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超押卷2_第1页
2022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超押卷2_第2页
2022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超押卷2_第3页
2022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超押卷2_第4页
2022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超押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超押卷22022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超押卷2

单选题(共110题,共110分)

1.我国东南地区多用辛凉解表,西北地区则常用辛温解表,所体现的治则是()

A.既病防变

B.治病求本

C.因人制宜

D.因时制宜

E.因地制宜

2."寒者热之"属于()。

A.正治

B.反治

C.因时制宜

D.因人制宜

E.因地制宜

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邪胜正负

B.正气不足

C.邪气强盛

D.正虚邪去

E.正胜邪衰

4.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属于

A.扩大适应范围

B.降低毒副作用

C.减少剂量

D.协同增效

E.减少禁忌

5.下列属于望舌态观察内容的是

A.点刺

B.瘦薄

C.强硬

D.裂纹

E.腻腐

6.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应打碎先煎的时间约为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E.25分钟

7.脉来数而一止,止无定数,此脉象称为

A.代脉

B.促脉

C.结脉

D.动脉

E.滑脉

8.服用祛风止痛片出现口舌麻木时,首先应

A.导泻

B.停药

C.洗胃

D.吸氧

E.催吐

9.属于相侮传变的是

A.肺病及肾

B.肺病及心

C.心痛及肝

D.肝病及肾

E.脾病及肾

10.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是感受何种外邪

A.风

B.寒

C.暑

D.湿

E.燥

11.腹痛绕脐,左下腹按之有块累累,常见的病证是

A.血瘀

B.气滞

C.虫积

D.燥屎

E.肠痈

12.实热证的具体治疗原则是

A.损其有余

B.热者寒之

C.寒者热之

D.阴盛则阳病

E.阳盛则阴病

13.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A.损其有余

B.热者寒之

C.寒者热之

D.阴盛则阳病

E.阳盛则阴病

14.阴邪有余而致阳气受损称

A.损其有余

B.热者寒之

C.寒者热之

D.阴盛则阳病

E.阳盛则阴病

15.处方写二冬调剂应付

A.天冬、麦冬

B.赤芍、白芍

C.生地、熟地

D.羌活、独活

E.蒲公英、紫花地丁

16.处方写二地调剂应付

A.天冬、麦冬

B.赤芍、白芍

C.生地、熟地

D.羌活、独活

E.蒲公英、紫花地丁

17.处方写赤白芍调剂应付

A.天冬、麦冬

B.赤芍、白芍

C.生地、熟地

D.羌活、独活

E.蒲公英、紫花地丁

18.燥痰的特点是

A.痰色白而清稀

B.痰色黄或白而黏稠

C.痰少极黏,难以排出

D.咯吐脓血如米粥状

E.痰中带血

19.热毒蕴肺痰的特点是

A.痰色白而清稀

B.痰色黄或白而黏稠

C.痰少极黏,难以排出

D.咯吐脓血如米粥状

E.痰中带血

20.热伤肺络的特点是

A.痰色白而清稀

B.痰色黄或白而黏稠

C.痰少极黏,难以排出

D.咯吐脓血如米粥状

E.痰中带血

21.咳嗽,痰中带血,午后咳甚,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A.痰热郁肺证

B.肝火犯肺证

C.肺阴亏耗证

D.风热犯肺证

E.风燥伤肺证

22.干咳无痰,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脉浮数。证属

A.痰热郁肺证

B.肝火犯肺证

C.肺阴亏耗证

D.风热犯肺证

E.风燥伤肺证

23.复方甘草口服液中因含有何种成分而需慎用于哺乳期妇女

A.维生素C

B.克仑特罗

C.安乃近

D.维生素

E.阿片酊

24.舌诊脏腑分属部位,舌中所属的脏腑一般是

A.肾

B.肝胆

C.心肺

D.脾胃

E.三焦

25.五脏神中,肺所藏的神是

A.魂

B.神

C.魄

D.意

E.志

26.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是

A.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脉弦数

B.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C.头痛眩晕,面白神疲,心悸,舌淡脉细

D.头晕目眩,失眠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

E.头痛眩晕,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津

27.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是

A.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脉弦数

B.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C.头痛眩晕,面白神疲,心悸,舌淡脉细

D.头晕目眩,失眠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

E.头痛眩晕,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津

28.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是

A.头痛头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脉弦数

B.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C.头痛眩晕,面白神疲,心悸,舌淡脉细

D.头晕目眩,失眠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

