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探究10000字(论文)】_第1页
【戏剧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探究10000字(论文)】_第2页
【戏剧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探究10000字(论文)】_第3页
【戏剧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探究10000字(论文)】_第4页
【戏剧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探究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戏剧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的运用探究摘要:在戏剧或电影的过程中,演员需要运用个人的肢体动作、语言等来塑造被表演角色的形象。演员的肢体语言在表演过程中比演艺技能更重要。戏剧、影视表演是一种具有强烈视觉特征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员实际上可以使用视觉图像使他们的角色更加生动、立体和丰富。相对于相对固定的语言,肢体语言对演员来说更具创造性,可以激发表演的二次创作。演员可以依靠他们的肢体语言来揭示表演的主体并推动故事情节。基于此,本文将在戏剧影视表演背景下,分析肢体语言的定义,并探究肢体语言在舞台和镜头前表演的作用,通过演员在肢体语言的应用分析对角色塑造的影响,并且分析舞台表演与镜头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的异同,最终分析肢体语言如何在舞台和镜头表演中灵活运用。关键词:戏剧影视表演;肢体语言;运用目录TOC\o"1-3"\h\u138461.肢体语言的定义 1232381.1肢体语言与普通肢体动作的差异 1128131.1.1演员身段工架的独特要求 173341.1.2面部表情的独特要求 126191.1.3肢体语言的独特神韵 2320751.2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分辨 2258222.肢体语言在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的作用 4203032.1肢体语言对塑造角色的作用 4169442.1.1视觉化的呈现鲜明的人物形象 4209632.1.2展现人物的职业或性格特征 4115082.2肢体语言对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的作用 4296182.2.1更有效的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4297862.2.2突出演员的表演特色 575973.肢体语言在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对角色塑造的影响 6250913.1不同性格角色的肢体语言异同 6198423.1.1“自私、天真”的性格角色 6136173.1.2“善良、诚实”的性格角色 6175513.1.3“娇柔造作”的性格角色 7134123.2不同语境下肢体语言的应用 7305983.2.1规定情境下的应用 7289163.2.2不同人物所面临的情境应用 831044.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肢体语言运用的异同 9298004.1舞台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收放自如 9239614.2镜头前肢体语言节奏的把握 934835.肢体语言如何在舞台表演以及镜头前表演中灵活运用 1014775.1同语言环境下,演员应该如何运用肢体语言 10255805.1.1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表演 1061345.1.2突出肢体语言的艺术形式 10268935.2肢体语言在不同的人物性格中的不同呈现 10256265.2.1对人物角色性格的外部控制 11179656.结论 122994参考文献 131.肢体语言的定义1.1肢体语言与普通肢体动作的差异1.1.1演员身段工架的独特要求演员的身段工架不仅包括外部形体动作,同时也包括内部心理动作,身段工架越是严谨,所体现出的人物角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就越能让人理解和可信。戏曲演员如何正确的运用手、眼、身、法、步技术是戏曲演员最基本的技术,这些训练要求十分严格。在舞台上,演员出场时走路的程序,比如走几步停一步,再继续走几步等,这些都是规定好的程式。在肢体语言程式化的同时,首先要切记禁止形式主义的出现。动作的合理化,并不只是按照程式就能演好。有些演员将台下平常训练基本功的素材,在演出的时候搬上舞台,依葫芦画瓢般的模仿相应的动作,比如出场,不询问具体环境和人物,认为角色的规定就是,“老生必整冠理髯,旦角必抚鬓看脚,花脸必鼓目转晴,小丑必挤鼻弄眼,武生必挺胸凸肚。”下场的时候,如果是武戏,不管结局如何必须拼命下场,他们认为在台上一丝不苟、用尽全力的表演是对表演的认真态度,是合理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演员非常喜欢利用手势,每句台词都要比划,形体动作也很夸张。这样的肢体语言都是存在一定的弊端,让人觉得可笑。动作的严谨,对技法的要求固然高,但必须要求生活和艺术两者真实的合理,这就离不开体验。如果演员在舞台上生活合理,技法严谨,那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比如《拾玉镯》中最后一折,孙玉娇出门看到玉镯,如果虚拟动作的结合不严密,姿势不准确,很难表现当时孙玉娇的处境和心情。对玉镯的态度的犹豫,想回去又回头看玉镯的心情,像这种高度控制了舞台时间、空间的变化自由,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如果演员的肢体语言掌握的不严谨,那是办不到的。总的来说,传统戏曲中演员身段工架的要求,既要程式化,又不能形式主义;既要严谨,又要生活合理化。1.1.2面部表情的独特要求戏曲肢体语言,不仅包括形体动作,还包括面部表情。传统戏曲表演,不仅是形体动作中带有舞蹈,感情需要带有舞蹈性质,所以面部表情也是一样。