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课件_第1页
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课件_第2页
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课件_第3页
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课件_第4页
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一轮复习中

对处理基础知识的几点思考丰县华山中学程真共识:一轮复习最核心最关键的工作是在通史的基础上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使知识系统化,扫除理解上的障碍。我们围绕的一切都是对基础知识点的处理。变化:知识点的面到底有多宽;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有效的对知识点进行合理全面的复习。我试着说说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一、知识点的全面性1、摆脱一些不合理的惯性认识。我们多年的教学容易形成以下几种基本认识。一是中国史比世界史在考试中占的分值重;二是政治、经济史比思想文化史分值重。但这两年江苏试卷的知识点分布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种认识。注:自已统计,可能会有些许出入

趋势:思想文化史比重日益增加,基本上和政治、经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世界史分值已完全和中国史持平,在今年高考中尤其是世界近现代史共28分。占据了23、24、25(部分)三个大题。这也就意味着以后我们不能再对模块知识点做出重要和不重要判断,只要是知识点就应该认真、全面复习。2010年2011年中国史68分64分世界史52分56分政治史27+9=36分33+0=33分经济史21+21=42分15+38=53分思想文化史12+10=22分12+12=24分2、知识点不仅是课本中的文字和考试大纲中的细目。(1)常识。历史常识:天干地支纪年;2008年全国卷第12题的关于判断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与相邻山水关系;皇帝的“谥号”和古人忌讳;大朝代和重要历史阶段的大致年代。例:当罗马帝国为治理广袤的土地而开始形成《万民法》时,当时中国可能正在发生:A秦统一六国B文景之治C三国鼎立D贞观之治

给学生讲清楚,为知识点的纵向、横向联系打下基础。地理常识。例(11年福建高考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文学、时政热点等常识。如(2011江苏)第19题第24A,以本拉登被击毙,日本核辐射时政为切入口,引用历史的热点。历史知识点是宽广、无限的,我们应该掌握重要的生活常识。(2)书中的脚注和图、表。脚注:最具代表的例子是我们熟悉的“榷场”和“瓦肆”。这两个名词本来就是教科书最下部的注释,但没想到却成为了高考出题的题眼。例(11年浙江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不要忽视教科书上的任何信息,我们要从中挖掘知识点

(2)书中的脚注和图、表。图、表:高考赿来赿重视图表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江苏历史试卷选择题中有2、7、11、17四个题。通过图表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主要革命力量和革命思想;《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的变化;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附的地名也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北京的叫法有幽州、南京、中都、大都、北平等几种。

教科书中的图不是白给的,我们要从中梳理和联系知识。(3)课外读物。今年江苏高考史料摘自重点著作以及提到的著作:《全国劳工关系法》《唐书》《与公肃甥书》《南台备要》顾炎武《日知录·廉耻》顾炎武《亭林文集》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民国二十六年版)奇波拉《欧洲经济史》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共16本。因为高三学生时间和能力的限制,课外读物不可能成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来源,但由于现在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和情境题,我们教师可以找些好的材料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训练他们的能力。从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江苏省考试大纲”细目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历史、地理、时事等常识的补充和对教科书注解、图表等隐性知识的挖掘。要做好常识的补充,需要我们进行整理和学习;对图表挖掘到什么程度,要以学生的理解力和它在考试大纲要求的层次为基础,最好以情景材料为方式,让学生了解或理解其中的知识。二、知识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1、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扎扎实实搞清基本概念,基本史实,防止相似之处的混淆,避免张冠李戴。考察知识点的准确性也是高考的重要一环,如水排是不是灌溉工具;毕昇是印刷术的发明者吗这两个易混的知识点高考中都考过。我们的一轮复习必须要对知识点的准确性进行落实,我们无法想象带着各种各样的错误和混乱进入第二轮复习。落实知识点的准确性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毕竟是强调的东西记的快、深。

