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生产聚醚_第1页
双金属生产聚醚_第2页
双金属生产聚醚_第3页
双金属生产聚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金属生产聚醚催化剂DMC催化剂合成聚醚多(或单)元醇使用说明由双金属氤化物络合催化剂催化制得的高性能新型聚醚分子量分布窄,副产物含量少,可以具有较高分子量(每摩尔羟基分子量2000以上)。这种聚醚多元醇应用于PU领域(弹性体、软泡、高回弹泡沫、涂料、密封胶)时各方面性能大大改进,而普通聚醚是用碱催化制得的,碱催化时会产生副产物烯丙基聚醚,并且其含量随着分子量增大而增大,最终形成分子量分布宽,官能度低的产品,在当每摩尔羟基分子量2000以上时,通常单官聚醚达50%,双键含量达0.07〜0.09mol/kg,这种高不饱和度多分散性聚醚多元醇应用于PU制品时,明显影响产品性能如抗拉、抗张、伸长率、压变等性能。DMC催化剂是本公司研制的新型高性能催化氧化烯烃开环聚合催化剂,为多组份双金属氤化物催化剂,现已工业化生产,年产3吨,可满足10-15万吨聚醚生产的需要。该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粉末,适用于合成起始剂含1~6官能团的氧化烯烃聚醚。与碱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用量极少(30ppm),反应活性高,反应时间短,对伯羟基无要求的情况下无须后处理等优点,可在现行反应装置上催化合成氧化烯烃聚醚多元醇。采用DMC催化剂生产聚醚的最大优点是,可在不改变现行反应装置的前提下,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使装置的生产能力提高数倍;在对伯羟基含量无要求的情况下,无需后处理,从而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对用户来说,由于使用DMC催化剂生产出的聚醚水含量极少,不必在使用前脱水处理,从而带来很大方便。一、起始剂条件1、 聚醚一、二醇、三醇或多元醇2、 分子量范围:多元醇——350~1000;单元醇——基本要求沸点大于100^的脂肪醇3>EMn+(主要指K、Na离子)^5ppm4、 水含量^0.1%5、 酸值^0.15mgKOH/g二、 使用步骤1、 称取一定量起始剂和催化剂,控制催化剂用量以最终产物质量计为30ppm(主要以二官能度的N220及三官能度的N330为参照,目标产品分子量分别更大时催化剂量可相应减少,如制N240用量可为20~25ppm)。2、 混合搅拌,在135~165°C下,抽真空40~60min(起始剂中水份含量较大时可同时鼓氮数min),最后升温至145~165C,并保持真空状态。3、 通入一定量环氧丙烷或混烷,使压力为0.1~0.25MPa,待反应开始后,釜内压力降为0.0Mpa以下(温度可能会达到180C,不会影响催化剂活性和聚醚性能),再连续进料(保持压力^0.1Mpa,温度160±5C)。4、 进料停止后,老化一段时间,待压力降为基本为真空后,抽去小分子,降温出料,即可得未经封端的聚醚多元醇产品。5、 若要得到高伯羟基含量的产物需经EO封端,具体步骤如下:(1) 称取一定量的以上产物,加入约0.3%的KOH或甲醇钠(相对聚醚总量),在一定温度下(如120C左右)抽真空同时反应1~2小时;(2) 温度100~120C,压力^0.3Mpa下加入EO反应;(3) 加磷酸中和,真空脱水,用吸附剂吸附过滤。得到精制的高伯羟基含量的聚醚。三、 聚醚产品范围1、 制备聚醚一元醇,包括脂肪醇聚醚(可以脂肪醇直接起始,只要其沸点高,饱和蒸气压低,从而经得起真空脱水)、烯丙基聚醚。2、 制备聚醚二元醇包括通常的异丙二醇聚醚、脂肪二元醇聚醚(其羟基相隔2个C以上时可直接从小分子起始)。3、 制备聚醚三元醇,通常指丙三醇聚醚,也可用于制三羟甲基丙烷聚醚。4、 可以在反应起始、中间或结束时接混烷,制成嵌段聚醚,也可以全程接混烷。5、接混烷时,EO含量最高可至50%,但分子量分布随EO含量提高而变宽。6、 所制聚醚分子量只要反应混合装置能运转,最大没有限度,而且分子量越大相对于最终聚醚产品中催化剂用量越少,从而更节约成本。四、影响聚醚性能因素1、反应时物料混合效果对反应速度和聚醚产品性能有非常明显影响,因为催化剂加量极少,催化活性中心的转移只有靠机械力来帮助完成,混合效果差时反应速度变慢,产生较高分子量聚醚,分布变宽,产品粘度增高。搅拌效果影响聚醚性能实验数据见下表(以实验室2L釜制N330为例,所用起始剂N305Mn=530,酸值0.14mgKOH/g):表物料混合状况与聚醚粘度关系搅拌速度/rpm150200350400450500600粘度(25°C)/mpa.s720660600580550515480分子量分布/Mw.Mn-11.601.501.361.171.111.091.06双键含量/mol.Kg-10.00530.00500.00480.00400.00350.00320.00282、 起始时加入PO(或混烷)压力不能过高,因为一旦诱导开始,反应迅速加快,此时过多的PO会聚合到少数分子上,引起产品粘度增高,同样反应过程中PO压力也不能过大(这一点不同与KOH催化),接混烷时压力应更低(负压较好)3、 反应温度低时速度慢,反应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