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城市的基本组织SUBTITLEHERE01第一节家庭CONTENTS一、家庭结构与功能二、家庭关系三、移民家庭一、家庭结构与功能核心家庭
由一个男性、一个女性及其子女组成。
独立的经济单位。
受社会流动性和支持系统的影响。核心家庭化趋势
家庭结构小型化,关系简单化。
主要关系:夫妻、亲子、兄弟姐妹。
城市中存在庞大的家庭网络,尤其在中小城市。联邦式家庭
由多个核心家庭围绕父母组成的大家庭。
基于经济互助和地缘关系。家庭结构变迁
20世纪末期以来,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家庭结构变化。
主要因素:人口流动、生育政策、老龄化、住房条件等。二、家庭关系复杂性
可从性别和权力视角分析。
夫妻关系、代际关系的变化。权力关系
夫妻关系模式转变,父权减弱,女性权力上升。
代际支持模型演变为互惠和利他模型。三、移民家庭西方移民家庭
城市化导致多样化家庭类型。
地域流动、社会和职业流动解放个人。中国移民家庭
农民工移动模式:“钟摆模式”。
第二代农民工面临城市定居难题。婚姻家庭问题
关注“凤凰男”现象。
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冲突。经营型移民
投资产业,传承传统文化。
基于关系网络创业。小结家庭结构与功能受社会变迁影响。移民家庭面临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挑战。家庭关系复杂,需微观视角分析。01第二节邻里(社区)CONTENTS一、邻里(社区)类型二、邻里(社区)内部三、社区治理四、邻里(社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邻里(社区)类型邻里是城市中的基层单位,分为四大类型:1.传统型邻里(如北京的胡同、广州的巷子):类似乡村社区,邻里关系密切。2.单位型邻里:由单位建住宅,邻里关系可能受工作竞争影响。3.新的公寓区邻里:居民来源广泛,邻里关系淡漠,存在疑心。4.城乡接合部社区:具有城乡特征,亦城亦农,人口密度高,生活方式多样化。"二元社区"现象:本地人与外来工在分配、职业、消费、社区中形成不同体系,心理上互不认同。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外来工与本地人之间的区隔逐渐消失,呈现社区融合趋势。二、邻里(社区)内部居民自治: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强调低成本的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基层民主和公民政治参与。民族视角:强调多元主体治理,考虑城市社区中不同民族的历史、实践和组织结构,促进社区自治。三、社区治理四、邻里(社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局限性:研究特定邻里难以全面描述地方网络。2.代表性:选取的特定邻里是否代表全部邻里,值得探讨。3.关联研究:已有研究未关注邻里与更大范围关联的问题。01第三节社会组织CONTENTS费孝通对社会结构的区分社会组织生长路径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阶段费孝通对社会结构的区分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按照“差序格局”搭建,形成波纹状的关系网络。美国社会是团体社会,由若干人组成明确界限的团体。社会组织生长路径1.自上而下的路径-由政府主导或主动组建的社会组织。-官办社会组织依赖政府,具有官方色彩。2.自下而上的路径-公民基于社会需求自发组织的社会组织。-民办社会组织相对独立,与国家有分离性质。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阶段1.社会组织开始出现2.专业化特征-政治中立、意识形态中立、价值理念中立的公共服务。3.政府与社会组织通道打通-转移政府职能给社会组织。4.社会组织生态体系完善-成熟的社会组织和运作支持体系。01第四节亲属群体CONTENTS一、亲属关系的变迁二、以亲属为媒介的迁徙一、亲属关系的变迁1.1亲属关系在城市环境中的重新确认
亲属关系在城市中得到重新确认和解释。
刘易斯认为在城市环境中,亲属关系仍然重要且被加强。1.2中国城市亲属制度的特征
马春华等研究表明中国城市亲属网络活跃,是核心家庭在社会风险中的重要援助体系。
亲属关系在不同城市中呈现出经济交往和依赖关系的不同。1.3亲属关系模式的变化
在城市社会,亲属关系从父系向母系转变或双系并存。
由于居住方式的改变,母亲在维持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1.4阶级、职业、传统亲属关系的影响
亲属关系的维系与加强是适应性策略,与社会经济情况相关。二、以亲属为媒介的迁徙2.1亲属作为移民与城市的中介
亲属为移民提供临时吃住服务,成为社交活动的基础。
移民在初期通过亲属关系适应城市生活。2.2亲属关系的变迁因素
移民与亲属关系家庭单位的关系变化,可能导致脱离关系。
经济原因常常是争吵的主要原因。2.3亲属关系的持续影响