E.头痛眩晕,口燥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津

29.同服可减轻西药肝损害、嗜睡等副作用的是

A.五倍子与索米痛片

B.小柴胡汤与丝裂霉素

C.柴胡桂枝汤与抗癫痫药

D.含有机酸的中药或中成药与磺胺类西药

E.黄药子与四环素

30.同服能减少西药用量的是

A.五倍子与索米痛片

B.小柴胡汤与丝裂霉素

C.柴胡桂枝汤与抗癫痫药

D.含有机酸的中药或中成药与磺胺类西药

E.黄药子与四环素

31.同服后会产生沉淀而不易被机体吸收的是

A.五倍子与索米痛片

B.小柴胡汤与丝裂霉素

C.柴胡桂枝汤与抗癫痫药

D.含有机酸的中药或中成药与磺胺类西药

E.黄药子与四环素

32.同服后会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衰竭的是

A.五倍子与索米痛片

B.小柴胡汤与丝裂霉素

C.柴胡桂枝汤与抗癫痫药

D.含有机酸的中药或中成药与磺胺类西药

E.黄药子与四环素

33.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苔薄腻,脉弦。应采取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B.益气补虚

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D.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E.益气补肾

34.患者咽中如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应采取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B.益气补虚

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D.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E.益气补肾

35.患者多思善疑,头晕神疲,舌淡苔薄白,脉细。应采取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B.益气补虚

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D.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E.益气补肾

36.患者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肢体无力,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无力。应采取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B.益气补虚

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D.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E.益气补肾

37.我国第一部中成药药典是

A.《千金翼方》

B.《普济方》

C.《太平圣惠方》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外台秘要》

38.望色中,黄色的临床意义是

A.寒证

B.热证

C.水饮证

D.湿证

E.失血证

39.关于处方的审核不正确的是

A.处方一般3天有效,最长不超过10天

B.对不规范处方或不能判定是否合法的处方不得调剂

C.审核完认为用药不适宜的应当告知处方医师

D.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应拒绝调剂

E.药师不应擅自涂改医师处方

40.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

A.治病求本

B.扶正祛邪

C.调整阴阳

D.标本缓急

E.因人制宜

41.中药用药错误是指

A.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或患者不恰当地使用合格中药而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的事件

B.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或患者适当地使用合格中药而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的事件

C.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或患者不恰当地使用不合格中药而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的事件

D.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或患者不恰当地使用合格中药而造成患者损伤的、不可预防的事件

E.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或患者适当地使用合格中药而造成患者损伤的、不可预防的事件

42.某女,6岁,出现身材矮小、反应迟钝、骨骼痿软无力等症,属于气的何种功能失常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43.临床表现为身体困重,便溏,纳呆,呕恶,苔白腻,脉濡缓。辨析其证候是

A.湿热蕴脾证

B.风湿犯表证

C.脾阳虚证

D.寒湿困脾证

E.肝脾不和证

44.患者卧床不起,瘦削已至大肉脱失,其临床意义是

A.精气衰竭

B.阴虚火旺

C.形盛气虚

D.胃火亢盛

E.心阳虚衰

45.咳嗽风寒袭肺证兼见的症状是

A.痰多易咳

B.恶寒发热

C.痰白黏稠

D.喉燥咽痛

E.干燥少津

46.咳嗽风热犯肺证兼见的症状是

A.痰多易咳

B.恶寒发热

C.痰白黏稠

D.喉燥咽痛

E.干燥少津

47.咳嗽风燥伤肺证兼见的症状是

A.痰多易咳

B.恶寒发热

C.痰白黏稠

D.喉燥咽痛

E.干燥少津

48.咳嗽痰湿蕴肺证兼见的症状是

A.痰多易咳

B.恶寒发热

C.痰白黏稠

D.喉燥咽痛

E.干燥少津

49.咽部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咽部红肿,颌下有臖核;伴见发热恶风、头痛。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A.疏风清热汤

B.百合固金汤

C.清咽利膈汤

D.逍遥散

E.养阴清肺汤

50.咽喉疼痛红肿,吞咽困难,咽喉如梗,咽部红肿明显,颌下有臖核、压痛,伴发热、口渴喜饮、头痛剧烈。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A.疏风清热汤