在规定情景的情绪变化中,“如眼珠如流行、眉毛要挺直、两颊要发抖、鼻翅要闪息,此之谓‘眉飞色舞’。”包括胡子的运用也是复杂的,有甩、抖、推、挑等方法。还有哭和笑,作为典型的面部表情表现方法,哭和笑也有多种形式,如哭有嚎啕大哭、抽搐小哭等,笑有抿嘴一笑、哈哈大笑等。最后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统戏曲肢体语言传神的重要环节。传统戏曲表演的写意与夸张都需要眼睛的体现,眼睛的独特运用会增强戏的色彩,才能表现出“看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的真实情感。眼睛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如怒眼、愁眼、媚眼、醉眼、凶眼等,这些都是人物不同情绪和情感反映在眼睛上的不同神态。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都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有了感情,感情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方面,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审美特征。1.1.3肢体语言的独特神韵神韵,“是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也可以说,就是传神或有味。”在中国传统戏曲的肢体语言中,“神”是指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表达,“韵”是指演员表达感情特有的方式韵味和节奏。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神韵是肢体语言表达的最高技巧。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戏曲肢体语言中,既要追求演员动作姿态优美,又要求神态带有真情实感,主张神形兼备。有了动作,还必须要有精气神,动作缺少了精气神,那就等于是空架子。演员必须身心一致,才能演什么像什么。这是传统戏曲表演的美学原理。比如武松和林冲,他们都是武生角色,穿的服装虽然相似,运用的表演程式也大致相同。但有人总结到,“武松武中带狠,而林冲要武中带文。”虽然只有一字差异,却点出了二个人物的传神的关键。神与形的有机结合,是神韵的关键体现。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肢体语言并没有以一种独立的概念出现在观众面前,但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肢体语言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可谓博大精深,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而且对后来出现的早期话剧中肢体语言的运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2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分辨真人表演的优势在于表演者都是血肉之躯,身体各个部分都可以有丰富的细节表现,它的真实性使观众更容易感同身受。正是由于真人是“血肉之躯”,导致其在表演过程中,动作受到骨骼、肌肉的限制,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分析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首先就得理解影视表演的三重属性。第一自然属性,肢体语言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类本身所具有的身体和生理机能。是人的正常本能反应,如饿了想吃饭、热了就会冒汗、看见强光会眯眼等。第二是社会属性,影视表演背后赋予的就是社会属性,社会属性主要强调的就是人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如经济发展程度,教育水平,家庭环境以及成长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的影响到人物的表演方式及方法,也会影响到演员对于人物的理解深度。第三是性格属性,影视表演的最终目的就是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肢体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人物的性格属性直接作用于对角色人物的理解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对角色起着决定作用。

2.肢体语言在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的作用2.1肢体语言对塑造角色的作用2.1.1视觉化的呈现鲜明的人物形象肢体语言可以更加鲜明的呈现人物的形象。当然,台词的语言表达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相较于语言,肢体动作更多的是视觉化的呈现,更加明确也更加直观。因此,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除了处理好台词表达,还要注重肢体动作的自然融入,通过有效的动作来实现人物形象的视觉化呈现。2.1.2展现人物的职业或性格特征表演者在对角色形象的塑造和表达中,必须要认识到真正的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的重要性,了解角色形象的人生经历背景与各方面性格特点,当然也包括了解由于生活经历和及各方面所带给该人物后天的心理状态更或是形体变化。其实在肢体语言表现的过程中,对于细节的把握也能凸显出一个演员的表演功力,比如南京大学演出的《蒋公的面子》中,周雨老师在剧目中扮演了一个教授的角色,而这个教授在黑板上书写之后会下意识的擦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手上的粉笔墨,那是因为在书写的时候,粉笔在黑板上摩擦落下的粉笔沫常常会落在这三个手指上,擦粉笔沫这说明了肢体语言与行为习惯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也与人物的职业特征是相符合的,这种细节内容的把握充分说明了,演员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创作出了人物的细节。