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词歌善后的演奏分析_第1页
无词歌善后的演奏分析_第2页
无词歌善后的演奏分析_第3页
无词歌善后的演奏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词歌善后的演奏分析

门德尔松(feltinbahn,1809-1847)是德国伟大的浪费者、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出身富裕家庭,艺术生涯可谓鲜花铺路、一帆风顺,因此,其作品风格也温馨抒情、优雅恬静,戏剧性冲突不强,极富诗意、幻想的浪漫气息,充分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富足和安定。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门德尔松首创了无词歌,把歌唱性旋律与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成为19世纪特性曲的重要体裁,在浪漫派抒情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地位。“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指“没有歌词的歌曲”,它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一种小型器乐曲,通常以钢琴小品的形式出现。这些作品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并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门德尔松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分为八集出版,每集包含六首,最后一首作品109号则是他的遗作。这些作品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他将声乐中歌曲的体裁移植到器乐独奏曲中,使钢琴以甜美淳朴的曲调“唱”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这种具有创新形式的钢琴作品,丰富了世界钢琴文献的宝库,在钢琴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引举实例,分析探究门德尔松《无词歌》的音乐风格、创作特点、演奏方法及艺术价值等。一、门德尔松的非语言歌曲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1.数词与声乐体式的曲式《无词歌》是属于歌唱性歌曲体裁的钢琴作品,它注重采用适合人声歌唱的旋律、音域以及速度,避免过多半音化或技巧化的器乐性旋律,以其抒情的歌唱性为主要特点,可以说,歌唱性的、浪漫歌曲式的曲调是《无词歌》的灵魂、重心。在49首《无词歌》中,有23首具有独唱曲特点,它们具有一个富有表情的高音声部旋律,配有流动的伴奏织体和平稳的低音,例如第1首、第30首(《春之歌》)等。有8首具有二重唱的特点,高声部旋律主要以重唱形式出现,或高声部与其他任何声部形成重唱关系,如第18首(《二重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1首像四声部的合唱曲,这些声部的独立性相对较小,旋律的立体感较强,例如第16首和第10首。剩下的7首虽器乐技巧化特性多了一些,但仍具有较强的歌唱风格,如第3首(《猎歌》)在粗犷的旋律中微露刚毅。2.《无词歌》的曲式特点一般来说,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都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结构曲式。《无词歌》虽然有三首采用了奏鸣曲式,但多数曲式规模不大,多采用再现单三部曲式,接近于声乐曲的结构特点。然而,即使《无词歌》的曲式规模不大,但其表现形式却不简单,结构丰富多样,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1)乐曲主要采用了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和两种曲式原则相结合的曲式,而没有变奏曲式、复三部曲式以及典型的A+B+A+C+A式的回旋曲式。(2)采用再现原则的简单三部曲式及三至五部、双三部曲式最多,但在再现部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结构、扩充和减缩。(3)不同曲式原则相结合的曲式在《无词歌》中也很多,例如第30首《春之歌》,其曲式既有再现三部曲式的框架,又有无展开奏鸣曲式的性质。(4)《无词歌》中的奏鸣曲式只有三首,OP·19NO·5、OP·30NO·4和OP·19NO·3,这三首并不是大型的奏鸣快板曲式,而是小型慢板抒情的奏鸣曲式。(5)除以上几个曲式特点外,《无词歌》还有套曲组合的特点,它是以6首乐曲为一套,共由八套组成曲集,每套内各乐曲之间在体裁、织体、速度、调式和调性等方面形成相互对比。3.半音体系中的和弦、半音调式门德尔松钢琴创作的和声应用既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又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从总体上看,门德尔松在《无词歌》中使用的和声,仍然主要是大小调体系成熟时期的功能性和声。和弦运用表现得并不十分复杂,除自然体系中的正副三和弦、七和弦和九和弦外,常用半音体系中的和弦还有副属七和弦、副减七和弦等。在调式运用上,正如其他浪漫主义作曲家那样,西欧特种自然调式被削弱,而大、小调式交替则被大量采用,乐曲调性发展的直接转调也多在近关系调的范围之内。较远关系的转调则多通过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后再向平行关系调性转换,或先进行平行大小调交替,然后通过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而获得,例如《无词歌》第1、7、19、31首等。乐曲的结束多以正格终止为主,很少用变格终止。