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的的讲义 第五讲_第1页
人口社会学的的讲义 第五讲_第2页
人口社会学的的讲义 第五讲_第3页
人口社会学的的讲义 第五讲_第4页
人口社会学的的讲义 第五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人口迁移与流动本章内容如何定义迁移和流动?迁移的度量人们为什么会选择迁移?迁移的后果迁移的方向迁移问题与政策一如何定义迁移和流动人U迁移的概念>有学者统计,在我国,迄今与流动人u有关的概念包括流动人II、外來人U、暂住人口、流注人U等遍20种>人11迁移是指一定的时期范围,跨越居住地一定界限的移动,这里包含了时间、空问和行为三要素人口迁移•我国对人口迁移或流动的区分一般有两种观点:一、是暂时性的移动还是永久性的移动:二、是否伴随有户籍的变动。■有人把迁移归入流动的范畴,将人口的移动分为户口移动式流动和人户分离式流动。■有人则将流动划归迁移的范畴,将人口移动分为暂时性迁移和永久性迁移。■距离■吋间人口流动■在我国,把伴随户籍变动的人kJ移动称作人口迁移,把不伴随户籍变动的人u移动称作人口流动。迁移统计的口径问题•地区范围■人口范畴■时间长度人口迁移分类>国内迁移:人口从本国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移动省际迁移,县际迁移>国际迁移:人口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移动。国际移民,国际劳工,国际难民人口迁移分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性质)>劳动力迁移,婚姻迁移,退休迁移(目的)>回返迁移,重复迁移,链式迁移,阶梯迁移(方式)>个人迁移,家庭迁移,集体迁移,群体迁移(规模)>城乡迁移,乡城迁移,城市-城市迁移,乡村-乡村迁移(流向):人口迁移的度量指标1■人H迁入牛:(in-migrationrate):是指某一地区—年内毎1000人口中迁入该地区的人数。迁入率二迁入人数某地某年人U数xl000%o2,人H迁出率(out-in-migrationrate):是指某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屮迁出该地区的人数。迁出率=迁出人数-X某地某年人口数1000%03.人[丨作迁移率(net-migrationrate):是指某一地区一年内每1000人U中迁入与迁出人口之差。净迁移半=迁出人数与迁入人数之差某地某年人口数xl00(%4+人1!总迁移率:某地区一年内每1000人Id屮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和。总迁移率=迁出人数与迁入人数之和某地某年人口数xl_%0>迁出迁入比>迁入比例=>迁出比例=>迁移效率=迁出人口)人口迁移指标=迁出人口/迁入人口迁入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迁出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迁入人口-迁出人口1/(迁入人口+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原因示意图说出当地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迁移行为2.迁移量•人口迁移量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地区问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迁移流量越大;>迁移量与克服中间障碍的难易程度有关;<迁移量随经济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经济萧条时期的迁移量少于经济繁荣时期的迁移量;/除非有某种特殊限制,迁移流和迁移率都会随时间的推f多W增大。3.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有特定的方向,主耍闪为/机会常集屮在某些特定的地区;/迁移者会遵循以往迁移莕走过的道路,后者会将有关信息传回原居住地,因此降低了迁移成本■拇一个迁移的流h'd都伴行相反方l'TJ的反迁移流LI的地的拉力因素逐渐减小;导致部分迁移者返冋原籍/迁移开阔了迁移荇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原居住地的机会,并返回创业/使迁入地的店民认识到其他地区的机会,促使典外出/以经济为H的的迂移者在实现经济H标后,讨能会返回原籍・流㈦效率:主迁移流与反迁移流之比4.迁移者迁移具有选择性>人口迁移可以分为正向人口迁移和负肉人口迁移。>对原住地的推力作出反映的人,其迁移坫为了躲避原ft地的不利因素,称为负向选择。fu们的第一选择是离开原住地,lyiffjw至没有明确的迁移指向。这种迁移是一个平分痼舍恥过稅。>对R的地拉力冈素作出反映的人的迁移足为了追求史好的机会,称之为正向选择。>迁@的屮间障碍越人,被淘汰的弱者越多,则迁移的选_性越强。■迁移选择的过程与人的生命周期有关。■迁移人U的特征介于塵住地和迁入地人口之间受教育程度、生會水平#)。三迁移的原因■1.“推力一拉力”理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与迁入地的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迁出地:/推力:a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过剩导致的失业和就业不足,较低的竞技水平等拉力:家人w聚的欢乐,熟悉的社区环境,在出生和成长地长期形成的社交网纟各等迁入地:/拉力: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工资收入,较好的生活水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较完善的文化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好的气候环境等/排力:流动可能带来的家庭分离,陌生的生产少活环境,激烈的竞争,生态环境质S下降等2.李(Everett.S丄ee)的人口迁移决定因素论他认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四种:>原居住地的因素>迁入地因素>中问阻碍因素>迁移者个人因素>屮间的障碍因素指使一地迁往另一地困难的因素:包括生理障碍,移民法,迁入地与迁出地的距离等>个人因素包括:/第一,个人或家庭的特征,如个人的性格、爱好、敏感程度、家庭规校和化命周期阶段等;/笫二,个人对其他地方的认知程度、与外界接触的情形等;都会影响其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评价,也会影响他们对中间阻碍因素的认识。3.舒尔茨等人的投资与收益理论■舒尔茨在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时,明确把“个人和家庭进行流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看作人力投资的主要方面之一。•人们流动吋的花费是投资的成本,流动后的所得是其收益。