正是这种塑造让人物更加富有个性化,更加能凸显人物独特的职业甚至性格特征。2.2肢体语言对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的作用2.2.1更有效的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肢体语言可以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让观众可以直接观看。我有幸观看过《安德鲁与多莉尼》,这是一部默剧,在剧目中仅有三个演员参与表演,并且搭配了七张不同的面具,全程的表演没有一句台词,但是却给人们呈现出一部精彩纷呈的剧目。在塑造老年痴呆的多莉尼时就有着大量的细节化的肢体语言应用。例如,多莉尼身患老年痴呆病,在舞台上拉出了类似于噪音的大提琴音乐,而此时的安德鲁却坐在他的旁边不声不响的打着字,这些打出的字仿佛记录他们美好的过往。这些肢体语言在舞台上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让我们相信他们拥有彼此最真挚的情感。这甚至比通过台词来表白更加打动人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也会用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悲伤时一个温暖有力的拥抱,愤怒时青筋暴起紧紧攥住的拳头等,这时候无言胜千言。而戏剧作品本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演绎的真实自然,和观众的体验与感受接近才能更好的打动观众,获得情感的共鸣。2.2.2突出演员的表演特色肢体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凭借肢体语言我们也可以连接不同区域、不同观众对于表演作品本身以及导演意图的理解。无声电影,对演员的肢体语言要求极高,需要依靠演员大量的肢体动作来传情达意,以便让观众知道和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而对于幽默大师卓别林来说,最为擅长的莫过于形体的表演,或者说肢体语言,他用行为、肢体语言来说话讲述电影故事。对于他而言,无声电影无疑是最合适的,只需要配上一点合情合境的音乐就足够了。而在有声电影里,听觉语言必定会削弱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因为那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卓别林这种现实浪漫主义的表演,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故事情节,进而阐述社会价值,使得影片本身具有了批判性和悲剧性。他把肢体语言的形式与内容并驾齐驱,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这样创造的电影人物形象不仅张驰有度,而且饱满鲜活。而在思想上,肢体语言的呈现也是直抒胸臆,在哀叹小人物以及对命运无奈的同时,去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善美。卓别林用人物身上的人性闪光点来挖苦讽刺社会的阴暗,不仅让人捧腹大笑,更能让人在笑过之后若有所思,而这也是他幽默或者说是喜剧的最高境界。

3.肢体语言在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对角色塑造的影响3.1不同性格角色的肢体语言异同3.1.1“自私、天真”的性格角色在蓝继洲塑造的《后宫》中阿环的形象中,就通过动作让这个角色鲜活了起来。一般认为,对于阿环的塑造体现在她的动作中的内涵,在剧本中,对于阿环动作的描写并不多,而斯坦尼在其表演体系中明确提出要想塑造好人物形象,就必须针对人物形象的深层次背景进行挖掘,从而让行动更具有逻辑性,而这个过程也是再现人物形象的过程。首先是动作上表现的内心的想法,用作诠释。初入宫闱的赵飞燕心中仍然惦记着自己远赴疆场的爱郎,愿意守候自己的爱情,为了避宠,让丫环阿环代为受宠。阿环是一个自私、天真的卑微女孩,她已经和杀狗的阿四在一起了,但是为了成全自己的虚荣还是答应了赵飞燕。但是后来事情败露才引发了许皇后的责难和赵飞燕的反攻和成功。可以说,阿环在这一部剧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阿环的肢体动作的表演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像在第4幕“李代桃僵”中,阿环在被赵飞燕选为替身时,她其实内心是期待的,但是表面上还是要装作抗拒,在被赵飞燕问道阿四时,她的慌张,蓝继洲用背部一下子的挺直、立即举起手来发誓这些细微的动作,配上略带颤抖的声音将一切演绎得惟妙惟肖。在舞台演绎中,身体动作的真实性和融入性能够让整个表演更加真实、自然,并感染着在场的观众。这就是戏剧表演艺术中“动作”带给人们的舞台魅力。3.1.2“善良、诚实”的性格角色在舞台剧《孔乙己》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在舞蹈创作中,人物肢体语言与人物的情感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并且让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孔乙己是近代文豪鲁迅所塑造的一个穷困潦倒、落魄不堪却依旧守着读书人的迂腐、自欺欺人的经典人物形象。在进行舞蹈的演绎中,要通过舞蹈的动作来诠释人物的特征。在舞蹈中的第一段,演员就运用较为形象的肢体语言交代了孔乙己的人物性格,我们在舞台上所看到的破衣烂衫、脏乱的头发都是孔乙己真实形象的写照,而孔乙己与其他人在酒馆中猜拳行令、教别人写字,在可怜可悲中又带有一丝与周围的格格不入。这样一个潦倒的形象,在肢体语言的选择上,舞者用混乱的步伐,夸张的肢体语言展现了人物的立体性,也加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3.1.3“娇柔造作”的性格角色在《日出》中,演员对于胡四的塑造就采用了内心视象的方法,不仅完成了台词演绎,还用自然的动作实现了人物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对于胡四的塑造体现在他的动作中的内涵,在剧本中,对于胡四动作的描写并不多,主要是语言为主,而在动作的设计上,笔者是根据演员自己对剧情的理解和把握进行相应的操作的。