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朗朗千里之行在线阅读_第1页
【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朗朗千里之行在线阅读_第2页
【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朗朗千里之行在线阅读_第3页
【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朗朗千里之行在线阅读_第4页
【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朗朗千里之行在线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朗朗千里之行在线阅读第一名“第一名”是我父亲――还有我母亲――时时挂在嘴上的一个词,也是我父母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子女常说的一个词。在我童年所处的文化氛围中,一切都是为了成为最优秀的。“第一名”成了我的符咒。我从来没有央求父母减少给我压力。我接受了那份压力,甚至喜欢上了那份压力。在我们这帮跃跃欲试的钢琴家之间的比赛对于我来说是场游戏。也许我小时候很害羞,但当我面对一批对手的时候,即便是只有五岁的我也可以很大胆。

一定要赢的决心当时是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现在还在我的血液里。在夜晚,它塑造了我的梦想;在白天,它推动了我的修炼。

“一个比你更有天分的竞争对象,这你没办法控制――虽然我相信你具备了你所需要的天分和创造力。但你能控制你工作努力的程度。你可以确保你要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刻苦。”

过了好多年后,我才了解到父亲的动力是从何而来的。

父亲出生于1953年3月5日。父亲的名字叫郎国任――国就是国家,任代表责任。

我的曾祖父是一个有名的教育家,他在东北创建了一所学校。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爷爷,成了一名音乐老师。他会弹很多乐器。爷爷教会了父亲音乐,正如父亲教会了我。但正如父亲最终没能当成专业的音乐家,爷爷也无法如愿以偿。他在一家工厂找了份工作,虽然他工作很出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还是吃了不少苦。

爷爷整个家庭因为海外关系受到牵连。当对他们的限制终于解除了的时候,爷爷已经太老了,没办法利用新时代提供的机会。但父亲还没老,父亲还年轻,还有音乐才华。他觉得他必须在每一个战役中获胜,没有哪个战斗他甘于失利。什么事都得要第一名,稍微落后一点都不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父亲的心和我的心是一致的。在我五岁的时候,我们下定决心,要在我的第一次比赛中获胜。

很多年后,朱教授对我说:“你一门心思想要获胜。我担心让你开始参加比赛还太早。我能看出来,一提比赛,你就会紧张起来,这让我不放心。你才刚刚五岁!但你父亲主意已定,你呢,以你自己的方式也很坚持。如果我不帮你准备参赛,你会特别伤心的。”

那次比赛规模很大。我递上申请时已经有五百个小孩子提出了申请,他们大多比我大。朱教授为我准备了俄国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一首变奏曲,她觉得那首曲子会给评委留下印象。我看到那首曲子的时候也很兴奋。虽然难度大,但我意识到我能把握得好。但当我第一次弹给老师听的时候,我过于兴奋,失去了平衡。

她对我说:“郎朗,如果你在评委跟前这么弹的话,你连第一轮都过不了。”

我一听那话,眼泪止不住顺着两颊流下来。在我脑海里,我已经失败了。

她又补充说:“但是别泄气。我可以给你指出来哪些地方没弹好,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我一听,脸上露出笑容,眼泪也止住了。

我说:“老师,告诉我吧,请您现在就告诉我吧。”

问题主要出在速度,如何放松,如何增强演奏处理的音乐感。要提高,就得下苦工夫,忍受枯燥乏味的练习,但一想到我的问题有了答案,我很受鼓舞。我加倍用功地练习。卡巴列夫斯基的变奏曲对比我大两倍的人来说都具有挑战性,可我拿下了这首曲子。在我五岁的那一年,我参加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并在比赛中拿了第一名。全市所有十岁以下钢琴学生都参加了比赛,那也是我的第一次正式比赛。之后,我举行了我的第一场独奏音乐会。在1987年,中国对于西方音乐演出还是颇为陌生,我上台前是按照京剧表演来化妆的,脸涂得红红的,眼圈的妆也很浓。我看上去就像一只小猫。我喜欢在舞台上演出,温暖的灯光照在我身上的感觉。我喜欢听众热烈的掌声。舞台感觉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就在那一刻,我决定,我要当一名钢琴家。

