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论 1HYPERLINK\l”_Toc330479595"一、项目概述 1HYPERLINK\l”_Toc330479596”二、方案概况 2HYPERLINK\l”_Toc330479597”三、选址概述 3HYPERLINK\l”_Toc330479598”四、项目能耗分析 3HYPERLINK\l”_Toc330479599"五、结论及建议 3二、孙圩孜乡教育概况 7HYPERLINK\l”_Toc330479603"三、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8_Toc330479605"一、项目所在地基本条件 11二、选址优势 14HYPERLINK\l”_Toc330479607”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6HYPERLINK\l”_Toc330479608”一、建筑设计 16二、结构设计 20HYPERLINK\l”_Toc330479610"三、公用工程 22_Toc330479612”一、环境现状 28二、环境质量标准依据与环境保护方案 28HYPERLINK\l”_Toc330479614”第六章卫生、安全及消防 31HYPERLINK\l”_Toc330479615”一、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31_Toc330479617"三、消防 33第七章节能、节水 34HYPERLINK\l”_Toc330479619”一、必要性 34四、能源管理 35第八章招标方案 36HYPERLINK\l”_Toc330479624”一、招标方式 36HYPERLINK\l”_Toc330479625”二、招标范围 36HYPERLINK\l”_Toc330479626”第九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39HYPERLINK\l”_Toc330479627”一、项目管理 39HYPERLINK\l”_Toc330479628"二、实施进度计划 39一、估算范围 41HYPERLINK\l”_Toc330479631"二、估算依据 41三、投资估算 41第十一章社会效益评价 42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42三、社会评价结论 43HYPERLINK\l”_Toc330479638"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44HYPERLINK\l”_Toc330479639”一、结论 44HYPERLINK\l”_Toc330479640"二、建议 44萧县张庄寨镇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PAGE33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萧县新庄镇教师周转宿舍工程(二)承办单位:萧县教育局(三)建设地点:萧县新庄初中院内(四)项目性质:新建(五)项目法人代表:刘继新(六)项目建设期:本项目计划建设期6个月。(七)可研编制单位: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八)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1、编制依据(1)《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皖发改投资【2012】413号);(2)《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市发改社会【2012】198号);(3)萧县教育局《萧县2012年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申请》(4)萧县教育局《关于编制萧县2012年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6)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7)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2、编制范围本项目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5)工程技术方案(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效益分析(10)项目结论与建议二、方案概况(一)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教师周转宿舍。总建筑规模:1440平方米,全部为重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75万元。(二)项目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资金175万元.三、选址概述本项目是在萧县寿楼初中院内建设,萧县萧县寿楼初中现有较为完善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和使用的需要。萧县孙圩孜初中,交通便利,便于项目的建设和使用。项目学校可利用现有的供水、供电设备,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的需要。四、项目能耗分析(一)需水量计算本项目完成后,可解决全镇40名教师住房问题,本项目用水量主要考虑生活用水,每人每天按20升计算(做饭、洗衣、冲洗用水),40名教师月用水12吨。年平均用水量为192吨.(二)耗电量计算各学校用电负荷按面积系数法进行计算,每天每人按1。5度计算,40人日用电量80度,年用电量1044万度。(三)煤气用量计算煤气每月每人按7公斤计算,40人月用煤气量280公斤,年用煤气量2240公斤。五、结论及建议(一)结论本项目建设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切实可行,资金来源有保障。本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解决全镇40名教师住房问题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推动萧县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效益较好.因此,本项目切实可行,应早日实施,尽快发挥其良好的效益。(二)建议为保证本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1、争取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使学校建设和发展能够稳步进行。2、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源。3、本项目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抓紧做好设计、施工工作.同时建设期间应做好施工和教学的协调、衔接工作,防止互相干扰,以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4、本项目工程在中学校区内建设,并且工期较紧,承办单位应做好其中的协调、衔接工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环保“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第二章项目区教育概况及项目建设必要性一、萧县教育概况萧县是拥有141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教育大县、国家级贫困县。是汉文化的故乡,淮海战场主战场。亦是著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历史底蕴厚重,重教传统绵长。目前,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334所,在校学生215131人,教职工16879人,其中专任教师10597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5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省级示范高中2所,省级示范初中2所,省级农村示范小学1所,省教育厅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艺术特色学校各1所。市级示范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10所。民办教育迅速崛起,全县民办教育机构已发展到77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4所,幼儿园59所;固定资产总值5.8亿元,在校学生44044人,教职工2319人。民办学校已成为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要成份。近年来,我县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日趋规范,教育科研形成特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我县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县,2010年高质量地完成了监测任务,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2011年5月省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专家组对我县进行了抽查,省专家组对我县教育工作十分满意,给予高度评价。我县高中教育成绩日益显著,2009—2011年三年全县本科上线考生分别为3129人、4181人、4576人,累计达11886人;其中应届本科上线分别为1594人、2146人、2409人,累计6149人;本科上线率在全市始终处于先进行列。近几年的中考也名列前茅,我县700分以上考生占全市700分以上考生总数每年都超过40%。我县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和校干培训,特别是2009年开始实施了以“3336"工程为重点的音、体、美紧缺学科教师培训,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小学100%、初中95%、高中82%。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其中普通中专1所(萧县师范),成人中专2所(教师进修学校、函校),职业高中4所(职教中心、县一职高、黄口职中、郝集职中).职业教育相对薄弱,中职学校规模小,条件差,职教发展和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目前,正积极筹建安徽防腐蚀工程技术学校、宿州保全职业技术学校2所新校。届时,我县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将得到有力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将大幅提升。二、萧县新庄镇教育概况新庄镇地处安徽省萧县最北部,属农村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新庄镇土地面积11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8200人,下辖行政村15个。