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_第1页
宪法学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_第2页
宪法学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_第3页
宪法学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_第4页
宪法学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近代宪法现代宪法

1918一战1848年二战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一)近代各国宪法的产生1、英国宪法的产生:《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1679《人身保护法》:非依法院签发的载明缘由的逮捕证,不得逮捕羁押;经被捕人或其代理人申请,法院可签发人身保护状,着令逮捕机关或人员申述逮捕理由,解送、保释或释放被捕人,违者可处罚金。限制王权和司法机关的专横2、美国宪法的产生《独立宣言》

撰写独立宣言主权在民成立合众国《邦联条例》州与州之间邦联与州之间联邦宪法a.1-3条分别规定议会、总统、法院的组织职权即三权分立模式b.第4条为联邦和州的权限c.第5条为修宪程序d.第6条宣布了自身的根本法地位与效力e.第7条规定多数州批准后生效

3、法国宪法的产生:人权思想: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权宣言》:宪法性法律文件序言+17条正文(三级会议

国民会议制宪会议)法治思想:第五条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第六条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七条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九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国家学说: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第十六条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主权在君主权在民君主集权三权分立1791宪法:《人权宣言》+正文

残破的法国1791年宪法原件第三篇国家权力第三条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第四条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在他的统辖之下由部长和其他负责官员按照下面所定的方式行使之。

第五条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第二章在法国,没有比法律的权力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并且只有根据法律才得要求服从。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

第三十九条立法议会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并且是常设的。(立法议会直接选举产生,并选举出执行会议)第六十五条执行会议负责指导并监督全部行政事务。它只有在执行法律和立法议会的法令时才能有所行动。(立法机关产生和领导执行机关,执行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的中央集权制。体现了卢梭权力不可分的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制1793宪法:第一共和国宪法

新《人权宣言》+正文

(二)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条件)等价交换→商品价值等价→商品所有者的社会地位平等→平等观念自由竞争→劳动力自由买卖→人的独立、自由→自由观念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政治条件)3、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思想文化条件):天赋人权→君权神授宪法四大人民主权→君主主权基本原则分权→专制(集权)法治→人治二、近代宪法的发展(一)近代各国宪法的发展1、英国宪法的发展:宪法原则的确立国王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

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称为“首席大臣”,即“首相”)

2、美国宪法的发展27条宪法修正案a.权利法案:1-10“焚烧国旗”案b.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共8条完善总统制度c.扩大人民权利:共6条主要是关于选举权黑人选举权d.社会问题:共3条禁酒宪法判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宪法惯例3、法国宪法的发展(7部宪法)两次共和政权两次帝国政权1875第三共和国宪法两次封建复辟政权(最终确立共和制)

→1795年宪法:共和制共和国三年宪法限制权利如选举权→1799年宪法:共和制共和国八年宪法实为个人独裁修正案:1802、1804(世袭皇帝第一帝国)、1815百日王朝→1814年宪法:君主立宪制波旁王朝钦定宪法→1830年宪法:君主立宪制七月王朝→1848年宪法:共和制第二共和国宪法→1852年宪法:共和制第二帝国宪法实为君主专制→1875年宪法

:共和制(责任内阁制)第三共和国宪法不成文最终确立共和制(议会内阁制→半总统半议会制)

(二)近代各国宪法发展的主要特点主权在民、民主共和→进一步民主化自由权利→限制自由主义国家权力主要在政治领域→干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权力成文宪法→多元化西方国家范围→世界范围三、现代宪法的发展(1918一战)(一)现代宪法的产生1、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转变消极政府→积极政府守夜人干预者2、标志——1918年苏俄宪法1919年《魏玛宪法》(二)现代宪法的发展1、德国现代宪法发展(1949年基本法)(1)“建设性不信任案”:德国《基本法》首创,第67条就联邦总理不信任案作出了具体规定。联邦议院有权对联邦总理表示不信任,并把他赶下台。但联邦议院不能以传统的半数以上议员的不信任迫使联邦总理下台,它必须在表示对联邦总理不信任的同时提出一名新的联邦总理候选人。

(2)明确规定联邦德国不得对外实行侵略战争和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

第4条任何人不得被迫违背其良心服兵役并使用武器。

第26条禁止侵略战争,战争武器:可能扰乱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和具有次种意图的行为,特别是准备发动侵略战争的行动,均属违反宪法对此种行为应予以惩处。(3)限制本国国家主权,将国家部分主权转移给有关国际组织。