对流动行为的决策取决于流入地的平均收入是否超过流出地的平均收入加上流动过程中的其他支出。4.托达罗的预期收入理论■托达罗认为,欠发达国家的人口流动取决于两个主要变量:一是城乡实际收入;二是城镇中就业概率•这两个变量决定了流动者在城镇屮的预期收入。预期收入与农村收入的差异越大,人口流动的动力就越大,流动人U就越多。旃中国A立列20tft纪80年代中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锲恃点ft縝杈小,_率较飪------癔动人口數鍬大ft增加①计划经济,Z严格的户賴眚题》③不允汽农民班城的政策M家ft松f农H人a进人城帘的挖_方①由糸部飧区的域坩剌内籌和边疆燉K:3由东犛农付到东龙、西北等欢—1_-西III11-①从农衬到域市》0从内地y区男枏海城市榨工矿区净迁出跑K辽、鲁,沪、川HIIMR川,澹、湘,杜,濉、苏、快、新,比人平癀区«净迁人編区其余2S布区粤,沪.家、律.质.讖。豫等因蒙主霽受N家戏轚彩响主黌为轻济廉因关尨衿点主曹是M家有钼炽的辽林主薺为n发性味动类S①玄霣失龙人風和动力⑦支»軀开发工设蔻、支援边疆.逆»农休牧收逾①离等卞校嫩迁,w生和分K⑤•修水利和水庫加区样l<篇城咁人口gift⑦少饈的n发迁林①夯工相较析②学AT、培猝,分K工作1J1995-2000年中国人口迁移原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原因构成不同>人口迁移以非经济原因为主>人口流动以经济原因为主1995—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迁移原因合计迁移流动经济原因49.735.257.6务工经商30.93.645.9T作调动425533分配录用3J6-11.5学习培训11.519.86.9非经济原因50.364.842.2拆迁搬家14.620.91L2婚姻迁入12.223.46.0随迂家属12.912.0134投亲靠友5.1336.0其它5.65.25.8迁移流动原因的性别差异>男性迁移流动以经济原因为主女性迁移流动以非经济原因为主1995一2000年我国分性别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经济原因务£经商59.337.0I:作调动6.0分配录用3.87:刈培训12+5非经济原因40.6拆11搬家15.9婚姻迁入2.8随迁家W10.8投亲®友4.8K它63男女迁移原因合计迁移流动合计迁移流动.()7.8.6O6.65333.4^8216.73.14^7.7.13..0,9.82.ri3.8a43455.2.2.26o.I3.2O.83945.4.o5.673o3J33n^L7.IZL2O56I-nnI■46150101M53.26.3.04.128V■琴37迁移流动原因年龄差异■迁移流动主要原因随年龄而变化>14岁以下少年儿童主要是非经济原因,15-49岁迁移流动原因以经济原W为主<60岁以上以拆迁搬家和投亲靠友为主1995-2000我国分年龄的人口迁移流动原因构成(%)辻移流动辻移原闵14以下15-5960以上14以下15-5960以上经济原因3.240.66.43366.910.5务工经商04J2.0053.69.3工作调动06.63.903.81.0分配录用07J0401.80J学习培训3-222.80,1337.70,1,54O6O68929.2.I43o.I3.3J927233106.7.3.5.-6J328.293554.15.8.10.4.63637591827.6.2,4..K.OO.9.4.667297925因原家入诫友济搬迁家靠经迁姻迁糸它非拆奶随投H-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迁移流动原因>经济原因的迁移流动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呈增加的趋势>低文化程度的人口迁移流动则以非经济原因为主不同迁移距离的迁移流动原因>省内迁移以非经济原因为主>省际迁移以经济原因为主不同迁移流向的迁移流动原因迁移原因乡一城城一城城一>乡乡一乡合计经济原因68.735.049.037.449.7务工经尚49.111.721,13L430.9丄作调动2.75.911J2.44.2分配录用L64.811.6L23.1学习培训15.312.55.02.411.5非经济原因31365.05L062.650.3拆迁搬家3.733J353.714.6婚姻迁入6.06414.337.112.2随迁家域13.314.0里0.010.612.9投茱浞友4.34510,56.651其它4.07‘012.64.65.6迁移的选择性(谁在迁移?>年龄>性别>生命周期>教育水平>正向人口迁移和负向人口迁穆/负内选择-居住地的推力作出反映的人/正4选择一对U的地的拉力作出反映的人4.50&JO20263Q3b4015□«S5GO65YO75SOHbW)9a

100BEHiy«M-1990年乡-城t5移人口的年龄分布曲绂2000年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内ifelAnttaTK译W金宇杞3口3忖■女付B里性■育性|四迁移的影响>对迁移者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一方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但也会造成迁出地的人力资源流失>对迁入地的影响增加迁入地的人口数量,弥补迁入地的劳动力短缺,改变迁入地的人口结构,但也可能会产生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五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采集狩猎时期人口迁移采集狩猎时期,人类的迁移和再分布非常活跃。人类的采集狩猎生活需要他们根据季节和人口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居住地点,因此他们的活动范围是不断变动的,从第四纪冰期开始,人类向各个大洲扩散。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的足迹基本已经到达了世界各个部分,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农业社会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在相对独立的大地理区域内部的人口移动。-大部分人转为定居,被固定在一块块的土地上从事耕种,没有特殊的外力影响,极少从事迁移。——以自然经济为主,交换不发达,各地间的经济联系i少,人口缺少移动和迁徙的动力——交通运输手段落后,难以克服海洋、高山、沙漠等重重的自然障碍近代和现代人口迁移•这一时期从1650年算起,随着资本主义兴起,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现大陆的发现和垦殖,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使人口移动和迁徙达到了空前规模,对世界杜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近代人U迁移以人口跨越大洲海洋远距离国际迁移为主要形式。它奠定了世界人口分布地图的基本格局。