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事故最终版本_第1页
摩托车事故最终版本_第2页
摩托车事故最终版本_第3页
摩托车事故最终版本_第4页
摩托车事故最终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主讲人:赵桂范教授1/4/2024第1页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自1989年发生的第一起车祸死亡事故至今,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总计高达3200多万,远高于同期死于战争的人数。因此加强交通事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我国是一个摩托车保有量众多的国家,而汽车与摩托车碰撞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种特殊情况,介绍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分析和再现方法,从实用的角度简单的叙述了基本理论,侧重于描述利用实验和统计结果建立碰撞模型,实现事故再现。

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

常见的摩托车事故可以分为两大类:

1.汽车与摩托车事故;

2.摩托车单独事故。下面将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

页一、摩托车与汽车事故

1/4/2024第4页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摩托车与汽车碰撞的显著特点:

①在质量上两者相差悬殊。摩托车在质量上轻则数十公斤,重则不过二百多公斤,而汽车质量则以吨为单位,质量上相差悬殊将造成受伤一方多为摩托车驾驶者。

②摩托车驾驶者与汽车为一次碰撞,无论摩托车迎面与汽车相撞或是汽车侧面撞击摩托车,驾驶者都与汽车发生一次碰撞。

③摩托车碰撞后驾驶者与车分离。碰撞前驾驶者与摩托车可看成一个整体,即质点运动。当相撞时,由于冲击力过大,一般会导致驾驶者与摩托车分离。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

页㈠摩托车向汽车车身侧面碰撞速度计算1/4/2024第6页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摩托车向轿车侧面冲撞时,根据模拟实验有下列几种举动,如图所示:摩托车向轿车冲撞的运动学

但在实际交通事故中,往往骑摩托车人不只是一种举动。随着碰撞速度的提高将从滑移型向冲撞型和跳跃型转化。当摩托车骑手被车把拉住时,则以此为轴,向前跃转,骑手面部冲向轿车的外部车厢,行成拉挂型。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

当摩托车向静止的轿车侧面碰撞时,被碰撞车侧面留有凹形的纵沟,图(A)。

AB

被碰撞汽车的凹痕

如果被碰撞车是在行驶状态,被碰撞车的侧面不仅有凹形的纵沟,且附加有拉伤痕,图(B)。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8

摩托车碰撞汽车侧面时,汽车的压陷深度和摩托车轴距的缩短之和,取决于摩托车碰撞汽车时刻,摩托车具有的动能,如图所示为摩托车正面或斜碰撞汽车侧面时轴距缩短与汽车的凹损之和与碰撞能量的关系。摩托车正面或斜碰撞汽车侧面时,轴距缩短与汽车的凹损之和与碰撞能量的关系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9

页“迎面碰撞型”的事故中,若摩托车总重量(包括乘员体重)在150~300Kg,向质量1吨以上的轿车成直角冲撞时,如图所示。这时有两种情况:

1.质量较大的轿车碰撞后的速度在X轴上的分量为。假设摩托车和轿车的碰撞为非粘着碰撞,可认为碰撞后轿车速度等于碰撞前轿车的速度。=

摩托车冲撞轿车(交叉直角)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0

2.假设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碰撞后轿车和摩托车完全一体化(粘着碰撞),质量为,则:

式中——碰撞前汽车的速度(m/s);——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X轴上的分量(m/s);

——摩托车的质量(kg);

——汽车的质量(kg)。一般来说,多数碰撞为非粘着碰撞,故可认为=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1

页假设碰撞后汽车的速度为则:且可以根据汽车滑移距离,依据能量守恒得:求得:∴式中:

——附着系数修正值;

——碰撞后汽车滑移距离(m);

——汽车的纵滑附着系数;

——碰撞车滑移偏向角。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2

摩托车在碰撞前后的速度也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是摩托车和骑车人一起向汽车冲击后反弹回;另一种情况是摩托车向汽车撞击后,骑车人离开摩托车跳跃到汽车的顶盖上。这两种情况是有区别的,但无论是哪种,骑车人和摩托车的反弹系数均可视为零。—摩托车骑车人的质量。第一种情况:式中

