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媒介的伦理与价值_第1页
后现代媒介的伦理与价值_第2页
后现代媒介的伦理与价值_第3页
后现代媒介的伦理与价值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现代媒介的伦理与价值

动态新闻也被称为“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新闻类型。它快速报道国内外事件、事件和新闻的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和新趋势的主要新闻事件。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新形势的报告,另一种是长期不变的事件报告。CNN作为享誉全球的媒介曾经以全天24小时纯新闻不间断播出,注重报道事实本身而赢得了它在全球传媒界独树一帜的地位。当有人问及CNN的创始人泰德·特纳这位传媒巨子准备如何写其墓志铭时,他只淡淡一笑说:“我的墓碑上只需写一句话:‘更多的话我就不必说了’”。正是靠着这种纯粹的客观报道新闻事实,不加任何带有主观色彩评析的报道方式使得CNN在海湾战争中赢得独家报道权,从此名声大振。然而,当CNN面对福克斯新闻频道和MSNBC的挤压时,走上了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模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纯新闻报道的重新审视。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诞生以来,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后现代崇尚的个性化与差异化话语方式的影响下,浩如烟海的信息给人类带来便利服务的同时,也着实让人们感到迷茫。错综复杂的表象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本质的东西,未来社会的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趋势,面对环境的变化作为个体的受众应何去何从,这恐怕是活在当下的每个人所共有的困惑,然而这种困惑对于媒体人的日常报道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向以客观报道事实本身而赢得大众青睐的纯新闻报道方式在当下也面临了尴尬的境遇。纯新闻的报道模式受到限制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个体受众成为网络舆论观点的释放者。尤其是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网络博客,(1)使得关于世事百态的个性化观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地在网络这个公共平台上发表自己对事物的个性化见解和认知结果,使现实社会中在大众传媒上没有话语表达权的各界精英人士可以展现自己对问题的精彩诠释和独到见解。而成千上万的网民每天都热衷于追逐这些个性微博,从中汲取或是搞笑的讽刺段子、或是深刻的事件剖析,抑或是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而传统的纯新闻报道在客观主义、公正原则的写作指导思想之下,更多地注重新闻事实基本要素的介绍,个性化的解读和剖析相对较少,新闻规律要求传播媒介的报道要把事实和言论分开,即使发表观点也要代表媒体、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进行客观而公正的分析。为了避免大众传媒报道的失实或表达之观点与分析有所偏颇,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对媒体从业者的日常报道提出了要尊重事实,避免媒体人对所报道事实进行主观的评价和解析的要求,因此纯新闻报道也一度成为媒体避免带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或是意识形态而保持客观与公正之立场的挡箭牌。但纯新闻的报道模式在网络博客的冲击之下遭遇了现实的壁垒。受众渴望着关于任一事件的精彩而独到的透视与剖析,需要明确事态发展的深层原因及趋势等等,这种现实的信息需求恐怕是纯新闻报道难以承载的,而网络博客的出现恰恰填补了受众对个性化新闻解读渴求的传播空白。两种社会思潮的对比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有言:“未来社会将是分子语用学的社会,而不会是牛顿式人类学的社会。会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语言游戏——元素的异质性”。(2)兴起于西方工业社会的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3)它提倡尊重差异,面对同一对象解读过程中强调依据个人的自然背景以及社会条件,比如民族、生理意识、成长环境、文化程度、政治立场等多角度切入而得出结论。正是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无中心意识的引导,使人们对事物的价值评判变得模糊且多样,对社会理想与责任、国家的发展、人生的价值意义都会缺少正确的把握。正如约翰·多恩所言:“一切皆支离破碎,所有的一致性均已不复存在”。(4)后现代主义从观念上来看主要表现为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反教育、反公德;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好发泄、寻求舒适、寻找感觉,由此引发玩世不恭,强调极端自由,不愿被拘束的生活态度。尤其是人们对鲍德里亚关于“意义消解”的理解,尽管他讲意义的消失主要指的是旧的意义的消失,而他的后现代主义仅仅是后现代主义众多形态中的一种,而且是最为极端的一种,但是后现代主义毕竟在当下社会滋生了一些任意的思想和行为。在后现代社会中个体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对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甚至是个人的基本道德等都有沦丧的可能性。后现代主义对道德普遍性的否定使人们追求极端自由、全然不顾社会规则、藐视伦理道德,它会以具体和多元化来瓦解民族的凝聚力,解除公共社会关系,最终导致社会的瘫痪。