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与胡适在台湾现代文化思想界的位置_第1页
李敖与胡适在台湾现代文化思想界的位置_第2页
李敖与胡适在台湾现代文化思想界的位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敖与胡适在台湾现代文化思想界的位置

李敖是台湾现代文化思想界的老虎。胡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的中心人物。在20世纪的文化舞台上,两位20世纪的第一位大师在舞台上尖叫,另一位在舞台上尖叫。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微妙的时代,每个时代都在领导着它。当历史的车轮进入60年代,在国民党退守台湾的残山剩水之中,两人曾有过一次奇特的风云际会,胡适的一次演讲,李敖的一篇文章,共同产生一股合力,引发了长达4年之久的“中西文化论战”。也正是在这次论战中,胡适思想通过李敖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李敖亦通过对胡适思想的传播而家喻户晓,成为台湾现代文化思想界的一位擎旗人。追溯历史,对胡适这样一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李敖在北京上小学时就已经知道他的大名。李敖的父亲李鼎彝1920年考入北大,亲耳聆听过胡适的教诲,李敖从小便从父亲的口中了解到许多有关胡适、蔡元培、鲁迅等大师的逸事,可谓心仪已久。1950年,上初中的李敖从同学手中借到一本《胡适文选》,顿觉相识恨晚,开始在思想上受到胡适的影响。1957年3月,李敖在以胡适为发行人雷震主办的《自由中国》杂志发表了他研究胡适的第一篇论文《从读〈胡适文存〉说起》,并在《中央日报》发表了关于胡适的文章数篇,引起台湾老北大系教授的注意。1958年4月26日晚上,李敖通过历史学家姚从吾介绍,在台大校长钱思亮家第一次与胡适相见时,胡适以十分欣赏的口气对李敖说:“李先生!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丢光了的著作,你居然都能找得到!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自此,两人经常谈学论道,互赠书籍,交往逐渐增多。台大毕业时,李敖与胡适互赠照片,李敖称其为“又开风气又为师”,可见师生情意之深。从两人的赠答文字看,胡适对李敖是情有独钟的。李敖参军后,两人依然有书信来往,显然,他已把李敖看作是北大精神的传人了。1990年11月24日,李敖在《胡适与我》序言中引胡适给赵元任信中的话说:“‘交友以自大其身,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这是李恕谷的名言,我曾读了大感动。这是‘收徒弟’的哲学!”李敖还说:“胡适名满天下,又喜欢交朋友,所以一直活在热闹的气氛里,但是这种车水马龙的热闹,是虚荣的、虚幻的,聪明如他,不会不知道。所以他在热闹之余,未尝不存‘求士’之心。他以为‘收徒弟’是求士,辛辛苦苦收了好多徒弟,但是,在他身后,完全失败了。”所以,一旦胡适发现了李敖这棵苗子后,便不肯放手,着意交好,处处关心,包括李敖的毕业论文都数次过问,并寄钱给李敖帮其渡过经济难关,从中亦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在60年代初滚滚而来的西方文化思潮中,台北的《文星》杂志成为最激进的一面旗帜,“文星”书店亦颜色改观,成为台湾传播西方文化最力的书店之一。显然,思想文化界的日渐西化,“反对传统文化,走向西方”的思潮,是对国民党文化专制的反抗,也是思想文化界在苦闷和压抑之中寻求新出路的一种尝试。透过这股“反对传统,走向西方”的潮流,李敖要寻求台湾思想文化发展的新趋向,并寻找一个突破口,掀起风浪,造成时势,使现代主义的潮流超出学院的范围,对社会产生真正的、直接的影响。在这方面,他找到了胡适,决定从胡适思想中找答案。1961年11月6日,美国国际开发总署举办的“亚东区科学教育会议”在台北开幕,胡适应邀赴会。他在会上发表了30分钟的英文演讲,题目是“Socialchangesnecessaryforthegrowthofscience”(《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在演讲中,他抨击传统文化的弊端,颂扬西方的现代文明,其隐含的意思显然是指责国民党缺乏现代民主精神,不给人民以自由,阻碍了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这是胡适晚年的一篇振聋发聩之作,是他在被人批评“保守”、“老疲”的人生最后阶段对中西文化思考的一个总结,它的主题是:在我们远东各国,社会上需要有些什么变化才能够使科学生根发芽?在胡适演讲之后,台湾学人徐复观立即出马向胡适发难,他在香港《民主评论》第12卷24期发文,指责胡适的演讲是“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斥骂胡适“是一个作自渎行为的最下贱的中国人”,随之而起的便是对胡适暴风雨式的围攻。胡适因此而心脏病骤发,于11月26日住进台大医院。但拥护胡适的一方并不甘示弱,1961年12月1日,《文星》杂志第9卷第2期全文刊载了胡适讲稿的译文,并在同刊第3期(1961年12月26日)邀李敖撰写了《播种者胡适》一文。李敖认为,胡适的学生和故旧们处处吹捧、炫耀胡适,但他们都忽略了胡适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即自由主义的精神。