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法的研究及在车身焊装车间的应用_第1页
成本分析法的研究及在车身焊装车间的应用_第2页
成本分析法的研究及在车身焊装车间的应用_第3页
成本分析法的研究及在车身焊装车间的应用_第4页
成本分析法的研究及在车身焊装车间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成本成本分析法的研究及在车身焊装车间的应用姓名:姜振姓名:姜振学号:1231675所在院系:汽车学院职业类型:工程硕士专业领域:车辆工程指导教师:王宏雁副指导教师:唐胜国二〇一六年二月AdissertationsubmittedtoTongjiUniversityinconformitywith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TTitleCandidate:Candidate:StudentNumber:School/Department:SchoolofAutomotiveStudiesDiscipline:EngineeringMasterMajor:AutomotiveEngineeringSupervisor:May,2010成本分析法的研究及在车身焊装车间中的应用姜振同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同济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同济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PAGE17摘要企业只有在恰当的时机提供质量良好、价格较低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发展和进步,这与企业低成本控制目标有关,只有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投入,企业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通过对J汽车公司焊装生产线的现场调查研究,发现生产现场存在大量的浪费,制约了生产效率提高和设备使用率的提高,诸多浪费均造成生产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且成本管理方法粗放落后,难以通过成本核算识别出需要改善的内容。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利用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结合应用,寻找适宜的成本管理方法和现场改善方向。关键词:焊装车间;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同济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目录ABSTRACTInordertosurviveinthefiercecompetitiveenvironment,enterprisesmustprovideproductswithhighqualityandlowpriceattherighttime.Howtoprovidehighqualityandlowpriceoftheproductorservicemusttakeintoaccountthecostofenterprises,onlylow-costproductscanprovidemoreprofitsfortheenterprise,ensuretheenterprisetowininthefiercemarketenvironment.ThroughthefieldofJautomotiveweldingproductionlineinvestigationandstudy,foundthattherearealargenumberofproductionwaste,restrictingtheproductionefficiencyandimproveequipmentutilization,manywastecausedincreasedproductioncost,wastecanbeclassifiedintothefollowingaspects:productionplanning,productionisnotbalanced;unbalancedproductionline,theproductionefficiencyislow;thelowlevelofautomationequipment,productconsistencyisnothigh;theemployeesdonotregulatetheoperationofthesitemanagementleveldifference.Throughthedevelopmentofthisproject,useleanproductiontoolsandmethodstoanalyzeandimprovethesewaste.Keywords:costmanagement;leanproduction;activitybasedcosting

目录2566第1章引言 616383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6218681.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6222801.1.2精益运营模式的定义 753051.1.3企业成本管理 8152431.1.4课题探究与剖析的作用 10289451.2国内外研究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潮流 14136911.2.1国外研究成本管理的基本情况 14206021.2.2我国探究成本管理的基本情况 1716698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1313471.4本论文研究的整体框架 22313051.5本章小结 2420086第2章理论基础 2451982.1成本管理理论研究 258602.1.1标准成本管理 2675212.1.2作业成本管理 29243072.1.3对比研究与剖析成本管理理论 31234992.2标准成本法 3439182.2.1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描述 34272792.2.2标准成本法的缺陷和短板 35234512.3作业成本法 3649892.3.1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36205972.3.2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4268162.3.3核算作业成本法的流程 44276712.4本章小结 473644第3章焊装车间成本管理方案的确定 47125073.1成本管理思想的确定 4719903.1.1精益成本管理的观点阐述 47309443.1.2精益成本管理的内容阐述和分析 48280153.1.3创建精益生产成本管理模型 50317073.2明确核算成本的可行方案 573183.2.1全面结合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必要程度分析 57164663.2.2结合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前提 58127513.3.3结合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解析 58153203.3本章小结 60559第4章焊装车间精益成本管理方案应用 60168994.1车间简介 60187984.1.1车间生产类型及特点 6182394.1.2车间生产规划与工艺流程 62204384.2研究和解析车身生产成本管理方案 64297784.2.1车间生产制造成本的种类划分 64161194.2.2明确成本项目 67326174.3核算车间产品制造生产成本的方案 69171204.4本章小结 79307875焊装车间成本核算 80282155.1制定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法 80188705.2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法分析成本差异 91164075.3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法作用分析 93162665.3.1有利于了解产品成本结构 93250525.3.2有利于对生产批次进行合理调整 94326635.4本章小结 9592816总结与展望 9722757致谢 101同济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章引言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客户需求变得多元化,产品生命周期也逐渐压缩,客户的需求从过去单一、固化以及模式化的需求升级为差异化与多元化的需求。如今随着客户需求不断调整与改变,企业特别是制造领域的企业必须增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使客户需求得到满足。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渐加强,制造企业与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要求更加严苛,这表现在产品与服务的品质Q(Quality/质量)、投入的成本与费用(Cost/成本),D(Deliver/交货期),S(Safe/安全),M(Mood/员工士气)等五大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而言,成本是最核心和关键的因素。如今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企业都追求快捷、精准、优良以及压缩成本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质上是为了实现客户较高的满意度以及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成本投入。所以,企业只有将精益的理念贯穿于成本管理的每个阶段和环节,才能实现精益求精的目标,同时创建起建立在精益思想之上的成本管控系统,使企业成本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将具有价值的成本信息作为企业达到精益运营的基础。1.1.2精益运营模式的定义精益思想是从精益制造、实时生产与流程再次塑造等衍生而来的。在作者JamesP.Womack和DanielT.Roos于1990年共同完成创作的作品TheMachineThatChangeTheWorld:TheStoryofLeanProduction》中,将精益制造的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而且第一次阐述了精益企业的理念。