这些和声上的运用特点,充分反映了门德尔松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古典和声传统,然而他又有着许多新的探索和追求,如运用装饰性的和弦外音、复合功能和声等,体现出门德尔松独特个性的和声风格。4.第一,奏织体部分是乐队主导作用,不是通过独奏来表达用之于奏,是在奏织体中最重要的特征《无词歌》的织体总基础是主题旋律、流动音型背景与和声伴奏低音三个层次的结合,然而《无词歌》是一部钢琴器乐作品集,伴奏织体部分是它唯一的或最为重要的钢琴乐器性格的负担者,因此,不能单纯看作是独唱与伴奏的关系,而应看作是伴奏织体与主题旋律的统一体。《无词歌》的织体变化多样,丰富多彩,时而在相同的节拍里运用不同的音型组合,时而又在相同音型组合中运用不同的节拍,在相同的无词歌风格中创造出类型迥异的完全不同的钢琴织体,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各种体裁和情趣盎然的内容。5.门德尔松的音乐道路《无词歌》在旋律、织体以及不同声部的相互联系中,表现出十分丰富和明确的复调思维,这与门德尔松对古典主义音乐文化的酷爱有关。众所周知,门德尔松非常崇拜巴赫的音乐,他从小就模仿巴赫的许多作品,特别是赋格技巧,并在巴赫去世多年后于1829年第一次将《马太受难曲》搬上了舞台。正是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音乐的热情支持,大大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成为门德尔松在音乐史上的一大突出贡献。因此,在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中,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他对巴赫音乐的研究结果。《无词歌》也不例外,复调思维渗透于乐曲的各个曲式部分中,如NO·44,作为基础的四个声部都有各自明确的旋律走向,声部之间的节奏也带有一定的独立意义,这种对位化的和声正是巴赫圣咏合唱风格的体现。还有些乐曲明显地采用对比式二声部复调进行创作,如NO·17,低声部有一个与主题相辅而行的旋律,而中声部为和声的背景。此外,还有许多无词歌,如NO·2,NO·5,NO·18,N0·33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复调手法,这大大丰富和提高了无词歌的创作技艺、演奏难度和器乐化效果,反映出门德尔松对德国古典传统音乐的重视和继承、发扬精神。6.速度和节奏的选择《无词歌》的创作主要建立在大小调体系上,特种大小调式运用得较少。在调性选择上,除NO·8用了五个降号以外,其他乐曲的调号全部在四升四降以内,最多用的是A和E大小调,C大小调却用得不多。在速度选择上,主要在Andante和Agitato范围内游移,使每首乐曲之间的速度形成对比,优美抒情和欢快跳跃的两种情绪交相辉映。节奏方面,通常是只有一种节奏音型自始至终贯穿全曲,这对于小型钢琴抒情曲的特定情绪表现是非常适宜的,如N0·14,左手舞蹈性的切分节奏音型贯穿全曲始终,右手奏出明快的旋律,整首乐曲表现出热情奔放的情绪。综上所述,《无词歌》在旋律、曲式结构、和声、复调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特点。它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技巧,浓郁的抒情性,高雅的艺术趣味,给浪漫主义音乐带来了全新的理想表达方式。二、《无词歌》的启示门德尔松《无词歌》在浪漫派抒情钢琴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色彩,要把握住这部作品的精髓,一定要把它放到其所处时代背景——浪漫主义早期中去,所处时代决定了其演奏风格的特点和技巧的运用:没有多余的装饰,也无毫无意义的极端炫技,却以浓郁的抒情性、优美的旋律、弹性的节拍、清新的技巧、绘画般的色彩塑造出动人的音乐形象。如何在钢琴演奏中更好地把握其风格,具体可注意以下几点:1.如歌的奏法:《无词歌》优美如歌的旋律,浪漫抒情的音乐风格决定了“如歌奏法”(Cantabile)成为它最为突出和最有价值的演奏特点。“如歌奏法”是在触键、力度、乐感等方面有意识地控制渲染的一种演奏手法,演奏出如歌唱一般抒情、流畅、圆润并富于表情的音响效果。《无词歌》中如歌的柔美旋律,要求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自身的情感,与作品情感融为一体,在连奏(legato)的歌唱性乐句中,应用手指肉较厚的指面由内向外“拖”的演奏法,在速度较慢时,可触键深些,加以控制,会使声音十分柔和细腻,没有明显的“音头”,以达到柔美动听的声音效果。2.弹性节拍(Rubato):在演奏浪漫主义作品时,有时需要根据音乐的韵律与呼吸,进行适当的自由弹性处理,即在一段音乐总量相等的情况下,一处“借”了就在另一处“还”,采用弹性节拍(Rubato)的处理方式。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也不例外,经常要根据音乐感觉和音乐表达发展的需要,在音乐结构内部进行适当的自由弹性处理。但弹性节拍没有固定的绝对法则,只有多听、多想、多细心体会,培养良好的乐感,获得灵敏的悟性,才能把弹性节拍处理得恰到好处。过分地、夸张地滥用弹性节拍有可能弄巧成拙,彻底破坏音乐的进行与内在联系,因此,在演奏《无词歌》时,一定要注意到活的节奏律动的脉搏、呼吸、张弛与运动,才是其音乐的灵魂。3.对乐曲标题的理解:《无词歌》中许多作品都有各自的标题,但由门德尔松本人和他亲友加上的只有9首,如《威尼斯船歌》、《二重奏》、《纺织歌》等,其它40首都是其后的钢琴家或出版商加上去的,据说门德尔松为此颇为恼火。他曾给一个友人的回信中说到:“如果你要问我什么是我的思想,那么我说就是歌曲本身,因为人们所采用的词汇在不同人的心中具有完全不同的意思,而音乐本身无论在一个人或另一个人身上,都能唤起相同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无论如何不能被相同的词汇所表达的。”可见,门德尔松所呈现的作品只是让演奏者和听众去思考音乐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只有这样来处理他的作品,才能获得对音乐内涵的明确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