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四川天地人教育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六年级第二单元检测卷(二)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2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yě) 诞生(dàn) 绷着脸(běnɡ) 千钧一发(jūn)B.屹立(yì) 政府(zhènɡ) 擎着旗(qín) 气势磅礴(pánɡ)C.磨盘(mò) 璀璨(càn) 黑魆魆(xū) 沉着冷静(zhuó)D.电钮(niǔ) 瞻仰(zān) 围歼战(jiān) 崎岖不平(qū)2.下列关于汉字“阅”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B.“阅”的部首是“门”。C.“阅”可以和“读、览”组词。D.“阅”的起笔是“竖”。3.下列汉字不属于形声字的一项是()A.雹 B.众 C.故 D.围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爆发 一至B.聚精汇神 粉身碎骨 豪迈 手榴弹C.惊天动地 横七竖八 度河 喧告D.自言自语 热血沸腾 电钮 宏伟5.下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B.五更天:大约下午四五点钟。C.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D.瞻仰:恭敬地看。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一同学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B.新上任的厂长不但没有居高临下的派头,而且使人感觉非常亲切。C.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D.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我班运动员举着队旗昂首挺胸地走在最前面。7.下列最适合写入演讲稿《学会感恩,从我做起》的一项是()A.难道我们就用这一幕幕不和谐的画面去“感恩”学校吗?B.难道你们就用这一幕幕不和谐的画面去“感恩”学校吗?C.我们不应该用这一幕幕不和谐的画面去“感恩”学校。D.你们怎么可以用这一幕幕不和谐的画面去“感恩”学校?8.下列对联中,()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澡堂为唤醒民众救亡意识特意张贴的。A.敌军若来,男女老少皆为战;鬼子敢犯,锄头扁担是刀枪。B.万里雄师归国土;一杯春酒洗胡尘。C.复仇雪恨,每饭不忘;杀贼驱倭,投箸而起。D.不逐倭奴,终身含垢;未雪国耻,满面蒙污。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 B.红军不怕远征难。C.红军不怕远征难。 D.红军不怕远征难。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七律·长征》中说“飞夺泸定桥”一事的诗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B.《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与群众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事。C.《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依次写了会场布置、阅兵式、群众游行、开国大典。D.《灯光》一文中“多好啊”出现了三次。11.下列对李明同学的日记片段所提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六年级是小学阶段进入冲刺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每位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③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A.句①中的“学习”一词要删去。B.句②中的“毅”应改为“意”。C.句③中的“将来”应改为“未来”。D.句③中的“将来”与“都希望”要互换。12.对下面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骆驼的驼峰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水和食物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来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1500米内觉察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A.骆驼的驼峰储存着大量脂肪,约占体重的1/5。B.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C.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1500米内觉察到远处的水源。D.骆驼可以很好地适应沙漠生活。13.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①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②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呜地吹出声了。③他仔细地看了女孩的“杰作”。④回家后,他结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三、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或名人名言。(13分)1.《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具体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2.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征战疆场,真的是“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4.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他也时刻不忘为国担忧,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的顺序展开的,整个事件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引上绝路————。

7.《灯光》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采用的方式,首尾形成呼应。全文是以为主线来写的,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语文综合实践。(5分)有一个中学的校长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胆地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并悬挂于学校墙上。你赞同他的这种改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21分)(一)太平燕(9分)福州的风味小吃中,能够和锅边糊并列的,只有被称为“小长春”的“太平燕”了。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太平燕”这东西,别说是外地人,就是对一些福州人来说,不做一点儿解释,也是搞不清楚的。要说“太平燕”,那就要先说“燕皮”的来历了,没有“燕皮”,谈何“太平燕”?据传,明嘉靖年间,闽北山区与江西接壤的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他家居山区,虽有山珍可享,但吃多了,便觉平淡。于是,他家中的厨师便出了一个新花样: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槌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肉(馄饨),配以高汤煮熟,弄了一碗点心端给主人。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得滑嫩清脆,醇香沁人,连呼“太妙”,忙问:“这叫什么点心?”那厨师做点心本来是想讨主人的欢心,哪来的名字?好在厨师机灵,见碗中的扁肉形同飞燕,便信口说点心叫“扁肉燕”。由此推演,オ有了“燕皮”一说。这“燕皮”本为大户人家独享,后来,这打“燕皮”的手艺逐渐传开流入福州。“燕皮”成为商品,食者日众,反倒成了福州家喻户晓、最负盛名的小吃。“太平燕”也叫“小长春”,那是因为扁肉形似长春花。“燕”与“宴”谐音,“太平燕”又叫“太平宴”。那么,“太平”二字因何而来?原来“太平燕”常与鸭蛋相配做菜肴,在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福州去海外谋生的人众多,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行舟之时“浪”也被压下去了,当然也就“太平”了。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图的就是“太平”“平安”,这“太平宴”是必吃的。1.福州的风味小吃“太平燕”也称()(2分)A.太妙 B.小长春 C.馄饨 D.锅边糊2.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家喻户晓”不同?()(2分)A.家家户户 B.人人皆知 C.无人不晓 D.众所周知3.下列关于“太平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在福州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B.燕皮是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槌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制成的。C.福州的风味小吃中,太平燕和锅边糊并列。D.“燕皮”古时候为大户人家独享,后来,这打“燕皮”的手艺逐渐传开流入福州,但仍然是富裕人家才可以享用的食品。4.福州的风味小吃“太平燕”又叫“太平宴”,取“太平”二字的原因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丰碑(12分)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和()。(2分)A.突出行军的艰难 B.衬托战斗的残酷C.渲染气氛的悲壮 D.暗示结局的悲惨2.对第6自然段中“将军愣了一下”和第12自然段中“将军愣住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两个语句都是对将军的神态描写。B.两次“愣”都表明将军内心愧疚。C.两次“愣”都表现了将军的愤怒。D.将军两次“愣”的原因是一样的。3.由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可以推想出()(2分)①他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②他把棉衣让给了战士。③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 ④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既关注了红军队伍这个面,也写了军需处长这个点。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习作(30分)请以“一次难忘的活动”为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抓住活动的场面来具体描写,题目自拟,表达清楚,语句流畅。

参考答案一、1.C2.D3.B4.D5.B6.C7.A8.D9.D10.C11.C12.D13.C二、日寇悬崖喜悦隆重副业三、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视死忽如归4.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5.位卑未敢忘忧国6.事情发展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7.倒叙灯光献身来之不易四、示例:赞同。这个校长这样一改,更能激发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