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 咏物言志诗 学习任务单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 咏物言志诗 学习任务单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 咏物言志诗 学习任务单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 咏物言志诗 学习任务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接高考】(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山林隐逸诗常用意象与典故:环境特点:隐者生活:隐士人格精神:惯用手法:思想内容:【练习】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裴迪①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②枉相过。芙蓉曲沼春流满,薜bì荔成帷晚霭多。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注】①裴迪,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来往频繁,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②蒋生三径:东汉蒋诩,廉直有名声。王莽摄政,诩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羊仲、求仲与之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简要交代生活环境,“青松白屋”突出其志趣高雅,“更无他”,突出其生活俭朴。B.颔联化用陶渊明、蒋诩典故,与吕逸人形成对比,暗含了吕逸人超越前人的隐逸情怀。C.颈联写荷花颜色艳丽,薜荔香味浓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凸显出诗人的高洁品质。D.尾联用词精准到位,“闻说”对应“不如”,吕逸人穷尽挽留之意,诗人极言愿留之情。2.这首诗多处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国事民生诗:题材特征(1)标题:直接显示底层民众,如“寡妇、民、田夫”等。(2)主要人物有官与民、之别。(3)意象:多与、、等有关。常见内容(1)恶政:赋税,官吏,权贵。(2)民情:百姓和。(3)赞美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精神。内容情感(1)揭露,批评,劝谏统治者。(2)反映,表达。(3)表达对的和对的。(4)赞美,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常用技巧,。以为主,穿插议论,表明。以为主,。运用简练的外貌、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各种人物形象。(3)常用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突出主题,暗含。教材链接对接教材:《卖炭翁》(白居易)、《石壕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江上渔者》(范仲淹)、《悯农》(李绅)(2017年浙江卷)采地黄①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模拟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麦苗因春天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秋天霜降提前而冻坏,开头写农人的不易。B.主人公到田中采摘地黄,但因春旱,地黄长势不好,所以一天还采不满一筐。C.“照地光”三字化用了鲍照《咏史》诗“鞍马光照地”一句,形容马的神采出众。D.结尾揭示了采地黄的原因,把穷人生活与富人之马的待遇进行了鲜明的对比。2.研究者论此诗,认为它叙事节奏舒缓,能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请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赠卖松人于武陵①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②尘。[注]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松人把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行为不合时宜。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谷中,生长环境恶劣,为下联“瘦叶几经雪”作铺垫。C.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仍是长安城富贵人家的喜爱之物。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环境对比,“松”与“桃李”的际遇对比。4.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6、咏物言志诗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常见标志①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进行吟咏。②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内容情感①。②。③。常用手法①从具体的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教材链接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陆游《卜算子·咏梅》、王冕《墨梅》。【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描写对象,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写景诗中多由若干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作用,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3、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边练边悟1】2020年全国卷Ⅲ苦笋陆游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媚妩:美好可亲。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爱苦笋,但毕竟苦笋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练习】(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4.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6.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