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信息产业治理第一节信息产业理论
主要表达了信息产业的形成,信息产业理论的提出,信息产业的构造与测度。一.信息产业的形成1.产业
生产活动中具有同类性质的假设干生产部门所形成的综合体称为产业。某一产业的形成并安康进展需要具备三个充要条件:社会和经济进展的迫切需求、支持产业进展的物质技术根底和产业形成进展的宏观政策环境。2.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效劳的新兴产业群体。
信息产业化是指将分散于各领域、各部门与信息产生、流通、安排、消费直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组合起来,把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逐步引上产业化的道路。微观而言,使之形成一个信息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宏观而言,使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群。3.四大产业构造的划分从社会生产的角度,人类社会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无论哪种社会形态,其存在和进展的根底都是生产。在手工生产为主的农业社会,建立在农业技术根底上的产业构造是第一产业—以农业为核心;在机器生产力为主的工业社会,建立在工业技术根底上的产业构造是其次产业—以工业为核心;随着工农业的高度进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大,以效劳业为主体的产业构造是第三产业—以效劳业为核心;在信息生产力为主的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的学问、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构造是第四产业—以信息产业为核心。二.信息产业理论的提出1.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F.Machlup〕—信息经济理论的创始人1962年马克卢普在《美国的学问生产与安排》一书中,提出“学问产业”的概念。他认为学问产业包括教育、争论开发、传播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效劳五个局部。他精辟地分析了学问生产与安排的经济机制,并对美国的学问产业进展了定量的测算。据他测算,1958年美国学问产业总产值为1364.36亿,占GNP的28.5%,从事学问生产的劳动力占总就业人数的31.6%。2.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M.U.Porat〕—进展了马克卢普的思想1977年,波拉特发表九卷本的报告《信息经济》,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框架体系和测度方法,并对美国经济中的信息活动进展了定量分析测算。据他测算,1967年美国信息经济产值约占GNP的46%,信息部门就业者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53%以上。波拉特把经济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农业、工业和效劳的物质经济,另一类是以信息产业为主的信息经济。把从事信息活动部门分为:一级信息部门是指直接向市场供给信息产品和信息效劳,二级信息部门是指把信息效劳供给应内部消费,而不进入市场。3.日本学者梅桌忠夫—提醒了信息产业的拟人律演进机制1963年,梅棹忠夫发表《信息产业论》一文,首次提出“信息产业”的概念。他的理论提醒了信息产业的拟人律演进机制,由此引起人们对于“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关注和争论,猛烈地影响了60~70年月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三.信息产业的构造与测度1.波拉特信息产业构造与测度方法〔1〕信息部门分类波拉特将信息部门分为两级: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一级信息部门划分八大类;二级信息部门比较简单,他把非信息企业中从事规划治理、争论开发、信息处理、通信、文秘、广告等工作的部门称为“准信息部门”。〔2〕信息劳动者分类依据美国人口普查与劳工统计局列出的422种职业,从中归纳出5大类信息职业:学问生产类、学问安排类、市场调查与治理类、信息处理类、信息设备类。见表8.2。2.信息产业的宏观构造及投入产出分析〔1〕信息产业分类——六局部分类法从宏观上可以把信息产业划分为信息工业和信息效劳业。从国民经济活动的独立行业来看,信息产业包括6个组成局部。①信息根底设施业:包括计算机、通信,记录设备制造、播送电视及其他传媒设备制造、信息建筑物建筑装修等行业。②信息生产开发业:包括争论开发、制造创新、数据库开发以及气象、测绘、勘察、计量等行业。③信息报道安排业:包括新闻报道、播送电视、报刊杂志、出版印刷以及教育等行业。④信息传播流通业:包括邮政、电信、计算机网络等行业。⑤信息供给效劳业:包括文献效劳、报导效劳、检索效劳、询问效劳以及网络内容供给效劳等行业。⑥信息技术效劳业:包括软件开发、信息处理、系统集成、以及技术培训维护等行业。〔2〕信息产业分类——三层次分类法我国学者借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提出的信息产业构造,考虑信息产品的性质,认为广义的信息产业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技术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和准信息部门三个部门群,见图8.1。第3章信息产业治理其次节信息产业治理根底主要表达了信息产业的特征和作用信息产业的内部构造与外部关联信息产业的治理体制。一.信息产业的特征和作用1.信息产业的特征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IA〕认为,信息产业是依靠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创新手段,制造和供给信息产品和信息效劳的生产活动组合。这个定义简明扼要地提醒了信息产业的根本特征:1)信息产业是技术、学问、智力密集型产业;2)信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增值型产业;3)信息产业是更新快,受科技进步影响大的变动型产业;
4)信息产业是幅射面宽的高渗透型产业;5)信息产业是省资源、低公害的产业;6)信息产业是增长快,需求广的产业。2.信息产业的地位和作用(1)信息产业的形成和进展,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核内容;
