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及语言 课件_第1页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及语言 课件_第2页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及语言 课件_第3页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及语言 课件_第4页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及语言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审题及语言【审题/立意/开头】汇报人:山间明月汇报时间:2023.12做作文前进道路上的灯塔目录CONTENTS深度审题拟写开头语言锤炼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Thepart01深度审题第一章节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2009年上海高考题一、深度审题请写出你的标题标题1标题3标题2标题4一、深度审题标题5标题6一、深度审题2009年的材料,讲的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般学生第一感觉是从第二句话理解,“他的作品单个字体歪歪斜斜”,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那么,“单个字体”是局部、“总体感觉”是整体,这是不是一个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好像是。但是再看第一句话,又觉得不是。所以考生包括有些教师都有点困惑。其实细细想来,还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关键是他们没有把第一句话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即中国书法的整体历史当中来理解板桥体的特色。所谓的整体和局部,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就像最后一句,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讲的同样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因为这种作品剑走偏锋,如果在中国书法的历史上没有这种剑走偏锋的作品,当然是遗憾;但是这样的东西不能太多,它毕竟不是主流,所以它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你会发现材料的第一句话、第三句话其实是放在中国整体的书法史来判断这个现象的,这跟第二句话就郑板桥的一幅作品内部来看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一、深度审题原则:贴着材料想,不要跑偏练习题:

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选自怀特海的《科学与近代世界》:你不知道明天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但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请写出你的标题标题1标题3标题2标题4一、深度审题标题5标题6一、深度审题以10个学生讨论这则材料的立意为例。有8个学生提炼出“希望与挫折”的主题。问1:你们哪里能看到希望,哪里看到了挫折?答是:太阳不是希望吗?风不是挫折吗?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中,太阳和风已经自动地生成了希望与挫折。所以不管具体的材料是什么、是怎么样的,到了他们那里,就完全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关系,可以写另一篇文章了。问2:怎么能够看到这里有希望和挫折的属性呢?这些属性从哪里来的?比如,在酷热的夏天,大家出门后,不都是把太阳当作挫折,把风当作希望吗?总结:这8个学生对这则材料的理解完全是抽象的、教条的。一、深度审题只有一个学生在思考这则材料本身。这个学生把材料分成几层:

第一,风和太阳。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是不确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是固定的。所以把确定和不确定归属于风和太阳的不同属性。至少在材料中,我们并不知道太阳和风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作为一个可比性的范畴,就是方向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是清楚的,这是材料给了风和太阳一个本的客观属性。