二人于1996年共同编著的《精益思考》一书把精益生产方式从经验升华到理论的高度,至此精益的理念得以问世,他们提出精益管理模式坚持“解读客户价值”、“对价值增加的价值流进行识别”、“打造产品与流动信息”、“借助客户的力量扩大再生产”、“努力实现完美的目标”。近些年来,Womack一再重申,精益理念最重要的理念是借助尽量完美的过程将完美的价值提供给客户。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精益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不同领域中被广泛传递和运用,抵制和尽最大努力杜绝不同形式的浪费行为,要求企业开展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客户提供有用的价值。精益企业属于一种全新的效果显著的组织方式,它运营的基础是精益思想。精益企业被看做是一个不受单个企业组织限制的集体,具体指核心企业以及以核心企业价值链中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的企业,精益企业能够大获成功建立在统一的内部关系、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及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管理理念,精益运营最重要的观点在于:突出依托核心产品与服务所实现的价值流的地位,在对企业价值流进行深度解读与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增值作业以及非增值作业,而且利用合理高效、全面的手段使非增值作业得以降低和清除,通过最低的资源消耗获得最理想的结果。要达到精益运营的目标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全面运用科学的财务、行政、物流管理等管理理论与工具。借助客户的实际需求,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流,而且在每个层次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投入,从而实现尽善尽美的运营模式,进而对企业的价值链管理进行完善和改进。1.1.3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指的是制造产品所需投入的资金,主要由制造产品过程中支付给劳动力的回报与耗费的所有生产资料。此种解释阐明了成本的普通意义。可是对于不同的学科而言,成本的定义与内涵也有所差异。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不论是马克思提倡的政治经济学,或是包含边际成本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还是广为流传的新制度经济学,都将成本的经济内在涵义作为重点内容,以组成价值的内容、消耗的劳动力资源与资本等多个层面对成本的定义进行描述。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成本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方面的概念。狭义层面的成本是指企业日常行为所产生的、降低所有者权益以及配置给所有者利益没有关联的流出的总经济利益。普遍意义上的成本是指为了实现特定利益或目标需要投入的支出。此处所指的利益可以是无形或以具体形态存在的资产;而支出指的是现金或价值相等的物品。利用计量学的思想,成本的定义并未将成本的经济实质放在首位,而是立足于对成本的精确计量,以成本产生的因素与极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为重点。所以,相比经济学对成本的定义,会计学所阐述的成本重点突出了计量的特点。对于企业成本管理而言,一般情况下,成本均被看做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行为的有效指标,也即是成本-效益原则。基于某一消耗所能实现的最高收益,或是基于既定的效益,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源投入。本论文所作的探究与剖析主要立足于会计学的立场来计量和分析成本的相关内容,进而推动企业成本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本论文所作的成本探究与分析的重点是借助计算机与数据库技术设计与开发成本管理软件系统,借助此系统对原有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将车间层的成本管理放在第一位,突出成本管理的实际操作与运用,所以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是难以对实际生产成本进行精准、及时地计算,无法综合、精确、详细、合理的实施生产管理。此次设计与开发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也就是对产品、服务与企业管理团队关注的成本事项进行科学核算,从而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用于企业计划、管控、决策以及预判等多个方面。1.1.4课题探究与剖析的作用此研究课题所选取案例涉及的车间当前大部分沿用传统的核算成本的方式与手段,也就是制造成本法,对完成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直接材料非、人工费、制造费等。制造成本法的特点包括:(1)传统的成本法根据单一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全面汇总所有制造费用以后,以标准工时作为核算标准,从而计算出全部按照人工工时需投入的制造费用。(2)研究案例选取的车间在对制造费用进行核算过程中,以生产工时作为配置制造成本的标准,是以某个车型的机器为依据,没有从车间的基本的现实状况出发,并未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拟定出各有差异的配置方案,这可能与人力资本不足有关。企业只有在恰当的时机提供质量良好、价格较低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发展和进步,这与企业低成本控制目标有关,只有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投入,企业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所以成本管理对企业而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成本管理能够增强企业核算成本的能力,提高成本信息的精确度,成本信息的功能体现在服务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团队,为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所以成本信息是否准确与管理侧的决策直接相关。借助科学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精准的成本信息。(2)成本管理能够使生产产品的成本得到明显降低投入成本的多少与企业的投资回报直接相关,进而关系到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前景。所以成本管理最重要的事项与核心目标是借助不断改进的行为使企业的成本大幅减少。实际上可利用多种方式来压缩企业成本,借助事前拟定的成本控制方案确定最合理的决策方案;或利用事中对成本的核算与把控,将成本产生的规模限制在既定目标内;亦或利用事后的进一步反思与论证,找到事前与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实施有效的改进手段,获得珍贵高效的压缩成本的做法,使企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3)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员工节约成本企业管理层应当形成这样的认识,即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离不开企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与付出,而且控制企业成本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成本管理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4)成本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依托众多成本管理方案与措施,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成本管理层面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深入剖析并锁定出现问题的根源和制定相应对策。因此,科学的成本管理行为能够提高企业生产、质量、技术、物资以及劳资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水平。(5)成本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企业的核心目标就是创造利润,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创造经济价值,然后扣除相关费用与支出以后,剩余部分就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利用提高收入或压缩成本的方式,企业将实现更多利润。所以基于同一条件,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6)成本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投入的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实力,由于基于同一条件,投入的成本越低,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售价越低,市场份额也将越高。所以就此而言,企业成本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7)成本管理能够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由于受限于资源条件,利用成本管理确保资源高效利用,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更多价值,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目标。一旦企业较为薄弱的环节消耗较大成本,保证受限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是成本管理需格外注意的一大问题。