—碰撞后汽车速度的y轴分量(m/s);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3

页汽车碰撞后速度在Y轴上的分量==∴骑车人落在被碰撞车前时,摩托车碰撞前车速为:式中:

——碰撞前摩托车的速度(m/s);

——附着系数修正值;

——碰撞后汽车滑移距离(m);

——汽车的纵滑附着系数;

——碰撞车滑移偏向角(度);

——摩托车的质量(kg);

——汽车的质量(kg);

——摩托车汽车人的质量(kg)。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4

页∴骑车人越过被碰撞车顶盖时,摩托车碰撞前车速为:第二种情况: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5

页反弹系数相对碰撞速度与相对反碰撞速度之比称作反弹系数。假定A车以较快的速度行驶过来,追尾碰撞在以较慢速度行驶的B车上,再设定碰撞后A车速为,B车速为,那么相对碰撞速度=

相对反弹速度=

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6

页所以,

反弹系数

完全弹性碰撞时,反弹系数。完全塑性碰撞时,反弹系数。例如,皮球是完全弹性体,所以当皮球以的速度撞在墙上时,会以的速度反弹回来。因此: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7

页撞在墙壁上的皮球引起弹性变形,并将动量转换成弹性应变能,一旦速度变成零,碰撞后弹性应变能又全部还原为动量,从而变成逆向的速度反弹回来。但是,粘土球为完全塑性体,所以当粘土球以的速度撞在墙壁上时,会贴在墙壁上而不会回弹,所以:撞在墙壁上的粘土球引起塑性变形,并产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功,所以动量全部转换成热能。因此,碰撞后不会再反弹回来。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8

页每个物体都分别具有各不相同的固有反弹系数。右图为用多种不同物质的球使其碰撞来测量其反弹系数的速度特性的结果。玻璃球反弹系数大,因速度造成的反弹系数变化也小。与玻璃球相比,铜球和铅球反弹系数小,且呈现出碰撞速度大,反弹系数小的趋势。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19

页那么,汽车的反弹系数如何呢?下图是轿车在高速域反弹系数测量结果。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0

页右图为轿车在低速域反弹系数的测量结果。轿车原来就是以挤压成型性较好(塑性倾向较强)的软钢板为主体构成的中空箱状体,所以其反弹系数当然较低。另外,因有效碰撞速度引起的反弹系数变化也较大。有效碰撞速度较大,弹性变形量也越大,反弹系数小。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1

页与正面碰撞相比,追尾车的反弹系数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车身后部(行李箱)的刚性比车身前部低,丧失弹性的趋势更加明显的缘故。在发生碰撞时,因塑性变形失去的动量为式中:为碰撞车的质量;为碰撞车的速度;为被撞车的质量;为被撞车的速度;为反弹系数。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2

页当然,当时,当时,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3

根据变形量推算碰撞前速度

这类交通事故的特征是摩托车向汽车迎面冲撞时,首先是前轮接触轿车,是摩托车的前叉向后位移。当前叉向后位移被车架(摩托车的发动机)顶住时,这时前轮开始由圆形变为椭圆。两轮车碰撞速度与纵向变形的关系下图所示。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4

BCDE参考点A

ABCDE参考点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5

页如果使用轴距减少量表示前叉位移的大小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如下图,其数学表达式为:本田摩托车撞普利茅斯轿车侧面轴距减少量与碰撞速度的关系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6

页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7

页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28

㈡汽车横向碰撞摩托车侧面1/4/2024第29页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汽车向摩托车侧面碰撞的事故基本形态包括3种,分别为

