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的气候响应_第1页
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的气候响应_第2页
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的气候响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的气候响应

迪吉热是由白脸蚊和埃及灰毒症引起的疾病。我国从1978年起,广东及海南省的部分地区曾不断发生本病的流行或大流行,而且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新增的重要传染病。当前,登革热的预防尚无可靠的疫苗,又无特效治疗药物,加强登革热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海、陆、空交通便利,毗邻的东南亚地区,近年都发生较大的登革热流行。摸清影响该地区登革热伊蚊动态变化规律极为重要。本文搜集了潮州市近7年的气象资料及登革热的发病与媒介监测资料,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监测和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1数据和方法1.1媒介伊蚊密度(1)搜集潮州市1995~2001年登革热发病资料及媒介伊蚊密度(BI)。(2)从气象局收集该市同期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较差、相对湿度、降雨量、降雨天数、日照时间等资料。1.2分析将发病、监测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伊蚊密度与气象资料各参数的关系。2媒介伊蚊密度与气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2.1潮州市登革热发病情况潮州市从1995开始暴发登革热以来,除了1996年未发生疫情外,发病在0.04/10万~25.47/10万之间,发病地点主要是市区(湘桥区)和潮安县的铁铺和官塘2镇(表1)。2.2媒介密度、气候因素的时间分布曲线通过对潮州市1995~2001年7年期间的登革热每月平均发病数、每月平均气温、每月平均降雨量及每月平均布氏指数(BI)的时间分布所作的关系图(图1)可以看出:每年的平均气温最高的是7~8月份,最多降雨量集中在8~9月份,而BI、登革热发病最高在9月份。由此可见,伊蚊媒介密度BI落后于气象环境因素近1个月左右,这与蚊虫的生态学相一致。2.3媒介伊蚊密度与气象参数的相关分析在连续7年里,伊蚊密度BI与同期降雨量、日照时间、降雨天数、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都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同期的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2者经统计学检验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0)(表2)。2.4媒介伊蚊密度与气象参数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将经过相关分析与BI有相关的降雨量、日照时间、降雨天数、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日较差的平方根7个指标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求其与BI的数量关系。其各自的贡献强度可以从标准偏回归系数来看,偏回归系数大者贡献大。经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ˆBI=24.800+0.826X1+0.020X2−0.418X3Y^BΙ=24.800+0.826X1+0.020X2-0.418X3由于分别代表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的3个自变量X1、X2、X3均被引入方程,可见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对同期蚊虫密度均有作用,同时还得到最低平均气温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540,降雨量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346,相对湿度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275。说明最低平均气温、降雨量对蚊虫密度的影响比相对湿度大。经统计学检验各偏回归系数P<0.000,说明回归方程成立(表3)。从模型拟合的情况来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821,决定系数(R2)为0.675,说明拟合模型较好。3反思及结果分析广东省是我国的登革热高发区,潮州市又是该省的高发区。潮州市位于广东东部,现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两县一区,总面积3090km2,人口249万,交通发达,并与海内外人员交往频繁,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从1995年首次暴发登革热以来,除了1996年没有发病外,其余各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高峰均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份,现已与同处在韩江流域的汕头地区及珠江三角洲都属于广东省登革热高发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沿海地区与国内外频繁交往与合作,给登革热的扩散和漫延提供了条件,故而探索登革热的发病规律,总结出科学的防治措施是有意义的。气象因素对虫媒传染病的影响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已倍受关注。通过气象参数对登革热发病、伊蚊媒介的影响研究得出:发病大多集中于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这一季节正是伊蚊媒介高峰期。相关分析表明:与伊蚊媒介相关的气象参数有气温、气湿、降雨量、降雨天数、日照时间、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日较差(平方根)。经过对上述7个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平均最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3个指标。蚊虫属完全变态昆虫,成虫前各期皆生在水中,潮州市伊蚊的优势种主要是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孳生于庭院小积水容器(包括盆、坛、盆景、塑料膜积水)、植物容器(包括树洞、竹筒、叶腋处积水)和特殊容器(包括废旧轮胎、基建工地积水)等复杂的孳生环境中。降雨量大可以增加蚊虫的孳生地数量,可以使幼虫大量繁殖,使种群数量剧增,增加了登革热传染病暴发的可能性。蚊幼虫与其它蚊幼虫一样,其幼虫的生长繁殖发育都有其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对蚊幼虫来说,有发育最适宜温度、生存最适宜温度和生物最适宜温度。一般说来,蚊虫发育最适宜温度是28℃左右,从此温度再升高,虽然发育速度尚能有所提高,但由于体内新陈代谢的加速反而使个体小。28℃左右降温而使其新陈代谢降低,发育减慢。潮州市月平均在28℃左右是6~9月份,影响伊蚊幼虫发育、繁殖的是月平均最低温度。据报道,相对湿度虽不直接影响到蚊幼虫变化,但它影响成蚊成活,蚊虫在70%~80%的相对湿度下,吸血、产卵最活跃,从而间接地影响蚊幼虫的动态变化。从流行病学分析的角度研究气候环境因素与伊蚊密度的关系,为登革热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当然登革热疫情的影响因素还要综合考虑人口流动情况、人群抗体滴度、居民的卫生习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