企业能够借助成本的代偿性特点,在提高其他领域成本的基础上,减少受限或瓶颈资源的消耗,最大程度地提高瓶颈资源的边际收益,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回报。(8)成本管理能够改进和完善企业流程在全面深入分析企业作业、作业链与价值链的基础上,找到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缺陷,对增加价值与不增加价值的作业进行明确区分,针对不会使价值增加的企业制定相关手段,进行合并、完善或将作业直接取消,使作业的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持续完善和优化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1.2国内外研究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潮流1.2.1国外研究成本管理的基本情况如今其他国家将科学成本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实际应用作为成本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为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业策划、战略成本管理等。特别是对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而且成果累累。在分析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形成这样的共识,即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不能被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与只是为了有效控制成本而采取控制成本措施的制约,成本管理应当为企业战略管理而服务,在成本管理的基础上不断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成本管理战略(CMS)与战略成本管理(SCM)模式,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由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与成本动因分析三个方面组成,进而对企业成本进行全方位管理。作业成本法的英文名称是Activity-BasedCosting,缩写为ABC,又叫做ABC成本管理法,是受美国学者埃里科勒(EricKohler)、斯托布斯(GeorgeI.Staubus)等人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概念。作业会计思想为ABC成本管理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科勒首次在会计管理中引用。在20世纪30年代,科勒在思考水力发电过程基础上发现,相比间接费用,总成本中,直接材料、人力资源成本所占比例较低,这不同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此外,斯托布斯也深入探究与剖析了作业成本法,对其定义做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为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奠定了有力基础,企业信息化水平也显著提升,随着直接成本不断减少与间接成本不断提高,根据产量、工时等划分间接成本的传统成本法无法准确地体现成本信息。为此,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卡普兰教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罗宾库伯对作业成本法做出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剖析,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成本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如今,ABC成本管理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运用,同时从制造业扩散到零售、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FrederickLindahl(1997)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和适应性》中提出了作业成本法作为会计的一部分已经影响到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组织方面。并指出在MRP、CAD、CAM、MIS全面推广和普及的背景下,MRPII、FMS和CIMS也有了用武之地,随着美国国内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日新月异与物流行业微环境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暴露除了产品成本计量不准和资源浪费等诸多弊端,作业成本法则基于进步的理论基础打破了传统成本法的局限,并且适用于当前工业企业的运营状况。GeorgeVenieris(2008)提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但能够利用作业提高效率,并且管理人员也能够利用作业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工业企业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前,需要缴纳营业税,随和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发票与管理工作的调整是在所难免的,工业企业不是商业贸易企业,普通企业几乎不存在农产品收购与销售发票的现象。1.2.2我国探究成本管理的基本情况如今我国研究人员大都参考和借鉴发达国家取得的研究成果,从企业自身的现实状况出发,实施具体的应用研究工作。以余绪婴、欧阳清等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在对我国成本管理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探究基于新发展形势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模式。王平心、邓为民等学者站在引进作业成本的立场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新模式进行摸索。陈胜群、胡元木等研究人员在研究分析日本成本企划的基础上,对引入欧美国家科学的管理手段、技术与思想进行摸索。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将作业成本法引入国内,与国外相比,研究的起步相对晚一些。许庆高(2009)着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理论部分,证实了作业成本法应用比较广泛,能够与信息技术、会计理论的深入发展相互适应,而且给出了推广与普及作业成本法的方设想。郭衡(2008)把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内部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中小型物流企业,还是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上市工业公司等,都需要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实施内部核算,即工业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问题是一个永远也不会被淘汰的课题。他拥有悠久的历史基础,也在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改造和完善。则作为八大专业中的一部分,针对那些归属不明确,无法直接划入有关专业中的成本费用,需根据专业划分的方式归属于不同的专业成本。吴菲雨(2011)提到,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指的是一种在作业、生产、产品与服务中准确地分摊间接与辅助成本的核算手段。站在专业成本核算的立场,使用此种方式获得的结果经不起检验,所以说服力大打折扣。模拟核算时期实施模拟专业核算的专业是储蓄、速递,在这一时期,为了对专业损益进行核算而开设了单独的核算账户,通过该账户单独归集专业成本费用,而且将运费结算作为速递专业的一部分,所以可以更加实际、如实地使专业损益得到体现。张利霞(2013)认为将作业成本管理思想融入企业文化,让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加强对增值作业的管理。到了责任中心核算时期,结算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部分实质性结算,比如航开始着手航空与干线运费的核算,同时针对不同责任中心相互提供劳务产生的成本也根据内部转移价格实施模拟结算,进而对不同专业的实际损失进行如实体现,从而对各个中心效益做出科学衡量,拟定高效的考评绩效的办法。如今我国邮政核算成本使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责任中心损益和算法、学者王平心于2012年创造了建立在作业基础之上的三重分配法,此种分配方式以管理部分的费用为核心,基于此种方法,管理部门的费用根据预算分配比例与各有差异的分配标准在各个收益部门之间进行配置,以不同受益部门受益不同,计量和评价不同管理部门的绩效,在其发表的《绩效评价的作业基础三重分配法》中,他的观点得到全面阐述和分析。张浩(2013)立足于集成与系统的视角,从钢铁企业的现实案例出发,对将ABC成本法为重点的集成成本管理方法做了全面阐述和分析。郑彦柳(2014)在其发表的《基于工作流元模型的作业成本分析法研究》文章中,阐述了立足于工作流元模型的ABC成本法,对以建模与仿真技术为基础的ABC成本法做了深入探究与剖析。李从东(2015)立足于普遍意义的工作中心列表动态模块化结构,创造了建立在普遍意义之上的ABC成本法,得到的结论是通过ABC成本法能够获得精准、可信的成本信息。相结合研究:二十一世纪初,越多人认为能够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标准ABC作业法不仅有标准,也有作业,标准依托作业而存在,是作业方面的标准。作业以标准为基础。其控制成本的手段是比对实际与标准作业的成本,找到两种的不同,在分析作业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和缺陷,进而拟定相应的完善和改进措施。