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为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1页
高中学为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2页
高中学为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3页
高中学为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4页
高中学为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学为业水平考试复习梅县高级中学徐建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方式的变化2.小农经济的含义、出现的原因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革命指及其开始使用的时间,

牛耕;春秋末期重点知识:铁犁牛耕、都江堰和古代农业灌溉工具、小农经济。(2)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几个发展阶段。2.素纱禅衣、丝绸之路出现的时间。3.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的中心;纺织业中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4..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5.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6.我国铁器制造最早产生和使用煤炭做燃料冶

铁的时间。东汉太守杜诗发明水排;灌钢法发

明于魏晋南北朝。(2)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7.我国原始瓷器最早出现在商朝,东汉达到成熟阶

段。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8.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

翠色来”赞美是越窑青瓷瓷。中国古代独特的

美术陶制品是唐三彩。9.明朝能烧制出彩瓷。重点知识:

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业;花楼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其缓慢发展的原因。(3)商业的发展

1.宋元商业繁荣的表现2.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点不以营利(经济)为主要目的,而着力于加强友好往来(政治)——朝贡贸易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其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

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

的需求)大于经济目的。(3)商业的发展

重点知识:1.秦朝的“市”的特点。2.草市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唐出现夜市.宋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督。3.唐朝著名的商业城市有:长安、洛阳;广陵(扬州)、益州(成都)杭州4.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名镇。

城市:苏州;

名镇:盛泽、汉口、佛山、景德镇、朱仙镇。6.“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

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

明清时期徽商、晋商两个著名商帮.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重点知识:A.井田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①鲁、按亩收税、土地私有②秦、商鞅、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弊端:兼并(4)中国古代经济政策2.“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重点知识:A.

“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目的、影响和实行的时间。B.“片板不得下海”是形容古代的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清朝称“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时间、目的和影响。(4)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第二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1)新航路的开辟

1.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达伽马、麦哲伦;达伽马第一个到达亚洲;发现了美洲新大陆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世界。(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2.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殖民扩张的影响: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重点知识: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把矛头直指荷兰。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是弗吉利亚.英国是确立海上霸主地位的过程先后击败西班牙(1588年击败“无敌舰队”)、荷兰(英荷战争)、法国(七年战争,1763年英国取胜),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3)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至今)

信息时代重点知识: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发展的影响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原因表现影响重点知识:近代企业的含义。中国近代近代企业的类型。最早的近代企业和最早出现的时间。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特点.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民族企业和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影响。4.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何地位和作用。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

义的新变化第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2.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市

崩溃。3.特点:①范围广泛。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性大。4.影响:经济;政治;美国;世界。第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4.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第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四点表现: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3.建立“福利国家”(目的、实质、发展)4.第三产业兴起(原因、影响)

5.“新经济”的出现(产生时间、地点;

定义)第四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第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

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

改革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第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必要性:三年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继续推行引发政治经济危机。根本上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新: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国家经济命脉的

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

主要表现及其弊端。3.赫鲁晓夫最早对斯大林模式进

行改革

第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果。2.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

其内容和结果。3.1922年苏联哪年。1991年《阿拉木

图宣言》标志苏联解体。第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化:方针、成就、意义)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改:内容、意义)3.中共八大(时间、内容、意义)4.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失误:专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大跃进”

1958年,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超前的生产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2.转折3.内容4.意义专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左”的错误继续存在。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现了思想解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1.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前提、内容、目的、目标、实质)2.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开始于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四川、安徽两省

开始;主要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3..国有企业改革时间、主要内容、作用?专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我国最早的几个经济特区。2.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3.我的沿海经济开放区。4.上海浦东地区1990年对外开放和意义

(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和特点

专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中共十四大2.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3.十五大专题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资源配置;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确立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国企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专题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过程、内容)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主要任务)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宗旨)4.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5.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时间、

实质、宗旨)专题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当今世界三大区域

经济集团。1.欧洲联盟(原因、过程、成立、进展、.意义)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成员国及其性质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背景、宗旨)4.中国加入(特点、意义)专题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2.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4.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变化)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什么?

专题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使全球化有实质性进展。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1995年开始申请加入世贸的谈判;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鸦片战争前后)1.衣服:西装、中山装、旗袍、苏式服装

军装、改革开放后的服装。2.饮食和住3.社会风俗:“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

“婚俗”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铁路与火车;公路与汽车;水运

与轮船;航空与飞机2.通讯:建国前电报、电话;新中国成立

后(变化和影响)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19C80年代初建成的唐胥铁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铁路是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自行车19C中后期传入中国;轮船(19C60)、火车;电车与汽车\飞机(20C初)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首先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电话:1882年传入中国(1875年、19世

纪80年代、20世纪初、2003年末

)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