因为我少儿时期大多数时间是独自度过的,我的想像力很活跃。既然我已经在我第一次比赛中获胜,又下定决心要当一名钢琴家,我再也不想上学了。我不喜欢幼儿园上的课。我也不喜欢幼儿园里的老师,每次我想早点回家练琴,他们总不让我走。他们不理解我。我那时是个怕羞的小男孩,离了家就总感觉不自在。但我不能一个人单独待在家里。父亲和母亲两人都上班。非常幸运的是,我的太姥78岁的高龄还专门从丹东来到沈阳,照顾了我三年,让我一生难忘。她走了以后,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待着没问题,于是想出这么个主意。

我对父亲说:“你拿一台录音机,早上你和我妈出门前把录音机给打开。我一整天都会好好练琴。回家时,你一查录音机就能证明我说到做到。”

父亲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因为这样我就能多出时间来练琴了。父亲为我列了一张作息时刻表,里面留出的娱乐时间少之又少:

早晨5点45分起床,练一小时琴。

7点整上学。

12点回家吃午饭:15分钟吃饭,45分钟练琴。

放学后练两小时琴,然后吃晚饭。

晚饭吃20分钟,这20分钟里我可以看动画片。

晚饭后练两小时琴。

然后写作业。

只要是有关我和钢琴的事情,父亲总是异常严肃。只有在拉他的二胡的时候,他才能放松下来。那时,他好像变了一个人,看上去和平时不一样。他完全沉浸在萦绕人心的哀伤的音乐中了。他好像是在寻找某样永远也无法找到的东西。父亲拉的二胡如泣如诉。

在我自己练琴时,或是在父亲或老师跟前弹的时候,我边弹边在脑袋里编故事。而作曲家们也有故事。起先我对他们一点概念都没有,并不知道他们生活在遥远的过去,他们的国人说的是我听不懂的语言。

我问父亲的第一个问题是:“所有的作曲家中,谁是第一名?”

父亲不假思索地说:“莫扎特。莫扎特数第一,因为他写得多又写得好。他三岁时就能作曲。他是一个超级天才,每一种音乐形式他都留下了杰作。他写协奏曲、交响乐,还有歌剧。他创造出最美妙的旋律,最感人的节奏。他的想像力最伟大,他的和声最动听。他为王子和国王们写过音乐。他开始演奏时还不过是个小小孩。他的父亲照顾他,帮他把音乐带给世界。他的父亲几乎和莫扎特一样出名。如果没有他的父亲,莫扎特也成不了名。在一起,他们两人才共同获得了不朽。”

当我弹莫扎特时,我脑海中有了他的形象,知道他是谁,又是如何行事的。我想像他是一个动画片里的人物,喜欢蹦蹦跳跳、东奔西跑。他在游乐场上追逐他的朋友,他们也来追他。我脑海中的维也纳是金色的,和寒冷的沈阳不一样,而莫扎特是一个小金童,从一个生日聚会轻歌曼舞到另一个生日聚会。

巴赫就不一样。朱教授最热爱巴赫,她的巴赫弹得棒极了。我在她那儿学琴一开始她就教过我好些巴赫的曲子。巴赫音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了我。在我想象中,巴赫总是在和天堂里的上帝对话,虽然他显得很严肃,他们之间的对话带给这世界人们能够想见的最美好、最睿智的音乐。

我想象肖邦是个英俊潇洒的男生,像一名电影明星,永远在追求一种他找不到的爱。我看到他坐在钢琴前一边哭泣,一边写下让人心碎的旋律。

贝多芬也是我崇拜的偶像。他很严肃,和父亲一样严肃。父亲和贝多芬都从来不笑,他们没时间,也没耐性去聚会、开玩笑、看动画片。有那么多的音乐要去写,有那么多的音乐要去听,音乐是性命攸关的事。对贝多芬来说,音乐是至高无上的。

有一次,我父母带我去看一个苏联芭蕾舞团表演的《天鹅湖》,我一下子爱上了柴可夫斯基,而我当时听到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则大大加深了我对他的热爱程度。当然我那时还太小,还叫不出曲目的名称,但他的俄罗斯灵魂所蕴涵的丰厚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他在一幢大房子里独自生活,我想像他一边流泪一边创作,一边创作一边流泪。

电视上看到的猫王的表演让我想起李斯特。李斯特在他那个时代也是超级明星――他狂放不羁,女人们都为他神魂颠倒。在我的想象中,他参加摩托车比赛,开比光速还快的喷气飞机。