分析可知,ABC作业法实际上属于租出一定改变的标准成本法,其使传统ABC成本法的成本对象发生改变,而且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与管理成本的手段加入到其中。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研究内容: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对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明确,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对成本管理理论与作业成本法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结合精益生产构建精益成本管理系统的计算模型,第四部分确定为焊装车间生产过程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第五部分是成本管理方案的实际应用及取得的效果。本论文利用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与定量研究结合的研究方式。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实际调查工作,在对企业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探究剖析的基础上,和企业财务人员做深入探讨,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借助生产活动获得的相关数据,最终完成对企业车间成本管理的梳理与分析,提供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具体的可利用以下研究步骤进行研究:(1)对成本相关的资料进行搜索和阅读,深入学习和掌握成本管理的有关理论,归纳分类收集到的资料,把握世界各国成本管理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方向。(2)实地调查研究企业生产车间的基本情况,整理归纳与企业成本有关的资料,深入解析企业车间成本管理的组成内容,同时确定不同成本科目的内在涵义。此外,在和财务部门成本会计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成本方式。(3)立足于成本管理思想创建其成本解析方式,把车间管理的所有成本科目计入模型进行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4)根据成本核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展开讨论影响车间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方案和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1.4本论文研究的整体框架本论文的内容由六章组成,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是本论文的绪论。重点阐述了课题进行探究与剖析的背景,首先介绍了制造行业面临的威胁,然后阐述了精益生产概念与企业管理成本的基本状况,同时对课题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立足于全球各个国家与我国研究成本管理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对本论文使用的研究手段与内容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和分析。第二章重点阐述了成本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立足于宏观层面论述了成本管理的思想理念与相互之间的规律。同时重点分析了成本分析法的定义、原理、核算方式等。第三章精益生产模式下成本管理系统的系统构成以及模型创建。探究与分析精益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立足于实际案例,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剖析了企业车间成本管理的组成内容,构建出精益成本管理系统的计算模型。第四章焊装车间精益成本管理方案研究。详细分析了车身焊接车间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并利用精益成本计算模型计算出车身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关键因素,为车间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第五章精益成本分析案例。按照精益成本管理理念提供的管理方案实施开展相应的生产模式变更,取得优异的成本控制绩效。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本论文所有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阐述本论文课题研究的短板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他人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帮助。总而言之,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基本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成本计算模型的分析,立足于对成本管理基础理论的深入探究与剖析,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全面调查研究企业的基本状况,解析和归纳企业成本管理的缺陷,提供科学合理地生产成本管理方案。1.5本章小结本章着眼于制造业精益化的宏观环境,对宏观环境中的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以世界各国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基本状况为依据,给出了建立在作业成本法之上的成本管理对策,此外对本论文研究的方式与核心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第2章理论基础2.1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分析问题需要从全局出发,必须站得高,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实践的发展,同时实践反过来能够提高理论水平。应当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研究成本管理系统,以系统、集成以及实践的观点作为指导思想。本章重点对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思想以及具体内容做了讨论和分析。成本管理系统的内容主要是:第一,成本计划,把握宏观层面,确定详细的成本管理工作战略思维与要求。借助科学的决策理论与手段,全面研究目前拥有的与成本相关的各项资料,明确最终方案既定产品的成本投入,通过文件的方式对各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下发,将其当做执行与考评计划的根据。第二,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系统的前提与重点,成本核算的重点是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选择科学的核算方法。本论文选择作业成本法,即ABC成本法。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及时性,核算结果较为精准。第三,成本管控的重点是制定恰当的控制成本的手段。能够利用经济、组织与技术等多种手段。以成本核算的信息为基础,恰当地选择标准成本控制与当代作业成本控制方法,实现对成本的严格管理和控制。第四,成本考核。定期评估与分析成本控制的结果,同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成本计划。成本考核是为了对成本管理中的所有活动进行完善,同时提高员工关注成本的意识,将经济责任落到实处,从而持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系统所涉及内容之间的内在规律是:战略上,成本计划对成本核算、控制与考核进行指导;成本核算将及时、精准的信息提供给成本核算;按照获得的相关信息与借助相应措施,成本控制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手段;成本考核借助获得的相关信息与一系列财务指标全面评价与分析成本控制的结果,而且把相关信息向成本核算与控制部分进行反映,为完善成本控制与核算奠定基础。2.1.1标准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指的是立足于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水平,按照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系列生产流程与操作标准,借助先进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等有效方式明确的可以根据成本项目体现的应当产生的单位产品的成本目的。其所指的正常与高效运行基础上生产产品的成本,并非实际投入的成本,而是计划需要的成本,因此又叫做应该成本。不但间接费用是计划中的,同时也是根据计划的标准来核算直接材料与人工费用。标准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1)与标准成本相关的制度。上个世纪初,因为受到泰罗科学管理制度影响,在美国出现了标准成本的制度,之后,此种制度持续调整和优化,欧美各国的企业也逐步采用此种制度,而且充当了企业平常成本管理的最广泛和效果显著的管理成本的一种制度。其主要指依照完善的生产、技术与工程等合理的方法拟定的建立在标准成本之上,全面对比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成本差异进行核算与解析,而且妥善处理成本差异的控制机制。因此,总结来说,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由拟定标准成本、处理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等多个方面组成,然后把掌握的数据形成报告,将其呈报给负责产品或服务成本的管理人员。(2)拟定标注成本。一般情况下,根据完全成本法,将直接材料、人工成本与制造费用作为切入点。可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标准成本。