B.百合固金汤

C.清咽利膈汤

D.逍遥散

E.养阴清肺汤

51.咽部干燥,微痛,干痒,灼热,有异物感,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伴颧红潮热。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A.疏风清热汤

B.百合固金汤

C.清咽利膈汤

D.逍遥散

E.养阴清肺汤

52.不属于津液范畴的物质是

A.胃液

B.肠液

C.血液

D.泪液

E.唾液

53.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发热,无汗,舌薄白,脉浮紧。证属

A.痰湿阻肺证

B.痰热郁肺证

C.肝火犯肺证

D.风寒袭肺证

E.风热犯肺证

54.咳嗽气粗,咳痰黏稠,咽痛,声音嘶哑,微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证属

A.痰湿阻肺证

B.痰热郁肺证

C.肝火犯肺证

D.风寒袭肺证

E.风热犯肺证

55.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

A.痰湿阻肺证

B.痰热郁肺证

C.肝火犯肺证

D.风寒袭肺证

E.风热犯肺证

56.瘾疹风热犯表证治法是

A.通腑泄热,疏风解表

B.疏风散寒止痒

C.滋阴养血,疏散风邪

D.疏风清热止痒

E.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57.瘾疹胃肠湿热证治法是

A.通腑泄热,疏风解表

B.疏风散寒止痒

C.滋阴养血,疏散风邪

D.疏风清热止痒

E.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58.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59.突发耳鸣,声大如潮,按之不减,证属

A.肝胆火盛

B.阴虚火旺

C.肝肾阴虚

D.肾精亏损

E.气血不足

60.胃痛暴作,喜温恶寒,得温痛减,口和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木香槟榔丸

B.槟榔四消丸

C.沉香化气丸

D.仲景胃灵丸

E.胃尔康片

61.某女,70岁,有冠心病史。症见胸痛隐隐,遇劳则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自汗,舌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涩结代。应选用的中医治法是

A.益气活血

B.温阳活血

C.化瘀活血

D.行气活血

E.养阴活血

62.生马钱子的用量是

A.0.1~0.2g

B.0.2~0.4g

C.0.3~0.6g

D.0.4~0.6g

E.0.5~0.7g

63.某女,47岁。阵发性烘热汗出,腰膝酸软,烦躁易怒,情绪异常,头晕耳鸣,乳房胀痛,月经紊乱,伴胸闷,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宜选用的基础方剂是

A.大补元煎

B.左归丸

C.一贯煎

D.右归丸

E.百合地黄汤

64.“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器的关系

A.肝与脾

B.心与肾

C.脾与肺

D.肾与脾

E.肝与肺

65.某男,20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应选的方剂是

A.归脾汤

B.当归六黄汤

C.玉屏风散

D.龙胆泻肝汤

E.玉女煎

66.热极生风的表现是

A.头胀头痛,眩晕欲仆,四肢震颤,半身不遂

B.高热神昏,肢体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

C.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肢麻震颤,手足拘急

D.头痛眩晕,两目干涩,口燥咽干,腰膝酸软

E.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尿黄,耳聋耳鸣

67.补中益气汤与抗胆碱酶药合用,中西药联用的特点是

A.降低疗效

B.协同增效

C.降低西药剂量

D.降低西药不良反应

E.增加西药毒副作用

68.经行量少,经色淡暗;伴面容憔悴,头晕耳鸣,腰骶酸软,小腹凉,夜尿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其诊断是

A.肾虚型月经后期

B.血虚型月经后期

C.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

D.肾虚型月经过少

E.寒凝血瘀型痛经

69.某男,35岁。狂躁妄动,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其临床意义是

A.痰气郁结

B.温邪上受

C.痰火扰心

D.肝风挟痰

E.痰蒙清窍

70.某男,47岁,经常酗酒。彩超检查提示肝硬化。症见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刺痛,夜晚痛甚,面色晦暗,舌有瘀点,脉细涩。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B.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

C.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D.八珍汤合化积丸

E.人参养荣丸合归脾丸

71.用阴阳说明事物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的是

A.阴阳互根

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

D.阴阳制约

E.阴阳转化

72.某女,30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月经不调,脉弦。诊断为郁证,证属肝气郁结。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越鞠丸

B.逍遥丸

C.丹栀逍遥丸

D.脑力静糖浆

E.龙胆泻肝丸

73.某男,41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僵硬。诊断为痹证,证属肝肾亏虚,寒痰湿瘀。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九味羌活丸