当下影响较大的药家鑫案件在社会危机与道德层面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接连发生,不能说完全归咎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是在转型期的中国,在工业化建设远没有结束的历史关头,我国目前遇到的精神危机和道德问题,后现代主义的许多极端主张正起着助纣为虐的作用。因此生活在后现代思潮疯狂肆虐状态下的受众,面对纯新闻的报道就会有极具个性和差异化的甚至是扭曲的解读,然而在这种对正统、伦理规则的反叛原则指导下,这种差异化的解读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等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并且是潜在的戕害。面对如此生存心态之受众,媒体需要对纯新闻从宏观层面、从正确健康角度加以解析和引导,以保证社会的有序发展。反之,纯新闻报道在受众解码过程中由于对个性化与差异化的追求,对反传统的推崇,所获得的解码信息极有可能形成潜在的社会危机。电视传播的独立思考与参照系统的内在统一物质生产水平低下的社会状态里的人们对社会万物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直接的社会体验,而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后,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直接接触自然的能力就越来越弱,因此对社会的认知大多来自于间接的工具,而当下则以大众传媒为工具之首。当人类的经验与科学来自于直接的社会接触之时,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自然较强,而如今我们生活在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里,越来越习惯于接受来自于听觉与视觉的声音、画面的感官刺激,而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能力逐渐减弱,反之,感性思维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看待世界的主导思维。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中提出“电视人”概念,即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5)“电视人”理论很好地诠释了人与媒介所提供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对于现实的社会互动却无动于衷的真实而残酷状态。由于大众传播媒介自身传输介质的特性使其更多地注重了表层信息大量的、快速的传递,而忽略了对人们冷静审视、缜密思考、科学判断之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正是在大众传媒提供的图画声音环境里,人们的独立思考与辨析判断的能力不断减弱,正如陈晓明先生所言:“电视的普及和印刷物等传媒的迅速扩张,使中国的大众文化正在强有力地改变当今中国的现实状况,改变着人们的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6)当人们接触外界的信息变化更习惯于连带着有关的解释与分析一并收入大脑,而懒得甚至是没有能力再去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的带有个性的解读时,纯新闻报道将会失去市场。因此,纯新闻报道方式虽然在客观公正和时效性方面有深度报道、特写等体裁所无法比拟之优势,但在受众阅读心态与理解方式日益浮躁的当下,缺乏事态解读的纯新闻报道方式渐渐被受众所孤立。新闻方式的创意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性推动了新闻文体的不断变革,报道手法也随之不断翻新。工业化信息时代,人类生存压力大,各异的世界观、价值观并行交织,使人的本能价值取向渐渐暴露,正是在这种大众化的消费时代,人们对故事化和娱乐化的信息情有独钟,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下媒介的报道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和故事化倾向。故事化和娱乐化的报道手法在价值多元的社会氛围下,在媒体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状态下,拥有了巨大的受众市场,这对纯新闻客观、平实而缺少眼球效应的传递模式来讲是一种莫大的冲击。新闻的故事化是指对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人物采用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的写作艺术,生动地将人和事再现出来的方法。说到故事化,富兰克林有句话:“所谓故事化,是采用故事化描写和场景设置的细致入微展现事件当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当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化的新闻报道方式因其对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的挖掘与细腻、传神的表达切合当下受众的猎奇心理,更以离奇的情节、非凡的经历使受众在轻松并专注的氛围中完成了信息的解码、审美享受和接受启迪的过程。故事化报道模式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充分利用了受众喜欢听故事的心理,使节目更具有针对性和接近性,牢牢锁住部分的收视群体。娱乐化新闻是大众化消费时代比较畅销的,娱乐化新闻在内容上偏向于软性,比如名人趣事、煽情新闻、暴力事件、犯罪新闻、隐私暴露等,甚至是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等硬新闻中融入故事化的写作手法以凸显其软性的一面。娱乐化新闻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走煽情、刺激的路线,而这正恰恰契合了受众的猎奇需求。受众在大众传媒中的地位已经从最初的魔弹论所指出的处于完全被动接受转变为当下有目的性选择接触媒介的阶段,而当传媒市场供过于求,受众选择成为一种可能的条件下,竞争也就是一种自然的法则了。故事化和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方式正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并盛行于当下,足见其对有限受众群体的占有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