特定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此成本项目用量标准*此成本项目的价格。其中,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为:单位产品耗费的量、人工工时等,此项内容一般都通过技术部门来决定,实施部门的员工加入到制定工作中;价格标准的内容为原材料售价、工时费与制造费等,通过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商讨来决定。(3)成本差异是指根据标准成本制度,企业在某个时间期限内,因为多种因素造成的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如果与具体的成本项目有关,出现差异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分析成本差异也正是考虑到这个因素,也就是确定产生差异的核心因素,从而拟定可靠的弥补差异的方式,使产品实际所需的成本得到大幅削弱。利用标准成本管理思想有利于进一步精简日常成本核算的相关事项,由于企业单独设定了不同类型的成本差异账户,在末期可进行一次性调整。此外,对标准成本差异进行研究分析能够评估每个标准成本中心的业绩。同时标准成本管理在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现了严格把控成本的目标,从而将可信的分析数据提供给管理层作为变更工艺与技术所作决策的基础。2.1.2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属于一种全新的、建立在作业成本法之上的集中化的成本管理思想。其在明确作业内容、确定作业成本、对成本对象进行计量与核算的前提下,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价值。此外,以分析作业链与价值链为基础,能够达到简化非增值作业的目的,从而开展必要作业,清除不必要的作业,为企业高效管理成本提供指导,提升企业效率与利润。作业成本法又叫ABC成本法,其进行成本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作业。相较传统的商品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全面创新了管理思想。它的实际指导作用体现在:(1)能够满足大制造环境的客观要求。当处于此种大制造环境,产品制造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逐步降低,制造费用的比例相应提高,利用传统工时分配必定使成本信息丧失准确性,对战略决策造成不利影响。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最显著的优势是:企业相当于众多秩序井然的众多作业的集合,在对所有作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按照多元化的划分标准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准确计算,以恰当的价格实现交易,为企业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成本划分的对象就是作业,它的作用表现在:1、能够合理恰当地划分制造费,所以成本信息的可靠度更高。2、能够对作业进行分析和完善,同时也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能够有效持续地压缩作业成本。(2)可使用多种方式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且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也迫使企业逐步调整为品种繁多、特点鲜明、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于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使得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难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它的优势。但是作业成本管理将作业当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及时、高效地明确与收集所有已经完成的作业基础上,按照成本动因,计算得到每一个作业所需的成本,将可靠信息进行反馈以后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此外,依托作业中心构建起成本控制责任中心后,工作人员会自觉地将职责与奖励、惩罚相互关联,从而全面激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相互合作的精神。而且也有助于强化管理团队对成本控制的重视。(3)突出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但需要成本管理要密切注视生产环节涉及到的产品成本,而且更需要产品正式投入生产之前研究开发与设计所需成本,此种极为明显的要求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作业成本管理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使这个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其在产品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就考虑到了研究开发、设计产品的成本与质量成本,较好地统一了经济与技术,进而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使得产品与工艺设计、生产过程都得到改进。所以,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2.1.3对比研究与剖析成本管理理论历经多年不断发展完善,成本管理理论逐步从标准成本发展到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演变到如今的战略成本管理。每一种管理理念的关注重点有所差异,进而产生了其独有的特点。本论文在核算企业成本过程中大部分利用作业成本管理的一系列理论,进而准确的计算企业总成本。表2-1展示了上述四大成本管理理论的优势和不足,全面地对比了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核算成本的准确度,实施成本管理系统的时机、需要投入的成本等。表2-1各种成本管理理论的对比分析对比内容标准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战略成本管理事前成本控制的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实际成本产生前做出核算,为事后评估与考核成本差异提供便利处于较低水平,实际成本产生前不做核算高企,在设计与研究开发产品阶段,利用有关手段较为准确地核算实际生产环节投入的成本处于居中水平,将重点放在选择成本方案上,针对各种经营战略实施成本方案核算事中成本控制的水平处于较低水平,能对计划层发挥相应的指导功能,难以对实际生产环节形成实质性影响高企,对作业进行全面探究的前提下,实施作业管理,多实际生产过程进行高效管理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相当于标准成本事中控制水平,事中控制能力极为有限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相当于标准成本事中控制水平,事中控制能力极为有限事后成本控制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将分析成本差异作为重点,同时做出对应考核。高企,事后数据解析比较全面,对实际生产过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事后控制能力极为有限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事后控制能力极为有限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中等很高较高较高过往资料的需求性处于较高水平,需拟定较为准确的标准成本处于较低水平,需融入到一线生产经营环节处于居中水平,在估算新产品成本时需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处于较高水平,战略成本方案以全面的历史数据为支撑按照上表对比与分析结果,本论文在核算成本过程中以作业成本法为核心,而且同时利用标准成本管理理念,对成本进行较为准确的核算,以此为基础与标准成本作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找到引发成本升高或降低的因素,实时控制生产环节的成本。2.2标准成本法2.2.1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描述标准成本控制制度指的是全面融合成本会计核算与成本管理控制,明确规定产品成本的标准并实施管理控制的制度。标准成本法是对成本支出、实际发生成本的评估、工作效率的测量的单位产品预计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其本质上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高效地控制产品成本,这是一种极为科学可靠的核算成本的方式。基于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企业根据过往经验或从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出发,以可以实现的目标提前设定产品成本的标准,具体内容为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多种标准成本,到了期末比较和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对成本差异隐藏的经济本质进行明确和解析,借助计划、管控分析等多种手段全面管理企业的成本信息,从而压缩成本与费用投入,增加企业利润。2.2.2标准成本法的缺陷和短板以内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因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产品构成模式,使得产的市场生命周期大幅缩水,从大批量制造过渡到柔性生产,而且产品成本结构也逐步调整。依然沿用标准成本法的制造企业在改变制造费用过程中将受到较大阻碍:(1)由于面临拟定与推行调整制造费用的问题,所选择的标准价格并不完全合理,会出现价格与数量方面的差异,假如企业将其当做标准,则无法对企业实际投入的制造成本进行如实体现。