B.寒湿痹颗粒

C.四妙丸

D.痹痛宁胶囊

E.益肾蠲痹丸

74.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以辨别患者内在病情的方法是

A.闻诊

B.问诊

C.望诊

D.扪诊

E.切诊

75.可聚于局部,腐化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的邪气是

A.湿邪

B.燥邪

C.风邪

D.寒邪

E.火邪

76.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A.湿邪

B.燥邪

C.风邪

D.寒邪

E.火邪

77.可致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的邪气是

A.湿邪

B.燥邪

C.风邪

D.寒邪

E.火邪

78.某男,50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医生辨证为虚劳气虚证,应选用的中成药是

A.十一味参芪胶囊

B.四神丸

C.人参固本丸

D.归芪口服液

E.六味地黄丸

79.某女,50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面少津,苔少,脉细数。医生辨证为虚劳阴虚证,应选用的中成药是

A.十一味参芪胶囊

B.四神丸

C.人参固本丸

D.归芪口服液

E.六味地黄丸

80.某女,50岁。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口唇色淡,月经量少;舌质淡,脉细。医生辨证为虚劳血虚证,应选用的中成药是

A.十一味参芪胶囊

B.四神丸

C.人参固本丸

D.归芪口服液

E.六味地黄丸

81.患儿,男,4岁。患厌食,症见纳呆,食无味,或拒食,形体偏瘦,常伴嗳气泛恶,大便不畅,面色少华,精神尚可。宜选择的中成药是

A.四磨汤口服液

B.启脾丸

C.小儿胃宝丸

D.儿宝颗粒

E.健儿消食口服液

82.患儿,男,5岁。症见口干多饮,纳呆食少,皮失润泽,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烦躁少寐,手足心热。宜选择的中成药是

A.四磨汤口服液

B.启脾丸

C.小儿胃宝丸

D.儿宝颗粒

E.健儿消食口服液

83.患儿,女,3岁。症见不思进食,食而不化,面色少华,神倦多汗,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宜选择的中成药是

A.四磨汤口服液

B.启脾丸

C.小儿胃宝丸

D.儿宝颗粒

E.健儿消食口服液

84.某女,55岁。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心悸,气短,乏力,舌紫,脉细。证属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心脉痹塞,胸阳失宣所致胸痹。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速效救心丸

B.活心丸

C.冠心丹参滴丸

D.苏合香丸

E.益心舒胶囊

85.某女,58岁。症见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动则汗出,头晕,乏力,心烦失眠,面色不华,舌紫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脉所致胸痹。

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速效救心丸

B.活心丸

C.冠心丹参滴丸

D.苏合香丸

E.益心舒胶囊

86.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进行斗争的是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温煦作用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87.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的是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温煦作用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88.对于精、血、津液等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的是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温煦作用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89.气的生理功能中,若气化作用减弱易出现的症状是

A.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

B.,畏寒喜温,四肢不温,体温下降,经期痛经

C.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出现早衰

D.自汗,稍劳尤甚,体倦乏力,面色少华

E.头晕,面色萎黄,气短,纳差,食后腹胀,神疲倦怠,失眠健忘,大便稀溏

90.气的生理功能中,若固摄作用减弱易出现的症状是

A.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

B.,畏寒喜温,四肢不温,体温下降,经期痛经

C.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出现早衰

D.自汗,稍劳尤甚,体倦乏力,面色少华

E.头晕,面色萎黄,气短,纳差,食后腹胀,神疲倦怠,失眠健忘,大便稀溏

91.某男,68岁。半年前因中风,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出院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每日1次)。近2周,因过度劳累,患侧肢体无力、活动不便加重,伴浮肿,面色少华;伸舌右偏,舌色淡紫,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医师诊断为中风,证属气虚血瘀,处方如下:黄芪30g,桃仁10g,当归6g,川芎9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6g,半夏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1周后,患者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医师予以藿香正气水内服,执业药师应告知正确的服用方法是

A.餐前服用藿香正气水,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B.餐前服用藿香正气水,餐中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C.餐中服用藿香正气水,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D.餐后服用藿香正气水,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E.餐后服用藿香正气水,餐中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92.某男,68岁。半年前因中风,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出院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mg,每日1次)。近2周,因过度劳累,患侧肢体无力、活动不便加重,伴浮肿,面色少华;伸舌右偏,舌色淡紫,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无力。医师诊断为中风,证属气虚血瘀,处方如下:黄芪30g,桃仁10g,当归6g,川芎9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6g,半夏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关于对该案例开展药学服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议中药处方选用炒桃仁、酒赤芍、生黄芪