(2)信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进展的动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根底;
(3)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进展具有先导作用;
(4)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构造具有软化作用。二.信息产业的内部构造与外部关联1.信息产业的内部构造信息产业的内部构造主要包括产值构造、就业构造、部门构造,投资构造、技术构造、产品构造、组织构造和区域分布构造等。这里主要考察其产值构造和就业构造。〔1〕产值构造—不同国家产值构造不同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其经济进展水平的重要特征,可用于描述各产业之间的构造比例。信息产业各部门占GNP或GDP的比例就构成了信息产业的产值构造。世界国信息产业部门的产值构造中消失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二级信息部门对GDP的奉献存在差异。美国、新加坡一、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大体持平;日本、匈牙利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略低于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英国、澳大利亚一级信息部门的产值明显高于二级信息部门的产值;中国的状况与英、澳类似。这说明世界各国的信息产业进展道路并不一样。参考表8.5和表8.6。〔2〕就业构造——不同国家就业人员比例不同①四大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规律20世纪四大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规律是:农业从业人数渐渐下降;工业从业人数开头明显上升,后又渐渐下降;效劳业和信息业从业人数始终在不断上升。兴旺国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已到达甚至超过50%。我国1982年农、工、效劳、信息业的从业人数分别为百分之71.98、12.98、6.27、8.77。②信息职业中不同国家的从业人员的比例不同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OECD〕将信息职业划分为信息处理者、信息生产者、信息安排者和信息根底设施职业者。12个兴旺国家中信息处理者所占比例都比较高,一般占60%以上,以下依次是信息生产者、信息安排者、信息根底设施职业者。进展中国家则不同,主要信息人员是不是信息处理者,而是生产者和根底设施职业者。中国2023年信息处理人员只占16~30%。2.信息产业的外部关联影响信息产业进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很多,包括消费构造、社会构造、贸易构造、市场机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社会可供给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兴旺程度等,其中消费构造和社会构造是打算因素。〔1〕消费构造恩格尔消费构造理论普遍适用,我国城镇居民1985-1995年消费构造的变化是一个例证〔表8.8〕。〔2〕社会构造社会构造因素包括人口构造、阶层构造、城乡构造、家庭构造、文化构造等,其中人口构造是劳动力构造的根底,直接影响信息产业的形成和进展。人口构造包括年龄构造、性别构造、民族构造、文化构造等,其中文化构造对信息产业的影响最大。一般说,人们受文化教育水平越高,对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高,信息消费支出也越大。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提高〔表8.9〕,但与兴旺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异。注:①1964年文化程度人口是7岁及以上年龄的文化程度人口。不识字或很少识字人口中
包括不在校儿童,未包括475万文化程度不明人口。
②1990年大学文化程度包括大专,高中文化程度包括中专。
③本表数据不包括港澳台人口和中国人民现役军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3〕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带动度——信息产业部门的最终产品每增加一单位产出时,带动国民经济系统各部门总产出的增长量称为信息产业的带动度。感应度——国民经济系统各部门的最终需求每增加一单位时,信息产业部门相应增加的总产出,称为信息产业的感应度。三.信息产业的治理体制集中式的治理体制主要是由国家依据既定打算对信息产业的进展进展有意识的掌握和协调,使信息产业各行业、各部门实行统一的打算、分工和治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分散式的治理体制主要是由市场需求自发地对信息产业各部门进展协调,政府一般不作干预。世界各国的信息产业治理体制多承受两种模式的特长,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只不过是有的国家偏重于集中,如日本;有的国家强调分散,如美国。在我国建立宏观集中与微观分散的信息产业治理体制,即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整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是必要而合理的选择。第3章信息产业治理第三节信息产业政策
主要表达了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信息产业政策体系,国外的信息产业政策。一.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1.从国情国力动身;2.听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展的实际需要;3.符合信息产业进展的一般经济规律和具体特征要求;4.与本国其他产业政策或信息政策相互协调,并与其他国家的信息产业政策相互协调。二.信息产业政策体系进展政策:包括信息产业的进展方向、进展战略以及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战略规划部署等。投资政策:有关风险投资、穿插融资、引进外资的政策以及国家为扶持信息产业进展而实行的优待贷款、税收、补贴、产业进展基金等政策措施;技术政策:包括技术创新、技术转让、技术引进政策以及推动信息产业进展的关键技术选择等。人才政策:信息劳动力的进展措施,如信息专业人员的培育、考核、定级制度以及人才流淌政策。市场政策:信息产品、效劳质量标准与标准以及市场交易活动的治理方法,反不正值竞争与制止行业垄断等政策措施。