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_第1页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_第2页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_第3页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_第4页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2023/12/28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_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九节中国少数民族酒具

第十节中国少数民族饮酒习俗

十一、少数民族酒文化中的禁忌十二节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的

现代转型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一节

饮酒和酒宴的礼法习俗一、儒家的酒德二、古代的酒礼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一、儒家的酒德历史上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商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饮惟祀

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二、古代的酒礼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些礼节饮酒过量,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因而需要制定饮酒礼节主宾之跪拜饮

晚辈之跪侍饮饮酒礼仪四步之拜、祭、啐、卒爵敬酒之:避席、酬、酢、旅酬、行酒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二节

节令饮酒中国人一年中的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端午节之“菖蒲酒”重阳节之“菊花酒”除夕夜之“年酒”新年之“屠苏酒”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元旦

元旦饮屠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屠苏酒始于东汉。李时珍《本草纲目》:“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饮用顺序由幼及长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社日又称中和节。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人们带着米酒、社饭祭祀社神,祈求五谷丰登,祭毕会餐。起源于三代,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唐王驾《社日》:“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清明阳历4月5日前后。通常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一,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寒食节期间,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二是借酒来平缓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端午农历五月五日,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蟾蜍酒和夜合欢花酒的习俗流传最广的是饮菖蒲酒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作兴守夜,洒扫庭院,露天设筵,摆上酒脯、时果、针线、笔砚以祈福。以酒脯致神,焚香列拜。儿童裁诗乞智,女郎对月穿针乞巧,其他如乞富、乞寿、无子求子,因人而异祈毕,垣订杯盘,饮酒为乐,谓之“乞巧”,形成七夕酒俗,代代相承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中秋赏月饮酒清《帝京岁时记胜》: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我国用桂花酿酒历史悠久。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有“桂酒”(《楚辞》)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九月初九,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始于汉朝《续齐谐记》:“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重阳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除夕大年三十夜,人们有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期除夕午夜,全家聚餐又名为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习俗延续到今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三节

婚嫁饮酒“女儿酒”“喜酒”“交杯酒”“会亲酒”“回门酒”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女儿酒”南方人生下女儿数岁后,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取出供宾客饮用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交杯酒”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各地区仪式有所不同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回门酒”:结婚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置宴款待,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四节

迎宾待友之饮中国人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要饮“接风酒”、“洗尘酒”;朋友别离,要饮“送行酒”。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一、文敬二、回敬三、互敬四、代饮五、罚酒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五节出师祝捷之饮一、饯行酒二、庆功酒三、开业酒四、分红酒五、壮行酒升迁、调离、升学、就职以及工作上取得成就之时,都要举办酒宴庆贺。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六节

其它饮酒习俗一、满月酒二、百日酒三、寄名酒四、寿酒五、上梁酒六、进屋酒七、插秧酒八、收谷酒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以发生在个人、家族、乡邻或同事间的一些重要事典为理由,举办酒宴以示纪念或庆贺,借此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往来,调剂人际关系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七节

饮酒行令通令:猜拳、击鼓传花等骰令筹令雅令:吟诗联句等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的“监”行酒令的方式五花八门。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猜拳一条龙一夫当关哥俩好三星照三羊开泰四喜财四季发财五魁首六六六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满堂红全来了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击鼓传花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唐诗酒筹令玉颜不及寒鸦色——面黑者饮人面不知何处去——胡须多者饮千呼万唤始出来——后至者饮情多最恨花无语——不言者饮癫狂柳絮随风舞——起坐无常者饮二水中分白鹭洲——茶酒并列者饮养在深闺人未识——初会者饮

人面桃花相映红——面红者饮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雅令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雨打梨花深闭门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八节

