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烦应能力表分析_第1页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烦应能力表分析_第2页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烦应能力表分析_第3页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烦应能力表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烦应能力表分析

本研究从2007年1月到2008年1月,收集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氟西丁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情绪障碍和事件相关的位点变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数据和方法1.脑梗死治疗模式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77例;年龄平均57.14±10.11岁(27~79岁);受教育年限0~16年(10.23±4.98年);经HAMD评分测定确诊为脑梗死后抑郁症者共112例(56.56%),随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56例)和常规治疗组(56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忧解治疗组:共56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平均58.42±11.85岁(34~72岁);常规治疗组:共56例,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平均57.65±12.43岁(27~71岁);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行1~3次的头颅CT和MRI检查。2.农村教育年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平均53.75±12.27岁(27~72岁);受教育年限0~16年(10.56±5.34年)。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对照调查①神志清晰,无明显智能障碍;②无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损害;③排除其他内科及脑器质性疾病;④既往目前无脑和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⑤受试者和(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⑥排除目前正服用精神活性物质者。4.认知智能测试由从事医学心理测验的专职人员对所有受试者分别应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认知智能测试,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3~4周进行认知测试。分别评定各项言语、操作、全量表智商和各项言语、操作因子。5.抑郁性情感障碍由从事医学心理测验的专职人员对所有受试者分别应用24项版本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评定。>21分视为存在抑郁性情感障碍。脑梗死患者在患者入院后3~4周进行评定。符合抑郁情感障碍诊断标准者计入受检组。以24项HAMD总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各因子分反映症状特点。6.经验丰富情况采用日本光电仪器公司生产的多媒体肌电/诱发电位系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采用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来诱发事件相关电位,两种信号以2∶8的比例随机出现,主要记录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变情况。7.常规治疗组和其他神经内科治疗将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百忧解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百忧解治疗组在给予患者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降纤、抗栓、扩血管、神经营养治疗以及常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等基础上加用百忧解20mg/d,晨8时口服,连服12周。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降纤、抗栓、扩血管、神经营养及常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等,不服用任何抗抑郁剂。对所有受检者在治疗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情感评分,再次评定在治疗12周后进行。8.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原始调查资料进行平行双录入,然后应用该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脑梗死前后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1.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抑郁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抑郁分值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百忧解治疗组的HAMD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1)。2.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的评分与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的评分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两组脑梗死患者HAMD总分与认知功能总量表分呈负相关(r=-0.587,P=0.006),认知功能评定各因子分与HAMD的测量各因子分比较多数呈负相关(表2)。3.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P300潜伏期和P300波幅的变化比较:与治疗前相比,百忧解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除知识和词汇分测验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测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12周治疗后,百忧解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明显改善,且百忧解治疗组的改善更加明显(表3)。4.百忧解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其认知功能、P300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百忧解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经过12周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言语、操作、总量表分及其各因子评分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仍然有显著性差异。除知识和词汇分测验无显著差异外(P>0.05)。与正常对照组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比较,百忧解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P300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结果,百忧解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其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也有显著性差异(表4)。抑郁和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0%~50%。PSD能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躯体和精神痛苦,而且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最近的研究表明,认知障碍是卒中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为48.38%~61%,因此探讨PSD与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对PSD和卒中患者的诊治和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存在明显认知障碍,经过抗抑郁剂百忧解治疗后,临床神经缺损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认知功能明显改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P3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且认知功能的改善与抑郁症状的缓解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认知功能总量表分与HAMD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HAMD评分的降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且随着HAMD总分及其各因子分的降低,抑郁症状的改善,PSD患者的记忆、计算、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判断力均随之有很明显的改善,认知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P3潜伏期也随之缩短,波幅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外相关报道是一致的。近年来学者研究证实,PSD患者除有一般的抑郁症状外,其认知障碍比较突出。卒中后,机体所具有的对重要生理功能、认知和情感活动起调控作用的某些中枢神经递质,如5-HT和NE等功能不足,可导致抑郁和认知障碍。多数学者认为,抑郁与认知障碍有明显的联系,但二者的具体联系仍存在争议。Spalletta等发现,卒中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存在认知障碍,两者可能单独存在或存在相互影响。部分患者经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和认知障碍均有改善。一般认为,抑郁情绪可造成卒中躯体症状的扩大化,同时导致患者对慢性疾病心理调节功能的减弱,从而加重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Katdaanen等采用较完整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发现,PSD患者在所有认知功能评定方面均较非抑郁患者差。Berg等报道,神经心理学测验表明,PSD患者有更多的认知功能障碍,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认知因素并非抑郁发生的独立因素。随着卒中后的时间不同,抑郁与认知障碍的关系也呈动态变化。但是,目前有不少人认为,是PSD导致了认知障碍。Murata等观察发现,随着PSD症状改善,认知功能也随之改善。与之相似,Nrushima通过2年观察发现,PSD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抑郁症状改善后,很快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此后2年如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则认知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他们认为,部分病例的认知障碍是PSD所致,并且能与特定脑部损伤引起的认知障碍定量区分。这部分病例是可以恢复的,随抑郁症状的改善而恢复。Kimura等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定卒中后不同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在非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后随访。结果发现,成功治疗抑郁可促进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以往对PSD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多集中在量表评定方面,但是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量表测定不足以筛选认知障碍。目前ERP已被广泛用于认知功能的评价。ERP,又称认知电位,是一个大家族,包括P300、N400、CNV和MMN等,被认为是心理活动的“窗口”。其中,P300是脑诱发电位的晚成分,属内源性电位,不依赖于刺激的物理属性,而与刺激所包含的信息以及被试者心理状态,如注意、记忆、智能、觉醒水平等密切相关。P300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海马和杏仁核被认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其潜伏期代表大脑对外部刺激进行分类、编码、识别的速度,波幅反映大脑信息加工时有效资源动员的程度。国外学者对卒中和PSD患者的P300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PSD患者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卒中患者显著延长和降低,提示PSD患者认知障碍较卒中明显。他们同时还认为,ERP可作为评价PSD患者认知功能的指标应用于临床。宋永斌等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另外,宋景贵等将P300作为观察指标,进一步研究了心理干预对PS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部位卒中患者PSD后认知功能的差异,证实ERP技术具有客观性强、敏感性高、可重复等优点,可作为评价PSD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检测手段。Starkstein等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下降而引起的。在临床治疗上以提高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为主要手段。百忧解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吸收抑制剂,其活性成分为盐酸氟西丁,主要控制突出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神经细胞间隔5-羟色胺的浓度,引起5-HT神经传导脱抑制,中脑缝际核-前额叶皮质通路5-HT神经传导脱抑制,可中介抗抑郁作用以达到缓解及控制抑郁症的目的。Pariente等人研究表明,氟西丁可使纯运动障碍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侧大脑皮质的功能增强,能增加5-HT受体数目,促进运动功能,同时也增加肾上腺素β受体数目,与肾上腺素系统联系而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