1所初中,在校学生195人,教职工55人;11个小学布点学校,16个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3685人,教职工308人。幼儿园3所。为均衡我镇教育资源,教师大部分异地工作,离家20公里以上的有120多人。该乡教育环境令人欣慰,对贯彻我国教育方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我镇基础教育工作发展,做出了很大成绩。川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实行四大教育民生工程,即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生学杂费,免除教材费,补助贫困住宿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校安工程,特别是校安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变了教学环境,2009、2010、2011三年校安工程共投资1000万元,建造成11000平方安全校舍,投入薄弱资金近200万元,更新了围墙,硬化了路面。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师生的精神面貌、教风学风、校风校训较前有较大的改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全乡教职工308名,其中支教教师7人,居住地远离学校的教师120人。共需入住周转宿舍的教师127人,本次入住教师40人,入住率30。8%.三、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是稳定农村特岗教师队伍的需要.自国家特岗教师计划以来,萧县为满足农村学校对紧缺学科教师的需要,配备了一批特岗教师,这些教师来自全县各地,被分配到偏远农村学校,他们工作积极,充满了热情,但由于学校没有教师宿舍,也给他们生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周转宿舍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使他们可以更加安心工作,扎根基层。2。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是满足名校名师支教和交流的需要。为了缩萧县张庄寨镇之间的办学差距,自1997年启动城乡教师对口支援计划,截止目前孙圩孜乡共有10名支教教师,40公里以外的外乡镇教师120名,教师住宿难是困扰支教教师的头等问题,周转宿舍的建设将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支教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与他人分享,有效地促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3.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是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需要。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进行,农村寄宿制生活用房的建设为学生解决了住宿问题,但村、点校的撤并使广大农村教师工作单位距原来居所较远,他们没有能力再购买住房,给工作带来许多生活困难,周转宿舍的建设能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完备的后勤保障。4.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需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序进行,农村人口进城购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广大农村教师也是进城购房群体的一员,这样一样居住地远离学校的教师住宿问题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难题,周转宿舍的建设是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种有效途径。(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的建立符合萧县“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在萧县“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教育工作做出计划,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夯实教育基础能力,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任务,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到‘十二五’末期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85%以上。”而萧县新庄镇教师周转宿舍楼建设符合萧县“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标准化学校建立,使生源增多的同时还对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了推动作用,对萧县未来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本项目萧县“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因此项目是可行的。2.满足社会对提高基础教育综合水平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大发展的机遇,这势必促进教育市场、教育服务及相关办学模式的发展。萧县新庄镇教师周转宿舍宿舍楼的建设,加强“寄宿制”正是按照市教育局的战略布署,顺应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体现,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走内涵发展之路,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本项目建设满足了社会对优质基础教育综合水平的需求,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第三章场址概况及建设条件一、项目所在地基本条件(一)气候条件萧县萧县张庄寨镇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0℃,年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11.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二)水文条件项目区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项目区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镇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00万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丰枯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三)地质地貌项目区主属黄淮海冲击平原,地面高呈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拨高度介于32-50米之间。土壤为潮土类、褐土类、石灰土类、棕壤土类、砂疆黑土类,以淤土、两合土、沙土、盐碱土、土淤土为主,其中淤土平均有机质1。35%、碱解氮含量为70mg/kg、速效磷含量15mg/kg、速效钾含量120mg/kg、PH值为7。0,两合土平均有机含量1。25%、碱解氮含量60mg/kg、速效磷含量12.5mg/kg、速效钾含量100mg/kg、PH值为7。2,沙土平均有机质含量1。1%、碱解氮含量为50mg/kg、速效磷含量8mg/kg、速效钾含量75mg/kg、PH值为7.5。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四)工程地质条件项目区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①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③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④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层厚不详.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五)交通运输条件方针。该项目建设标准较高,对环境基本无污染,采取集中供水、供热;垃圾堆放在学校配置的环卫桶内,统一处理,符合环保要求。从以上各方面分析,本项目建成运转后对所在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第六章卫生、安全及消防一、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该教师周转宿舍楼建成投入营运后,不产生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对人身体无危害。产生的危害因素有以下几点:(一)火灾隐患,学生宿舍楼已配置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二)该楼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场所,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二、劳动安全卫生主要是针对本项目在建设期间及建成后的正常工作阶段所涉及的有毒、有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影响.(一)国家标准和规范1、国务院令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11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4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发布);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4—2006)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0、《建筑物防雷设施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二)卫生安全措施在项目完成的实施过程中,都应严格执行国家规范。采用绿色环保装修材料,并设置防盗装置。建筑设计中,注重在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实施疏散,对各类人员交通流线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以保证遇灾害时人员的顺利撤离。(三)劳动安全措施1、加强防火工作(1)按照学生宿舍楼的整体设计要求,建设要符合防火规范要求,消防设施配套齐全.