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_第1页
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_第2页
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_第3页
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_第4页
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世界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一、社会保障发展三阶段从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起从出现自发的、临时性的救灾济贫活动算起以1883年俾斯麦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为标志慈善事业阶段济贫制度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一)慈善事业阶段家庭保障是最重要的形式,伴有一定的慈善救济慈善事业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与财力,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助活动。这一阶段的慈善事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宗教慈善事业教会2.官办慈善事业

仓储救济和以工代赈是最常见的形式。3.民办慈善事业

“范式义庄”、"刘宰粥局";欧洲的行会组织等(二)济贫制度阶段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世界上著名的《济贫法》(称伊丽莎白济贫法或旧济贫法)

,成为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1533-1603)

1《济贫法》形成的背景分析(1)16-17世纪是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社会十分动荡不安;(2)教权衰落,王权兴起,政府逐渐介入社会事务;(3)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人们对待贫穷的观念发生变化;(4)圈地运动,流民问题十分严重2伊丽莎白济贫法(ElizabethanPoorLaw)《伊丽莎白济贫法》将贫民分为三种:Pauperchildren(乞儿)wouldbecomeapprentices(学徒).Theimpotentpoor(lame,impotent,old,blind)weretobecaredforinalmshouseorapoorhouse(公立救济院或收容所)theable-bodiedpoor,不能得到任何救济,如拒绝工作将被惩戒3《伊丽莎白济贫法》的相关评论对贫民加以区分,“值得救济”的人得到救济建立了专门的济贫机构,设置济贫官员征收济贫税,救济有了固定的资金来源建立贫民习艺所,对贫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国家和政府对贫民和流民应负的责任《伊丽莎白济贫法》部分地实现了封建政府向近代政府职能的过渡,孕育了现代社会保障的种子。(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俾斯麦政府分别在1883年、1884年和1889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奥托·冯·俾斯麦(OttoVonBismarck,1815-1898)社会保险制度获得质的飞跃1零星的救灾济贫政策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收益条件2雇主、雇员共同供款,确立了社会责任和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935年,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国会颁布了著名的《社会保障法》(TheSocialSecurityAct),标志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保障法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罗斯福总统于1935年8月24日签署《社会保障法案》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发表社会应保障人人享有免于贫困、疾病、愚昧、污染和失业的自由权利;社会保障应当包括所有居民各种不同的保障需求。——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四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原则三是统一原则,即社会保障的缴费标准、待遇支付和行政管理必须统一;四是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WilliamBeveridge1879-19634福利国家的建立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首先宣布英国已建成“福利国家”。此后,瑞典、芬兰、挪威、法国和意大利等其他西方各国也纷纷宣称建成“福利国家”。在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从发达国家推广到了发展中国家。总结:社会保障发展历程名称

实施主体

实施对象

发展阶段

英《伊丽莎白济贫法》教会负责

救荒济贫

萌芽

德《疾病保险法》政府兴办社会保险

职工疾病伤残

成形

美《社会保障法》加强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干预

所有成年公民在老年和失业期间的社会保障

发展

英《贝弗里奇报告》政府全面负责统一管理

全体公民保障范围扩大

成熟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1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保障改革,倡导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责任自助互助国家责任共同责任兄弟会、吉尔特、行会济贫法确定了国家对贫民的责任前工业时期,家庭保障几乎是唯一的保障形式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2实现稳定走向公平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社会责任政治社会经济道德多目标协调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3体系关系层次体系结构体系内容体系内容是基础结构体系是核心层次体系是关键针对制度立责权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群体建制度统一差别针对问题建制度保险、救助、福利、服务第二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

(1949年以来)一、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两个阶段1949年-1986年1986年以来国家-单位保障制国家-社会保障制二、国家-单位保障制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分割封闭运行全面保障(一)国家-单位保障制的框架三大板块农村集体保障板块农民通过所在的社队获得有关社会保障,其经费来源于社队提留城镇单位保障板块由企业从收益中直接提取经费并组织实施,封闭式运行国家保障板块以政府财政拨款为基础,由国家主管部门直接实施的社会保障项目1.国家保障板块的具体内容(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2)城镇居民价格补贴。(3)军人保障。(4)民政福利。面向无依无靠的城镇孤老残幼。(5)农村救济救灾。2.城镇单位保障板块的具体内容职工劳动保险。包括就业保障,退休保障、工伤保障、生育保障、劳保医疗,以及遗属保障等,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中国传统企业职工集体福利福利类别具体福利项目服务对象经费来源生活服务职工食堂、浴室、理发室、卫生室、幼儿园、托儿所等面向本单位职工及其家属企业成本中列支的福利费文化福利俱乐部、阅览室、老人活动中心、影剧院、体育场所等同上同上职工住房公房分配同上同上职工补助探亲补助、交通补助、洗理补助、取暖补助、困难补助等同上同上其他福利职工疗养等同上同上3.农村集体保障板块的具体内容农村合作医疗面向本社队集体社员提供疾病医疗保障五保户供养。对象:无正常生活来源的老人、残疾人、孤儿方式:集中供养(敬老院)与分散供养相结合五保:指的是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二)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评估

评估指标: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制度的适应性制度的有效性制度的可持续性。评估内容: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固有单位保障降低了制度的适应性城乡差异;权利和义务脱节单位负担沉重,效率低下,阻碍经济发展二、国家-社会保障制社会保障系统独立于各个单位之外,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政府、企业、社团与个人等)共同分担社会保障责任,国家通过立法来凝聚全民共识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之后通过社会化方式得以实施。1986年,“国家-单位保障制"开始被摒弃。(一)国家-社会保障制的框架社会保险1社会救助2社会福利3社会优抚4(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的演变岳经纶,2010)第一阶段(1978-1992):社会政策的局部调整期就业政策变革;劳动合同制实施;单位福利消失第二阶段(1992-2002):国家全面退缩——社会政策的剧变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