亲属关系的维持受谋生模式和不同族群对亲属关系的强调影响。01第五节职业群体CONTENTS一、基于劳动分工的群体二、职业身份社区三、职业经历1.1农民工群体企业工人、散工、农业工人等分类特点:1.缺乏学历和技能2.社会关系网络具有“乡土性”和“内向性”3.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一、基于劳动分工的群体1.2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兴职业群体成员主要为18~35岁的青年农民工外卖骑手作为青年农民工的职业选择“斜杠青年”现象:追求多元生活,从事多重职业二、职业身份社区研究者关注较大范围的职业身份社区描述波特兰的码头装卸工人的职业身份社区例子:拾荒者、三轮车车夫、家庭女佣、性工作者等三、职业经历2.1流动性模式
个人经历模式来源于社区研究
社会资本和金钱资本的交织
向上流动的途径:企业家活动、技术和教育获得2.2个人经历模式的资本
社会资本的重要性
个人社会资本包括内部和外部的联系
社会资本和金钱资本的互动2.3个人经历的影响因素
职业经历与社会资本、金钱资本的关系
个人经历模式在都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性和竞争性2.4不同文化下的职业经历
日本工人阶级的经历
公司内部职业团体的模式01第六节网络群体CONTENTS网络关系观念的基础互联网对网络群体的影响青少年网络群体研究视角与维度青少年粉丝社群研究养成系偶像与粉丝关系网络群氓与集体行动线上集体欢腾与网络狂欢的比较网络关系观念的基础网络关系观念基于复杂的都市社会系统中的个体,假设每个人都有广泛潜在的社会关系,选择建立社会联系的对象不仅限于亲属群体成员。个体以自我为中心,在潜在的网络中选择建立亲密关系,共同承担义务,形成独特的关系。每个个体的社会网络关系都是独特的。互联网对网络群体的影响在都市和乡村,互联网触手可及,具有低成本、易通达、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互联网成为技术、工具,也是文化空间,逐渐影响青少年等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青少年网络群体研究视角与维度包括青少年同好群体互动、网络时代亲子关系和情感表达。涉及青少年群体的媒介使用,如网络小说、弹幕、亚文化等。包括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认知及行为问题。青少年粉丝社群研究1.互联网拓展认识陌生人的渠道。2.熟悉的陌生人关系具有存在感、微弱互动和时空选择开放的特性。3.在网络上建立熟悉的陌生人关系,个体分享个人隐私和倾诉心事,逐渐建立亲密感。养成系偶像与粉丝关系1.拟态的亲密关系:建立在网络空间中的想象亲密关系,具备情感性、控制性、亲密性。2.粉丝通过参与式陪伴、共情与移情建立与偶像的拟态亲密关系。网络群氓与集体行动网络群氓定义:
一群通过网络、手机等工具互相沟通、串联并参与特定活动的人。未来趋势:
互联网的力量可能成为下一代科技的杀手级应用,引发全球消费文化革命。集体行动影响:
互联网改变青少年参与的线上活动,引起网络社会治理议题的关注。线上集体欢腾与网络狂欢的比较线上集体欢腾:
制造神圣,建立超个人性的道德和秩序。网络狂欢:
挑战现实权力格局,摧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丽水学院《国家经济调节法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2025届初三4月中考模拟测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考试试卷及答案
- 天津市职业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环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中国古代文学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五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期末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一)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曹县三桐中学2025届第二学期高三期末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期第二次周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合同
- 俗世奇人试题及答案
- 儿童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课件
- 《202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解读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电厂粉煤灰购销合同
- 《码垛机器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9400字【论文】
- 梁柱加固施工方案
- T-CSOE 0003-2024 井下套管外永置式光缆安装要求
- 军人生死观教育
- 克服厌学情绪的有效策略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