡发展目标。2014年开阳县等17个县将实现初步均衡发展目标。2015年清镇市等25个县将实现初步均衡发展目标。2016年钟山区等16个县将实现初步均衡发展目标。2017年水城县等11个县将实现初步均衡发展目标。按要求,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县须达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要求,确保全省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一道门槛(前提条件)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其所辖义务教育学校要达到省定办学标准目的:避免低水平均衡,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两项评估内容(认定依据)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水平评估县级政府工作评估要求: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缩小县级政府工作评估分值达到85分以上具体内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水平评估评估县级政府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设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图书(生均图书册数)、校舍资源(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的均衡状况县级政府工作评估主要评估入学机会(关注弱势群体入学)、保障机制(经费保障、责任制度)、教师队伍(交流制度、落实绩效工资)、质量与管理(巩固率、毕业率、遏制择校)目的:导向性、可比性、体现差异性一个重要参考(辅助指标)社会满意度调查(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县域内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以及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水平与发展水平的区别:均衡水平:反映公共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的程度,反映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的大小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是把一个地区所有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发展水平高,均衡水平不一定高;反之,均衡水平高,发展水平也不一定高具体表现为:高位均衡(均衡水平高,发展水平高)、高位不均衡(发展水平高,均衡水平低)、低位均衡(均衡水平高,发展水平低)、低位不均衡(均衡水平低、发展水平低)推进均衡发展工作既要认真解决发展水平低,均衡水平低的均衡问题,更要解决发展水平低,均衡水平较高的发展问题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评估与发展水平评估的关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与备忘录的关系一、督导评估对象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以县为单位,到2015年我省重点是对县级人民政府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验收。二、督导评估标准(一)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黔教基发〔2010〕193号)(以下简称《办学标准》),辖区内6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办学标准》。(二)根据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修订〈贵州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贵州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黔教〔2010〕109号)(以下简称《评估标准》)要求,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三)指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入学率达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85%;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到80%以上;流入本地的适龄随迁儿童少年均能接受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

60%;小学辍学率低于2%;初中辍学率低于3%;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就读比例99%;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50%;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9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0%;城镇学校、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教师多渠道交流率每年达10%以上,交流年限不少于一年;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达到85%。(四)参考小学和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

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

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和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一)县级自评(二)市(州)核查(三)省级督导评估验收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312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小学适龄儿童年龄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6-11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2岁,逐步过渡到6-11岁。2、在申报适龄儿童入学率时,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小学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小学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小学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3、适龄儿童中小学已毕业在校外或在中学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小学校外的适龄儿童不能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适龄少年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少年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

础综313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初中适龄少年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12-14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13-15岁,逐步过渡到12-14岁。2、在申报适龄少年入学率时,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初中阶段学校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3、适龄少年中初中已毕业在校外或在高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初中校外的适龄少年不能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在小学、中学读人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总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除贵阳市各区

县为6-14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7-15岁经医

学鉴定确认为视力、听力(语言)和专业测试

人员测试确认为智力三类身体障碍的适龄人口。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口仅指严重智力残

疾的人口。2、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在校生包括在辖区内小学、中学随班就读和在特教班、特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以国家统一编制的

“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3151)填报的数据为准。在辖区外小学、中学就学的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在校生。四、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当年小学毕业年级人数×100%说明:1、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小学毕业生实际升入初中阶段学校(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就读人数。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统计数据均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即“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基础综3131中的招生数)和小学毕业年级人数(上一学年度基础综3121中小学六年级人数)。五、小学六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小学时一年级学生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初中时一年级学生数×100%说明:1、巩固率指小学(初中)毕业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习六(三)年的学生数占入学时本年级学生数比重。2、起始年级、毕业年级学生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六、辍学率=学年内小学(初中)辍学人数/上学年初小学(初中)人数在校生数×100%说明:1、国家为了控制学生辍学规定了辍学率,指辍学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2、辍学率统计数据均以国家统一编制的

“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即“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特殊教育学生变动情况中的相关数据(

基础综

3311中上学年初报表在校生、转入、其他增加学生、转出、休学、退学、死亡、其他减少学生数)。3、学年内小学(初中)辍学人数=休学+退学+死亡+其他(减少)+转出-其他(增加)-转入七、小学在校生中体质健康及格人数/小学在校生人数×100%初中在校生中体质健康及格人数/初中在校生人数×100%说明:小学(初中)在校生中体质健康及格人数和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316)填报的数据为准。八、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小学(初中)教职工实有人数说明:教职工数统计的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域内所有小学和初中学校教职工人数,包括辖区内省、市(州)属的学校,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41)填报的数据为准。九、专任教师中具有小学大专(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专任教师中具有小学大专(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实有人数×100%十、专任教师中小学(初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比例=专任教师中小学(初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专任教师小学(初中)实有人数×100%说明:1、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是指小学专任教师取得小学高级及以上职务职称、初中中学一级及以上职务职称的人数。2、专任教师人数、学历情况、职务职称情况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4231