(2)根据标准成本法的思想,调整制造费用价格被看做完善的耗费标准,在核算与控制成本过程中,企业难以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管控和对绩效进行定量考核。(3)考虑到调整制造费用归纳方面的精确度较低,造成企业成本信息失真,假如以此种成本信息作为执行标准,必定使整体的成本预算受到不利影响。2.3作业成本法2.3.1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作业成本法属于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核算成本的方式,其包含众多全新、独有的理念,具体表现在:(1)资源(Resource)。主要指为了生产作业、产品与服务而投入和消耗的费用,相当于多种费用的总和。假如资源直接配置到作业和成本对象,则相当于过去所认为的直接材料与人工。制造类企业的主要涵盖了原材料、辅助材料、工作人员薪水、动力消耗、维修设备费用等多种资源项目。和某项作业密切关联的资源理应在成为此项作业的一部分,和多项作业密切关联的某项资源,应当利用资源动因把它划分到相应的作业中。(2)作业(Activity)。作业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标而开展的与企业产品、服务有关的众多任务的集合,或是企业实施的不同类型的耗费资源的行为。作业成本法的重点就是作业,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其相当于衔接企业资源与产品、服务的纽带,具备以下特点:1、人是作业的核心和主体。2、实施作业过程中需耗费一定规模的资源。3、作业本质上是投入与产出因果关系的产物,例如,企业的生产、存货、文件处理过程等。4、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需要建立在众多企业的基础上,并且所有作业都传承了上一项作业,而且也为后一项作业奠定基础,进而组成了作业的链条。5、作业表现出能够衡量的性质,也就是说,能够借助数据对作业量进行精确衡量。此层次作为划分标准,作业的类型包括:1)单位层次作业(Unit-levelActivity),指的是对于所有产品和客户都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而且使客户与产品从中得到好处。此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品特定性质之间有着某种线性关系。2)批次层次作业(Batch-levelActivity)。该层次的作业与一批客户或产品有关,例如,为生产活动做准备、处置原材料、调整设备、检验产品等,生产销售规模与其他多种指标基准不会影响此类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次成本比重的调整。3)产品层次作业(Product-levelActivity)。该层次的作业属于和特定产品类型直接关联的作业。例如,针对每一种产品的工艺设计、编写数控程序、调整工程、检测质量等,此类作业的成本和产品类型成本比重调整不受其他产品种类影响。4)设施层次作业(Facility-levelActivity)。该层次作业的作用是为生产经营活动给予支持和进行管理,又叫做管理级别的作业,属于企业普通的具有维持功能的作业。例如,使用厂房、培训工作人员、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此类作业和企业总体生产经营行为密切关联,与企业组织结构、规模有一定关联,与产品批次、类型和产量不存在关联。(3)成本动因(CostDriver)。成本费用由成本动因引起,具备同一属性的特点事项或作业,它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做内在驱动因素。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重点内容,它是产生成本费用的因素,而且也是明确成本的根本要素。成本动因促使成本的产生,属于能够定量分析的作业耗费资源的前提,例如,提供物品与调整设备的次数等。资源与作业动因都是成本动因的一部分,划分种类的标准与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的地位有关。资源动因属于造成资源耗费提高的具备同一属性的特点事项或作业,体现了耗费资源的因素,能够将其作为对资源耗费量与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判的依据,其为资源费用划分到作业做好了铺垫。作业动因属于引发作业量提高的具备同一属性的某种重大的事项,其在资源耗费与产出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交流的纽带,借助作业动因能够把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与成本对象相互匹配。(4)成本要素(CostIngredient)。一般而言,成本要素指的是配置到作业中的每项资源,换而言之,组成作业成本库的一部分成本要素就是资源。(5)作业中心(ActivityCenter)。是指众多关系密切、可以达到特定功能的作业的总称。比如,处理材料作业中心,它的内容为采购购入、检验、入库保存等。(6)作业成本库(ActivityCostPool)。指的是根据性质相同的成本动因把作业产生的成本聚集到一起而产生的成本库。以货币的视角对作业或作业中心进行解读,则作业成本库仅属于一种外在体现方式。形成作业成本库的经过是:明确作业成本动因、按照同一成本动因对有关作业成本加以归集。根据作业层次,可把直接材料与人工、厂房与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多个作业成本划分到各个作业成本库中。(7)成本库分比例(CostPoolAllocationRate)。是指不同作业成本库单位成本动因所需成本[31]。例如,设备成本库中单位时间内的设备运行成本、生产筹备成本库中每个批次的生产筹备成本等。(8)成本对象(CostObject)。成本归集与配置的落脚点就是成本对象。成本对象的具体内容为产品、服务以及客户,则产品、服务与客户就是作业成本配置的落脚点。(9)作业链(ActivityChain)。指的是由众多互相关联的作业行为构成的链条,本质上体现了不同作业之间的内在规律[31],每项作业均是前一作业产出的结果,又可以作为后一作业的投入。其相当于一种对作业成本法需要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的有效手段,能够对企业所有作业库成本进行深入探究。立足于作业链的立场来审视现代企业,本质上就是众多作业活动的集合,终极目标是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所以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就是一条作业链。图2-2展示了组成某制造企业作业链的具体内容。图2-2某制造型企业“作业链”示意图Fig-2-2Diagramof“ActivityChain”inonemanufacturingenterprise(10)价值链(ValueChain)。是指以价值或货币的视角加以体现的作业链[31]。美国研究人员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最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将企业内在价值行为划分为基本与辅助活动两种类型,所有作业在进行生产和转移时,价值也会发生相应的转移,最后实物与价值也一同转移到客户、产品与服务中,所以,价值链与作业链均属于一个事物的两个层面,作业链立足于实物的视角对作业存在的必要程度进行考量,价值链将作业是否增值作为考虑作业存在必要性的基础。价值链是为了找到并废除不会使企业价值提升的作业,而且增加所有作业的效率。2.3.2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成本法使传统成本法的黑箱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生产需要耗费资源,而成本对象划分了资源,就产生了生产成本,然而在这个环节,作业处于黑箱范围内,经常得不到重视。作业成本法多该过程进行了新的认识与理解,第一,因为产生以投入一定的作业为基础,第二,开展作业需要耗费相应的资源,因此资源、作业与成本对象三个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先把资源配置给作业,之后把收集到的作业成本配置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图2-4与2-5较好地展示了传统成本法黑箱中的作业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资源产出作业资源产出作业代表形成成本对象的过程代表生产耗费资源的过程图2-4传统成本法黑箱中的作业Fig.2-4ActivitylockcdinBlackBoxwithintraditionalcostingmcthod作业链作业1作业2作业…作业n作业链作业1作业2作业…作业n消耗 消耗 资源资源动因分配 作业动因分配 产出产出代表形成成本对象的过程代表生产耗费资源的过程图2-5ABC原理图Fig.2-5DiagramoftheprinciplcofActivity-BascdCosting基于成本作业法,成本动因属于极为关键的定量标准。资源与作业动因属于作业与生产耗费资源的定量标准。因此,对于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法的分配过程包括两大步骤。首先,把同质的制造费用划分到同一作业成本库中,同时对每一个作业成本库的分配比例进行计算。其次,按照每一个作业成本库的分配比例与作业动因,把每一个作业成本库收集的成本与成本对象进行匹配,从而得到产出所需成本。2.3.3核算作业成本法的流程借助作业成本法核算车间产品制造成本需根据如下几大环节:(1)对核心作业进行识别和界定。对于企业而言,造成成本发生的作业量巨大,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以及二八原则,应当根据重要程度来划分企业每一种作业的类别,从而对主要作业进行有效识别,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信息系统的有效程度,通过此种方式获得的成本信息才能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2)划分作业中心,创建作业成本库。如果完成作业识别与界定以后,作业量依然庞大,此时需按照作业的性质将性质相同的作业全部归集到一个作业中心。每一个作业中心再根据相应的规则创建起作业成本库。普遍情况是,能够设置单位水平、批次水平、产品水平以及维持水平等四大作业成本库。成本库应当选择适当的规模,如果规模较大极易违反成本效益原则,规模较小极易违反重大性准则。(3)将资源归集到成本库中。企业信息化系统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源信息,然后按照资源动因把获取的资源成本与同质作业成本库相匹配。同质作业成本库是指能够使用同一资源动因对成本调整的多个作业组合进行解释。(4)选取恰当的成本动因。