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悲惨现状_第1页
大学语文的悲惨现状_第2页
大学语文的悲惨现状_第3页
大学语文的悲惨现状_第4页
大学语文的悲惨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现状:91所高校仅3成将其设为必修课2013年11月25日新京报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等名师也都上过大学语文课。业内认为,老师个人的水平也对课程起着重要作用。新京报记者郭延冰摄中国人民大学几名毕业生在离校前“拜别〞孔子像。新京报记者薛珺摄新京报制图/林沛青倪萍大学语文何去何从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改为选修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大学语文的存废与改革也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从1978年至今,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经历了持续三十多年的开展,期间探讨与争论不断,但目前仍没有开展成一门学科。【边缘化】已成为近些年大学语文课程开展不争的事实,对处于为难境地的大学语文而言,【变那么立,不变那么废】似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改为选修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大学语文的存废与改革也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其实,人大并不是国内第一所将大学语文由必修变为选修的高校。今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显示,在全国91所高校参与的调查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有34.8%,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可以说,“边缘化〞已成为近些年大学语文课程开展不争的事实。但不可否认,很多高校和学者也在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做着积极的努力。对处于为难境地的大学语文而言,“变那么立,不变那么废〞似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改为选修课引起社会热议。在今年北京高考改革增加语文分值的背景下,人大的做法难免引发质疑。人大校方曾表示,该校之所以做出如此调整,是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热情不高,屡次课程测评的综合排名都排在倒数第二位。其实,在人大之前已有很多高校将大学语文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甚至取消。今年年初,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公布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显示,在全国91所参与调查的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34.8%,62.5%的高校大学语文课时在32个或更少。有专家称,实际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高校比例肯定没这么高,还有很多高校甚至没有大学语文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大学语文课一直饱受非议。有人直言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教授的内容和教法与中学根本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备受学生冷落,学校开课的热情也不高。北京某理工类高校的毕业生小李就向记者表示,他大一时上的大学语文课就是老师照本宣科,后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去上课也偷偷干别的事。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学生表示,上大学语文有很多收获,如增强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修养等。大学语文课质量参差不齐。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五花八门。据记者了解,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把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的高校属少数,有的学校只是将局部专业设为必修课,而且是否开设由院系自己决定。很多高校那么有大学语文或阅读、写作等相关选修课程。在开设大学语文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学校中,该课程一般上一个学期,2个学分,大概32个课时。授课教师主要为各高校中文系的教师。记者采访了解到,从教材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可谓五花八门,有统计称,有几百种甚至一千多种不等,编写思路也有很大不同。记者发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学语文革教材,有的按照文学史脉络来编写,有的那么按爱国、青春等专题来分类,还有的按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来编排。“老师们大多自己选择教材,也有的老师不用教材。〞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教师告诉记者。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数据说明,当时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约占市场的30%;南开大学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丁帆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东南大学王步高主编的《大学语文》、北京大学温儒敏主编的《高等语文》等5种教材占市场份额的15%,其余55%为其他品牌的教材。专家分析,目前高校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老师会上成文学作品鉴赏课,有的老师那么侧重于应用习作。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是语言能力,也存在争论。老师不一样,学生群体不一样,课程发挥的空间就很大。“这是优势,也是劣势,这是大学语文迟迟没有开展成一个学科的重要原因。〞多种原因造成大学语文“边缘化〞从1978年至今,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经历了持续三十多年的开展,期间探讨与争论不断,但目前仍没有开展成一门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曾表示,人民大学自2007年在全校恢复建设“大学汉语〞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2个学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校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清晰、与专业教育脱节、教学质量不均衡、师资力量缺乏、学生满意度不高等多个问题,甚至沦为“高四语文〞。人大“大学汉语〞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其他高校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大学语文的‘边缘化’境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解释,“首先是全社会对母语教育的不重视,包括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不重视;其次,上世纪80年代大学语文兴盛时,它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那个时期选修课也比拟少。而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大学里增加了类似‘中国文学名著作品选读’的课程,这些课程分散了学生的兴趣点;最后,很多大学语文的授课方式、教材等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大学语文在高校不是很受学生欢送,但人民大学文学院2023年对几所高校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约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开设母语教育课程是必要的。学生对语文教育确实也有着一定需求。如何让大学语文课摆脱中学语文的影子,更加符合学生的期待,就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课堂课堂一希望给学生【大语文】的观念学校代表:北京大学课时介绍:大学语文也曾是北大的必修课,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等名师都上过这个课。据了解,目前大学语文在北大仍然较受重视,是中文系12门主干根底课之一。但就全校而言,大学语文已由必修改为选修,每年春季学期开设一或两个班,2个学分,一周2个课时。明年9月,北大将针对理工科的大一学生开设大学国文必修课。“目前高校的大学语文课都不是很‘景气’。北大每年本科生有近三千人,但选大学语文课的不超过200人。人多的时候我们会有两个老师上课,人少的时候就只有一个老师。老师都是中文系的,现在已经换过几个老师来负责,怎么讲课全由老师来决定。〞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透露,明年9月,北大将针对理工科的大一学生开设大学国文必修课,目前正在编写教材。