A型,汽车向摩托车(包括驾驶者)的重心碰撞。

B型,汽车向摩托车(包括驾驶者)的重心后侧碰撞。

C型,汽车向摩托车(包括驾驶者)的重心前碰撞。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0

A型事故的特点是驾驶员身体与汽车一次碰撞,结果被汽车抛向前方,而摩托车则倒地滑动。整个碰撞过程实际有两次连续发生的碰撞构成。先是摩托车遭到汽车头部的直接撞击而飞向前方,而后摩托车倒地后也在地面上向前滑动。左图为这类碰撞的现场示意图。质量为的摩托车碰撞后,沿与y轴夹角的方向滑出距离后停止运动;驾驶员碰撞后沿与y轴夹角方向飞出,抛出距离为;而汽车碰撞后沿原来前进方向继续滑行x后停止运动。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1

页以骑车人为研究对象分析:

骑车人的质量一般相当于汽车质量的5%左右,相对很小,当被正面碰撞时,骑车人会立即加速,达到几乎与碰撞车碰撞速度一样的速度。被撞人因汽车制动,水平抛出后,呈抛物线轨迹落在地面上。落地后在路面上滑行,因摩擦功而减速,最后停止,如下图。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2

页因此,根据这一关系,有时可以通过骑车人的翻倒距离,推算肇事车辆的碰撞速度。在此设定:

:汽车的碰撞速度(m/s):骑车人的质量(kg):重力加速度(9.8m/s):骑车人撞飞高度(m):翻倒距离(m):被抛出的距离(m):路面滑行距离(m):下落时间(s):人体在路面上滑行的摩擦系数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3

页得公式

消去t,得:

最后变形得: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4

页摩托车车速取以Y轴方向动量守恒得:带入和得:计算A型事故碰撞前汽车及摩托车的车速,主要依靠动量守恒定律。先考虑x方向的动量守恒: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5

页再看B型,如图:摩托车受到向右回转力的作用而右转,与汽车的右侧面进行二次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摩托车一边向右旋转,一边向右前方滑移。而驾驶者,不论摩托车如何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会持续按原来的方向运动,并与摩托车分离。B型事故特点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6

页摩托车车速即为骑车人抛出速度,由前文可得:式中——骑车人抛出至停止位置位移(m);

——骑车人在路面上滑行时的摩擦系数;

——骑车人抛出时的重心高度(m)。

碰撞后汽车若制动停车,则碰撞后的速度为:式中——汽车制动距离;

——汽车与路面附着系数。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7

页C型事故汽车向摩托车(包括驾驶者)的重心前碰撞。摩托车向左回转和汽车的左侧面碰撞,运动量几乎全部传递给汽车。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8

页碰撞后汽车若制动停车,则碰撞后的速度:式中:——汽车制动距离;

——汽车轮胎与路面附着系数。则汽车的碰撞速度为:即摩托车车速为: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39

页案例分析(一)

2008年*月*日李某驾驶鲁******摩托车由西向东行驶与由北向南行驶的出租车鲁******相撞,致使李某受伤,摩托车损坏。1.案情简介1/4/2024第40页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2.事故现场照片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1

页3.后期勘察照片

由以上两张图片可以看出,在事故中摩托车的轴距发生了明显的缩短,经测量比对,其缩短量为0.2m。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2

页4.事故形态分析

由现场照片及后期勘察照片可以看出,事故中摩托车与出租车车身正面碰撞,两车的速度方向几乎垂直,由于摩托车存在明显的轴距缩短,因此对于摩托车碰撞前的速度可根据轴距缩短的经验公式得出。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3

页5.摩托车车速计算根据轴距变形公式:式中:——两轮摩托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km/h);——两轮摩托车的质量(150kg);由上式可以求得两轮摩托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约为43.53km/h。——桑塔纳轿车质量(1290kg);——两轮摩托车轴距减少量(0.2m)。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4

页案例分析(二)1.案情简介

2007年*月*日,石某驾驶鲁******号轻型普通货车沿路由南向北行驶,当行驶到一交叉路口时,一辆摩托车由北向南驶来,紧接着摩托车突然左转向东行驶,石某刹车不及,与摩托车相撞,造成摩托车驾驶员死亡。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5