我在学校里还是极度害羞。我感到自己和别人不同。我确实和别人不同。空军大院里的孩子们的父母也都是搞音乐的,除了他们,学校里的小孩子们觉得我怪怪的。我没有社交技巧,说话笨拙。有时,当我和同龄人在一起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聆听我脑袋里的音乐。我心中的一个秘密是幻想这辈子永远和学校不沾边。

在这个时候,冯老师出现了。

她和其他老师不同。她还年轻,可能不出二十六七岁,而且还很漂亮。她并不遵循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她既不严格,又不苛刻,也非漠不关心。相反,她和蔼可亲,她用她的善良把我解救出来。和朱教授一样,她恰恰在最合适的时刻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冯老师让六岁半、极内向的我变得活泼外向,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她看出来了,我外表看很羞怯,但其实不然。事实上,我喜欢人多。冯老师让我个性中不为人知的那部分得以重见天日。

她说:“郎朗,大声说出你的答案,一定不要害怕。你脑子很好使,声音也很洪亮。你一定要学会表达你心中知道的东西。郎朗,你是个聪明的男孩子。你得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

她没说错。她逼着我张嘴说话,在这过程中也向我证明我并没什么可以害怕的。很多答案我都知道,也可以清楚地陈述出来,我的同班同学也愿意听我的陈述。这样做的次数越多,我就越感到轻松自如。如果我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弹钢琴,那我也应该可以在公开场合上说话。

冯老师给学生干部分成三等:如果她颁给你一道杠,你就是一个小组长;两道杠,你就是课代表,分管音乐、数学、自然或作文等;三道杠,你就是班长了。我很自豪地在我的衣袖上带上了两道杠,因为我负责音乐。我们班演唱时我会伴奏,我还会挑选曲目,为学校表演。其他老师不支持我提前放学回家练琴,冯老师却鼓励我这样去做。

冯老师常说:“每个人都有才能,你要做的就是去发现你的特殊才能是什么。”如果哪个同学把一幅画、一首诗,或什么特别的东西带到课上,她就会奖给那个同学额外的金色的星星。如果你跑得快,或是体操玩得好,她也会给你类似的奖励。冯老师从不偏向哪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能从她那儿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慈爱。而我对这两者都有如饥似渴的需求。

金丝毛小狗

我快六岁半的时候,父亲离开了空军文工团,转业到了沈阳市公安局治安大队,负责沈阳娱乐场所集中地区的治安工作。父亲诚实、坚强、天不怕地不怕,干这个工作正合适。到了岗位上,他就配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发了一套漂亮的制服。我为他骄傲,但仍然怕他,他穿上制服后可能就更怕他了。他仍然从不说笑话,也不对我笑,除了“练琴”,也没话对我多说。在学音乐的时候,他总是细心观察我,像个老鹰,又像个警察,只等着我做了什么出格的事,马上就会过来惩罚我。

我们搬到了空军大院外面的一套简陋的公寓。母亲仍然保留着她话务员的工作,有了她,家里就不缺鲜花、植物,墙上就不缺好看的图画,我也就不缺钢琴来弹――我弹琴弹得时间太长,弹得太狠,结果弹断了很多踏板和琴弦。踏板和琴弦断了,弹起来就更有难度,但弹到了那个程度,我正需要挑战,让我继续向前走。

我们搬家后过了一段时间,伊斯曼音乐学院的钢琴家们访问沈阳,朱教授和父亲陪着我上了他们开的一系列大师班的课。十二位不同的艺术家,十二堂相对独立的课,我一堂都没漏。我在朱教授那儿上课上了一个月后,我和她曾一起在卫星电视上观看了伟大的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在莫斯科的现场演出,那是他暌别六十年后第一次返回他出生的国度。但这次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西方人演奏西方古典音乐。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爵士音乐。上课的学生平均年龄要比我大至少十岁,但我并不在乎。我坐在那儿细心聆听,努力体会每一位钢琴家倾注到演奏曲目里的强烈情感。我能感受到海顿的欢快、舒伯特的诗意、勃拉姆斯的深沉。一位钢琴家对课上的学生说:“要记住,当钢琴家很容易,你要做的只是挪动你的手指。但要当一名伟大的钢琴家,你必须使用你的智慧。”