第二,接下来他再次区分,从客观性中分出一个主观的认知和态度,“知道”和“期待”。有了“知道”以后,接下来就进一步地“期待”。所以最终他得出结论:我们的主观态度基于我们的认识,可以寄希望于确定的东西,而不能够寄希望于不确定的东西,但对不确定的东西也应该保持一种警惕。优秀学生如何立意Thepart02拟写开头第二章节二、拟写开头2023年全国甲卷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请写出你的开头开头1开头2一、深度审题二、拟写开头例文1: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的进步令我们对时间的度量愈加精确,铯原子钟的误差在数千万年间不超过一秒。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已掌控了时间。可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时间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紧张,这无疑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使人成了时间的仆人。——《技术•时间•人》点评:这个开头相当于把命题材料复述了一遍。为什么要复述呢?这说明写作者还没有从命题材料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只好在命题的思维框架下滑行一段时间。这样的滑行是不讨好的,因为,开篇没有呈现出有价值的信息,给阅读者带来的是审美疲劳。二、拟写开头例文2:古往今来,人们都极其珍惜时间。中国古代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先贤,即使没有灯火,也坚持学习,最终都成为了一代大儒。近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法国大文豪雨果也争分夺秒的写作,写成巨著《悲惨世界》。当今世界,电灯已是极为普及,人们在夜间有了更充足的时间,人们却似乎成了时间的仆人。——《成为时间的主人》点评:开篇一再举例说明人们重视时间,最后指出因电灯的发明,人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按照这个逻辑思维展开,其表达指向应是人们会因拥有了更充足的时间而收获更大,可是写作者笔锋一转,转向了“时间的仆人”,显然,这个表述落点与前文在逻辑上无法衔接。这是与命题材料的硬对接,而且其中技术元素并不明显,虽然提到了电灯。二、拟写开头例文3: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各种各样的新机械、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本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更好地掌握时间的工具。可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看似人们掌控了时间,但人们却越来越忙,在各种新技术间穿梭,在技术的深渊里成了时间的仆人。点评:这段话空泛地重复了命题材料,关键是并未对命题材料进行分析评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命题要求“联想与思考”,并不是简单地附和命题的表达,因此,从写作角度来看,这种附和命题材料的开篇写法是无效的。二、拟写开头例文4: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技术的发展史。正如哲学家亨利•伯格森所说:“技术是时间的工具。”人类发展技术,其根本目的是调动起一种独特的资源——时间。但技术毕竟是一种工具,必然会有使用的优劣之分。倘若我们不能对技术加以正确的使用方法,那么我们必然会成为“时间的仆人”。——《正确使用技术,合理掌控时间》点评:这个开头首先定位“技术”的价值,然后,通过引用伯格森的话把技术与时间关联起来,形成命题材料中两个重要元素的关联;接着对这种关联分析,指技术的局限性,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开头没有再复述命题材料,而是在对命题基本解读基础上形成了个体的认知框架。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二、拟写开头例文5: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进步的确创造了巨大价值,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都改变了社会,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往往也会受到技术的束缚,“身陷囹圄”,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学会“技术节食”显得尤为重要。——《用“技术节食”捍卫时间主权》点评:这个开头的最大特征是提出了代表自己认知水平的独特性概念“技术节食”,这对于中学生写作来讲,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创设一个概念,标志着写作者独特而成熟的思考结果。同时,虽然这个语段也是由肯定到否定的大转折构成,但是,它是脱离命题材料思维模式赋予了新的内涵的阐释,因而,避免了重复感。二、拟写开头例文6:时间的概念是人类认识、归纳、描述自然的结果,从古至今,时间一直是一种客观存在。随着技术发展,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力变得愈发主观性——“掌控时间”,还是“被时间掌控”,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把握技术。——《正确把握技术发展》点评:这个开头非常显著的特征是在建构一个对命题解读的认知结构,这一认知结构富有理论色彩。比如,对时间概念的界定,所提出的时间感知力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等,都标志着这个写作者拥有较好的理论思维素养,其语言表达富有内涵,沉甸甸的。这是中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二、拟写开头例文7: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发展,人类的脚步在时代的洪流中亦步亦趋,似乎已然站在时代的潮头。实则不然,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相当一部分人在如今的时代中迷失了自我,被时间奴役。技术的发展使得时间不断地被碎片化,留足反思的“空窗期”才能不被奴役。——《留足思考的“空窗期”》点评:这个开头与例文5很相似,用“空窗期”来表达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同时,这个开头没有作过多的铺垫,而是直接进入观点陈述,不拖泥带水,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足在于第一句时间这一元素没有出现,有扣题不够紧密之嫌。二、拟写开头例文8:高速度的生活节奏会无法避免地带来时间的碎片化。要利用好这些碎片,我们需要头脑清晰和思维的专注。——《整合时间的碎片》点评:这个开头最简单,其优点是直接摆出论点,论点句的关键词也非常清晰:头脑清晰,思维专注。这样,下文就可以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了,也就是说,开头为展开下文张本,写好论点句,整篇文章相当于写完了。Thepart03语言锤炼第三章节三、语言锤炼1.语言表达要“深”从小迷恋武侠的我,崇拜的是武力之勇,如张飞横立长坂坡“喝碎”夏侯杰;如萧峰,身健如虎,横闯辽军大营中直取敌酋。后来见识了苏轼之谓“大勇”:“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以其所抉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明白文若如子房亦可使刚勇之气,充塞于天地;渺小如唐雎,亦可使不可一世的秦王忍下傲慢,不辱于身,“勇"是底气。但以上两个“勇”关注的是对他人对世界的一种态度,无畏的姿态。我想勇气更是一件有关内心的事,是对自我的端然熟视与无惧的突破。勇敢,勇敢,世人皆知“勇于敢”为“勇气”,不知有时“勇于不敢”才更见其勇气。——《勇气是对自我的突破》三、语言锤炼2.语言表达要“活”树有多高的冠,就有多深的根,唯有根系广大,树才能汲取足够的养料,使树干屹立,枝叶青葱。——2022年新高考I卷佳作《精妙还从本原来》三、语言锤炼2.语言表达要“活”人生如棋,棋局万变。有人规规矩矩按照棋理走,收获了本分人生;有人总能出乎意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