首先是动作上表现的内心的想法,用作诠释。胡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提到这个人就不得不提到剧中的另一个人物——顾八奶奶是一个身材臃肿人,她虽然有钱,但她是一个对自己认识不清的人,虽然已经过了女性最美好的年纪,但她依然渴望自己能够拥有美好的爱情,这种年龄与身份的不匹配让人感觉她是一个愚蠢的人,但我们也能够从愚蠢中感受到她的好心态,与顾八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人是一个小白脸,矫揉造作的性格,证明他是一个典型的吃软饭的人。剧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自始至终翘着的兰花指,以及在激动的时候,语速加快的同时,身体也应该随之发生着变化,演员在演绎过程中,身体微微向前倾,配合着快速的语言节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些肢体语言和台词配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真实而自然的舞台形象。3.2不同语境下肢体语言的应用3.2.1规定情境下的应用情境是演员表演的角色面临身处的各种情况。在演员的表演中不可能有脱离规定情境的动作,任何一个角色地行动都是在规定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脱离了规定情境,行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演员创造的角色是否生动准确,都离不开演员对于规定情境的理解与感受。演员想把人物形象塑造的鲜明、有特点,要从剧本的情节、事件、人物关系和台词中去把握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展开想象,真实的生活在规定情境中,从人物的观点去感受,并在心中激起对行动的欲望,才能真正把握住人物的行动。演员的心理活动靠规定情境的制约,不同的地点、环境都影响着演员的行动和心理活动。一旦改变了规定情境,则必然使人物的肢体语言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跑步”,都是在规定情境中进行的,同样的“跑步”,如果规定情境不同,跑步的方式也不同。你突然接到电话,听到你最亲的人生病住院了,于是急迫的狂奔;上学马上要迟到了,一路着急的奔跑;早上在公园里跑步锻炼身体,那种富有朝气的晨跑;还是拿到了梦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迫不及待地回去与最爱的人分享的小跑。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存在没有规定情境的行动,人物形象是在规定情境与行动中产生的,演员要通过规定情境把当时人物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3.2.2不同人物所面临的情境应用比如话剧《雷雨》中,周朴园是个专横冷漠的人,在家里他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所有人都必须要听他的安排,包括紫漪,他用各种借口强迫繁漪喝药,他说:“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而蔡漪那种不服从的性格与他的性格成了一个对立,他并不能接受。作为演员如果没有深层次地了解人物性格与规定情境,而仅仅单纯表演“喝药”,只把周朴园对繁漪的不好表现出来,那么角色的性格和形体动作也会变得呆滞。所以在演这段戏的时候,必须了解角色人物性格,充分考虑规定情境的变换,之后用合理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如果脱离了这个规定情境,那么人物性格便无法塑造出来。

4.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肢体语言运用的异同4.1舞台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收放自如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都是以体现人的生活形式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两者之间自然有相似之处。首先两者都是综合性艺术,都是由灯光、美术、化妆、音响等多个创作部门共同完成的,是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才能完成表演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仅仅只有导演或者只有演员都无法完成作品,缺一不可。其次对演员的要求是一致的,两者都需要具备“三位一体”的特质,也就是说演员从拿到剧本开始到排练、彩排等,都需要参与表演的修改与完善,演员是艺术创作主体的重要补充,是艺术创作的材料,是完成艺术创作的主体。剧作家所创作与构思、描写的人物角色,以及艺术创作的方向,都需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技能去体现。所以,在训练和培养影视演员或话剧演员时,这几个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演员想让表演更贴近生活,就要做到表演的时候真实、不做作,这是影视演员和话剧演员最高的表演准则。4.2镜头前肢体语言节奏的把握影视与戏剧不属于同一种艺术门类,导致演员在表演中也会采取各自不一样的手法。首先是传播方面的不同,话剧表演可以和台下的观众直接进行现场交流,很容易让观众当下产生共鸣,但是影视表演与观众是“隔空”交流的,利用荧幕与观众间接性交流。其次话剧的表演是连贯的、一气呵成的,是需要演员经过长时间的排练而呈现的,而影视的表演是面对镜头,中途可以停顿与调整,后期还要剪辑与制作,当演员在表演中不满意时,还可以重新拍摄。再者是空间环境的不同,话剧舞台与观众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照顾到台下每个观众的观看角度,有时候需要演员把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戏剧化的放大,并且要加强语调的起伏和声音的力度,使声音更有穿透力。但影视是用镜头拍摄的,演员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会被镜头放大和捕捉,所以要求演员表演的时候要更自然更生活化。最后是拍摄顺序的不同,话剧是演员排练好的,根据整体顺序来表演,而影视剧是根据演员和场景的档期来排的,然后利用后期的剪辑调整顺序,所以拍摄的时候一般会打乱顺序。