在我七岁时,我报名参加了我的第二次比赛,不仅如此,我还得以从沈阳搭乘火车到太原去参赛,这让我兴奋不已。这是我头一回离开沈阳。父亲和我先搭夜班火车到北京,和其他比赛选手会合。我们一起逛北京,爬长城,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接着我们又搭乘了一班夜班火车到太原。太原现在是个富有的城市,但那时整个城市还是灰蒙蒙、黑黢黢的。

父亲向我担保,胜利是属于我的,他对我的信心让我自己也信心倍增。在上台前,他拍了拍我的后背。我在评委面前鞠了躬,然后开始弹。

我准备了一首莫扎特,一首车尔尼,一首巴赫,还有一首叫做《红星闪闪》的中国曲子。我觉得那首曲子很合适,因为我一心一意要照亮整个赛场。

我弹得那么热情洋溢,那么有声有色,那么激情澎湃,我想我肯定能获奖。我听了其他参赛者的演奏,觉得他们弹得没有我出色。我好像已经看到了一架新的钢琴立在沈阳家中,我想象自己坐在琴凳上,一等奖的奖杯就放在钢琴上。

颁布获奖名单时父亲和我坐在大礼堂的后排,礼堂里的气氛很紧张。三等奖给了一个女孩子。我坐得笔直,只等着一下子从座位上一跃而起,冲上舞台,接受一等奖,还有人群中传来的热情的掌声。

评委主席念到:“一等奖获得者是……”

是谁呢?

刚开始我还以为他也许念错了我的名字。但是他没有。他念出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名字,一个男孩的名字,显然不是我的名字。

我没有拿到第一名。事实上,我没有拿到第四名,第五名,甚至第六名。我被甩在后面,拿了第七名。我无法理解,一下子哭了起来。我跑到评委跟前,嘶声大喊:“太不公平了!你们骗我!”

父亲不得不过来拉住我。一个也没有获奖的女孩子摸摸我的肩膀,说:“没关系。我们拿了一个安慰奖。”安慰奖是一个金丝毛玩具小狗。

我看着那只玩具狗,踢了它一脚。我不想要安慰奖。我无法,也不愿意平息下来。但父亲让我把小狗捡了回来。在回沈阳的列车上,我们默默无言地对坐着。我把小狗抱在膝上,它好像是在嘲笑我。它不会叫,也不会哭泣。

朱教授知道我比赛输了有多难过。她试图劝说我:“你一定得知道,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会充满了失望。失望是无法避免的。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一定要学会走过失望,继续生活。”

我抗议说:“但那是评委不公平。”

“我们无法控制评委如何做决定。大多数评委都会奖励有才能的人。但是评委和老师一样不是完美的。如果每次比赛失利,你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准备下一次的比赛就会难上加难。你还是个小男孩。我理解,对男孩子来说,失望的感觉不容易对付。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你已经是个小大人了。既然如此,你必须学会直面现实。这次打击虽然惨痛,但你一定要克服失望的情绪,然后重整旗鼓,再奋力出击。”朱教授擦干我的眼泪,亲了亲我的两颊。在那一刻,我是全心全意地爱戴她的。

那次失利后,我练琴比从前练得更勤奋了。我把金丝毛小狗放在我那架旧钢琴的踏板边上。每次我弹错了一个音符,我就踢它一脚,骂它一句。小狗成了我的出气筒,为我的不足付出代价,因为我拒绝接受那些不足之处。

一天我在练一首莫扎特的奏鸣曲,我试着调整对一个特别困难的乐段的处理,但弄了好几分钟还是弹不好。和往常一样,我弹不好时,就来折磨小狗。然而,就在那时,我突然感到一阵让我松弛的波浪冲洗过我的全身。我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但就在我开始觉得自己在绷紧的那一刻,我浑身一下子松弛下来,奇迹般地把整首曲子轻松自如、准确无误地弹了下来。我低头看着小狗,头一次发现它的脸上带着笑。它的笑从一开始就在那儿,只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

从那天起,它从我的冤家对头一变而成了我的朋友。可是在我练琴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新的符咒,有时我轻声细语地重复这个符咒,有时是在心里默念着。我念的那三个字从来没再离开过我的意识之中,至少在我弹琴时没有。

第一名,第一名,第一名。(未完待续)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

(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

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

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

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

齐:主动关好。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

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

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

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

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

答:有。

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

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

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

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

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

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

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6.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