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白芷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芷生产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川白芷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产地环境、耕作制度、栽培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141号公告批准保护的川白芷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063复合肥料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GB∕T34344农产品物流包装材料通用技术要求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伞形科当归属植物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3.2川白芷在本文件规定的保护范围内,按照本文件规定栽培技术要求生产并达到相应产品质量要求的白芷。4保护范围2限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范围,即四川省遂宁市涪江流域永兴镇、新桥镇、桂花镇、老池乡、唐家乡、南强镇、仁里镇、回马镇、红江镇、金桥乡、高坪镇、荷叶乡、柳树镇、青堤乡、大于镇、广兴乡、瞿河乡、太和镇、洋溪镇、玉太乡、金华镇、香山镇等区域范围内。2018年四川省行政区划调整,保护区范围随之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保护区域范围见附录A。5产地环境5.1气候条件≥10℃有效积温5400℃~5600℃,年平均气温≥16℃~19℃,年平均日照时数1300h~1500h,年均降雨量900mm~1200mm。5.2地形地势海拔200m~600m,地势平坦的平坝或丘陵地区。5.3环境空气应符合GB3095二级标准。5.4产地条件保护区范围内的紫色土、新积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壤pH值6.5~7.1,土层深度≥40cm。5.5水质要求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5084标准。6耕作制度连作两年以后轮作一次。7栽培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8质量要求8.1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指标根呈长圆锥形,条粗壮,体紧实。表面灰棕色、黄棕色或紫3表1感官指标(续)8.2理化指标主要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理化指标欧前胡素/(%)≥总香豆素/(%)≥浸出物/(%)≥8.3重金属及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农药残留应符合GB2763的规定。表3重金属限量指标5129检验方法9.1感官指标外观性状、断面和气味在自然光线条件下用目测、鼻嗅的方法进行检测,必要时辅以检测工具。9.2理化指标9.2.1欧前胡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烧基硅烧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0nm。9.2.2总香豆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300nm.9.2.3浸出物采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用50%乙醇作溶剂。49.2.4重金属铅、镉、砷、汞、铜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0检验规则10.1检验批次同一生产基地、同一采收期的川白芷作为一个检验批次。10.2抽样方法同一批次川白芷中,总件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超过1000件,按1%比例取样,每件抽取100~500g。10.3判定规则10.3.1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判该批产品合格。10.3.2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应在同一批次产品中加倍取样,复检仍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不合格。10.3.3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指标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判该批产品不合格。11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11.1标志、标签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者,可在其产品包装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符合GB/T17924的规定。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地,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单位等内容。11.2包装应选择清洁、无毒、无污染、无异味、卫生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并符合GB∕T34344的规定。11.3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暴晒,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包装运输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11.4贮存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干燥、无异味的阴凉库中,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或其它杂物混放。6(资料性)川白芷栽培技术要求B.1整地人畜或机械旋耕翻地30cm以上,平整耙细,开厢,厢沟宽25cm~35cm,厢高15cm~20cm,厢面宽1.0m~1.5m。B.2种子处理B.2.1种子要求选择当年繁育的黄白色或黄褐色,饱满无霉变,千粒重不低于3.0g的种子。B.2.2浸种将种子用清水浸种30min,播种前沥干表面水分与适量细砂土混匀。B.3播种B.3.1播种时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B.3.2播种量每667m2(亩)用种1kg~1.5kg。B.3.3播种方法采用厢上条播,行距40cm~45cm,沟宽10cm~15cm,沟深3cm~5cm,沟底平整。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沟里,与泥土贴合紧实。可根据当地实际,在播种后覆黑色地膜。B.4田间管理B.4.1间苗12月下旬苗高约5cm时进行第1次间苗,拔除较密、弱小和长势过旺的苗,株距5cm左右;翌年1月下旬进行第2次间苗,拔除较密、弱小和长势过旺的苗,株距8cm左右。B.4.2定苗翌年3月中下旬,苗高约15cm~20cm时定苗,拔除生长过于旺盛的苗,株距10cm~15cm。每667m2(亩)保留10000株~12000株。B.4.3中耕除草每次间苗时辅以中耕除草;12月下旬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除草,宜徒手拔草,只浅松表土,不宜过7深。1月下旬进行中耕,并进行第2次除草。次年3月中下旬定苗时进行第3次除草,松土除草要彻底除尽杂草。根据当地情况可适时增加除草次数。B.4.4间作川白芷宜净种,也可间种。间种植物优先选择大蒜、菠菜等生长期短,对病虫害无诱集性的植物。B.4.5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亩)应保证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kg~2000kg或腐熟油枯60kg~80kg,其使用方法和要点应符合NY/T1868的规定。每亩宜施用100kg~200kg复合肥料,复合肥料主要指标应符合GB15063的要求。B.4.6灌溉播种后,保持幼苗出土前和幼苗期土壤湿润。幼苗越冬前应浇透水1次,次年2月中旬以后结合追肥适时浇灌。植株封行后,一般不再浇水。生长期间应注意防止田间渍水,如遇渍水,应及时开沟排水。B.4.7拔除早薹苗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应及时拔除早薹苗。B.4.8病虫害防治农药施用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B.5采收B.5.1采收期在7月中、下旬,茎叶枯黄时,选择连续晴好天气适时采挖。如采用覆膜播种,在采收前应集中收处黑色地膜。B.5.2采收方法人工或机械采挖,选择耙锄或具除草、采挖功能的采挖设备采挖,采挖时应避免伤根。B.5.3采后处理采挖后进行自然或人工干燥,禁止熏硫。干燥要求水分≤12%。B.6种子繁育B.6.1种根选择在采挖白芷时,选择头方、身圆、无分叉、无侧根、无损伤、无病虫害、根条直、头部直径2.5cm~3cm、长20cm~25cm,紫色叶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