酒旗与酒肆一、酒旗二、酒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酒的酿造和消费逐渐扩大。在商代,酒就作为商品出现在交易场上,买酒、卖酒就成了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怎样招揽饮酒者,怎样标明酒店所在?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一、酒旗酒旗又称幌子、酒帘,大多是在一块布上写个“酒”字,高高悬在店门口,让人远远就可以看到,成为中国所特有的“酒旗”,身兼今天的招牌和广告牌双重职责酒旗的颜色,白的青的均可,大小不等,小的仅一尺布,大的则“酒店门前七尺布,过来过往寻主顾”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二、酒肆酒肆,即酒店。古代酒肆反映了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生活的发达《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北宋汴京及南宋临安酒肆的发达。当时著名酒楼有熙春楼、花月楼、嘉庆楼等。文化窗口、历史镜子、风情缩影、文化美学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九节中国少数民族酒具

一、木碗木杯二、竹筒竹杯三、酒葫芦四、董棕壶五、兽角杯六、陶制酒具七、金属酒具八、石制酒具

“酒好无好杯,好酒难生辉”,是彝族民间谚语,也是各民族普遍认同的酒文化观念之一少数民族民间酒具的制作与运用,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表现了各民族利用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能力、水平和特色,充分体现出各民族对生存环境的认知以及审美趣味等精神文化的特质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十节中国少数民族饮酒习俗

在众多的食物中,酒的饮用规则和饮用习俗最为复杂、最具文化特色各个民族以其独具特色的道德伦理观念,通过酒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强调酒在政治、教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规范着个体和群体的饮酒行为

一、形形色色的饮酒方式和行为二、少数民族酒文化中的禁忌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一、形形色色的饮酒方式和行为1、火塘酒2、咂酒3、转转酒4、拼伙酒6、马上敬酒7、击鼓饮酒8、歌舞劝酒9、同心酒5、盟誓血酒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1、火塘酒火塘酒,即在火塘边饮酒及其相关的规程。火塘多设在堂屋中(堂屋是会客、祭祀的地方)火塘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塘边展示了生育婚丧的生命历程;演绎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家庭的喜怒哀乐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火塘火,孕育了独特的火塘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居家饮酒,几乎都离不开火塘,火塘文化和酒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是两种相伴共生的重要文化质点,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迷人的民族文化光彩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火塘酒的拘谨与严肃:1)饮酒人的座次排列2)饮酒礼节3)饮酒时的语言行为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2、咂酒不是酒,而是一种饮酒习俗“咂酒”即吮吸,就是借助竹管、藤管、芦苇杆等管状物把酒从容器中吸人杯、碗中饮用或直接吸入口中“咂酒”因选用吸管的不同,又称竹管酒、藤管酒等。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彝、白、苗、傈僳、普米、仅、哈尼、纳西、傣、壮、侗等民族之中“咂酒”起源甚古,宋人周去非在其《岭外杂谈》中已有记载

1)咂酒法饮用的都是水酒,有冷咂、热咂之分2)直接吸饮咂酒,缺乏卫生保障,现大多已改进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3、转转酒若干人围坐,共用一只酒壶或一个酒碗,按一定的方式轮流传递同饮的饮酒形式。流行于云南、四川等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田边地头,山的路阶,街道集市上,三五人团团围坐,中间是一把酒壶和一个盛酒的土碗,众人按一定方向传递着酒壶或酒碗,饮一口酒,说一段笑话,众人和之,直至酒尽壶空。彝族、傈僳族、苗族、怒族等饮转转酒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转转酒,是许多民族好客善待的生活作风和质朴忠厚、坦荡豪爽性格的表现,起到相互交流沟通的作用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4、拼伙酒以参加人共凑份子的形式饮乐,故又称“打拼伙”(打平伙)。因饮酒歌舞多在春暖花开时节,地点多在远离村寨的林间草地,参加者大都是年当花季的青春少年,也叫“吃山酒”、“饮花酒”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演变成民族节日,如云南省大姚县彝族昙华山“插花节”、巍山县巍宝山“二月八会”、贡山县怒族“花山节”、滇东南苗族“踩花山”等节日,均与拼伙酒的饮用习俗有着直接的渊源,节日期间郊野宴饮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都保留着拼伙酒的遗风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5、盟誓血酒历史上基于维护自身利益或共同发展的目的,民族、氏族、宗族、村寨之间常以盟誓的方式,或使仇视双方平息争端,或使弱小者屈从,或凝聚群体强化协作。饮血酒是少数民族自古以来最重要的诅盟手段这种基于万物有灵原始宗教形态下出现的仪式,在加强民族团结、解决争端、消除心理隔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许多重大的军事行动、政治斗争中也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钻牛皮饮血酒是盟誓中最庄重、肃穆的诅盟。历史上彝族社会尤盛行此举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6、马上敬酒