页2.事故形态分析货车前部损坏情况摩托车损坏情况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6

页事故车辆运动形态示意图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7

页3.车速计算

通过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及现场图片,可以分析出,轻型货车前端与摩托车质心侧面发生碰撞。碰撞后,摩托车倒地滑行27.80米停止,骑车人被抛出的距离约为28.25米,轻型货车继续向前滑行约71.05米停止。应用汽车向摩托车重心侧面碰撞有关公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①

-②

-----------③

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8

页——摩托车、轻型货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km/h);式中:——摩托车、轻型货车及其驾驶员、骑车人的质量(90kg、1550kg、70kg);——摩托车车体与路面的摩擦系数、轻型货车修正滚动阻力系数、骑车人与路面的摩擦系数;——摩托车、轻型货车、骑车人碰撞后滑移距离(m);——摩托车、骑车人被抛出的角度(18°、0°);——重力加速度(9.81);——碰撞时骑车人的质心高度(0.9m);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49

页由①②式,可以求得摩托车和轻型货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分别为:=15.80m/s~16.61m/s=56.88km/h~59.80km/h;=12.12m/s~12.15m/s=43.63km/h~43.72km/h。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0

页案例分析(三)

2007年**月**日,李某驾驶桑塔纳轿车鲁******沿路由南向北行驶,在行驶到一十字路口处时与一由西向东行驶的摩托车相撞,造成摩托车后轮损坏,摩托车驾驶员受伤。事故中桑塔纳轿车在地面上留下22.9米的制动痕迹,事故现场留有一滩血迹,由东向西距桑塔纳轿车的距离为10.5米。(干燥沥青路面)1.案情简介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1

页2.事故形态分析

由于在事故中摩托车的后轮损坏,因此可以判断摩托车后轮受到了桑塔纳轿车的撞击,因此其碰撞形态满足汽车向摩托车(包括驾驶者)的重心后侧碰撞的事故类型,因此可以按照这种事故类型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2

页3.车速计算

由于摩托车由西向东行驶,根据现场血迹的位置可以根据行人抛距公式计算出摩托车碰撞前的速度;根据桑塔纳轿车在地面的制动痕迹由能量守恒可以计算出桑塔纳轿车开始刹车前的瞬时速度。---------①式中——行人抛出至停止位置位移(10.5m);

——行人在路面上滑行时的摩擦系数(0.67);

——行人抛出时的重心高度(0.9m)。

由上式可以求得摩托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约为:33.36km/h。-------------②式中

——桑塔纳轿车、驾驶员的总质量(kg);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3

页——桑塔纳轿车出现制动痕迹时的瞬时速度(m/s);——附着系数修正值;——桑塔纳轿车在沥青路面上制动时的附着系数;

——重力加速度(9.81);——桑塔纳轿车制动痕迹长度(22.9m)。

-----------------------③桑塔纳轿车在制动协调时间内车速的降低量:——制动协调时间内车速的降低量(m/s);

——踩踏时间和踩死时间之和(0.35s)。式中

结合②③式可以求得桑塔纳轿车开始刹车前的瞬时速度约为:62.64km/h~65.05km/h。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4

页案例分析(四)1.案情简介

2007年*月*日,李某驾驶鲁******号面包车沿路由东向西行驶,当行驶到一交叉路口时,一辆摩托由南向北驶来,李某躲避不及,与摩托车相撞,造成摩托车前叉损坏。经现场勘察,面包车在地面上留下了20.6米的制动痕迹,并偏移原行驶方向约为30.5度。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5

页2.事故形态分析

在事故中摩托车的前叉损坏,因此可以判断摩托车前轮受到了桑塔纳轿车的撞击,并且由于面包车受到摩托车的撞击后偏离了原行驶路线,因此其碰撞形态满足汽车向摩托车(包括驾驶者)的重心后前侧碰撞的事故类型,因此可以按照这种事故类型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6