“现在大学语文背负的东西太多了,人们希望大学语文能把中学语文没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漆永祥认为,大学语文不应该是单纯的文学鉴赏、语言或者文化知识,而应该在综合的情况下有所侧重。“虽然学校已有很多与语文相关的选修课程,但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我们希望给学生一个‘大语文’的观念,对他们进行理念上的引导,逐步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漆永祥强调,个人的语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影响那么不是立竿见影的,重要的是方法的引导。“当然,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增强学生的技能,如以小作业的形式加强理工科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二通过“融合〞实现语文能力的培养学校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课时介绍:目前,北外没有大学语文课,但在公共选修课里有中国文化模块,里面包括中国文化史、当代中国群众文化、老子庄子选读、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十几门课程。学校规定,外语专业的学生都要这个模块里至少选一门课程。“2007年我们做本科生培养方案时讨论过是否开设大学语文的问题。北外有很多外语专业,最早我们是通过外语来学外国文化,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现在,我们把让世界知道中国也当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很多时间都在学外语和外国文化,所以他们还是挺期待中国文化课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说。“说到母语能力,第一是语言能力,第二是对本国文明、文化的认识能力。我们觉得把提高汉语语言能力的任务放到大学教育里来讲不是很适合,其实这应该放到中学里来提高,这是与整个教育环境相关的。我们觉得大学阶段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很重要。于是就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而是设置了中国文化模块。〞金利民进一步解释,语言文字总是和思想结合在一起,北外将慢慢探索在通选课中提高母语能力,如在一些课程中参加报告、讨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母语口笔语表达能力。“大学生的语文能力确实有待提高,但通过大学语文这样的课程来实现,未必是最正确选择。我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中学中是显性的,在大学中应该是隐性的,通过融合到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来实现。〞课堂三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阅读学校代表:北京某理工科类大学课时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将大学语文作为全校必修课。近年学时由72个逐渐减少为32个,去年学校还把全校必修改为文科必修。11月19日,记者来到该理工科大学时,正赶上文法学院老师冯老师为英语和广告专业的大一学生上大学语文必修课。课堂上,冯老师正在为学生讲授曹禺的《雷雨》,他通过对剧本的讲解,引领学生进行人物分析,阐释《雷雨》的主题,并不时与学生互动。在讲课过程中,冯老师并没有对人物或主题下结论,而是通过文本分析及引述评论家、作者的观点来引导学生思考,力求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他还为学生播放了两部《雷雨》话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区分哪一部剧的演员形象更符合原著。正如很多大学课堂一样,这节课上很多学生都在认真听讲,一位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与中学语文课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老师会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来进行阅读。“虽然我很想读老师推荐的文学作品,但专业任务很重,课后很难有时间来阅读。〞“在我看来,大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大学语文应该有一个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像打井一样往深处打下去。〞冯老师说,他对大学语文的开展也感到很焦虑,总觉得路越走越窄了。“现在大学语文没有学科归属感,大学里专职讲大学语文的根本没有,大都是中文系老师授课。很多老师是把专业研究甩一点给大学语文,像是带上它一块玩。而且,大学对老师的考核是专业科研、论文,做大学语文的教师表达不出业绩来,也就没有什么动力。学生也一样,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所以不会上心。〞【大学语文大事件】1904年癸卯学制,规定国文科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必修科,大学堂(本科)“随意科〞(选修课)。1913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亦规定国文为预科必修课。1929年民国教育部再次公布《大学规程》,规定国文为“一年级学生共同必修科目〞,其后大学国文逐渐演变成“大一国文〞。1952年国内高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程从此消失,中断了近三十年。1978年南京大学恢复了大学语文课程,并与华东师范大学联手重新编定了大学语文教材。其后几年里,国内局部高校也相继恢复大学语文教学,并设为必修课。上世纪80年代大学语文开展进入一个小高潮。上世纪90年代不少高校开始将大学语文从必修课变为选修课,并减少学时。1996年原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把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开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函,建议各地教委、部属高校“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接到通知后,北大、南开、清华、北航、华东师大等学校马上采取行动,把大学语文列为除中文系以外的学生必修课。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在此前后,陆续有高校将大学语文改成选修课)■

大学语文“五宗罪〞1、教学质量不均大学语文课程中,老师的谈吐、学识、个人魅力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少上过大学语文课的学生表示,在实践教学中,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就非常受欢送,有的老师讲那么学生缺勤多。老师个人的水平对课程起着重要作用。2、教学方式呆板不少学生对记者表示,高校的课堂应该是活泼的、互动的、有思想观念碰撞的,大学语文课亦如此。但他们所上过的大学语文课,就是老师从头说到尾,灌输式的教育让他们不感兴趣。3、班级规模太大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经常是公共课,一般都是一二百人的规模。“美国一些大学的写作型通识课程一般都是20人以内,没有超过30人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认为,要想保证语言教学的效果,应该采取小班教学。4、师资力量缺乏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何二元指出,中国的师范教育没有专门的大学语文师资培养系列,大学语文课的教师九成就是中文系老师,所以他们很容易讲成文学。而剩下的一成往往是语文教育专业的老师,所以就容易讲成“高四语文〞。5、教材内容陈旧“讲大学语文总要有所依傍,以文选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没有什么错。但是一些大学语文的教材所选文章陈旧,和现实不搭,有的甚至类似中学风格。〞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认为,大学语文教材不必过分强调文学性,也不应该再追求字词句,而应该把人类最精粹的东西选到一块,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情怀,乃至人格教育。名家观点大学语文应该教什么?我个人认为,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是实用文,一是艺术文,母语教育就是用实用文学习母语标准,用艺术文学习母语艺术。大学语文应聚焦在语言文字上,用应用文和艺术文来进行教学,回归到听说读写。重开大学语文30多年来,大学语文不断遭受外界的冲击,首先是“大学人文〞对大学语文的冲击,第二次是“大学文学〞对大学语文的冲击;第三次是应用写作对大学语文的冲击。我预测下一个对大学语文造成冲击的将是“通识教育〞。如果说,应用写作取代大学语文主要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危机,那么通识教育取代大学语文将是本科类院校所面临的危机,而且越是重点院校,通识教育开展得越普遍,危机越严重。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程,可以看作是这一冲击的显现。——何二元,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我认为“大学语文〞主要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应当把兴趣的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