他要站出来为胡适讲话,恢复胡适自由主义的面目和形象,并由此推动自由主义在台湾的发展,推动台湾向着西化的方向发展。他在文章中列举了胡适领导下一群自由主义文人所进行的文学革命在新文化建设方面的成绩,在民主宪政方面所作的努力,谈了胡适为争取学术独立所做的贡献及学术上的局限性,并谈到作为自由主义文人胡适的寂寞。他认为,胡适一生致力于“非政治性”的学术工作,精心培养“思想自由的批评风气”,宣传自由主义的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思想,对国家大事“诉诸理智和非情绪,重实证而反对狂热”,一生从未迷失过方向。胡适对文学革命,对新文化运动,对民主宪政,对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可说,胡适是永不停止追求真理的“国中第一人”。李敖特别强调,胡适思想的主要精华是“全盘西化”,这也是他自由主义思想之所在。然而,胡适在其一生中,却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中国古代学术的考据和辨伪,“脱不开乾嘉余孽的把戏,甩不开汉宋两学的对垒”,他能做到有所不为,洁身自爱,但斗争精神不够,把史学学风带到了目前迂腐不堪的境地。这充分说明,胡适是一个保守的自由主义者,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右派。因此,李敖提出,要超越胡适前进。他最后得出结论说:“胡适之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然而,一个不断长进的强大的民族,应该不断前进,无情地超越胡适。李敖对胡适的评论,对胡适全盘西化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的肯定,以及对胡适学术上所谓保守的批判,都带有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也带有强烈的“狂傲”和“愤世嫉俗”的色彩。在治学的指导思想上,他深受梁启超治史思想的影响,讲求治学应为现实服务,“历史的目的是在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李敖将此广而推之,认为学术研究应面向社会,走向群众。他曾向殷海光谈起《自由中国》在这方面的不足,如今胡适又成为他的靶子。他认为,胡适在20年代曾以《回向》诗为泰戈尔做寿,赞美老诗人的回向民间,但他自己却没有做到这一步,除了谈学论道、呼吁民主外,无复其他。李敖十分欣赏古代的特立独行者王安石的诗:“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在他心目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他对胡适不满,认为他入世不够,这种责任在胡适,更在保守落后的学术界。他所表达的,实际上是对台湾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批评。从表面看,《播种者胡适》是一篇对“思想界的伟大领袖”胡适之唱赞歌的文章,属于“拥胡派”之列,但透过文字仔细分析,则能悟出这是一篇微言大义之文。作者不仅客观地评价了胡适一生的功过是非,而且对当时社会政治、思想、学术界的落后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胡适思想的没有过时,恰恰证明了现今的社会仍然是一个不知长进的社会。借胡以讽世,借胡以警世,正是李敖文章的精义所在。“对他高唱旧时歌/声苦无人懂。”从文章开头引用胡适的《旧梦》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心头的愤世嫉俗与置身荒漠的悲凉。作者也像胡适当年倡导文学革命那样,毫不畏惧地对死水般的社会开火了。《播种者胡适》的发表,像捅掉了一个马蜂窝,立即招来“倒胡”者的围攻,酿成了一次大笔仗。这场笔战后来分成两个圆圈,一个圆圈是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论战;一个圆圈是关于“播种者胡适”的论战。前者的主要对手是徐道临、胡秋原;后者的主要对手是叶青(任卓宣)、郑学稼。面对这些文坛宿将,李敖愈战愈勇,宏论迭出。论战双方几乎动用了台湾所有的文化媒体,香港的报刊杂志亦频频参与,口诛笔伐,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思想问题,法律解决。种种迹象表明,《播种者胡适》击到了一批人的痒处,也击到了一批人的痛处,包括胡适本人都觉得不自在。据杨树人先生回忆,胡适读了这篇文章“颇不开心”,称其“轻佻浮薄”、“简直瞎闹”,而对论战的另一方则言“下流”。在此文发表一个月后,胡适曾有一封未写完的致李敖的信,就李敖文章中的个别材料和细节提出更正,但并未对其观点置一辞。在他去世前不久,亦谈及李敖“喜欢借题发挥”的话,并说“作文章切莫要借题发挥”云云。台湾思想界的敏感与一触即发的局势,是胡适万万没有预料到的。其实,就李敖撰文的初衷而言,若不是为了“借题发挥”,批判蒋介石的文化专制制度,抨击台湾学术界的颓废低糜之风,他也就没有撰写此文的必要了。李敖称该作是一篇“三面不讨好”的文章,“骂胡适的人会说我捧胡,捧胡的人会说我骂胡,胡适本人也会对我不开心,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一个人常常要为知道太多、说了真话而付代价”。最后,连操武士刀的国民党当局亦感觉“责无旁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