我们要想做好这个工作主要还是积累和学习,在我们整个五本书当中,这种易错和易混的知识点很多,我举些例子,来引起大家的重视。(易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法、道、阴阳等各家思想都得到了发扬,只是法家、道家、阴阳家做为派别衰落。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造纸术最晚在西汉就已发明,东汉蔡伦是改进造纸术。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但现在并没形成。(易混)土地国有制和土地公有制新民主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和近现代民主思想2、系统性知识点的系统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知识点全面、准确的前提下,“以本(所有基础知识)为本、以纲(江苏省考试大纲)为纲”,六册教材,从基础知识到注释,从文字到插图所隐藏知识,都要按照章节和考试大纲,列举清楚,做到知识清晰、主次分明,我认为知识罗列的系统性在我们的复习当中起基础作用。系统性的另一方面指关联知识点的系统性也就是我们说的联系性。我们教学当中都有这样一个经验,把两个相近或相对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既能快速的讲解清楚,又能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知识点复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我们熟悉的一个知识点: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的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我们在教学中都会大量采用这种方法来处理知识点,但是很多有随意性和不完整性。想到了哪个知识点就联系哪个知识点。如果我们能以教研组为单位(一个人很难完成),对所有相联系知识点做一个系统的梳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应该相联系;这些知识点的联系应该到什么程度,并最终形成系统化的文字,那么对我们的讲课和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关联知识点的系统性对知识点复习起关键作用。三、知识点的层次性《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对知识点的能力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为了解(知道)层次:即准确地识别和记忆基本的历史事实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主要的历史结论;二为理解(认识)层次:即理解事物(情)的主要特征以及基本的历史概念、结论和观点,理解历史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理解历史材料的内容、要旨。三为运用(分析)层次:即达到前两个层次的前提下,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将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与所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论证。可见,我们对每个知识点的挖掘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知识点的处理应做到全面、合理、层次分明、联系高效。对于第一轮复习,重点应放在第一、二层次上,第三层次不要过多讲解,主要还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材料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基本达到。四、处理知识点的基本方法

对知识点有了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后,我们还应该有处理知识点的一些方法,来为我们接着的课堂教学打基础。借鉴别人的经验,我认为有几个方法值得我们参考:(1)搭架填隙法。

即处理知识点时,根据章节目录和考试大纲结构顺序,首先搭起知识点的基本骨架。再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把具体内容对号入座,填满骨架空隙。纵观全局,把握总体。(这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处理方法)(2)专题归类法。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浓缩”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4)演绎论证法。

即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概念,先摆出结论,然后推演、举例、说明之,以提高论证能力。如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从以下3方面汇集史料加以论证;①长征初期形势危急;②遵义会议的重要内容;③会后时局胜利发展。

(5)纵横对比法(联系法)。

它可分为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两种。前者就是反同一事物按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如我国古代史上土地制度的演变。后者就是把同一事物按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如我国近代史上两次思想论战的异同。通过对比,区分异同,分析缘由,使形成的历史概念更加准确和清晰。

(6)列表整理法。即使据复习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制表,然后再按照表内各栏项目,整理历史知识逐项填写。而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又培养了归纳、比较能力常用的表式有下列几种:专题综合表、分类串线表、同类事件比较表、中外历史对照表等。

(7)其它趣味方法。加上趣味的知识点,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一般可采用诗、词、歌谣、对联或用谐音等方法。我曾看到过一位老师把整三册必修内容编成打油诗。我这里提供两课。例:课标二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秦政制权集中始皇帝皇权核三公九在中央①位职权配又牵②郡县制控地方③选考官定制度④律细苛是工具⑤官僚制原则定⑥注:①三公九卿制②地位、职责、权力既配合又牵制③打破血缘按地域划分行政区④选拔考察官吏的一套制度⑤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⑥官僚制度的确立,由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行政管理机构,形成组织管理严密的职能系统。。课标三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至元政演变削相权强皇权削地方强中央中枢权决审执①三六制体制变②官僚制重选官察九科荐门考③官僚制渐成熟保廉效监察立监皇帝谏议制政治善控管强纳新生统基稳④注:①决策、审议、执行权力②三省六部制把决策、审议、执行权力分解,即明确了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