在来宾没有下马之前,即敬献美酒。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接待贵宾的最高礼节,多用于隆重庄严的场合

马上敬酒的礼俗,在交通条件较差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在公路通到的山寨,贵宾进村时,人们夹道欢迎,来宾尚未下车,主人就会敬上一碗清冽甘甜的美酒客人如果受到马上敬酒或车上敬酒的礼遇,表明山寨已经把你当成了最尊贵的客人,一定要双手接酒,举杯齐眉,以示谢意和回敬,再一饮而尽,确实不胜酒力者,也要把酒送到嘴边,多少喝一点才行,否则会被视为无理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7、击鼓饮酒

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习俗,与铜鼓、木鼓在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有密切的联系

隋唐之际,滇西少数民族社会普遍流行击鼓饮酒的习俗

现在傣族、景颇族、侗族等在隆重的庆典和宗教祭祖活动中,仍有击鼓的行为,主要目的是“招同类”,烘托氛围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8、歌舞劝酒

宴席上主人且歌且舞,劝宾客饮酒,为酒席助兴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将民族歌舞引入酒席劝饮助兴,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又一独特景观歌舞劝酒融合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酒文化观念为一体,受到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等领域的关注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9、同心酒两人共一酒具,或并立、并坐、并跪、并蹲,或长坐幼蹲,或幼跪长坐,两人楼肩交颈,耳磨脸贴,一个用左手,一个用右手,同时持杯(筒或碗),嘴凑在一起,同时饮酒饮同心酒的习俗许多民族均有,以彝族、苗族、傈傈族、怒族、独龙族等最为常见。在不同地区,这种饮酒方式又有连心酒、团结酒、二人酒、双人酒等不同的称谓

同心酒象征着两人之间的坦诚相交,但更多的是一种节庆礼仪,一种娱乐方式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十一、少数民族酒文化中的禁忌

1、酿酒禁忌2、斟酒禁忌3、敬酒禁忌4、劝酒禁忌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1、酿酒禁忌

海南黎族酿酒时在家门口挂上树叶,以示生人禁止入内,否则酒就会败坏;侗族也有酿酒禁忌,妇女煮酒时,忌生人闯入,认为这样会使酒酿坏如遇到这种情况,闯酒者要立即从锅里抓一点酒饭扔在地上,这样就可避免不出酒或酒酸败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2、斟酒禁忌

彝族谚语:“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又说:“酒要满满地上,话要透透地说。”酒满为敬是各族共有的习俗哈尼族古歌唱道:喝酒要拿大碗,倒酒要倒满。吃菜要拿大碗,挟肉要挟最肥的一片。喝酒要喝出好音,喝酒的声音要像溪水流淌一样好听;挟菜要挟出好样,挟菜的筷子要像蝴蝶采花一样好看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3、敬酒禁忌

鄂伦春族主人敬酒时,必须饮干前两盅,客人回敬主人也是饮干两盅酒。此后主人和客人才能边谈边饮藏族给客人倒酒时必须倒满杯,客人先喝一口,添上;再喝一口,再添满;一直要喝三口,最后满杯喝干。以后,能喝的自由喝蒙古族民间请客饮酒,不论地位高低,均由主人先尝酒,然后奉客,称为“口利”。口利起初是为了防毒,历来成为一种风俗,表示对客人尊敬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4、劝酒禁忌