第24条

集体安全体系:联邦可通过法律将国家主权转让给有关国际机构。

(美英法《占领法》盟国高级专员委员会)(4)确认国际法是联邦德国国内法律的组成部分,承认国际法的法律效力优于国内法。第25条国际法、联邦法的组成部分:国际法的一般规则构成联邦法的组成部分。它们优先于各项法律并对联邦领土内的居民直接产生权力和义务。(5)增设联邦宪法法院,赋予其解释、保证和监督宪法实施三权。判决取消屠宰禁令德国动物保护法规定,在屠宰牲畜时,不应使动物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要用麻醉药品使动物麻醉后才能宰杀,或者用高压电击法使牲畜瞬间死亡。这一规定,事实上不允许穆斯林采用传统的屠宰方法。德国宪法法院2004年1月判决,取消屠宰禁令,允许在德国生活的穆斯林按照传统方式屠宰牲畜。判决书说,穆斯林的清真屠宰法没有违背宪法规定的动物保护条款,因此维持2002年对德国穆斯林屠宰法的法庭判决,这是对穆斯林公民信仰自由的保护政策。

四、宪法的发展趋势1、宪法中国家权力的发展趋势政治领域:立法权→行政权(横向)行政权干预立法权:否决权紧急命令权:法国总统可以采用向全国国民发表咨文、向议会两院宣读咨文的方式,直接推行由总统本人确立的有关政策。委托立法权:政府立法

地方→中央集权(纵向)

美国吉本斯诉奥格登案2、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政治权利(自由权利)→经济文化权利→社会权利→环境权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特定人的权利3、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宪法监督三种模式立法机关模式即立法机关违宪审查制司法模式由普通法院(非专门设立的法院)负责违宪审查的制度。宪法法院模式即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等负责对法律、法规等的合宪性进行审查。4、国际化趋势(1949年德国基本法)5、形式上的发展趋势(1)宪法渊源的多样化:a.国际法成了宪法的重要渊源;中国加入了20多个国际人权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截至2010年6月底,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60个国家批准或加入。b.宪法性法律、惯例、判例等不断出现;(2)宪法修改较为频繁。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三种不同性质的宪法

伪宪法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伪宪法:没有民主事实

清末:《钦定宪法大纲》(1908)《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北洋政府:“天坛宪草”(1913)

“袁记约法”(1914)

“贿选宪法”(192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国民党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

(独裁)《五五宪草》(1936)《中华民国宪法》(1946)“袁记约法”“贿选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袁记约法”“贿选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袁记约法”-“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抛弃天坛宪草天坛宪草袁记约法贿选宪法总统制名为内阁制总统制

实为总统制内阁制

扩大总统权利,消弱议会权力

总结清末立宪:君主立宪制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责任内阁制北洋军阀时期:总统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时期蒋介石为使国民党一党专政与个人独裁统治合法化而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在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国民政府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及各部会。规定人民有迁徙、通信、集会、结社等自由。但附以“非依法不得停止或限制之。”或“依法律”才能享有或行使的条件。规定兴办国营、民营工矿企业,国营、民营航业以及发展生产事业。实则为发展垄断资本创造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五五宪草》2、《五五宪草》:党国一体,总统集权。在形式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实质上为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个人独裁制造宪法根据,是一部反民主、反人民的宪法草案。第一,实施“权能分治”原则,即“政府有能、人民有权”的原则。第二,实行“五院制”,以国民大会执掌中央政权,以“总统”及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及监察五际执掌政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宪法》3、《中华民国宪法》:“总纲”、“人民之权利与义务”、“国民大会”、“总统”、“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选举、罢免、创制、决议”、“基本国策”、“宪法之实行与修改”14章,175条。以“三民主义”为最高的基本“国策”,如“第一条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以五院制的分工和它们这间的相互制衡的基本体系规定人民权利

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民主、人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

工农民主专政工农劳动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

“三三制”民主政权保障人权(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6)确认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的权利自由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宪法性法律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635位代表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宪法性法律文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7章共60条)第一章:国家性质和任务、人民基本权利义务第二章:政权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第三至七章:规定了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民族等基本政策。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二、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为以后宪法确立的基本模式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国体: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四种所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特点:本国经验和国际经验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领导智慧和群众智慧的结合三、1975年宪法指导思想错误“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要继续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国家机构设置混乱革命委员会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免

地方人民政府

地方法院不设国家主席、撤销检察机关(权力由公安机关行使)在经济制度方面只规定纯粹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