作业的成本动因有许多个,此时需要选择与实际耗费资源密切关联的成本动因,而且所选择的成本动因应当容易定量,方便核算。例如,人工工时、产品批次与类型、变更工程的次数等。成本动因选择的准确程度越高,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将越高。(5)对成本库分配比例进行核算。如果要把每一种资源成本划入到作业成本库中,则利用以下公式,需按照最终成本对象耗费的作业量对每个作业成本库的分配比例进行计算:成本库分配比例=成本库收集的成本/成本动因的数量(2.2)(6)将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在上一步计算得到的分配比例与成本对象耗费的成本动因数量的基础上,对配置到该成本对象中的成本进行计算。(7)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制造类企业最后要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所以这个时候需相加上一步计算得到的成本与成本对象产生的直接成本,进而计算得到此成本对象的成本总量,再与此成本对象的数量相除,获得产品的单位成本。可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成本对象的成本总量=作业成本+直接成本(2.3)成本对象单位成本=成本对象的成本总量/成本对象数量(2.4)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程序对成本对象成本进行核算的作用是:为成本对象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成本对象源头确定,成本计算流程清楚,结构精准。图2-6展示了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具体过程。总成本制造费用直接成本作业1作业i总成本制造费用直接成本作业1作业i作业2作业3作业4作业n作业1作业2作业n产品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n成本库分配率Fig.2-6Activity–bascdcostaccountingthcory2.4本章小结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成本管理系统的内容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对比了成本管理理论的不同,重点阐述了本论文所利用的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相关内容。第3章焊装车间成本管理方案的确定3.1成本管理思想的确定3.1.1精益成本管理的观点阐述如今,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不仅要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要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应当将客户满意确定为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为客户创造更多优质的价值,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培养长期高效的经营水平。如今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不只是局限在产品或服务方面,而且已经延伸到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企业之间的竞争归将最终落脚到供应链上。企业供应链中的厂商、分销商等的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相比其他处于竞争状态的供应链,供应链的总成本处于较低水平,此供应链的竞争力强劲,处在供应链所有节点上的企业投入的成本在完善供应成本的基础上将明显减少,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益成本管理理念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成本,尽量停止供应链每个环节无法为客户产生价值的作业,尽量节约资源,进而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使客户多元化与差异化需求得到满足,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3.1.2精益成本管理的内容阐述和分析因为精益成本管理对象为供应链成本多个层面按照成本的分配,精益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进行采购、设计、生产、物流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成本管理。精益采购成本管理将采购作为支点,在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决定和有效控制成本,按照质量价格技术与服务,在有需要的时候,根据实际所需的规模采购相应物资,尽量限制和降低高价采购和浪费资源的行为发生。精益成本管理将产品设计开发为重点,所以应当在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应当全面贯彻实施精益设计成本管理的理念,这与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精益成本管理是在生产制造企业实施的压缩成本的行为,而且是对生产制造环节的浪费行为进行全面清除实现有效控制成本的行为。精益物流成本管理利用精益物流达到降低物流、存货、仓储以及管理成本的目标。在确保客户价值需求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物流成本,这就是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终极目的。精益服务成本管理指的是把服务成本控制在特定的客户价值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最低精益服务成本管理的理念表现为不仅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又最大限度地节约服务成本。3.1.3创建精益生产成本管理模型企业车间管理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离不开生产制造成本管理,而且和其他多种关系系统密切关联,不仅实施产品质量管理、外协加工管理、制造资源与设备管理,而且成本管理模块需在第一时间获得管理过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难以获得的车间数据。这次的MES系统使传统MES系统受到物料与信息流限制的控制反馈的缺陷得到弥补,实现了资金流的密切关联,不但对改进生产过程做了考虑,并且考虑了资金优化。通过此种方式形成了规范的生产平台,为有效归集物料、信息与资金流做好了铺垫,此外,及时收集的数据也确保了财务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生产层面的财务信息。图3-5展示了集成模型的具体内容。

基础数据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工艺管理数据程序管理车间调度管理产品跟踪管理制造资源管理数据采集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设备性能分析图文档案管理车间报废管理外协加工管理辅助决策管理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图3-5生产制造成本管理系统模型Fig3-5Modelofmanufacturingcostmanagementsystem

工资管理系统原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系统辅助材料管理财务部生产部动力能源管理工具管理工艺数据库工资管理系统原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系统辅助材料管理财务部生产部动力能源管理工具管理工艺数据库工时定额材料定额能源各项费用工时定额材料定额能源各项费用期间其他费率设备费率辅助材料费率耗用信息工时效率原材料料废率期间其他费率设备费率辅助材料费率耗用信息工时效率原材料料废率模夹量具费率各项管理费率直接人工标准直接材料期间间接费用车间管理费用工具费用能源费用辅材费用设备费用直接人工标准直接材料期间间接费用车间管理费用工具费用能源费用辅材费用设备费用标准成本产品标准成本产品图3-6系统生产制造成本计划模型Fig.3-6ManufacturingcostplanningmodeloftheSystem(1)生产制造成本计划模型每一个完善的项目都离不开一个周全的计划,成本管理也是如此。生产制造成本计划产生于现实生产前的工作事项,其需要按照过去与目前拥有的数据做出研究和解析。主要涵盖了产品生产BOM、材料价格清单、产品工艺路线表、作业指南、作业种类与物料耗费等多种内容,车间制造成本核算人员将以这部分信息为依据拟定较为规范的车间生产制造成本。图3-6展示了生产制造成本计划模型的具体内容。(2)生产制造成本核算模型成本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生产制造成本核算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精确、快速地对产品现实生产环节发生的成本进行准确核算,模块的精确度与实时性与系统成败直接相关。建立在作业成本法之上的成本核算可以符合系统的要求,系统自身具体的作业类型划分与产品在现实生产环节中统计的作业耗费量为及时、精确的核算每项作业的成本奠定了有力基础,从而获得生产产品所需的真正成本。此外,系统可以存储信息,为分析和处理数据提供支持。图3-7展示了详细的生产制造成本核算系统核算模型的具体内容。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外协费用个人福利/失业基金/养老基金/住房基金/劳保费用降温费用/工资设备维修费用/动力燃料/设备折旧/机物料消耗普通电力厂房折旧/取暖费用工装采购/工装库存管理系统软件费用电话办公费用其他费用人工费用厂房费用设备费用工装费用管理费用工艺编制与更改工装准备粗加工精加工质检废品处理物料搬运物料包装管理作业资源费率设备费率工装费率管理费率原材料价格外协价格厂房费率产品1产品2产品3产品4……产品n图3-7系统生产制造成本核算模型Fig.3-7Manufacturingcostaccountingmodelofthesystem(3)生产制造成本控制模型为保证车间制造成本处于可控范畴,应当针对生产环节实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过程包括:按照作业与价值链、设置所有工作中心的设别、人员、物料等的标准成本,构建起依托工作中心而存在的责任中心。收集现实生产环节投入的设备、人工以及物料的相关信息,和标准成本做对比。