到彝族、苗族、傣族、哈尼族等群众家做客,主人上酒时,杯或筒、碗必满,客人不宜拦阻以拂主人盛情,也不必拦以使主人误会,因为“倒不倒满是主人的事,喝不喝完是客人的事”主人斟完酒,双手举碗,先喝一口,然后或歌或语,殷殷劝酒,客人则不能一口回绝主人的美意,也应双手举碗,确实不能喝或者不会喝,也要把酒碗端至唇边沾一下,以示谢意或回敬,这时,主人会很高兴地向下一位客人依旧劝酒,绝不用强硬的语言或行为迫使宾客饮酒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第三节酒与少数民族生活习俗

酒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饮食文化和酿造技术的领域,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一、

酒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作用二、酒与少数民族烹调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一、酒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作用1、宁可无饭,不可无酒

2、煮酒放债

3、以酒调解纠纷与诉讼4、“献酒请领”与“礼酒”、“献酒”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1、宁可无饭,不可无酒《皇朝职贡图》载,明初哀牢山区彝族群众“喜歌嗜酒”,尤其是春暖花开时节,青年男女“携酒入山,饮竞月,不知节用,过此则终岁饥寒,惟寻野菜充腹而已”;傈僳族、怒族“各人均持大同主义,乐则同享,苦则同受。一家有粮则任意煮酒,合村共饮,日夜欢饮,食尽则散,并无怨言,醉后不择人家,任意酣卧,醒后始归”。民国初期怒江峡谷中,“怒民第一嗜好就是酒,做活计吃酒,闲坐吃酒;在家吃酒,出外吃酒,客人到家若没酒就是简慢;平时在家围炉取暖时,男女老幼把竹子酒罐摆在面前,顺次喝酒,醉了就倒睡在火炉边;若是嫁娶丧葬,唯一的招待品和消费品就是酒。彼此劝饮,酒气逼人”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2、煮酒放债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大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一些边远山区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然保持着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酒常成为交换的主体,有时其至被外地商人当作一般等价物换取少数民族土特产品,以牟取高额利润煮酒放债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曾经长期存在的一种剥削方式,也是少数民族酒文化所特有的表现形式:其一,在少数民族社会中,酒是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饮料,人神共享,悲喜皆饮,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其二,由于少数民族物质技术手段总体上相对落后,酿酒技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具有垄断性质,使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其三,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商品意识淡漠,为奸商巧取豪夺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3、以酒调解纠纷与诉讼

携礼见官、送礼告状,本来是司法诉讼中的阴暗面,属于法律诉讼中的“黑箱作业”。然而,在少数民族中曾长期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现象:调解时备酒,诉讼时供酒,告状时送酒,不但是一种能够接受的行为,而且光明正大,甚至被明确列入地方法规“携酒见官”的诉讼形式,是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又一独特景观,其独特的地方,就是“携酒见官”在讼诉过程中被合法化。最初可能只是一种民间习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被把持诉讼特权的阶层所利用,演变成一种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方式

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二、酒与少数民族烹调

传统的少数民族菜肴以擅长烹制野生禽兽、菌类和野生植物等山珍及家养畜禽、淡水鱼、蔬菜为特色,具有自然、本色、鲜嫩等特点;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酒是一种重要的主料或者配料,技法多种多样1、黄酒羊肉2、醉鸡3、醉鱼4、路南腐乳5、酸鱼酢第八章中国酒的饮用习俗十二节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的

现代转型

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二、价值观的现代化

三、酒产品及酒文化的开发

少数民族酒文化表现出创造性的智慧,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景观,坦诚、友善、豪放的民族精神,但无节制的酿酒、饮酒,耗费了有限的经济收入,对人身健康和社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危害,一些人因嗜酒而缺乏进取与发展意识。少数民族酒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