近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欧洲人口向南北美洲、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移民,非洲人作为奴隶被强制向南北美洲移民>印度人迁往非洲东南部和东南亚>中国人迁往东南亚与北美洲>日本人迁往夏威夷、美国和拉丁美洲战后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流动、城乡之间、A区之间的流动大大加强了,人口迁移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迁移流向上,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成为当代人口迁移的主流。>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的城市化浪潮>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以及人口南中小城市迁移的趋势,在城市内部人口由市区中心向市区边泳流动农1战后世界各地民的国际移民(迁入臧迁出J年均数)中似:項0年份发达地区欧洲地区东诹、东甫亚、屮南亚'西亚、_拉丁戈洲1^50-1560136-0?1436-SY0511-0.17移196019'0521-1.7-52.1-24.42.0-29.7K1970-198015?340.3-159.3-74.7-49,834.819801Q9O144B55.0-1445-67.5-28.7万199020002155810-2156-1201-546-40?A19502000117.1?0.1-117.1-60,4-25,6-3M1950i9600.16-0.42-0.07-0J40.59-0.09净I96019'00.54-0.03-0.22-0.230.02-L18移1970L9S0L520^0-0.53-0.57-0364.08KI96019901300,9-03P-0.44-016-1J119902000L851J2-0.48-0.68-Q.24-0,771950-2000LP047-036-0-4$-0U-050国际迁移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TheNeoclassicalEconomicsApproach)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导致劳动力迁移,工资和就业水平是重要因素,J

*|>新家庭经济理论(TheNewHouseholdEconomicsofMigration)以家庭为分析单位,迁移决策是根据家庭收益最大化制定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DualLaborMarketTheory)经济发达国家存在高级劳动力市场和低级劳动力市场,而后者吸引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进入>世界系统理论(WorldSystemsTheory)边缘国家最有可能输送劳动力至与其保持最大经济,政治或者军事联系的中心国家>网络理论(NetworkTheory)社会资本网络与中介障碍六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问题■改革开放前,由于户籍、人事、地域等社会管理制度极其严格,形成了板块式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经济格局,因而中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被严重抑制,极不活跃。■据估算,改革开放前的30年,我同跨省迁移流动的人口累计约2500万~3000万人,年平均迁移规模在80万〜100万人左右,年平均迁移率仅为0.1%。■改革开放后,户口制度的松动和lU场经济的发展,屮国人口迁移流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浪潮。人u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省际迁移比例不断上升,人口迁移方向为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另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满足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但同吋也加剧了城市的就业问题,基础设施的紧张问题,社会治安叫题以及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等当前中国人口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人流勋人口的合法杈益常常受到侵犯■工作机会不平等■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会不平等■待遇不平等■政治权利不平等•拖欠工资■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户籍划分”,“身份管理”是万恶之源)2.人口流动仍存在无序现象■市场本身的特点■信息不畅通■政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部分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堪忧(1)失业问题严重-农、|[<部的2002年底的调齊:“跨省流动人口就业率达97.94%,就业状况较好”。“外出劳动力就业越来越稳定”。>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40%并没有Pd定的丄作;>在外就业的时间3个月以内的占]I.3%,个月的A16.3%,半年以上的占73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⑴个月以上的常年性外出占57.8%。(2)收入低,贫困比例大根据2010年对106个城电流动人口上、下半年两次动态监测调杏得出的数椐显示:流动人口家庭平均毎月房租己占家庭总支出的22.8%,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U在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生活设施等方面差距明显。流动人口低收入阶层比重过大,4.5%的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人民币,27.0%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比为1:1.12。■(3)生产安全问题■(4)生活安全问题■(5)居住条件差>普查数据表明,北京市2000年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口家庭户有49.5万户,68.5%居住的是平房,平均每户住房间数为1.4间,人均住房而积W.7平方米,均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住房兼做生产经营用房的A1I.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