页根据相关公式,面包车和摩托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可由下式求出:-------------①-------------②式中——摩托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m/s);——面包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m/s);——面包车在沥青路面的纵滑附着系数(0.6~0.65);——面包车偏移角度(度)。

由以上二式可以求得:面包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约为48.32km/h~50.30km/h;摩托车碰撞前的瞬时速度约为28.48km/h~29.64km/h。——面包车制动痕迹的长度(m)。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7

页(三)汽车追尾摩托车

碰撞速度的计算1/4/2024第58页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追尾的四种类型:

1.刹车滞后型:在行驶过程中,未注意前方情况,后车由于情况较晚,来不及制动造成追尾。

2.起步错误型:是因为等待信号、前方堵车等原因,紧跟前车停车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把踩着制动踏板或离合器的脚抬开,或因自动变速车的爬行现象、离合器连接、道路坡度等原因造成的汽车自动前行发生的追尾。

3.行车线变更型:是前车未确认后方是否安全的情况下,突然改变行车线被后车撞上的追尾事故。

4.错觉追尾:在夜间错把停在路边的汽车认为正在行驶,因此偏离道路而撞上去的追尾事故。在高速公路上经常发生这种事故。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59

页追尾事故的特点:

1.在发生追尾事故中,大部分为向心正碰,且是在车轮自由转动方向上的碰撞,或近似于此类型的碰撞。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按一维碰撞处理。

2.大多数被追尾车的反弹系数显著低于正面碰撞时的反弹系数。

3.追尾车,大部分是边减速边紧急制动,而在中途发生追尾碰撞,所以更容易出现制动点头状的碰撞。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0

页汽车与摩托车的碰撞的一些显著特点:

1.摩托车与汽车质量相差悬殊。质量相差悬殊的造成的结果,一方面是这类事故不论车身还是驾驶员,总是摩托车一方受伤。另一方面,由于摩托车质量比汽车小许多,碰撞不一定显著改变汽车原来的运动状态,当摩托车车速较高,而放生事故的的汽车又是质量较小的小轿车或微型车时,才考虑摩托车对汽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2.摩托车碰撞后人车分离。碰撞前,摩托车和驾驶员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即看成质点的运动,然而碰撞后的冲击大都造成人车分离,我可以根据抛出人体的抛射运动或倒地摩托车的刮擦地面的运动来计算摩托车及汽车的速度。

3.摩托车驾驶员的身体与汽车为一次碰撞。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1

页汽车追尾摩托车碰撞的一般过程:

发生碰撞时汽车的速度迅速降低,而被追尾的摩托车的速度迅速增加,并在某一时刻瞬时等速,汽车与摩托车动量交换完成。追尾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变化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2

页计算汽车追尾摩托车碰撞速度的一般步骤:

1.汽车追尾碰撞摩托车后,摩托车与骑车人分离,分别抛向前方。

2.根据摩托车、汽车、骑车人碰撞后的移动距离,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各自碰撞后瞬间的速度。

3.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及其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汽车碰撞前瞬间的车辆行驶速度。

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3

页汽车追尾摩托车的碰撞速度计算分析

情况一:摩托车及驾乘人员总质量相对于汽车总质量较小时:

摩托车以的速度行驶,汽车以的速度向摩托车追尾,碰撞后摩托车与骑车人分离。根据碰撞前后动量不变的原则可得以下公式(3-1):

上式变形可得: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4

页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5

页根据汽车紧急制动后在路上留下轮胎的印迹,印痕的长度(m)(是碰撞车纵滑附着系数)。则碰撞后的汽车的速度为:

摩托车的滑移距离,取决于被追尾的状态。如果碰撞时摩托车立即翻到在路上滑移(m),从滑移距离可以推算出摩托车被尾撞后的速度(是摩托车翻到后在路上的滑移附着系数),则: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6

骑车人首先被撞,倒向发动机罩上,由于汽车的紧急制动,在较大的制动减速度下又被向前抛出。根据人的抛距可得式(3-5):式中: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7