、基础综4241、基础综4221

)填报的数据为准。十一、校长持证上岗比例=取得校长资格证书的校长人数/校长总数×100%说明:校长是指完小以上中小学正副校长(含学校负责人)。十二、每年教师多渠道交流人数比例=当年教师多渠道交流人数/当年专任教师实有数×100%说明:教师交流是推动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实现教师资源配置动态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当年教师多渠道交流人数是指“双向交流”,即从中心地区学校到边远地区、从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双向交流且交流时间达一年的人数。说明:1、以上标准中所列的各项计量指标,计算时均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2、统计的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域内所有小学和初中,包括辖区内省、市(州、地)属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和部门办的学校。3、完全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初中部的基础数据按高、初中学生人数比例分别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按小学部、初中部学生人数比例分别计算列入小学统计。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先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按小学和初中各一所纳入统计。对完全中学,先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将其初中部分按一所学校纳入统计。十三、生均占地面积(㎡)=学校占地总面积/在校学生总数说明:学校占地面积是指学校校园内的土地面积,以《土地证》上的面积数据为依据,不包

括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及校办工

厂等土地面积。占地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

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5221)填报的数据为准十四、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学校运动场地面积/在校学生总数说明:运动场地面积: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运动场地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5221)填报的数据为准十五、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校舍建筑总面积/在校学生总数说明: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是指学校拥有产权,已交付使用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用房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之和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或已竣工未交付使用校舍、租借用校舍、临时搭建棚舍的建筑面积。民办学校(办学点)的校舍面积包括自有的和租用的。校舍建筑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

512)填报的数据为准十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在校学生总数说明:教学及辅助用房是指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馆等。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512

)填报的数据为准十七、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在校寄宿学生总数说明: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指产权归学校所有,为寄宿制学生提供住宿服务的生活用房(含开水房、浴室、厕所等)建筑总面积。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512

)填报的数据为准十八、生均图书册数(册)=图书总册数/在校学生总数说明:图书总册数是指学校图书馆(室)存的正式出版的供学生课外阅读书本的数量。图书总册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5221

)填报的数据为准十九、每百名学生计算机配置台数=计算机总台数/在校学生总数*100说明:计算机总台数是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电脑台数、多媒体教室电脑台数、电子阅览室电脑台数的总和。计算机总台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5221

)填报的数据为准二十、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教学仪器设备值/在校生总数说明: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是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5221

)填报的数据为准二十一、危房率=危房面积/校舍建筑总面积×100%说明:危房面积和校舍建筑总面积以国家统一编制的

“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512)填报的数据为准二十二、学校平均班额=在校学生总数/学校教学班级总数说明:教学班统计时复式班只作一个班统计。教学班班级总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基础综312、212)填报的数据为准相关指标差异系数一、做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前期准备工作1、建立县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机构和人员的落实,根据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倒计时工作安排,细化各工作环节,职责到人(样本县县级监测办公室主任一名,由分管教育副县长担任;县级监测办公室联络员一名,由教育局局长担任;县级监测办公室协理员一名,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主任担任)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如期真实上报辖区内小学、初中学校、科任教师和学生相关信息3、组织相关人员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前期准备工作的培训,明确各自职责、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4、落实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场地、工作人员、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象的用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宣传工具和基础

教育质量监测工具保管室至样本校的路况5、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有关事项,按照要求做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的接受、保管、运送、使用、收回、回邮等工作,杜绝各种违纪事件的发生6、组织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各项规定、流程和注意事项,落实各自职责,完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7、监测工作结束后,各样本县要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二、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制定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流程完成监测工作三、完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包回邮工作确保5月31日中午前将工具回邮一、按时上报小学、中学相关信息1、4月10日前完成上报小学、中学信息工作2、4月25日前完成上报样本校学生、教师信息工作注意:按要求如实上报样本校学生、教师相关信息,严禁虚报、瞒报的现象发生上报的样本校学生、教师相关信息均需学生、教师签名二、按要求落实人员和组织培训1、4月20日按照国家指定的样本校,明确样本校数据采集各项工作负责人2、4月21日组织样本校各项工作负责人会议,落实、培训样本校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前期准

备工作(师生信息上报、监测场地选定、全

体师生的宣传、课程的调整、上课铃声与测

试信号的变更)有关事项3、5月20日前落实各样本校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各项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