B.建议黄芪一般用量为30~60g,长期服用,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20g

C.建议桃仁捣碎后入煎;水煎温服,每日2次,宜餐前服用

D.患者不欲服用汤剂,建议改服消栓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

E.建议患者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93.某男,70岁。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食纳减少,腹胀便溏,足面浮肿,苔白舌淡,脉细弱。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

辨证要点是既有咳喘,纳少,腹胀便溏,又兼见

A.阴虚

B.阳虚

C.气虚

D.气滞

E.血虚

94.某男,70岁。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食纳减少,腹胀便溏,足面浮肿,苔白舌淡,脉细弱。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

该病应辨证为

A.心肺两虚证

B.心脾两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脾两虚证

E.肝火犯肺证

95.某男,70岁。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食纳减少,腹胀便溏,足面浮肿,苔白舌淡,脉细弱。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

根据八纲辨证,该证属于

A.表证

B.虚证

C.热证

D.寒证

E.阳证

96.某女,25岁。患缺铁性贫血,医生开口服药维血康糖浆,自购人参归脾丸同时服用。

关于维血康糖浆与人参归脾丸联用,说法正确的是、

A.维血康糖浆与人参归脾丸联用属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B.维血康糖浆与人参归脾丸联用属于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配伍禁忌

C.维血康糖浆与人参归脾丸联用属于中西药的合理联用

D.维血康糖浆与人参归脾丸联用可增强疗效

E.维血康糖浆与人参归脾丸联用可降低疗效

97.某女,25岁。患缺铁性贫血,医生开口服药维血康糖浆,自购人参归脾丸同时服用。

维血康糖浆中所含的西药成分是

A.维生素C

B.维生素B1

C.硫酸亚铁

D.谷维素

E.维生素E

98.某女,28岁,怀孕5周。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病情,结合妊娠用药禁忌开具处方。

属于妊娠禁用中药,处方中不能使用的是

A.枸杞

B.半夏

C.三棱

D.人参

E.当归

99.某女,28岁,怀孕5周。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病情,结合妊娠用药禁忌开具处方。

属于妊娠慎用中药,处方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的是

A.川牛膝

B.薄荷

C.茯苓

D.鳖甲

E.党参

100.某女,29岁。月经紊乱,量多,开处方有枇杷叶10g,山药30g,枸杞子、山茱萸各12g,吴茱萸5g。

处方中需调配蜜炙品的是

A.山药

B.枸杞子

C.枇杷叶

D.山茱萸

E.吴茱萸

101.某女,29岁。月经紊乱,量多,开处方有枇杷叶10g,山药30g,枸杞子、山茱萸各12g,吴茱萸5g。

处方中需调配炮制品的是

A.山药

B.枸杞子

C.枇杷叶

D.山茱萸

E.吴茱萸

102.某女,32岁。出血量多,血色淡薄,面色无华,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诊断为崩漏。

根据患者症状,其病位在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03.某女,32岁。出血量多,血色淡薄,面色无华,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诊断为崩漏。

与上题所选药物联用治疗妇女气血不足、月经不调,起到“相使”作用的是

A.香砂六君丸

B.柏子养心丸

C.麦味地黄丸

D.生脉散

E.金匮肾气丸

104.某女,32岁。出血量多,血色淡薄,面色无华,气短懒言,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诊断为崩漏。

治疗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人参归脾丸

B.乌鸡白凤丸

C.妇科止血灵片

D.宫血停颗粒

E.四物胶囊

105.某女,33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宜选用的方剂为

A.玉屏风散

B.归脾汤

C.半夏天麻丸

D.当归六黄汤

E.龙胆泻肝汤

106.某女,33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宜选用的治法为

A.补养心血

B.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C.益气固表

D.养阴润燥

E.滋阴降火

107.某女,33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知柏地黄丸

B.心脑舒口服液

C.参茸卫生丸

D.复芪止汗颗粒

E.龙胆泻肝丸

108.某女,33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辨证为

A.阴虚火旺证

B.肺卫不固证

C.心血不足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