(2)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防火知识教育和防火训练.教职员工吸烟要规定地点,不得在火灾敏感区吸烟及随意动火。(3)要成立以组长为首的防火、灭火指挥小组,要定期检修各类消防设施,每天要有人值班和巡查,要有主要领导带班,一旦失火,要组织好疏散和灭火工作,并及时报警2、防火防爆本项目耐火等级为二级,有关防火措施应严格按建筑防火规范设计。3、。电气安全用电安全措施:本项目采用TN-S接地系统,建筑物内一般场所的插座配电采用三相五线制,并加漏电保护开关。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按规范要求分别设有负荷保护和短路保护,对走廊等处安装高度较低的照明灯具加装防护设施或采用安全电压供电。防雷措施: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设计建筑物设防直击雷、感应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三、消防(一)影响消防安全的危险因素及措施宿舍楼安全出口应满足人流密集时的疏散要求,安装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电气设备安装考虑保护措施,以免发生引燃和短路现象,引起火灾。在适当的部位设置防电气火灾的漏电保护装置.(二)室外消防设施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本项目合理地确定多层建筑的位置,满足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要求,建筑物的周围留有满足消防车通行的环形消防车道,同时设计消防给水系统,管径不低于100mm,室外消火栓与建筑物均匀布置,确保消防用水量。(三)室内消防设施按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防火分区,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要害部位可设局部气体灭火系统.第七章节能、节水一、必要性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很低,消耗指标很高,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潜力很大。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建设采用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以达到最少的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二、节能措施1、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设计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产品,选用高效节能灯具,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照明灯具数量,以节约电力资源。2、卫生间给排水设施采用新型材料和节能设备,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三、节水措施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如供水设施、卫生洁具等配件要符合标准,提高耐用度,防止漏水,以达到应有的节水功效。卫生间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消耗,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四、能源管理建立水、电管理制度和机构,加强水、电的计量管理,并明确管理责任,防止水、电等的跑、冒、滴、漏和空耗等,提高节能效果。第八章招标方案为节约投资,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避免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编制了本项目的招标方案。在招标过程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一、招标方式本项目招标方式将采用公开招标.招标组织活动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安徽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省、市有关规定实施。二、招标范围本项目招标范围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设备、主要材料等的采购等,面向社会全部进行公开招标。鉴于本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该项目的招标活动委托给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相关服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具体程序如下:1、本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履行项目审批手续,取得批准后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标。2、招标人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3、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1)勘察设计招标勘察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对项目的设计进行公开招标时,公开挑选勘察设计单位,投标人的资质要求具有相应的资质。(2)施工监理招标施工监理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监理招标时,公开选择施工监理企业进行项目的监理。投标人的资质要求具有相应的资质。(3)施工企业选择招标依据工程的需要,采用总承包方式,选择施工企业.本工程要求具有相应的资质,公开选择投标人。(4)主要材料采购招标依据项目的需要,公开选择生产厂家,投标人的设备技术水平应符合本项目设计要求,质优价廉且有可靠的售后服务。(5)设备采购依据项目的需要,实行政府采购制,并应符合《宿州市市级政府投资工程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要求.第九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一、项目管理本项目在建设期,应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按计划安排的工期完成.(一)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对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二)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三)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四)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挤占。二、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承建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对各项工程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积极开展工作。本项目实施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1、前期工作:可研编制及批复、准备设计资料等。2、勘察、设计:建设场地勘察和项目设计等。3、改造施工:对建筑重建施工。4、竣工验收:交工验收。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各阶段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交叉,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2012年7月——2012年12月。项目实施进度表时间项目789101112可研审批勘察、设计重建施工竣工决算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估算范围本项目投资估算范围包括:(一)土建工程、装饰工程、水电安装、消防工程等;(二)工程建设其他费: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审费、工程监理费、招标代理费等;(三)生活设施设备添置二、估算依据(一)当地原材料价格、相同、相似项目价格参考;(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教师周转宿舍设备统一采购价格。三、投资估算(一)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175万元。其中:土建及装修费用147万元、设备添置20万元、其它费用8万元.四、资金筹措申请省级以上预算内资金175万元.第十一章社会效益评价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国家要富强,首先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与文化水平.因此,国家对教育水平十分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学校的各项功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功能齐全,宽敞明亮,环境优越的住宿场所,对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水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该项目的建设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完全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因此,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硬件设施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基础,项目建成后,将更加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扎兰屯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一)各级组织及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支持和参与程度。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对于人和不同群体社会地位的影响力度已经大大提高,特别是通过教育的普及,它与整个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我国公共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