5.肢体语言如何在舞台表演以及镜头前表演中灵活运用5.1同语言环境下,演员应该如何运用肢体语言5.1.1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表演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应用需要紧密接合剧目主题,并以角色的行为为依据,同时根据角色性格进行动作设计。比如京剧中有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表演,主题就是表现萧何为了将负气离开的韩信追回,不顾年老体弱,在月夜一路奔跑的过程。因此演员在这一场景中不能再延续萧何作为德高望重的老臣常见的稳重端庄、从容不迫,而是需要挽袖﹑撩袍﹑踉踉跄跄,甚至摇头晃脑,为的是表现这个角色在紧要关头一反常态、心急如焚。不同戏剧剧目或场景,一般都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表演者的肢体语言需要紧紧围绕这个特定主题展开。为了达到最直观表现的目的,演员的肢体动作一般需要直接、客观表现出来,在真实还原的同时兼顾艺术美感。不同戏剧剧目或场景,一般都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表演者的肢体语言需要紧紧围绕这个特定主题展开。为了达到最直观表现的目的,演员的肢体动作一般需要直接、客观表现出来,在真实还原的同时兼顾艺术美感。5.1.2突出肢体语言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戏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一般需要对角色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浓缩或夸张。比如,现实生活中一段长距离追逐,搬上舞台后往往就需要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实现从慢到快、再从快到极限,甚至失控等过程。同时,伴随四肢动作的摇头、喘息等也会在舞台上更加程式化地表现出来。这一过程既要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举止,又需要适度的艺术提炼,从而让舞台上的表演既真实又富于艺术表现力,具有趣味性和美学性。同时,由于萧何追赶韩信并非—时起意,而是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故而这一角色性格十分坚定。演员的动作表现过程则是先慢后快,待速度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表现出摇晃跌倒的动作,随后又会奋力爬起,虽然略有失去平衡之感,却依然奋力不停。这一系列的肢体语言都是在表现萧何这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为了追回一个栋梁之材而甘愿舍命的角色性格。5.2肢体语言在不同的人物性格中的不同呈现5.2.1对人物角色性格的外部控制演员肢体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要对人物角色进行内外部控制。首先是外部控制,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对角色的“最高任务”和“贯穿行动”铭记于心,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实行外部控制。演员演角色,也就是人演人,演员在排练或演出过程中,必须对角色的故事情节、规定情境、内心情感和肢体语言,这四点需要理性分析并控制,一定要合情合理,这对演员非常重要。演员要非常清楚自己创作的角色,保证塑造人物角色时既真实可信又自然,达到角色的完整和统一。“最高任务”和“贯穿行动”是戏剧的灵魂,在表演中的控制方法中,也有着重要的位置。“最高任务”是编剧把想要表达的想法在作品中体现,它并不是理性死板的硬性规定,是通过导演和演员对剧本的观察和分析,深入和挖掘,最终体现在演员身上。“贯穿行动”是表现主题和主题思想的行动,它是演员在跟对手对戏的过程中出现的,更是在反贯穿行动的对立反抗中出来的,同时它执行“最高任务”。外部控制的整体把握,成为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前提,对角色的也不会造成过大的偏差。5.2.2对人物角色性格的内部控制其次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演员在舞台上或银幕前的基础环节,演员的每一个肢体语言、情绪、情感的体现,都需要控制。戏剧表演的肢体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放大和夸张,而影视剧表演的肢体语言则需要含蓄和细腻。比如一句简单的台词:“他(她)听完电话之后,哭了。”单凭这一句话,就能分辨出演员控制能力的强弱。一般演员会直接嚎啕大哭,那样便能很快进入状态,让观众直接看到结果。控制能力强的演员会先酝酿情绪,选择比较丰富的肢体语言体现人物状态。例如:电话从手中滑落,嘴唇发抖,浑身颤抖,双手掩面,抽搐哭泣。情绪的控制,相对其他控制来说比较难,包括情绪的调动和转移,这需要演员有丰富的情感积累,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很好的调动情绪。感受能力越强的演员,心理控制能力越强,肢体语言的控制也会更强。

6.结论肢体语言在表演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肢体语言具有外部形态,比不可捉摸的心理情感更容易抓住。正确的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让演员的心理活动更加丰富,是情感的诱饵,也可以使所塑造的人物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