又由于摩托车质量相对于汽车质量较小,因此可近似地认为。这样式(3-2)可简化为:

因此通过公式(3-6)可计算出碰撞前汽车的车速。

由条件知,摩托车对汽车的影响很小,即可忽略。另外,由于人体的恢复系数几乎为零(塑性),故可以认为。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8

页情况二:摩托车质量较大时,其他条件同情况一。此时,由于不能忽略发生追尾时摩托车对汽车的影响,因此只根据动量守恒定理(公式3-2)不能计算出汽车发生追尾前的速度。还应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公式3-7)。

汽车追尾摩托车碰撞速度的计算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69

页式中: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0

对于第二种情况,其实还可以根据交通事故现场留下的其他物证如:汽车、摩托车变形量等直接计算出发生追尾碰撞前的汽车的车速。但应用何种方法计算碰撞前汽车的车速就应该作到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如何准确的计算汽车碰撞前的车速还应在日常的鉴定工作中不断总结。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1

页二、摩托车单独事故分析1/4/2024第72页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摩托车单独事故类型与特点:

摩托车单独事故与汽车单独事故相近,包括路上和路外两种事故;路上事故是摩托车和路上停放的车辆,施工作业机械碰撞及路上翻车等。路外事故有摩托车驶离车道冲向边沟或坠落,汽车向防护栏、电柱或分隔带碰撞等。单独事故不是遭遇事件,而是单车的判断失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汽车单独事故是因驾驶员对车辆失控而发生的。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3

页摩托车的侧滑

摩托车的侧滑分两种情况:1、摩托车制动时侧滑翻到;2、摩托车转弯时侧滑翻到。下面就两种情况分别讨论。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4

页摩托车制动时侧滑

车轮之所以产生侧向滑移,是因为作用在车轮上的制动力达到了附着力,致使车轮失去了承受侧向力的能力。下图是不同滑移率时,轮胎的横向附着力逐渐降低的情况。因此,当摩托车的某一轮抱死时,只要该轮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即使侧向力很小,该轮就会首先开始侧滑,这时摩托车的运动情况与首先抱死的车轮在汽车上的位置有关。摩托车简化模型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5

当前轮抱死而后轮滚动时,摩托车前轮受到侧向力作用而侧滑,产生一个类似转弯的运动,离心力的方向与侧滑方向相反,起到减小或阻止前轮侧滑的作用,摩托车处于稳定状态。前轮抱死时摩托车受力分析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6

当后轮抱死前轮滚动时,摩托车后轮受到侧向力作用而侧滑,离心力的方向与侧滑方向相同,加剧了侧滑的作用,摩托车往往因急剧的回转运动而侧翻。后轮抱死时摩托车受力分析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7

摩托车摩托车侧滑时将因失去控制而翻到,现场往往会出现轮胎的侧滑痕迹和摩托车倒地时与地面的刮痕。根据刮痕的长度s算得倒地前的车速。

其中,为翻到的摩托车滑行时的附着系数。实验表明值约为0.55~0.7。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8

页摩托车转弯时翻到

理想状况下,可根据摩托车转弯时受力图,对摩托车进行受力分析:由以上分析可得:

实际情况中,由于摩托车受驾驶员操纵影响较大,当现场无法测得摩托车轮胎痕迹时,也可用摩托车倒地划痕长度进行计算。摩托车转弯时受力图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79

页R的计算:根据现场测得的轮胎痕迹的弧线段,测得其任意两点间的弦长2L及弦高h根据:算得转弯半径R。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80

页侧滑附着系数的选取:对于侧向滑动的车来说,由于即使不制动轮胎也不会自由滚动,所以证明此时的摩擦系数较大。实验证明,从实用角度来说侧滑时的摩擦系数,与纵滑时的摩擦系数几乎是一样的。下图为摩托车制动时的摩擦系数:1/4/2024摩托车事故的分析与计算

第81

页摩托车名只有后轮制动前后轮都制动本田SL1250.31~0.400.53~0.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