国际政策:涉及信息产业进展的各种进出口限制,如对国外信息效劳供给者的市场准入及其限制措施,对越境数据流的掌握等。根底设施政策:作为社会公共品的信息根底设施建设与进展措施,特殊是通信网络等根底设施的统筹建设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各种相应的信息产业法律和法规,如电信法、信息公开法、数据爱护法、学问产权法、新闻出版法等。三.国外的信息产业政策1.美国的信息产业政策—三个根本特征〔1〕依靠私营部门和市场自由竞争,尽量削减和消退不必要的规章等市场障碍,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高效率并以合理的价格向公众供给效劳,这是美国政府进展信息产业的一个根本政策原则。〔2〕政府准时公布有关信息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信息产业,特殊是对国家竞争力有关键影响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进展,如1993年克林顿政府公布的“国家信息根底构造”〔NII,俗称“信息高速大路”〕打算。〔3〕除听从国家安全、学问产权和个人隐私等方面考虑需要进展强制标准外,要求削减政府干预,保证信息新产品和效劳通过建立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淌是美国信息产业政策的一个根本特征。如1994年美国又发出“全球信息根底构造”〔GII,俗称“全球信息高速大路”〕的建议。1997年,克林顿政府公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2.日本的信息产业政策3.欧盟的信息产业政策4.印度的信息产业政策一.信息化的内涵1.信息化的概念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首先使用“信息化”一词。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兴旺且在产业构造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工业社会是有形产品制造新价值的社会,信息社会可以定义为无形的信息制造价值的社会。第四节信息化一般认为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承受信息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2.信息化的几个进展阶段〔1〕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阶段这是信息化进展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进展中国家正处在这一阶段。信息产业化是指由分散的信息活动演化成整体的信息产业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机构企业化,信息效劳产业化。产业信息化是指在由同类企业〔非信息企业〕所组成的各个产业部门内,通过大量承受信息技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效益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治理智能化,商业贸易电子化。〔2〕经济信息化阶段这是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互补共进过程,新兴工业国家正处在由初级阶段向经济信息化过渡的阶段。经济信息化是指通过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掌握,在社会经济生活和国民经济活动中逐步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信息经济所制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主导地位。〔3〕社会信息化阶段这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主要工业兴旺国家正在从经济信息化走向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在人类工作、消费、教育、医疗、家庭生活、文化消遣等一切社会活动领域里实现全面的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信息成为社会活动的战略和重要财务、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信息人员成为领导社会变革的中坚力气。3.中国信息化根底构造〔CII〕中国信息化根底构造如图8.2,从内部构造来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层次。公共电信网络,是传输信息的硬件保障,只负责高效传输信息,不涉及其内容。信息网络,是集成多种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而形成的,它不仅传输信息,还能对传输的信息进展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空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DB54T 0007-2023 黄瓜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 跨境电商市场调研与策略分析报告
- 医院改善服务行动方案
- 六年级美术空间艺术教学案例
- 五年级语文后进生转化总结报告
- 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技巧实战指南
- 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方案及教学目标
- 完形填空高频词汇快速记忆技巧
- 幼儿心理发展及行为观察记录范例
- 2025年竞选大队委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人高考高升专试题(含答案)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练习题+答案
- 船舶高级消防课件
- 管理岗位津贴管理制度
- 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专题报告
- 麻醉科院内感染防控体系
- 2025年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程部管理培训课件
- DB31/T 978-2016同步注浆用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范
- 【DAMA】2025智变-AI赋能政府与央国企智能化转型白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