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接触网故障案例分析无交分线岔引起弓网故障案例发生时间:2012年4月22日发生地点:XXX站42#杆定性:责任严重设备故障2012年4月22日15:08分因XXX站42#无交分线岔参数不符合要求,K895次(SS80232)从XXX站4道出站时,造成机车北头运行弓损坏,列车停在176#杆以南20米处。被损坏的受电弓故障点K895次(SS80232)从XXX站4道出站时,造成机车北头运行弓损坏,列车停在176#杆以南20米处。K895次此处拉出值190mm比标准小130mm176#93#北430mm站改前的旧锚段2道4道此处抬高超110mm
1.XXX站42#无交分线岔(详见图1)定位在176#-93#软横跨上。Ⅱ道正线为正定位,4道侧线为反定位。2.调整前176#杆接触线参数:Ⅱ道正线导高为6109mm、拉出值190mm;4道导高6329mm、侧线拉出值430mm、侧线对正线中心拉出值1106mm;侧线接触线相对正线接触线抬高220mm。3.线岔开口方向在北侧。
4.K895次由4道往南运行,必须通过42#岔过渡到Ⅱ道正线。
非支(侧线)抬高下锚定位点定位点90-110mm③②①30-50mm8-15mm侧线正线始触点5.176#杆处Ⅱ道正线定位器侧面有刮痕,正线定器往南第一根吊弦接触线线夹及螺栓有刮痕。6.调整后176#杆接触线参数:Ⅱ道正线导高为6080mm、拉出值330mm,4道导高6170mm、侧线对正线中心拉出值1110mm。K895次再次通过时,确认该处线岔无异常。7.自该站站改开通以来,只有2011年12月27日对线岔进行测量的原始数据,但是记录也只有简单的线岔拉出值测量,无始触区及抬高的测量。1.该组线岔为2010-2011年XXX站站改时,由标准线岔定位改为非标准定位,定位点处侧线接触线抬高220mm,比安全值90-110mm的最大值还高110mm,从而容易造成受电弓羊角刮碰正线接触线。2.正线拉出值190mm,与标准值333mm相比要小143mm,致使定位点及南头第一根吊弦在受电弓始触区范围内(详见图2);因此受电弓由侧线进入42#线岔时(即从线岔开口往闭口方向运行),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下,受电弓滑板羊角碰刮正线接触线侧面,当运行至176#定位点时与正线定位器侧面发生刮碰,继续向南运行刮上定位点以南第一根吊弦接触线线夹。违反了《检规》第72条第5点始触区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的规定,导致受电弓刮碰吊弦线夹发生。线路中心正线接触线L=900mmL=450mm侧线通过电力机车受电弓始触区无交叉线岔始触区规定为:一支接触线相对于另一线路中心的距离为450mm—900mm范围内,始触区内不应有任何线夹。由于股道相对固定(即线路中心线固定),始触区的位置则取决于另一接触线的位置(拉出值)。始触点位于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675mm。侧线股道正线股道侧线接触线50mm受电弓中心(无超高时为侧线线路中心)L≈675mm正线(始触点)侧线m侧线受电弓3.自霞疑站站改后此处标准线岔定位改为非标准定位以来XXX供电车间未认真对该组线岔始触区及抬高进行仔细测量,仅仅对拉出值进行了测量,但并未发现始触区装了定位器和吊弦。是造成此次弓网故障的主要原因。a=430mm定位器Ⅱ道接触线4道接触线K895次受电弓吊弦线夹由于正线拉出值过小,导致定位器及吊弦线夹落入始触区范围,受电弓羊角与之刮碰引发故障。由于两接触线高差超标,导致侧线受电弓抬高量增大,其羊角自始触点开始持续刮碰正线接触线侧面。a1=190mma2=330mm93#176#抢修时,调整了正线拉出值及正、侧线导高,使接触线位置(拉出值)及高差回归标准,始触区北移,定位器及线夹脱离始触区,并确保始触点过渡平滑。拉出值调整前接触线位置4道接触线抬高后下锚1.对无交叉线岔认识不足,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无交叉线岔的原理及参数要求。2.设计中没有对定位点变化后的无交叉线岔参数进行明确,现场发现、怀疑该组线岔参数有问题后,段职能部门追踪整治不力。3.无交叉线岔除满足机车受电弓正线通过时不与侧线支接触外,还必须确保侧线进正线、正线进侧线时平滑过渡,重点是各悬挂点处高差符合标准以及线岔始触区内无任何线夹。1.要求各车间对管内线岔、分段、分相等关键设备进行全面记名巡视,特别是线岔要求干部带队进行对标、记名测量,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天窗进行整改。2.各车间加强对关键重点设备的监督检查力度。如无交分线岔、关节式分相、器件式分相、分段绝缘器等关键设备要按照检修规程规定进行检修,建立建全专门台帐;处在特殊地段的设备有必要适当缩短检修检查的周期。3.加强设备巡视检查。一是针对气温变化时期,对关键设备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巡视,及时确认设备安全状态,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理。二是天气变化较大情况下加大巡视力度。4.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业务培训力度,重点对无交分线岔知识的业务培训。真正弄懂、掌握无交叉线岔的原理,做到能够灵活运用。5.道岔定位柱位置变化导致无交叉线岔定位点改变时,不能简单将定位装置平移,应根据原理、变动位置等综合确定变化后的线岔的各项参数值,必要时进行受电弓滑行模拟试验。
