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新课标版语文 四年级 上册_第1页
23 梅兰芳蓄须新课标版语文 四年级 上册_第2页
23 梅兰芳蓄须新课标版语文 四年级 上册_第3页
23 梅兰芳蓄须新课标版语文 四年级 上册_第4页
23 梅兰芳蓄须新课标版语文 四年级 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兰芳蓄须23语文四年级上册*任务:感受一位艺术家的气节同学们,你们听过京剧吗?有这样一位京剧大师,他宁可卖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爱国故事。资料梅兰芳1

梅兰芳(1894-1961)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泰州。梅兰芳虽出身梨园世家,但演戏天资并不见佳,可他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千方百计地扬长避短,终成一代名家。梅兰芳是京剧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除演戏之外,他还是一位满腔热忱的爱国者。四大名旦合影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资料字词资料2蓄须被迫

租界纠缠

邀请香港骚扰

拒绝签订

宁可要求妄想词语我会认xùpòjiūchán

yāozūrǎojù

wàngqiāndìnggǎng

yāo

nìng宁nìngníng多音字我会读安宁宁静宁可宁愿要yāoyào必要要点要求要挟概括名人故事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填写下面的表格:原因办法困难和危险不断纠缠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虚度生命多次逼迫,随时骚扰蓄须明志强令上台打针装病卖房度日险丢性命拒绝演出登台演出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打针装病起因结果

这三个事件的顺序能否进行调换呢?根据示意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根据示意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拒绝演出登台演出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打针装病事情发展顺序困难逐步升级感受名人气节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次拒演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文章,作批注,说说你的想法。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藏身租界、远避香港梅兰芳先生视艺术为生命,他为什么不继续演出呢?

因为他是一位爱国者,他不想给侵略者演出。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蓄须明志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蓄须明志让我们看到了梅兰芳不给日本人演出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卖房度日从这里我看到了梅兰芳不为生活低头折腰的气节。打针装病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梅兰芳面临生命危险,“军医”让梅兰芳的处境更加危险。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说:你从梅兰芳先生身上体会到了什么?高超的表演艺术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概括主要内容体会反复出现的句子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己!跨学科学习京剧简介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一、假如你要去参观梅兰芳纪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