按照对比得到的结果考评责任中心的绩效,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此外将对比、考评结果呈递给管理团队。如此控制过程可以有效监管生产环节所涉及的各项成本,在第一时间找到存在的误差,进而及时制定和施行控制手段,保证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图3-8展示了成本控制模型的具体内容。(4)生产制造成本分析模型离散型制造企业车间成本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生产制造成本分析。车间成本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成本分析是为了提供精确的产品成本与分析报告,而且将这部分数据反馈给管理团队,保证管理团队可以在第一时间、精确地获得与成本有关的数据,从而拟定科学的经营决定。而且就车间层而言,需针对成本较高的项目分析组成成本的具体内容,明确造成成本较高的因素,制定和实施相关对策,从根源上压缩成本。分析生产制造成本的具体内容是:分析资源利用比例、作业效率、成本所占比例、产品完成状况、成本差异、质量成本等。图3-9展示了生产制造成本分析模型的具体内容。3.2明确核算成本的可行方案3.2.1全面结合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必要程度分析对比分析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得到的结论是,假如只使用其中一种成本管理的核算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短板。所以,如今会计学与理论研究人员都把重点放在弥补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成本管理方面的不足,不仅可以使标准成本法成本控制方面预判、监督、控制层面的优点,而且又可以借助作业成本法处理间接费用配置方面的优点。依照众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很有必要全面使用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手段,不但能够利用两种方式的优势,而且弥补各自的不足,将更加真实可信的信息提供给企业成本管理。3.2.2结合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前提如今会计与研究人员都比较关注结合使用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首先,结合两种方法有其必要性,其次,结合两种方法是可行的。所以本论文作者倡导的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标准成本制度就是在标准成本制度中引入作业成本法,借助作业成本法对产品的间接成本加以明确。按照这个思路,本论文作者提出此论文中涉及到的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标准成本制度的条件包括:首先,具备恰当的适用环境。其次,具备相应的创建原则。此外,以作业思想为基础来处理标准成本。3.3.3结合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解析标准作业成本法同时具有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其将作业为中心实施成本的标准控制,使标准成本法的传统控制手段得到改善,同时作业成本法不只是单一地在成本计算中使用,还能在成本控制中使用。标准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组织全员与全过程管理放在核心位置,实现防范出现不会提升价值作业的目标,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并且标准成本作业法能够完全遵从企业战略的需求实施成本管理,不管是根据战略要求分析成本动因、产业链、产品作业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以及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进行核算,都可以使用标准作业成本法的方式与信息。为了评估企业业绩,标准成本法将企业组织细分为持续完善的作业链条,并非独立的对某个环节作出评价,防止由于获取部门利益而使企业宏观大局遭受损失,所有行为与活动都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核心,标准作业成本法在处理成本差异方面,给出了对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加以区别的依据,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企业增值作业的数量,大量增加成本信息能够利用的价值,使企业管理团队对精确的成本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为管理团队实施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使较低产品成本的潜能得到发掘,不仅能够减少成本,而且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客户的认可度,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价值。3.3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焊装车间成本管理方案的确定,主要是确定为精益成本管理制度,把精益生产成本管理划分成精益成本计划模型、成本核算模型、成本控制模型和成本分析模型。并将成本核算方案确定为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应用。第4章焊装车间精益成本管理方案应用4.1车间简介本文所研究的是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车间是企业产品实体主要形成的场所,所以面向的对象是企业的车间。本文以国内某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焊装车间为例,此汽车公司于1986年成立,1997年涉及汽车领域,许多年都将发展实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业务,在技术革新与培育专业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发展迅速。如今企业资产整体价值上千亿元,先后5年成为全球500强品牌之一,持续12年跻身中国排名前500名的企业行列。相继在上海、湖北、山东等多个省份建立了汽车整车与动力总称制造基地。本文所研究的焊装车间为该汽车公司位于宁波的杭州湾整车制造基地,焊装厂拥有ABB公司生产的点焊机器人30台,机器人涂胶系统1套及涂胶泵15台、日本大福公司生产的摩擦式车身输送储存线1条,200T门盖包边液压机3台、6条空中输送线及1条地板链,以及日本进口螺母自动输送机13台、全自动螺柱焊机3台、半自动螺柱焊机8台等标准焊接设备;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机器人涂胶工作站。机器人涂胶工作站由瑞典ABB机器人、美国GRACO带升降架供胶系统、工作站控制系统、滑台式双工位涂胶工作台及其它周边配套设备所组成。2015年杭州湾公司大纲计划生产115817台,应完成订单111418台,实际生产入库106643台,订单完成率95.7%,大纲完成率92.08%;2015年杭州湾公司大纲计划销售115817台,实际销量108970台,大纲完成率94%。4.1.1车间生产类型及特点该焊装车间以生产加工白车身为主,为整车制造提供完整的白车身,生产计划由公司生产物流部制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车身数量;同时接受公司下发的三包件生产任务,生产物流部每月下发一定数量的三包件生产计划,由焊装车间自主安排排产,只需要在规定的交货日期内完成订单量即可。两种生产任务均有公司下达生产计划,主辅料均由公司相应部门提供,焊装车间只需要负责按计划生产。4.1.2车间生产规划与工艺流程4.1.2.1生产计划在企业管理中,生产计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该公司借助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制定生产计划,先根据销售公司的经营预测下订单,制定大致的生产计划,再根据设备、工艺、交期、车型等安排主生产计划,通过ERP系统子系统MES系统将订单下发至各生产车间及各供应商的生产管理部。焊装车间通过MES系统接收到生产计划后,订单信息由MES系统传输给车间级上位系统,车间所属各工位将按照上位系统的订单排序及车型要求进行自主生产,不具有信息化提示的工位将按照MES系统打印的车型分解订单按照车型排序情况提前生产。4.1.2.2生产工艺流程该焊装车间生产线具有柔性化生产的能力,但是按照公司总部的生产布局进生产其中一个车型系列的白车身,包括三厢车、两厢车及各自不同动力配置的车身。按照焊接白车身的结构特点,在车身BOM中将白车身分为一级总成、二级分总成、三级分总成及小总成,一级总成为白车身骨架总成,二级分总成为白车身骨架的分拼总成,焊装车间分成不同的生产区域及相应的二级分总成生产线如图4-1,即车身总成线、左右侧围总成线、机舱总成线、前后地板总成线、顶盖生产线,白车身骨架总成生产完成后车身骨架经由白车身循环吊具输送至装配调整线安装由门盖生产线生产的前后门、机盖与行李箱盖,调整合格后经由摩擦输送线交至涂装车间进行油漆喷涂。左侧围总成机舱总成下部车身总成右侧围总成装配调整线左门总成机盖总成右门总成交车左侧围总成机舱总成下部车身总成右侧围总成装配调整线左门总成机盖总成右门总成交车前地板总成车身骨架总成前地板总成车身骨架总成后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顶盖总成顶盖总成图4-1焊装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4.2研究和解析车身生产成本管理方案生产成本又叫做制造成本,是企业为了制造和加工产品而投入的成本。生产成本指的是生产制造环节利用不同资源的货币体现,有利于对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出科学评估。4.2.1车间生产制造成本的种类划分车间制造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人工与制造费用组成。其中,直接人工与材料成本与产品有关,制造费用则需要划分费用的类别,本论文将及时、精确地划分和配置制造费用作为主要内容,具体的划分情况包括:(1)直接材料:具体包括原材料、辅助用材料、备品、备件以及部分尽管不是十分重要,然而却无法省掉的材料。其中,辅助用材料是指组成产品核心实体之外的材料,例如,焊接类、油漆类、防护类等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