鉴于该起事件影响较大,段在4月22日当晚召开安委会决定对相关人员比照D类事故进行处理,按照《XXX供电段安全事故、苗头责任追究考核办法》(长供电段安发[2010]217号)第三章安全事故考核规定之第十条对D21事故相关人员考核规定,决定如下:责任追究接触网故障案例分析线岔非支抬高不够故障案例发生时间:2013年5月8日发生地点:XT东站144#杆定
性:比照责任一般设备故障
5月8日,XT东网工区按计划配合中铁三局电务公司HK扩能改造项目部在XT东进行接触网改造施工,因施工单位施工作业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144号线岔非支电联接线夹偏斜且非支抬高不够。但14时45分已经消令,于是中铁三局申请停电处理(15:27-15:33)。
三、现场调查情况1.当天施工单位施工计划为更换线岔定位装置,因作业组分布在XT东站东西两端作业,且计划更换的线岔定位共计有9组,由于XT东工区只有一台激光测量仪,与施工单位协商,由XT东负责测量东部岔区参数,施工单位负责测量西头岔区参数。2.5月8日施工日志记录:座台人员A;东头地线监护:B;西头地线监护:C;东头测量人员D、E;西头施工盯控人:F;工作领导人:G;现场盯控干部:H。3.14时43分,配合人员B用激光测量仪对144#杆进行复测,发现该非支电联接线夹偏斜且抬高不够只有40mm(检规第72条规定标准值是80MM,安全值是50-100MM),同时该电联接线夹相对线路中心偏移360mm,在受电弓的工作范围内。存在打弓隐患,但14时45分已经消令。4.15:05分,座台联络员登记运统46申请停电处理缺陷,施工单位对144#线岔进行了调整。恢复后该处线岔数据为正线拉出值397mm,导高6321mm,侧线拉出值417mm,导高6358mm,岔心位置724/1086,500处抬高为15mm,下锚支500处抬高88mm。1.现场施工人员业务水平不够。经调查当日高空人员为临时工,对线岔的标准不熟,现场施工盯控的小组长,虽然是中铁三局电务公司正式工,但他们是从事电务专业的,对接触网检修标准掌握不熟悉。2.现场配合人员盯控不到位。没有对现场全部参数进行复测,就盲目开通线路。C供电段技发〔2013〕60号《HK线接触网扩能改造施工配合作业指导书》附件四平碗臂更换作业监控表中第二点明确规定配合人员在施工后对接触网所有参数进行复测。3.现场盯控干部对关键设备监控不到位。该电联接线夹整体偏斜严重,明显的设备缺陷未及时发现,现场盯控干部对关键设备监控不严。4.降弓制度存在缺失。现今的降弓命令需列车在前方站停车,拿到降弓命令后,才可以在规定地点降弓,遇突发故障,不便于操作。5.施工单位座台人员未经过培训,并不具备座台资质。综上所述,此次事件原因为中铁三局电务公司在XT东站更换平腕臂作业中,更换XT东站144#非支吊弦时,新安装的吊弦比原吊弦长,造成非支接触线与工作支接触线抬高不达标(仅40mm),施工单位对施工后的参数没有及时进行测量,同时又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给配合人员进行复测就开通线路,是造成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电连接线夹处非支抬高只有40mm,标准为80mm工作支此处安装了电连接线夹,但对线路中心偏移360mm调整后500处抬高为15mm500mm1.督促施工单位预留足够的时间复核更换设备的技术状态,今后在站场咽喉区、锚段关节、分相关节等处所进行配合作业时,施工单位必须预留至少三十分钟以上的空闲时间给配合单位进行测量,一旦发生异常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处理,避免对正常行车供电造成影响。2.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组织,配合人员加强现场盯控。根据作业内容安排足够的测量小组,确保测量人员业务水平,一旦发现接触网参数有异常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3.加强测量工具日常保养及维护,保证测量工具精确度,提高测量人员的测量效率和质量。4.加强施工前安全预想,对复杂、重点地段督促和协助施工单位做好作业前分析、准备及人员重点布置。
考核决定:ZZ供电车间施工现场盯控不到位,并且应急处置不当,没有采取降弓通过的方式保证线路畅通,而是匆忙扣停列车。且从问题发生到解决,用时较长,对运输秩序造成较大影响,比照一般设备故障考核ZZ供电车间月度生产奖1000元。对相关责任人考核如下:(1)5月8日对XT东144#杆现场施工盯控不到位,考核月度生产奖300元。(2)5月8日XT东站上行线配合施工工作领导人现场施工盯控不到位,考核月度生产奖300元。(3)5月8日XT东站上行线盯控干部对关键设备盯控不到位,考核月度生产奖200元。(4)ZZ供电车间副主任(主管沪昆线施工),对施工管理监控不到位,考核月度生产奖200元。接触网故障案例分析线岔交叉吊弦烧断故障故障概况2010年1月25日19点40分,武广高XX站151号柱北京方向第一根交叉吊弦烧断,动车组通过时造成新韶关变电所213、214馈线跳闸,重合成功,吊弦为侧线承力索与正线接触线悬挂的交叉吊弦。151号往北第一根吊弦有烧伤痕迹韶关站151号往北第二交驻吊弦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